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浅谈

时间:2022-08-25 07:40:27

如何开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浅谈

【摘要】高中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提高阶段。高中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必须更深入的理解文章、扩展知识面,大量的阅读、丰富的想象、勇敢的表达,全面的思考,坚定的实践让高中学生能够更好的提高语文能力。

【关键词】精耕细作阅读 想象阅读 表达 探究

我国著名学者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学科是培养能力的课程,它不单单是传授知识,更是不断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可是我们的阅读教学往往忽略了阅读的本质,关注的只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训练达到的水平等客观因素,根本不是阅读教学的目标,把学生雕琢成一个模样,泯灭了学生独特的个性和真实的自我,直至完全丧失了作为人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发展的欲望。全国特级教师于漪曾指出:“长期以来教师都从教出发,现在要转到从学生的学出发。我们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会学生会学语文,课堂不是教师演讲的地方,而是学生学的地方。教师引导、点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一、让学生成为阅读者

精耕细作读文章。由于过去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把一篇美不胜收的文章拆卸成枯燥的字词句的组合。本应最受学生欢迎的阅读课成为最乏味的机械训练。针对这个,我们往往让学生把目光集中在对课文形式的考察,对作品的深入研读,以真正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和解析力。如对《阿Q正传》的阅读教学,按常规的教学法,教师不厌其烦介绍时代背景,逐字逐段分析人物形象,可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并不深刻,更不用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我们利用一篇读《阿Q正传》的随笔,让学生在反复精读中,自己体会领悟人物的特色。随笔中说:读这篇民族的杰作,绝不是看一遍所能消化的。

看第一遍,我们会笑得肚子痛;看第二遍,才咂出一点不是笑的成分;看第三遍,鄙弃阿Q的为人;看第四遍,鄙弃化为同情;看第五遍,同情化为深思的眼泪;看第六遍,阿Q还是阿Q;看第七遍,阿Q向自己扑过来;看第八遍,合而为一;看第九遍,又化为你的亲戚故人;看第十遍,扩大到你的左邻右舍;看第十一遍,扩大到全国;看第十二遍,甚至到洋人国土;看第十三遍,你觉得它是一面镜子,甚或是警报器。其实何止是《阿Q正传》,大凡世界上的优秀文学作品,哪一部不需要反复阅读呢?

二、让学生成为想象者

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经验精心设计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创造出一种虚实相生的教学氛围,使作品内容在学生头脑中形象地浮动起来,生发开去,让学习活动一开始就充满一种体验。这方面多媒体可以帮我们大忙。如欣赏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一边诵读一边根据画中的荷叶或生活中所见,把荷叶与芭蕾组合起来,想像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满眼繁茂的荷叶,荷叶片片相连;因为出水很高,才像亭亭的的裙,像优美典雅的芭蕾舞中的的裙。让学生通过想象文本描写的场景,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意境之美:静静的荷塘幻化为动态的舞台,们穿着绿色的裙子,翩翩起舞,轻盈的旋转。随着想像的驰骋,学生们进入到月光笼罩下的荷塘美景中,死的文字变成了活的形象,作品在想像中得到了复活。

三、让学生成为探究者

阅读优美散文、诗歌时,对于关键词句的探究 现代作品也是如此,如朱自清《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这段话写尽了月光的宁静与美丽。我让学生找一些动词来替换“泻”“浮”“笼”字,要求不改变原文的幽美意境。学生分别用了许多意义相近的词来换,如把“泻”换为“流”“投”“照”等,把“浮”换为“漂”“悬”“罩”等,把“笼”换为“披”“盖”等。经学生辨析讨论就明确了:“泻”有动感,比“照”等更生动;“浮”的空间感更深,而“漂”比较单薄,“悬”“罩”死板;“笼”更朦胧,比“披”的意境更深远,比“盖”更轻柔。这样通过比较来品味探究,就能感受到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一字一词蕴涵着无穷魅力。文章的主题是多元的,学生更应该多角度、多方面进行分析文章。如李商隐的《锦瑟》,可以算是爱情诗,也可以是政治诗。当然阅读作品离不开对作品现实意义的探究,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给我们塑造了一个胆小、恐惧新事物的小人物形象,放于今天的社会依然有新的社会意义。

四、让学生成为言说者

引导学生主动体验文本,自主探求,实现自由表达的欲望。而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常常脱离学生的实际,在学生还没有充分阅读文本的情况下,就提一些连老师自己都难得回答的问题,让学生去探讨,结果只能是“万马齐喑”。福建师大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潘新和曾说:“语文教育,就是要把生命赋予每个人的至高无上的言说权,交付给他们自己来掌管。语文教育的意义就是要使学生成为言说者,成为自己的生活和命运的主宰。”在语文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体验,说出问题与困惑,这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

五、让学生成为实践者

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让学生成为实践者,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作品。语文的任务,说到底就是阅读与写作两大板块,而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阅读是为了写作,写作能更好的促进阅读。这里我所说的写作是指浅层次上的,即在结构或语言上的仿写,或在阅读的文本后进行的续写。这种仿写和续写对于学生从更深层次上理解文本有很大的好处,而且也能够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叶老告诉我们:“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不需要教了吗?”语文是有生命的,阅读更是充满灵性、充满快乐的。新时期的语文要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与文字共舞,让精神欢歌,让心灵得到愉悦。新一代的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喜欢阅读,学会阅读,并在阅读中享受学习,享受语文。

上一篇:中学历史课上的爱国主义教育 下一篇:为诗歌教学营造一方诗意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