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融资租赁业的机遇\挑战与策略

时间:2022-08-24 09:26:56

中国融资租赁业的机遇\挑战与策略

Opportunities,Challenges and Policies of Financial Leasing of China

Yang Hongbo;Ma Haichao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Daqing 163318,China)

摘要:融资租赁已成为发达国家仅次于银行贷款的筹资方式,它的宏观作用和微观功能是其它金融方式所起不到的。它对拉动内需、促进投资和技术改造、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促进金融资产多元化和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具有重要作用。文中分析了融资租赁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探讨了其发展的策略。

Abstract: Financial leasing has become the financing way next to bank loan in the developed country. Its macro-function and micro-function is not replaceable by other financing way. It is important to pull the inside need, promote investment and technique reform, perfect the financial service system, promote the financial property diversification and reform of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system.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fac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ng leasing, and pointed out its developing strategies from within and without.

关键词:融资租赁 租赁环境 租赁定位

Key words: financial leasing;leasing environment;position of lease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1-0134-02

1融资租赁业面临的机遇

1.1市场机遇从需求方面看,融资租赁的市场需求巨大。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过去若干年资金投入少,设备、技术相对老化,在市场中竞争力弱化,急需大量资金投入,而大银行的投资日趋谨慎,不愿冒形成不良贷款的风险去扶持他们,上市融资也只有少数企业可以。中小企业为改变现状,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是当务之急,在得不到银行信贷支持的情况下,迫切需要健全的融资租赁的支持。那些新兴的民营企业也存在着设备更新和资金匮乏的问题,它们的融资渠道也极其狭窄,也需要融资租赁的支持。从供给方面看,资金和设备供给充足。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各项存款增长很快,信贷资金供给充足,但还缺乏为企业提供长期信用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我国经济状况基本告别了短缺经济,经济环境大为改善。一些企业的设备闲置率上升也为开展融资租赁提供了供给基础。国际租赁业的发展经验表明,运用租赁可以帮助企业促进设备销售,减少产品积压;运用租赁可以支持企业设备改造,实现技术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运用租赁可以把企业的闲置设备转移到需要的地方,提高设备利用效率,降低全社会的投资成本;运用租赁可以使缺乏资金的中小企业获得设备,投入生产;运用租赁可以使掌握了技术的高科技人员获得设备,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1.2政策机遇一是我国融资租赁业的经营环境在逐步改善,企业信用意识有所增强,国内信用环境逐步改善;二是与融资租赁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逐步健全,我国合同法将融资租赁合同作为有名合同专章列出,确立了融资租赁交易的法律地位,财政部也颁布了租赁的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了租赁交易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规则;三是建立了符合租赁业特点的税收制度,国家税务总局颁布了设备投资抵免所得税办法来促进租赁业的发展;四是颁布了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和外商投资租赁公司审批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租赁公司的市场准入标准,加强了对租赁公司的监管。

1.3外部机遇租赁公司通过开展国际租赁业务,改善了我国金融结构,增加了良性资本比例,减少了金融风险,带动了金融租赁业自身行的发展。通过引进国外竞争机制给融资租赁提了供良好的经营环境。融资租赁业为企业的产品流通、资产盘活带来巨大的商机。如生产厂商所生产的一些不适应中国市场的产品可以用租赁的方式打开国际市场。对某些中国企业而言,在国际市场上销售也许有些陌生,先租赁后销售可以防止企业在拓展国际市场时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同时通过引进各国的融资租赁方式,使我国的融资租赁经营方式多元化,还可以吸收国外融资租赁方面的先进经验和管理办法,提高我国融资租赁专业人才的素质。

2融资租赁业面临的挑战

2.1融资租赁的定位问题过去我们把金融租赁简单地看成融资工具,仅强调其融资的小功能,而忽略了租赁服务的大功能,不管在制定政策上,行业管理上,经营方式上、运转模式上都存在着偏差。主要就是对租赁的定位不准确,从而导致政策的不合理,经营的不规范。按照国际惯例,租赁贸易应该定位在服务贸易领域。这种服务不仅是给承租人提供融资、融物的便利,还给厂商提供销售时的金融服务,给企业提供资产管理服务,帮助企业盘活闲置资产等多项服务。

2.2融资租赁的税收问题我国融资租赁分成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融资租赁公司和中外合资的融资租赁公司。前者有一定的金融营业资质,后者没有金融经营资质,但可以开展融资性租赁业务。由于合资租赁公司的股东有外资成分,因此叫做“利用外资”,故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非银行金融机构没有外资股东,不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租赁公司营业税的纳税税基是以资金来源的差异决定的。如果使用从境外融入的资金,按照利差纳税;如果是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租赁公司则按照对银行的纳税标准―利息全额纳税。中外合资租赁公司开展融资租赁业务时使用的基本上是外资,但是从中方金融市场融入的资金也是按照利差纳税。而国内金融租赁公司只有在转租赁情况下按照利差纳税,否则就是用境内外汇租赁也是按照利息全额纳税。过去,金融租赁是根据所有制划分纳税标准。这样,两类公司在纳税额上造成了实际的不平等。

