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音乐重建社会话语权

时间:2022-08-25 06:09:40

校园音乐重建社会话语权

所有人都在质疑,当校园音乐已不再是流行文化的一面旗帜,当校园文化对社会失去了话语权,《同桌的你》《青春无悔》是否会沦为绝唱?象牙塔的高度是否要向高跟鞋看齐?

前不久,一场主题为“寻找旋律,唤醒耳朵,激荡族魂,拥抱世界”的伊利优酸乳2007大学生音乐节音乐论坛在清华大学隆重开讲。两岸校园民谣灵魂人物叶佳修、王梦麟、潘越云、高晓松、许晓峰,资深乐评人金兆钧、崔恕以及张颐武、王小锋、谭飞等学者和媒体人同台论道。本着知历史、明未来的态度,嘉宾们通过对校园音乐30年风云变迁的回顾,就“从校园音乐看大学生文化意识,重建流行音乐的文化价值”等话题激烈碰撞、交锋。

最终,由本届大学生音乐节组委会、到场嘉宾共同签署了论坛宣言,提出了八点倡议,并明确提出“向民族要旋律、向世界要方法、向生活要题材、向未来要自我”的口号。

向民族要旋律

――当下主流的流行音乐都是杂种?

作为本届大学生音乐节主办方的代表,派格太合传媒总裁孙健君率先发言,他认为目前中国大牌音乐人已经沦为制造欧美音乐复制品的工匠,而这些“根不正,不是中国民族的东西”说得不客气一点,就是“杂种”。孙健君认为中国的流行音乐首先要找到自己的民族魂,如果学世界的话,学到一手货,还必须得融会贯通,引领新的流行音乐的气质和文化。否则,中国在未来二三十年没有意识的输出,永远是洋精神垃圾和世界加工厂,没有出路。“你的‘皮’可以世界化,你的‘魂’必须是中国的。”

《三联生活周刊》主笔王小锋则表示,目前中国的音乐人99%都面临同样的问题:第一、自己的音乐基础很差、薄;第二、接触西方音乐的时候,太急于把这些东西吃到肚子里没有消化过程,再出来的还是人家的东西。以张亚东为例,王小锋认为目前这种代表目前中国流行音乐顶尖制作人的作品看起来比别人写得好,并非比别人理解更深刻,而是“我最先拿到资料,我最先介绍。如此而已,作品本身并不具备中国特征。”在王小锋看来,正是这些所谓“领军人物”拾人牙慧的行径导致了“中国的流行音乐和交响乐一直在给外国人配音。”

作为“唱自己的歌”的一代人的代表,台湾民歌运动的灵魂人物叶佳修、王梦麟、潘越云也通过现场连线参与了该话题的讨论。他们更愿意将80年代自己亲身经历的第一代校园音乐浪潮,定义成一个社会运动、一次民族觉醒。音乐必须是一个负责任的东西,能够代表我们当下所处的历史阶段,社会、国家、它是一个代表性的东西。

向世界要方法

――选秀对校园音乐资源疯狂掠夺导致校园音乐的死亡?

“我想大多数参加选秀的孩子是不快乐的,笑到最后的就只有一个人,每一轮淘汰都是要带着泪水,都是要带着压力什么的。唱歌原本是一件很快乐的东西,像我们以前在高校里比赛,互相都是特别开心的,不管我得了第几名。反正晚上选手们都是一起,甭管几名的。”曾担任华纳唱片(中国区)总裁的许晓锋认为,学校里的人才其实一直都有。但是目前国内的歌坛还没有存在一个很好的机制,可以很有效地把学生里面的人才开发出来。

当初高晓松、老狼这批人碰到了一个机制,黄小茂所在的大地唱片关注“校园民谣”,造就了这一批人。这之后,好像就没有类似的机会机制。像水木年华自己走了很长时间,一点一点积累出来。高校音乐缺乏一个很好的机制做推广,现在就更不用说了,除了去参加选秀。可是有很多高校的人不愿意参加选秀,一个是学业耽误不起。另外一个,选秀现在比较偏低龄化,也比较偏娱乐化。选秀节目没有办法表达原创精神和人文精神。大多数有自己音乐风格和见解的那些人,从参加选秀的那一天起就注定是要“淘汰”的。

