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职业团队”提高高职生就业稳定性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2-08-26 12:13:20

“网络职业团队”提高高职生就业稳定性的实证研究

【摘 要】目的:实施并验证“网络职业团队”项目在提高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稳定性方面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某高职院校40名08级学生(实验组),进行为期一年的“网络职业团队”项目;同年级的其他137名学生不做任何干预(对照组)。学生毕业两年后,追踪统计所有学生就业稳定性数据。结果:统计分析表明,实验组学生第一份工作平均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实验组学生两年内从事工作岗位的数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学生。结论:“网络职业团队”项目显著提高了高职毕业生的工作稳定性。

【关键词】就业稳定性;高职生;网络职业团队

一、前言

目前,高校及政府相关部门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重视,大家关注的焦点慢慢从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转向应届生的就业稳定性。与大学生的就业率截然不同的是,2000年以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稳定性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毕业生的频繁跳槽往往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一方面,员工的离职会导致生产力流失,企业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来补充这一部分生产力;另一方面,某些核心员工离职后再次就业所从事的工作也会对原企业形成巨大的竞争压力[1]。当然,一定的员工离职率对企业和社会的发展都是必需的,但是,过高的员工离职率(尤其是大学毕业生的频繁离职),对企业的持续发展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2]。

当前,大学生毕业生已成为社会新增就业的主力,他们的就业不稳定一定会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也会降低大学生自己就业的诚信度,最终会影响大学生终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所以,保持大学生的就业稳定性,尤其是初次就业的稳定性,对大学生本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及企业们有效率的使用人才,具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3]。

二、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以地处中原的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欧亚交通)学院08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所学专业包括:理工、文科、医学。

随机抽取40名学生为实验组,其中男生18名,女生22名,平均年龄20.9岁。

其他137名学生为对照组,其中男生71名,女生66名,平均年龄21.1岁。

(二)方法

对实验组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网络职业团队”项目,具体做法如下:

“网络职业团队”项目训练为持续一年的依托网络虚拟平台开展的大型职业团队任务训练。该项目依托郑州市123教育公司的网络平台”万人百校(立业版)”开展,网址:。万人百校立业工程学习平台(立业版)是一个专属于大学生自助成长的立业平台,以“从做中学”教育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为指导,实行网络线上线下、自主学习与协作实践相结合的团队学习模式。该平台旨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进行思想的牵引和行为的引导。整个成长过程以职业活动为实战形式,强调以人的发展为能力本位。是一个包括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工作目标、控制品质、评定反馈工作结果等环节的完整的职场行为导向模式。

每位参训学生要在一年的时间内完成项目训练的十个步骤:立鸿浩之志,大鹏展翅;聚肝胆之士,同甘共苦;学立身之术,融会贯通;建精锐之师,政通令行;经现实之痛,查缺补漏;踏坎坷之路,千锤百炼;明因果之理,循序渐进;定梦想之基,厚积薄发;行市场之法,善始善终;举光明之旗,基业长青。该项目训练具备如下特点:

1.丰富的校内外职场实操活动——本项目包含多项极具趣味性、启发性、成长性的集体修炼活动。如:学会赞美、校内体育组织、新华书店学习活动、起誓立志、誓师大会、口才测评、“十个一”修炼、情景剧修炼、城市人生徒步定向、做点小生意、一起开公司等,与大学学习和生活有机结合,使得专业知识学习和实务技能锻炼相得益彰。

2.团队学习模式——本项目的多个内容以团队学习模式展开,按照组织的发展历程,先后以铁五角小组、独立大队、团队工作室、公司等组织形式为载体,引导学员进行团队学习。团队学习模式最大价值是激发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家彼此碰撞分享,把成长结果量化,效果立竿见影。

3.成人教育模式——项目注重对学员学习力、抗挫力、意志力、人际力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激发学员自我管理意识,不仅成才,更要成人,人格独立,思想独立,团结友爱,使之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综合性人才。

4.三种角色融合——项目给学生三种主要的角色体验,即在校学生、职业人士、企业负责人。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能力成长特点,科学进行环节设计,使得三种角色能力修炼循序渐进,角色转化浑然天成。

5.“PDCA”循环全程质量控制——该项目各活动设计均遵循PDCA环节,即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行动),同时应用质量管理工作循环的八个步骤,使学生在实践中反复锤炼,逐步掌握工作程序、提高职业能力。

6.模拟公司系统和流程——为了让学生有真实的岗位体验,本项目设计的岗位有员工、主管、经理、总经理等,岗位的高度决定人才的价值和层次,不同岗位需要不同的人才,让学生清楚自己的能力在哪个层次,还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倡导学生勇于实践,参与团队建设、人员招募、组织管理等职业活动,全景感受在校学生、基层员工、部门主管、企业负责人等角色所承载的事物体验及情感体验。

对照组学生不做任何干预。

(三)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结果

1.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时间(X土S)及其比较:

实验组第一份工作时间为(11.83±3.61)个月;而对照组第一份工作的时间为(8.19±2.73)月。两者显著差异,T=4.567(p

2.毕业两年内从事工作岗位数量(X土S)及其比较:

实验组两年内从事工作岗位数量为(1.98±1.20)个;而对照组两年内从事工作岗位数量为(2.33±1.57)个。两者显著差异,T=2.914(p

四、讨论

高职与本科在人才培养上的最大不同是注重实践动手能力,注重针对企业需求培养人才。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提高学生们工作的稳定性?如何更顺利与企业对接,减少应届生盲目转换工作岗位情况的发生?

本研究在此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得出了以下一些结论:毕业后,实验组学生在第一份工作的时间上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两年内工作过的岗位数量上则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说明实验组学生的就业稳定性显著提高,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标。也就是说,以锻炼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的“网络职业团队”项目能显著提高高职生的就业稳定性。

当然,本研究也存在如下缺陷:首先,本研究仅仅得出“网络职业团队”项目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稳定性,但原因何在?提高了学生哪方面的能力、素质还是职业素养?本研究未给出确切结论。其次,考虑到项目实施成本,本研究实验组仅为40人,样本量太小,不利于结果的推广。以上两点缺陷需要后续的相关研究做出合理的弥补。

参考文献:

[1]刘军,刘小禹,任兵.员工离职:雇佣关系框架下的追踪研究[J].管理世界,2007(12):88-95.

[2]李秀颜.企业大学生离职影响因素研究——以广东为例[D].暨南:暨南大学管理学院,2008:110-111.

[3]张广磊.高职生就业稳定性情况调查及原因分析[J].出国与就业,2011.

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提高高职应届毕业生就业稳定性的方案设计及效果分析》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B190292)。

作者简介:张广磊(1975—),男,河南郑州人,应用心理学硕士,讲师,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学工办主任,研究方向:教育心理。

上一篇:大学生信仰状态分析浅论 下一篇:低段语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