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点燃写作欲望

时间:2022-08-26 01:53:44

在阅读教学中点燃写作欲望

摘 要: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阅读、思考、表达。阅读是输入,表达是输出,在阅读教学中应及时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体验,使表达书面写作成为学生在阅读思考之后的一种自然而然的欲望,从而实现课堂阅读教学与学生写作紧密联系,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双赢。

关键词:阅读 思考 表达 写作 体验

阅读与写作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两个部分。从表现形式上,语文课堂使用的主要工具就是语文教材,就供语文课堂教学使用的名家、经典阅读材料,还有在每个单元中附有相应的写作教学的内容指导。阅读与写作构成了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从具体语文的考查角度来看,阅读与写作占据了60%以上的分值。故一直以来为老师与学生所重视。在日常教学中,每位老师都非常重视语文课本的阅读教学,而写作教学却历来是让人费神和伤神的事。

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学会阅读、思考、表达。阅读是一个输入的过程,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越,期间需要思考的介入,“学而不思则罔”。阅读和思考的最终目的,就是表达。表达是一个输出的过程,有书面表达、口头表达。写作就是在阅读、思考之后的书面表达。因此,阅读与写作并非是两个孤立的教学内容,而是思考的输入与输出。可以说有怎样的阅读输入,就有怎样的写作输出;同样,有怎样的写作输出必定建立在怎样的阅读输入基础之上。阅读有学生课内教师引导的阅读(即阅读教学),也有课外的自主阅读,本文就课堂阅读教学而言。在阅读教学中需要赏析与品味,需要对作者在写作方法上的分析;写作教学中需要例文作为示范,进行模仿训练;以及在文本阅读中本身就是调动读者的阅读与生活体验、引发读者阅读共鸣的过程。因此,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如何自然地引导学生的写作,使两者相得益彰,是我们需要思考和尝试的课题。

下面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部分教学片断:

一、从兴趣入手,调动课堂积极性

师:你们对文章哪个内容最感兴趣?

生(异口同声):第2节。(这是情理之中的事)

师:这里写了这么多的景物,你对哪些景物最感兴趣呢?

阅读教学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可以充分激发阅读的兴趣,也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共鸣。

这么多的景物中,学生最感兴趣是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淘气的童年总是喜欢恶作剧的。

师:这么好玩的东西,不知大家小时候有没有玩过呢?

大部分男生显得格外激动,争抢着炫耀自己玩过的事。

生1:我小时候捉过“西瓜虫”,红色的外壳,轻轻一碰就滚成一个小圆球,像极了小西瓜。

生2:我捉过“放屁虫”,抓它时会放出一阵臭屁的。(哄堂大笑)

生3:我在夏天用西瓜皮捉过天牛和瓢虫,然后用绳子把它们栓起来,看它们飞。(好多学生都玩过呢。)

生4:我还捉过竹虫,还把它们烤了吃。(引来一阵唏嘘)

……

二、在好玩儿中品味生活情趣,品读语言,唤醒生活体验

一只斑蝥就足以引发童年太多太多的回忆了。

师:文中还有哪些你觉得好玩和有意思的?

生:“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我小时候就经常干这种事,把墙角的砖块全都翻出来,有时有蜈蚣,听说会咬人,就踩它,有时会遇到蚯蚓,就把它们捉起来钓鱼用。

生:拔何首乌最有意思,我小时候就干过这样的事,听人说,像“人”字模样的根是人参,吃了便可以成为绝顶聪明的神人,我就经常在树下不停地挖,但也从没找到一根人参。

生:我觉得摘覆盆子最好玩,我以前就摘过这样小小的红红的像草莓一样的东西,也是酸酸甜甜的,后天听大人说会有毒,就再也不敢吃了。

生:我觉得“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很有意思,这些昆虫的声音在作者听来都是音乐,说明他是非常喜欢的,说不定还捉过它们呢。就像《绿色蝈蝈》里法布尔把蝈蝈的声音称为是乐声一样。

生:我觉得高大的皂荚树很好玩,可以乘凉,也可以爬到树上玩。我老家就有一棵这样高大的树,我们就经常在树上爬,有一回摔下来被爸妈揍过之后,就再也没爬过了。

生:我觉得肥胖的黄蜂很有意思,我想鲁迅一定是很仔细地观察过的,所以才能发现是肥胖的。还有这个“伏”与肥胖搭配得多好!