对于所有怀揣音乐梦想的年轻人来说,想真正成为作品一直留下来的音乐人,先不要去管外面在干什么,唯有内心才应该成为创作的最大财富,而不是外面有某一场什么比赛、选秀。只有坚持自己的内心的东西,坚持自己的精神、原创性,最后才能有机会达到那个“顶端”。

希望现在掌控传媒手段的人,应该给大学生,应该给创作者,就是有创意精神的人一点机会。包括这次的“大学生音乐节”,主要都是以学校原创音乐为主。它不是一个卡拉OK比赛,是要挖掘学生里面的、歌者为主要目的。

向生活要题材

――校园音乐能否不再动不动就拿感情说事?

据某权威网站的一项专向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人把当下流行乐坛低迷的原因归结为歌曲的题材过于局限于狭隘的你侬我侬的无病,而向来被认为是流行音乐一面旗帜的校园也未能免俗,既丧失了早期校园民谣“唧唧复唧唧,大家学外语”的讽刺,也缺少“青春的花谢花开让我疲惫却不后悔”的诗意和执着。

许晓锋对此种情况作出分析,他认为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第一波校园浪潮(台湾校园音乐)是大众当时生活在比较压抑的状态,都是英文风、日本风。一些年轻人想表达自己原创的主张,所以叶佳修这拨人跳出来,产生了校园歌曲的作品形式。因为它很清新,一下子征服了两岸年轻人的心。

那些作品起到了非常好的启迪作用。虽然我们现在看起来它们都比较简单,但是往往是那种简单的东西,它表达了很深的、创作者内心的人文的东西,它很美好,所以到现在拿出来,每首歌都还是很美的歌。

因为听到那么美好的东西,很多现在的音乐人才对流行音乐这个事产生了兴趣。后来又听到了罗大佑、披头士,这些更具音乐性,更具批判性和人文精神的东西,大家才懂得了原来音乐是可以代表你去说出一些话来,然后去改变你周边的一些人的心灵,或者是社会的环境等等,才懂得音乐真正的力量。这种文化的力量,其实就是对人的关怀。你从罗大佑的每一句歌词里都能读到对人的关怀,对社会的关怀。这份人文情怀,是最需要保留的。

向未来要自我

――当代或下一代的大学文化能否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面旗帜?

校园音乐向来被看作是流行文化的一面旗帜,对社会文化具有不可低估的引领效应。近年来,民族精神和传统的缺失导致华语乐坛的整体低迷,象牙塔围墙的倒塌致使这面旗帜不再鲜艳。在此次论坛上,嘉宾们一致呼吁重建校园文化,重塑校园音乐的文化价值。

高晓松表示要特别感谢那个年代。那个年代的大学是“墙高水深”,特别不同于地方。墙特别高,跟社会离的特别远。社会上听什么和大学里听什么完全不一样。在那个年代,大学充满了骄傲和自尊,唱片公司是要史无前例地跑到大学里找点好东西。是大学给了唱片公司机会,给了唱片业机会,不是唱片业给了大学机会。不能以娱乐业或者工业是不是看重大学或者大学音乐来判断大学音乐还有没有、好不好。大学音乐用不着向流行音乐献媚!

孙健君对高晓松的观点表示赞同,他认为如果一个知识分子没有自主的文化主张和意识,这个民族是特别可悲的。三十年前,我们拆掉了精神围墙,有利于民族从特别封闭的情况下迅速走出来;三十年后如果没有自己的围墙,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就没了。代表一个国家文化先驱的大学必须跟草根文化有区别,必须有自己文化主张、精神内涵、校园品质。

上一篇:把握合理的尺度 下一篇:全国艺术院校联手力推打击乐原创作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