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大讲堂建设架起理论通往大众的桥梁

时间:2022-08-25 03:51:52

加强基层大讲堂建设架起理论通往大众的桥梁

巴彦淖尔市基层大讲堂建设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紧密结合全市工作实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三贴近”原则,把基层大讲堂建设成为联系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逐步实现了让讲堂成为阵地、让理论提升素质、让学习成为习惯、让政策惠及民生的目标。 全市已基本完成了基层讲堂全覆盖任务,使基层讲堂真正地成为理论宣讲主阵地,架起理论通往大众的桥梁。

一、不断完善制度,打造宣讲品牌。根据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市委关于加强基层讲堂建设的安排意见和有关要求,市委宣传部采取有力举措,扎实推进讲堂建设工作。一是制定了全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大讲堂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全市讲堂讲坛建设的任务、活动的内容和保障机制等,为实现近期目标奠定基础;二是完善了对军地宣讲集体和个人的激励机制,对基层讲堂建设工作有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激励了更多专兼职理论工作者投入到宣讲事业中来;三是按照要求完成讲堂建设“九有”目标,推动全市有条件的村、社区、机关、学校、企业建立固定讲堂,并实现了讲堂全覆盖、处处有讲师、常常有讲座的局面;四是宣讲活动实现经常化、形式多样化,进一步提升了全市理论宣讲品牌影响力。全市各地通过打造各自的特色讲堂品牌,如文化讲堂、道德讲堂、农民讲堂、法律讲堂、教育讲堂、社区讲堂等,把涉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都融入到讲堂活动中,并通过宣讲活动,增强群众对讲堂的认可性,扩大了讲堂的阵地作用。

二、以典型带动,推动全市讲堂建设规范化。2012年,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在多部门的协作配合下,全市开展了基层讲堂调研活动,组织全市大宣讲团成员和各地宣传部负责人实地观摩了全市讲堂建设情况,形成了7个旗县区的讲堂讲坛工作案例,挖掘整理了15处讲堂的典型做法,并收集了宣讲员的理论文章和宣讲心得数篇。通过实地调研,了解了各地基层讲堂的运行模式和存在问题,总结了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经验,倾听了百姓和基层宣讲员的心声,为进一步提升宣讲质量、凝聚人心打下基础。同时,深入了解了群众的生活和精神所需,抓住了基层关注的热点、难点,拓展了讲堂发展思路,为更好地提炼宣讲选题,提供符合广大百姓需求的知识和技能提供了条件。

在以往基础上,又选树打造一批宣讲实力强、活动开展灵活、社会反响强烈的讲堂作为典型单位,扩大影响力。将临河区解放办“市民大讲堂”、中旗巴音乌兰苏木“开放与发展讲堂”、后旗巴音前达门苏木“草原大讲堂”、五原县祥和社区大讲堂等获得了自治区及市内表彰的讲堂作为典型单位,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三、联系实际,延伸讲堂新功能。在推进全市基层讲堂建设过程中,大力发挥讲堂的桥梁纽带作用,把讲堂建设同党的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先争优、两个文明创建、构建和谐社会等相结合。一是以讲堂建设推动党建,以党建带动讲堂建设,提升宣讲效果;二是通过讲堂开展各类学习活动,为基层党组织提供更宽阔的学习平台,促进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三是把迎会创城纳入到讲堂工作范围,为推动全市两个文明建设发挥应有作用;四是把讲堂建设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大力宣传全市发展目标和战略思路,为凝聚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力量发挥作用;五是使讲堂成为服务中心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的主抓手。各地讲堂为了让广大群众更好地了解我市发展实际,将贴近群众生活的内容纳入宣讲范围,使讲堂成为群众获取知识、学习技能的园地,对特定人群制定特定宣讲内容和计划,特别是针对拆迁改造、城区建设、法律法规、民生热点的宣讲,使讲堂起到了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积极作用。

四、多措并举,促进讲堂建设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为了进一步推动基层大讲堂建设深入发展,突破基层讲堂讲坛建设瓶颈,全面提升基层大讲堂建设水平,巴彦淖尔市委宣传部结合实际,抓住基层讲堂的“五个特性”,把讲堂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突出组织性。为实现群众主动走进讲堂的目标,军地宣讲工作小组与社区办事处、村委会、嘎查等基层点主动联系,宣传讲堂功能和作用,有针对性地为百姓解决实际困难,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升百姓素质,提高普通党员思想觉悟,最终实现了让百姓从认知讲堂到认可讲堂的转变。二是实现覆盖性。按照自治区要求,把讲堂设在企业、设在学校、设在机关、设在社区、设在基层文化活动室、设在牧区蒙古包等,把党的方针政策及时传达落实到全市90%以上的群众中,形成了让百姓走出家门就能走进课堂的宣讲格局。三是体现群众性。全市基层讲堂本着服务群众的原则,开展面对面宣讲,面对面讨论解决问题,在专职宣讲员宣讲的同时,还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老专家的作用,用百姓的语言宣讲,提升宣讲亲和力,突出讲堂亲民性。有条件的讲堂还经常邀请当地的专家学者就百姓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专门讲解,为百姓解疑释惑,使基层讲堂真正成为百姓摄取精神食粮的学习园地。四是扩大文化性。巴彦淖尔市在基层讲堂建设过程中,按照自治区要求,始终紧跟文化建设步伐,把文化建设同讲堂建设紧密结合。首先是寓教于乐。军地双方的宣讲员和地方文艺队伍合作,不断创作以党的创新理论为主要内容的文艺小作品,把快板儿、二人台、小品等形式的文艺节目搬进讲堂,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其次是在宣讲菜单中设置文化板块,把传统文化、企业文化、机关文化等列入宣讲内容,让广大百姓和党员干部切实感到学有所获;再次是把河套文化融入宣讲过程,在提升文化修养的同时也增强了百姓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五是讲究时效性。各地讲堂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宣讲活动,从而推动宣讲内容不断更新;军地宣讲工作小组经常性地组织备课活动,分析百姓精神需求、理论需求,有针对性地确定宣讲内容;根据基层宣讲员信息反馈,及时发现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宣讲效果。

五、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不断壮大宣讲队伍。全市大宣讲团在现有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扩充宣讲队伍,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人才选拔机制。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军地双方领导高度重视基层讲堂建设工作,从多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从根本上推动了宣讲队伍的发展。市及旗县区主要领导带头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带头宣讲,极大地鼓舞了各地宣讲团成员和基层理论工作者,为全市基层讲堂的人才队伍建设营造了良好氛围。二是不断吸纳新鲜力量,扩充队伍。经推荐选拔,全市大宣讲团每年遴选一批理论基础深、业务水平高、宣讲能力强的宣讲人才补充其中,并颁发宣讲员证书。适时组织学习研讨活动,调动广大专兼职宣讲员有效工作,在保质保量完成宣讲任务的同时,又提高了宣讲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保质保量做好理论骨干培训工作。全市宣讲团组织宣讲员每年至少开展一次集中调研活动,针对理论宣传重点,每年至少开展一次集中培训、轮训,确保宣讲团成员及时了解掌握国家、自治区及全市重要会议精神和工作重点。四是建立全市大宣讲团成员人才库。通过对各地宣讲员进行备案,了解掌握每位宣讲员的宣讲情况,整理形成全市理论宣讲课题库,整合宣讲资源,集中调配力量,确保每个地区有专家,每个专题有人讲,每个讲堂有内容,增强了全市宣讲工作的灵活性。

上一篇:国外知识产权运营及其启示 下一篇:浅谈小学班级管理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