赏析“伏”字,学生用替换的方法感知“伏”字既能表现黄蜂的肥胖,又能表现黄蜂的可爱,用“趴”字就显得呆了。

……

从斑蝥到蜈蚣、从覆盆子到皂荚树,还有看似并不出奇的菜畦、石井栏、桑椹,在学生看来似乎都有好玩之处、有趣之处。整个课堂,都是学生在尽情地表达百草园的好玩、乐趣所在和自己多姿灿烂的童年。忽然想起,曾经让他们写过关于童年的文章,似乎大多是烤番薯、钓鱼钓虾、做傻事之类的陈词滥调。原来不是他们的童年无味,而是他们对童年的记忆没有被唤醒。以往对这一小节的教学大多都是过于重视对景物的视听觉等角度的分析,写景顺序静到动、动到静、低到高、高到低,这样程式化的理解。在这节课只是还原了学生最真实的阅读状态,百草园是“乐园”,那乐在哪里,有什么有趣和好玩的?没有束缚、没有程式,一位学生发言后,其他学生也是不甘示弱地争抢着发言,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对童年记忆的匣子也便自然地开启了。

三、从实际写作困惑入手,使赏析水到渠成

学生在有了写作材料之后,常常因为不懂如何安排内容而伤神。

师:这么多的景物,作者是怎么把它们安排下来的,总不能想到什么写什么吧?

写作顺序需要学生了解,这不仅是分析理解文章结构,更是为学生接来了的写作提供参考。但问题的设计要尽量避免太“一本正经”,要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

学生思考发现后小结出有高低、动静、详略等先后的安排,并关注到句式: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前面的两个“不必说”是略写,后面的“单是”是详写。一般的分析都是这样。不过,有一个学生的理解倒是显得非常特别:

生:我觉得这个句子要表达的是“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那其他的“不必说”“也不必说”一定比这里要更有趣得多了,只是作者没有写出来罢了。

仔细想想,似乎真有这么个意思在里面呢。于是,便顺势引导――

师:既然这个内容作者没有写出来,那大家能否帮助去填补这个空白呢,这些略写的景物,你觉得会有哪些更好玩的乐趣呢?

如果说前面的问题,更多指向的泥墙根一带的好玩,并由此引发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那么这一环节,则是学生借助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去丰富这些略写的景和物。而且是一个比一个有意思。仅仅这一个小节,用了整整一节课的时间,下课铃响时,大家还是意犹未尽。最后所呈现出来的就是“百草园”是“乐园”,真的是其乐无穷。而每位同学在自己的童年似乎也都有过这样的“百草园”,都有过这样快乐天真的童年记忆。

四、充分的阅读思考体验,促使写作成为表达输出的需要

趁热打铁,冲着学生的意犹未尽,我提议当天的日记内容就写写每个同学自己童年的“百草园”吧,仿照文中的写法,按照一定的顺序,有详略安排就可以了。

学生对本次的日记完成情况有所出乎意料,上午布置,有两位学生到下午就交过来了,还让我当面给批改。(看来是自己较为得意的作品吧!)一看,果真不赖!下面是几位学生的仿写片段: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不必说夏日亭亭玉立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秋日枯黄的“秋风扫落叶”,冬日雪花飘落的“庭树飞花”;也不必说成双入对的蝴蝶,唠叨家常的麻雀,一只只小虫逐渐破茧为蝶。单是池里小小的浅滩一代,就有着美丽风光无限。憨态可掬的田螺在这里歇息,细小敏捷的小水珠在这里蹦跳。翻开大石块来,有时会遇见千姿百态的奇异的贝壳;还有许多成群结队的小螃蟹,虽然只有指甲盖的大小,却机灵得让你怎么也捉不住。水草和长春藤纠缠着,水草有柳条儿般“飘逸”茎叶,长春藤有顽强攀附的根。有人说,嫩绿的水草吃了可以变得聪明,于是我便常常蹲在浅塘岸上,寻找嫩绿水草,却从来没有遇上一根水草上荡漾着青春的嫩绿,还因此常常弄湿了衣服回家挨训。如果不怕刺,有时候还可以摘到秋海棠,像一只只小灯笼,红似火粉似霞,玲珑剔透,挂在树丛中,格外夺人眼球。青时些许酸涩,熟时格外香甜,色味都比那些娇生惯养的车厘子要好的远。――蒋紫怡

