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学生感悟语言

时间:2022-05-20 10:31:40

浅谈如何让学生感悟语言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从哪入手,是把训练落到实处所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从词语入手、理解到位、训练造句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词语;造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2-0233-02

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从哪入手,是把训练落到实处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实践告诉我们:语句训练是语言文字训练中最基本的训练。它既是字词训练之后的必然延伸与发展,又为段篇训练打下坚实基础。脱离语句的字词训练,容易掉进文字游戏的误区,而贻误语言发展的良机;没有语句训练的篇章训练,实际上是一种架空的语文训练,偏离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要求,而真正意义上的语句训练,必须让学生去感悟语言。

一、词语入手,融词于句

语句训练必须以词语为先导和基础。在阅读过程中,要理解语句的意思,总是从构成这个语句的词开始的。在实践教学中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落实。

1.准确理解词义。在日常教学中最容易忽略的就是对词义的理解。如解释“奇花异草”和“珍禽异兽”,两个词语中均有一个需准确理解的词素“异”,一般的做法,只是让学生知道“异”就是“奇异”,便把它套入原词语中去理解。粗略地看学生也大体理解,可是,从准确的角度看,并不到位。在“奇花异草”中,“异”跟“奇”相对应,理解为“奇异”是“特别、少见”的意思;而在“珍禽异兽”中的“异”则跟“珍”相对应,理解为“奇异”显然不够完整、不够准确,应该除了“特别、少见”之处,还含有“宝贵”的意思。

2.在“语”中理解词。对词义的理解,仅停留在字面上是不够的,词一旦组成“语句”,它的含义就发生了变化,往往是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句中有不同的含义,要灵活掌握、灵活运用。如《观潮》一课,当人们看见水天相撞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时,“人群沸腾起来”,这里“沸腾”一词,本意是“水达到一定温度时冒泡跳跃的现象”。联系句子揣摩,学生理解为“高兴”的意思。进一步引导:将“沸腾”换成“高兴”如何?“高兴”能真实地全面地表现人们此时的心情神态吗?同学们对这两个词进行深入比较。有的同学发现说:“高兴”可以是无声无形的,“沸腾”则是绘声绘形的,它可以体现人们此时热烈欢呼的神态。有的说:“沸腾”有跳跃的意思,用它可以体现人们此时欢欣、惊奇、蹦跳的状态和此起彼伏的场面……最终得出“沸腾”比“高兴”更能准确、深刻地表现人们看到江潮到来无比激动,欢呼雀呼的情景。

3.品词析句。这是学习语文最基本最常用的做法,能切实有效地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从中感悟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的品格。如《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这一课,理解词语可采用以下方法:(1)查字典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文中的“一丝不苟”、“赏心悦目”等词语就可以让学生在自学时借助工具书来理解。(2)联系上下文理解法。如“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既是文章的题目,在文中又出现了三次,对“游”的理解,单凭字典的理解是不够的,必须让学生反复自读上下段,通过对上下句的品读来领悟同一个“游”字在三句语中的不同意思,从中体会汉字的丰富内涵。(3)用“删、补、换、增”词语进行比较的方法来理解句子。

4.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中,揣摩出词语的真情实感。《趵突泉》一课的最后一句;“这比那大泉还更有趣。”是这段的中心句。引导学生揣摩“有趣”一词。“有趣”即有兴味,使人感觉愉快。它是人对感兴趣的事物表示欣赏而表露出来的感情。作者是抱着对小泉各种优美姿态的赞赏之情而观察小泉的,“有趣”正是作者对这种情感的概括。再引导如用于表示人,“有趣”该怎样理解。有的学生认为,可表现人的样子(形态)好看、好笑;有的说,可表现人的动作(动态)好玩、讨人喜欢。由此可见,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有趣”一词是具有褒扬感彩的。使学生认清此处的“有趣”是以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现众多小泉形状,姿态的优美,生动地反应了小泉的动感、美感,从而深刻地表现出作者由此产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真情实感。

二、理解到位,促进发展

将语文阅读课上成篇章训练课或作品分析课,把读懂课文的思想内容作为教学一篇课文的主要任务,是当前语文教学的偏向之一。应该说,学习课文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学习课文中的语言。仅限于理解内容的语句理解,是不到位的。除了要理解语句所表达的内容之外,还要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规范的、形式多样的、生动活泼的表达句式。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内化,发展学生的语言。

三、训练造句,引导创新

要充分利用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所在课文的具体语句,熟悉语言环境,培养语感,练习造句。除了课文后的练习要求学生造句外,还可选一些常见、常用的词语让学生练习造句;除了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书面造句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多练习口头造句,特别是在课堂上要多腾出时间让更多的学生练习口头造句。其实,造句更多的是要让学生用学到的词语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不一定拘泥于课文内容,如用“津津有味”造句,课文中是讲用于吃东西感觉很有味道。而把它拓展到冬小麦中去,就可提供更丰富的情境让学生选择造句。像听故事、听演讲时兴趣很浓,看表演、看电影、看电视、看书报、读杂志、讲故事、讲笑话、讲新闻等很起劲,有味道的样子,都可以用上“津津有味”。这样,学生思想开阔了,题材的范围也广了,造句的内容自然也就更丰富了。

有了一定的造句情境,只是造句训练的一个开头。关键的一步在于开拓学生思路,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唤起学生创新的欲望,调动积极性,让学生去挖掘新的造句情境,去尝试新的表达形式。把生活情境、自身情感、表达规律和谐地融于语句训练之中,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上一篇:谈语文阅读教学中写作知识的渗透 下一篇:谈听说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