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要义

时间:2022-08-26 02:20:00

兴趣,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要义

【摘 要】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积极性,是摆在教师面前永恒不变的主题。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相对处于被动地位,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个性发展被压抑,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兴趣日益淡薄,学习做事缺乏主动性。因此,在新课程教育工作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在教学中多方面地利用资源,尽可能地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 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 教学策略

追求中学语文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个中学语文教师的共同心愿,也是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我们说教学的高效率,包含两方面的意思,“教”的高效率,和“学”的高效率。因为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和形成课程标准规定的技能,所以,我们谈教学的高效率,归根结底是学生学习的高效率。由此可见,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关键是提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而要提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根本的是要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怎样培养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创设新的教学情景

中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有纯语言文字方面的内容,有研究地理的文章,有探讨天文的课文,有介绍人物的传记,有数理化计算机方面的科普知识,有历史事件和人物方面的内容,有故事、小说、散文、戏曲、电影等表现形式。其中,相当一些内容学生无法用直观去感受。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用平铺直叙的方法讲解教材,难免落入机械重复的俗套,学生会感到枯燥,提不起兴趣。然而,如果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根据教材的特点,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或者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置身于教师所设置的教学情景之中,就更能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里掌握语文知识。我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请五个同学分别扮演两个骗子、老大臣、官员和皇帝,让他们走进19世纪的丹麦宫廷,再现课本内容,亲自体会课文里人物的心理。把老大臣、官员和皇帝自欺欺人的丑陋嘴脸就“暴露”在课堂上了。中学语文教学,通常是教师讲,学生听,或者组织学生讨论,很少让学生表演课本剧。用课本剧教学《皇帝的新衣》,使学生耳目一新。让学生表演《皇帝的新衣》,能够给学生比较强的刺激,有助于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兴趣。

二、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作用

1、开设文学欣赏课。在鲜花怒放的校园里,在充满生机的蕴蓄着国家的未来和人类的希望的青少年的学生中,美育教育是促使他们成长的阳光、雨露。因此,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每周开设一节文学欣赏课,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艺术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陶冶审美情操。例如,课外文章《天山景物记》一文中,作者以绚丽多彩的笔墨,展现了天山的美丽多姿:矗立蓝天的巍巍雪峰,飞悬峭壁的雪水溪流,幽深寂静的原始森林,五彩缤纷的无边野花……处处奇丽美不胜收。学生在理解分析欣赏美的同时,感受到作者倾泻于其中的情感——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2、实地观察。笔者在学习《活板》时,该文是按程序来说明事物的,就把课堂延伸到社会去。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砖窑厂,让学生身临其境观看一堆烂泥是如何变成一块块坚硬的砖头。由于学生亲眼目睹了砖的制作过程,写起这篇文章来有条不紊,而且也能恰当运用一些说明方法,说明语言也显得准确、通俗、自然。

3、配图配音。在教《沁园春·雪》时,笔者首先让学生听这首词的录音,感受一代伟人昂扬的革命斗志和顽强的革命精神。再利用课件,在屏幕上显示一幅幅画面:秋天,万山红遍;满江,竞帆点点;蓝天,鹰击长空,在这样开阔的背景之下,独自站在这北国,思绪万千……图音像并举,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思虑,抒发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

三、注意创设课堂导语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恰当而新颖的导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导语,让学生首先听到的是富有启发性感染力的开场白,定能使学生的精神为之一振,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也就能随之产生了。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就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优化了课堂教学,这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因此,一堂课开头数分钟导语的作用不容忽视。如:介绍一个故事、一副对联、欣赏一幅插图、设置一个悬念……好的导语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认真求知。比如,教学《黄河颂》一文时,我采用这样的导语:“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孕育了五千年中华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它以博大的胸怀滋养着勤劳朴实的炎黄子孙,又以惊涛拍岸的气势鼓舞着中华儿女。抗日战争时期,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导语,言简意赅,充满激情,寥寥数语,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轻松欢快的浓厚的学习氛围中,这有利于调控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激发思维,引起联想,为下一步的课堂学习留下想象的空间。

四、精心设计课堂结尾,延续学生学习兴趣

一个好的导语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而好的课堂结束语,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言已尽而意无穷”,使教学效果更精彩。究竟采用哪些方法,才能使结束语更好呢?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仔细设想,下一番功夫了。我在教学中注意精心设计具有思考性、实用性、趣味性的结尾。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十六课《社戏》一文时,我采用这样的结束语:同学们说的很好,很有趣。是呀,童年;它奏响了我们人生中最美妙的乐章,童年,给了我们五彩缤纷的阳光,在人生的旅途中,童年的快乐点燃了我们生命的希望。同学们,愿你们永远拥有一份童真,在生命的长河里,永远快乐、年轻!通过这一番话语,使学生对本文内容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同时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这样,把学生在课堂中诱发出来的学习兴趣延续到课外,延续到新的学习中去,做到课尽趣不尽,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总之,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只要不放过任何一个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机会,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语文基础知识学好学牢,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会产生巨大的积极作用。

上一篇:数学教学呼唤创新教育 下一篇: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程整合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