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工业园扶贫模式

时间:2022-08-26 07:15:38

农业工业园扶贫模式

1打造高标准农业工业园

2003年,竹溪县在县城东郊规划用地66•67hm2,累计投入4亿元,建成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农业工业园区。园区作为全县农产品加工、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开发的龙头,现已形成了以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开发为核心,以茶叶、魔芋、山野菜、黄姜皂素、中药材等深加工为主的农产品产业集群特色开发区,成为具有工农对接、工农共生、经济良性循环为特征的现代农业生态绿色工厂,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省级开发区。今年4月,中国产业集群研究院授予“全国百佳科学发展示范园区”荣誉称号,成为全国首家“农业工业园”。

2农型龙头企业聚集发展

各入园企业借助园区良好发展环境,迅速发展壮大。目前,入园企业达20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市级“双亿企业”1家,规模以上企业10家,开发省级名牌产品2个、高新技术产品2个,园区年加工农产品能力7亿元,年创工业总产值3亿元,实现利税2400余万元,入库税金300多万元,吸引当地农民务工1200余人。入园企业、梅子贡茶业公司2007年投资200多万元,建成全省首条乌龙茶生产线,现乌龙茶车间已达到9个,今年已生产乌龙茶200,t实现销售收入4500多万元。据测算,1667m2高产茶园每年可采摘乌龙茶鲜叶500kg,按每kg5元计算,全县1•2万hm2茶园如果全部生产乌龙茶仅鲜叶就可为茶农每年多增收近两亿元。2008年,该公司又投资2200万元,开发有机茶、花生、核桃、芝麻等有机食品,年加工量800,t创产值5000万元,直接辐射带动全县30个村2万余户茶农400hm2茶叶生产,还可辐射带动周边11个乡镇的700t芝麻、花生、桃核等农副产品生产,新增500人就业。

3特色产业基地稳步壮大

竹溪县坚持以市场和企业需求为导向,扶持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实行土地向业主大户集中、资金向农业园区集中、产品向龙头企业集中、农民向农业产业化工人集中的“四集中”原则,推行“三放弃一流转”办法,即对长期外出务工且自愿放弃自留山、放弃承包地、放弃宅基地的农民,由集体或业主一次性买断土地经营权,并流转给园区业主和农村大户,大力推进标准化农产品基地建设。近年来,先后规划和启动建设了“贡米”、“茶叶”、“魔芋”等各类专业乡镇11个,规划和启动特色专业村180个,建成标准化产业基地3万hm2,发展成片规模种植6•67hm2以上的业主大户163户,发展年出栏生猪30头以上的适度规模养殖户1•31万户。其中仅2008年龙头企业就累计投入1500多万元建成高标准基地2000hm2,通过“以点带面”形成网状幅射发展的推进格局。2003年至今,已实施整村推进的119个重点贫困村投入产业扶贫资金2010万元,占扶贫资金总量700万元的的30%,扶持重点村发展茶叶、魔芋、中药材、烟叶6533•33hm2,实现了人平667m2经济园的产业发展目标。特别是近两年来,全县扶持产业发展扶贫资金占当年扶贫资金总量的比率已逐步提升到40%以上。同时整合其他项目资金近5000万元配套解决规模产业基地通电、通水、灌溉难题。扶持龙王垭、梅子垭等龙头企业扶贫贴息贷款2000余万元,对年种植茶园0•67hm2以上、魔芋0•33hm2以上(其他农作物)的种植户小额贴息贷款5000余万元。

4促进农户增收脱贫

目前,以农业工业园农型龙头企业为带动,以政府指导扶持激励为推动,全县茶叶、魔芋、中药材等特色农产业基地已发展到3万hm2,覆盖全县80%以上的农户和90%以上的贫困人口。2008年,全县特色经济总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60%,促进农民年人均增收200元,促使5000余名贫困人口解决温饱,8000余低收入人口脱贫致富。该县规划,通过3~5年的努力,农业工业园区可发展龙头企业60家,加工能力达到75亿元以上,带动特色基地4万hm2,实现综合收入25亿元,使农业工业园的链条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财政增收3亿元以上,企业增效3亿元以上,农民增收3亿元以上,在这个产业链条上就业的农民达到20万人左右。努力形成农业大产业,进入大流通,获得大效益,实现大扶贫的循环效益。

上一篇:廉租住房租赁补贴扩面发放通知 下一篇:城市无缝衔接农业知识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