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研究

时间:2022-08-26 03:32:42

艾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研究

【摘要】 目的 观察艾灸联合穴位注射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7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分为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38例和治疗组38例(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艾灸联合穴位注射)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对照组治愈26例,占6842%,治疗组治愈36例,占94.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艾灸;穴位注射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76例,分为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和治疗组(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艾灸联合穴位注射)各38例。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发病原因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禁食水,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静脉营养支持;使用生长抑素;酌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抗生素。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艾灸及穴位注射。操作:患者取仰卧位,点燃艾条,依次在穴位上方距皮肤约2 cm处施行温和灸:阿是穴(胀痛及压痛明显处)、中脘、关元、中极约灸15 min,以局部皮肤有灼热感为度,每日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施灸3~5次;双侧足三里予维生素B1穴位注射,每穴50 mg,得气时注射,1次/d。均7 d为1个疗程,可连续应用2个疗程。

2.2 观察指标 一般情况:包括恶心、呕吐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治疗时间。

2.3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治愈:无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恢复排气、排便;不需胃肠减压;恢复进食且梗阻无反复;影像检查提示未见异常。有效:上述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无并发症发生,影像检查提示肠梗阻征象好转。无效:上述症状和体征未能解除甚至加重或中转手术治疗;影像检查提示阳性指征未好转。

2.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x±s)表示, 两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两组间对比采用方差分析;数据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P

3 结果

临床疗效 2周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改善,治疗组效果更明显。治疗组全部为治愈或有效。对照组无效的5例中,2例加用艾灸及穴位注射治疗后治愈,3例行手术治疗。见表1。一般恢复情况详见表2。

4 讨论

EPISBO是由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是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占术后肠梗阻的20%左右[1]。特点:1发生在腹部手术后早期,多在术后2周左右;2症状以腹胀为主,腹痛相对较轻或无腹痛;3腹平片可见多个气液平面及肠腔内积液,腹部CT扫描可见肠壁增厚,肠袢粘连成团;4保守治疗有效[2]。

EPISBO的主要病机为肠腑气机闭塞不通。我们认为: 促使气机通畅、温中通里应是肠梗阻的治疗原则。艾灸在中医理论中具有温阳通脉、温熙内脏、活血散瘀、止痛散寒之功效。现代研究也表明艾灸成分如桉油精、樟脑、龙脑等具有消炎镇痛作用[3]。同时实验证明,艾灸能改善寒凝血瘀大鼠的血瘀症状[4]。阿是穴是气机郁结之所,而关元、中极二穴是任脉与肝、脾、肾三脏之交会穴,均对腹痛有奇效。艾灸持续刺激穴位,从而起到通经行气的作用。

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针刺此穴,能够促进肠胃蠕动,防止肠粘连、肠梗阻,且有和胃宽中,消食导滞,行气通腑作用[5,6]。维生素B1起完全拟胆碱作用,对胃肠平滑肌兴奋作用较强。手术前后禁食都会造成维生素B1在体内不足[7]。维生素B1足三里穴位注射既有药理作用,又有针刺作用,可在短时间内促进EPISBO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艾灸联合穴位注射是临床上治疗EPISBO简便、安全、经济且行之有效的方法,能明显减少患者住院日数。下一步,我们考虑减少使用西药的用量,或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停止使用某种或某些种西药来观察疗效。

参 考 文 献

[1] 徐少明 术后肠梗阻的手术选择.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8):505.

[2] 李幼生,黎介寿再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 26(1):38.

[3] 周次利,谭琳蓥,王晓梅,等艾化学成分的生物学作用与影响因素探讨.上海针灸杂志, 2010, 29(2): 7476.

[4] 唐照亮,宋小鸽,王宁新,等艾灸活血化瘀作用机制的研究.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4, 23(2): 2428.

[5] 李家邦.中医学.第7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27228.

[6] 李建军.穴位注射治疗腹部手术后呃逆 15 例效果观察. 腹部外科,2010,23(3): 149.

[7] 俆淑云,卞如濂 临床药理学.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363.

上一篇:焦虑症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下一篇:康复新液治疗儿童水痘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