2.3融资租赁的市场竞争问题目前国内除一些企业集团外,绝大部分生产厂商尚无法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推销自己的产品。在资本市场与贸易市场同时开放的情况下,外国厂商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推销他们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会挤占我国同类商品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国外租赁公司在中国搞租赁项目,中国企业如果没有足够的出口商品创汇抵偿对租金的支付,外资的进入将增加资本性外汇流出,过多的进入还会影响我国外汇市场的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稳定。外国融资租赁业的进入将不可避免的吸收国内的融资租赁专业人才,这为国内的融资租赁企业带来了挑战。

2.4融资租赁业的管理问题我国融资租赁的外部管理,不论是从租赁机构的审批成立还是到执业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实行的是多头管理。另外,融资租赁业自身从认识观念上、政策法规上、资金来源上、经营管理上都远远达不到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更无法与国外同行竞争。

3融资租赁业的策略选择

3.1融资租赁业的立法与行政调整①明确融资租赁业在金融体系中的定位。世界银行曾建议转轨国家大力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我国应当把金融租赁业摆到在我国金融体系中比证券市场更为重要的地位上来,并做为政府调节经济的一项重要的金融手段,以更好的发挥其宏观调控的功能。②加强融资租赁立法工作,健全融资租赁业的运行环境。历史经验证明融资租赁最大的问题是市场环境。过去因市场环境在转制过程中没有达到融资租赁正常运做的基本条件,致使租赁业在中国没有得到快速发展。因此改变市场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在政策上积极配合,加快改善市场环境的进程。也需要有法律、税务、监管、会计这四大支柱的支持,国家应加强这四个方面的相关政策的完善工作,应从租赁会计准则、税收、关税、租赁合同范本等方面确定优惠措施和规范化的操作,使企业真正感受到通过融资租赁添置的机械设备一定比直接购买合算时,才能刺激融资租赁业的发展。③进一步培育国内融资租赁市场的运行主体。参照其它国家的作法,鼓励国内符合国家发展方向的、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采取融资租赁的方式推销它们的产品,这不但利于其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而且会加快其发展速度,增加国内租赁市场主体的实力,同时可以提高产品市场和租赁市场的抗风险能力,有利于国内融资租赁业的快速发展。④借鉴其他国家的普遍做法扶持融资租赁业。欧美各国在发展租赁业的初期,大都采取了投资减税政策,即出租人可以享受设备购置成本一定比例的税收优惠,如美国投资税扣减法中规定,出租人投资购买租赁设备时,可享受相当于投资设备购置成本10%的优惠。允许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法,如日本政府规定,现代租赁的租期一般为设备法定耐用年限的60-70%,出租人可以在租期内全部收回投资,这样就缩短了法定耐用年限的30-40%;在会计处理上,允许承租人所支付的租金进入生产成本等。

3.2融资租赁业自身发展的策略调整①促进融资租赁业重新整合。采取多种方式对现有公司进行重组,建立适当的法人治理结构。用政策引导国外租赁公司、国内大企业集团与国内租赁公司合资、合作,资产重组。这样做既使一些公司摆脱经营困境,又改善了国内租赁公司资产结构,引进了先进管理经验,解决了中国资本市场不完善、融资租赁的资本金没有来源的问题。②加强风险管理、完善内控制度。如何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评估、预警、监测、消化、防范机制来规避融资租赁经营风险就显得更加重要。国内融资租赁公司面临的潜在风险的因素很多,我们应注意防范化解风险的每一个环节,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以实现融资租赁公司经营管理的高效、稳健、安全运作。③转变租赁企业的经营理念。按照目前社会的需求,租赁公司的发展方向是将服务重点向设备生产厂商倾斜,融资租赁业务主体将发生结构性转移,今后的融资租赁行业股东主体,有可能是商家,而再不是银行或金融机构,形成一个由买主租赁向卖主租赁的过渡,以各自为战式经营转变为参与式经营。过去出租人与供货商和承租人的关系是两个没有关联的体系,任何一个体系出现问题都没有制约机制限制,出现问题受到伤害的主要是租赁公司。今后的融资租赁应把这些关系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对商家和承租人都要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租赁公司应参与各方的经营活动,形成互相牵制的制约机制;由风险集中转为风险分散。④建立健全融资租赁业人才的培养和激励机制。由于融资租赁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性应用科学,涉及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因而需要大批既懂金融、投资、管理、贸易和法律,又懂租赁物品性能、技术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要建立良好的激励、福利、教育培训机制,并加强融资租赁业文化建设以增强凝聚力、归属感,从而吸引人才、稳定人才。

参考文献:

[1]左毓秀.世界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及启示[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1,(11).

[2]屈哲.我国融资租货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3,(5).

[3]沈锋炜.中国融资租赁及其创新[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8,(2).

[4]王晓耕.中国融资租赁业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2010,(6).

上一篇:天津力推航运金融的发展 下一篇:改性乳化沥青分类与生产设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