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与强化内部审计管理

时间:2022-08-26 06:22:22

ERP与强化内部审计管理

ERP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财务会计管理为核心的信息系统。ERP系统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用来识别和规划企业资源。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同时,现代企业处在日新月异的市场机遇、价格和服务水平等的挑战环境中,必须不断改变、改善企业经营模式,提高企业竞争力。以往仅仅关注于企业内部的流程改善,产品开发和制造水平的提高已经不足以面对现时的市场环境。

一、ERP环境下,企业生产经营模式的特性

ERP系统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新技术,而是一个新的管理理念,它跳出了传统企业界线,从供应链范围去优化企业的资源。它对于改善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显著作用。ERP管理模式从1993年引进以来,在中国已经走过20年的发展历程,ERP实施成功的企业,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性:

(一)管理流程高度集成

ERP系统把企业中的各个部门和职能集成到一个计算机系统中,它可以为各个职能部门的不同需求提供服务。ERP系统提供了一个单一的计算机程序,它既可以满足财务会计部门员工的成本核算的需求,与传统的手工记账相比,ERP实现了采购、生产、销售、人力资源及财务信息等相关数据的自动传输,财务数据更加及时、全面、自动化,同时也可以满足其他管理部门管理水平的要求。

(二)提供有效决策支持

ERP系统实现对业务数据的提取和综合分析,为管理层快速决策提供支持,提供及时、完整的数据和信息,以便管理层快速便捷地获得各种关键指标数据、统计和分析信息,实现对下属企业经营状况的实时监控、快速处理和信息合并,从而实现对各单位及集团整体经营状况的掌控,对下属企业的运行情况有更清晰、完整、准确和快速的了解。管理层对企业运营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时,还可以通过ERP系统分析有关历史数据,分析趋势和变化,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三)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实施ERP系统后,带来先进的管理流程模式,可供企业内部范围内所有企业使用,它统一了一般业务流程,内部控制也更为严密。ERP对管理扁平化、对流程驱动业务的先进管理模式提供了支持,同时实施过程中推进数据和业务流程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支持向先进管理模式转变,以降低内部营运风险。

二、实行ERP,带来内部审计工作的变革

通过ERP系统业务流程的整合,原先很多审计监督工作在ERP系统中运用它的稽核功能就能解决,内审工作职能似乎弱化了。其实不然,ERP环境下,不是减弱审计职能,而是转换审计职能。内部审计部门应通过积极开展ERP系统审计的研究实践工作,在审计范围内容变化的情况下,将审计工作重点逐步进行转移,审计的职能进一步完善,加强企业治理,强化企业内部控制转变,加强风险管理与控制等职能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内部审计职能的强化。

(一)ERP实施后带来审计工作的外延增加

一般情况下,企业经济业务的发生都由财务、会计部门来记录,内部审计人员都是跟财务、会计部门进行沟通,与业务部门直接联系不是特别频繁,而ERP系统下是由生产部门开始,与采购、生产、销售、库存等环节是紧密相连的,财务、会计部门能提供给你的可能仅仅是电脑数据,而ERP系统的数据庞大,数据表多,表间钩稽关系复杂。要实施任何测试程序,都要与业务部门直接沟通,需要的资料也必须到业务部门索要,因此审计人员不应仅局限于财务系统,还要延伸到其他模块,追溯到原始数据的输入及各模块关键环节的控制情况。

(二)ERP环境下数据的完整一致性审计

ERP系统实现了企业内的各项业务数据集中共享,会计信息系统只是ERP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当经济交易事项发生时,系统自动触发会计软件进行处理,实现从业务单据到记账凭证到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自动化。如操作人员违规使用,或在数据录入过程中采用虚假、修改等手段制造财务数据失真,会扰乱审计工作人员的视线,给内部审计工作带来风险。因此对于审计人员来说,验证原始数据资料的完整一致性也成为了一项重要工作,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从原始凭证真实性入手(ERP里最终形成集成数据)。舞弊和财务欺诈由原来的手工操作变成了计算机操作,实现了无纸化,从而使风险更加隐蔽、层次更高、内涵更深,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的难度更大。基层关键用户对发生的经济业务,将业务单据(即原始凭证)输入系统,ERP系统根据预先设置的规则自动生成记账凭证,会计处理的中间过程无纸化,有些原始凭证没有与记账凭证一起装订,无疑加大了审计的难度。

另一方面,从ERP系统后台规则设置入手(ERP里最终形成非集成数据)。对于集成的ERP信息系统,实施后,业务与会计的规则设置、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规则设置已融为一体,因此,系统初始设置操作正确与否是影响会计数据处理、输出和传递的真实性的要素之一,某些会计处理仍需要会计人员上线操作,会计报表的编制规则是需要会计人员通过系统初始设置模块输入的,如果这些规则设置有误,则会影响会计数据的完整一致性。

(三)ERP环境下内部控制审计的新变化

为了适应ERP扁平化管理的需要,企业将会对业务流程方面进行重新梳理,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相应的企业内部各人员的职能、各流程的规划都有所变动,内部环境的变化促使内部控制发生相应改变,在程序方面,实施信息化前,内部控制措施主要通过工作人员适当的职责分离,实现互相牵连,由人工完成各种检验、核对、判断等。

(四)利用ERP决策系统对业务数据进行监督

ERP系统针对整个企业经营中的“物流、人流、财流”三大方面重要经营数据,提供了丰富的查询、数据分析等功能,可以进行有效的监督及分析,帮助企业管理者迅速做出决策,这也给审计人员对大量数据即时分析、实时监控提供了可能。ERP系统的应用,使内部审计人员可以从传统的账项核对等繁琐的审计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为企业防范经营风险和信息风险提供支持,为企业提高效益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从而提升内部审计的层次,同时审计人员利用先进的审计方法和信息化所带来的数据支持,将大量的数据瞬间进行分析、判断,得出审计结论,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实时监控中如发现疑点,可以针对疑问事项进行业务追溯。

三.ERP环境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应对思路

(一)加强ERP知识的培训和学习

目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大多由财经类专业人员构成,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和其他专业技能尚不能达到ERP环境下开展审计所要求的水平。符合ERP运行环境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匮乏,制约了信息时代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和提升。ERP的实施对我们的国有企业内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考量着审计人员技能、知识的更新速度和内部审计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加强计算机、公司内部控制治理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审计人员整体素质,具备较强的将计算机技术与审计工作结合的能力。首先,ERP系统使用的平台是计算机,因此要加大对计算机审计基本技能的普及培训力度,掌握用通用审计程序、数据提取技术、电子表格分析等计算机辅助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开展对ERP系统知识的培训,目的使公司内部审计人员如何在审计中将审计知识与ERP技术理论有效结合,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二)内审部门应积极参与到ERP的实施中

ERP系统是针对不同行业、每个企业的不同流程而定制的,内部控制的各个关键点通过ERP流程重新塑造。内部审计人员通过了解与ERP实施的有关问题,能够在现有基础上掌握有关ERP方面的重点技术。内审人员应积极参与ERP的实施,至少应了解ERP内在结构、关键控制点等方面内容,为以后顺利地开展内审工作,向ERP系统全面审计发展奠定基础,也有助于ERP流程的更加完善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作者系恒天凯马股份有限公司)

上一篇:中国还没有做好成为旅游大国的准备 下一篇:近年时代周刊年度人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