不必说成排的海桐,紫红的木,碧蓝的鸭跖花,连天的酢浆草;也不必说熊蜂在乱花中穿梭,长喙天蛾贪婪地汲取着花蜜,黑带凤蝶花在阳光下舒展着她那墨绿的双翼。单是潮湿的杂草丛一带,就有无限趣味。蜘蛛在这里纺织,蚂蚱在比试跳高。走进齐腰的野草,便不时有一群金龟子受惊,有时还夹杂着一些二十八星瓢虫,倘若捏住他的腹部,便会从流出一滩橘黄色的汁液,而他呢?就在这时趁机逃脱了!车前草和三叶草混杂着,他们最显著的差别就是叶上那条白丝带。有人说,两者都有四叶幸运草的变异,找到了就获得了幸福,我于是每天蹲在那儿,仔细地寻找,就怕幸福溜走了。如果饿了,那就去摘“串儿红”,轻轻拨下火红的花冠,将发白的底部含入口中,轻轻一吮,一股沁人心脾的清甜便流遍全身。――耿若兮

不必说通往幽处的宝地,光滑的鹅卵石,高大的香樟树,香味四溢的桂花;也不必说蚯蚓田间深处工作,背着窝的蜗牛漫步在小径上,栖息在菜叶上的蚂蚱忽然直蹦向草丛间去。单是那片田野一带,就有无限趣味,青蛙在这里吟唱,蛐蛐在这里弹琴。流水潺潺的水沟中,有时会遇见螃蟹;还有小龙虾,倘若一时遇到两只调皮的小龙虾,就会上演一场拳击大战,就可以看到小龙虾是挥舞着它有力的大叉子击败对方。田野与田野间的桂花树,它纤细的根有时会突出地面。有人说,细细的像“人”字模样的根是人参,价格可不是一般人买得起,吃了便可以变成绝顶聪明的人。我常在那寻找挖掘。直到今日,我仍未找到一块是人参的根。在田间累了,渴了,可以坐下休息,一品田间美味――串串红的叶子,像果粒瓜子,叶里的汁吮吸起来,甜甜的。――林越

不必说嫩绿的青草,芳香扑鼻的花香,毛茸茸的芦苇,扎人的苍耳;也不必说勤劳采蜜的蜜蜂,翩翩起舞的彩蝶,叽叽喳喳的麻雀四处觅食。单是泥墙角落一带,就有无限乐趣。丛林里的蜈蚣慢悠悠地挪动它的身子,也许它正在寻找“失散多年的”鞋子;还有披着五颜六色铠甲的七星瓢虫,正慵懒地趴在油绿绿的叶子上做着美梦呢!最喜欢的也就是结在桑树上的果实桑葚了,不但长得漂亮,还可以拿来吃。可能妈妈怕我把这些果实全给摘下来糟蹋了,经常吓唬我说;“千万别碰这东西,吃了不得了,会中毒的!”被妈妈这么一说,年幼的我整天提心吊胆,因为贪吃,偷吃了几个,连晚上睡觉时都不敢闭眼,生怕一闭眼就死了,可后来时间长了,没发生什么,就把这事儿给抛到脑后了。可之后再也不敢碰这种玩意儿了,现在,我明白了母亲那善意的谎言,也记住了当时那个年幼无知的我。――王梦蝶

看着这些生动而鲜活的文字,真是让人欣喜,回想一个学生曾对写作的苦恼:“我写作文都是瞎编的。”确实,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很难写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来。但这并不等于学生没有生活,只是很多时候,这种记忆、这种体验,是需要去唤醒的,需要阅读上的共鸣去唤醒的。我们的教材提供了非常全面的内容:童年、亲情、友情、成长、自然、励志、爱国……所有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范文,都可以激发每位学生类似的生活体验,都可以在我们的阅读课堂上得以延伸和拓展。

“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2011版新课标)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将阅读与写作紧密地联系,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也点燃他们写作欲望,让写作成为一种需要,成为学生想要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让写作不再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双赢。

上一篇:中年级作文教学指导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