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整合

时间:2022-08-09 05:00:31

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整合

随着教育教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方式也在发生改变,新的学习方式层出不穷。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成为增强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思想品德课有效地结合,可以实现信息技术课程与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双赢。

1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的整合是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发展的需要

农村小学思想品德课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效果往往不够理想。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师,笔者深知这一课程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是排在第一位的,它关系到每一个小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甚至关系到一代人﹑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但现实的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在教学方式上仍然是“一位教师,一本教材,一支粉笔”,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重灌输,轻启发,忽视情意、道德判断选择能力的培养,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学习方式上,学习资源有限、学习方式单一、缺乏生动的教学情境,学生学习没有兴趣和积极性,不利于个别学习、因材施教;在思想认识上,注重升学科目,轻视非升学科目。以上种种情况,严重影响农村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探索一条更有效的教学新路势在必行。信息技术的优势与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不足呈现互补趋势。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的整合必将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求,更新教学手段,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模式,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供广阔天地,以保证学生主体性为前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的最优化。

2 信息技术的优势是其与农村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整合的重要原因

信息技术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高年级品德课本中的道德和观点是从生活实践中归纳总结出来的,是经过高度概括的、抽象的条文。其中的道德观点虽然积极向上,但难免显得枯燥无味。再加上教师的单纯讲解,学生往往会觉得是在对他们进行说教,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有厌烦情绪。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今的小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对新鲜事物及观点特别感兴趣。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进行,现代教育教学设备不断走进课堂,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等集声、光、色、影于一体,将教学内容栩栩如生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把抽象、单一的讲授式教学变为直观生动的立体教学,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创设学习情境方面,其作用将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尤其是在农村,由于学生的生活面狭窄,生活经验不丰富,导致学生对某些课本内容难以理解,如形形的诈骗、等。对于小学思想品德学科,如果能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媒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普及性,使学生由“厌学”变“愿学”和“盼学”,那么教学效果将显著改善,必定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信息技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时代要求。受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和学生过多地关注了知识本身的传授与掌握,以便得到更好的分数。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不受重视,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与发展。多年以来的教育教学改革还没有找到一个“不以分数论英雄”的最优方式。但学生的教育不能等,在没有找到更好的教育模式之前,以现有模式为基础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小学生的性格和行为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周围客观事物对其本身的影响,影响越大、越深,其表现出来的倾向性就越大、越强。在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施加一个正确的、学生乐于接受的强大影响,以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发展以及创造的形成。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合适的学习氛围,无论是学生熟悉的还是陌生的,都可以让学生“如同亲历”。这样,学生才敢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渐渐地培养起标新立异、敢为人先的勇气。

资源的获取及时、便捷 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鲜事物。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应符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利用网络的优越性,在教学时可以有针对性地补充一些有关本节课程的最新材料,缩小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感”“时间差”,用新鲜的信息刺激学生,用不同角度的观点引起学生内心中的矛盾冲突,使学生学会多角度地分析和评判某一事件,既提高学生的是非分辨能力,又让学生明白要辩证地看待问题。网络材料与传统材料相比,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查找、利用的便捷性。教师对网络资源的正确有效利用还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正确用网,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这样,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而又可以为我所用。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品德课程,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信息和创造信息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3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设备不足,过度使用 现阶段,笔者所在地区的农村小学中,只有镇中心小学具备一间多媒体教室,各村小都没有。镇中心小学一般有十几个教学班,虽然不是每节课都使用多媒体,但多媒体教室的使用量还是相当大的。多媒体设备的过度、频繁使用,必然导致设备的过早老化,故障频繁发生,必然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当师生的合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容易挫伤师生教学和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素质的提高 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首先要有高素质的教师。现阶段,熟练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媒体的能力已成为衡量合格教师的一条标准。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技术和教学媒体发展的速度也非常快,从录音机、幻灯机到投影仪、电脑,再到比较先进的多媒体电教平台。它们各自有其不同的特点和用途,有时单独使用,有时可组合起来运用。要充分运用这些现代教学媒体,首先必须提高教师对它们的认识,了解它们的性能、用途,掌握其特点及操作方法。这样才能使这些没有生命的设备“活”起来,互相配合,取长补短。根据教学需要随意切换声音、图像、动画、视频,使教育内容更符合小学生的思维习惯,更容易被小学生所接受,更有利于小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内容中自主学习。因此,加强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认识,掌握各种教学媒体的特点及使用方法,以便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是提高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

对于合理使用信息资源,教师还应把握几个原则。

首先,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整合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低年级儿童认知能力较差,比较适合简单的动画、儿歌,情节要简短;小学高年级儿童认知能力强,对过于简单的情节不感兴趣,对于学习材料要求新鲜、足量,趣味性、情节性要强。如在讲小学低年级“我们的校园”一课时,可以放映有关校园的动画,辅以恰当的解说;在讲小学高年级有关见义勇为的内容时,可以添加丰富的现实生活中甚至是学生身边的事例,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方式及做好自我保护。

其次,在课程整合过程中还要结合课程实际,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实际创作和广泛收集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精心制作或巧妙利用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在教学中形成一种强烈的刺激,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眼睛和思想,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让小学生在这一节课结束的时候就盼望着下一节品德课的到来。

第三,运用信息技术要充分适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而又适时、适度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既明理又导行,使思想品德学科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否则,大量的信息只能让还不善于归纳整理的小学生眼花缭乱,抓不住重点,反而事倍功半。

总之,农村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单凭教师的讲解往往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整合,可以让教师轻松地“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让教育的“忠言”不再“逆耳”。愿教师都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出更优秀的学生。

参考文献

[1]郭彩婷.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4):151-152.

上一篇:插上信息的翅膀翱翔于英语课堂 下一篇:妙用多媒体 活化英语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