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液反应的防范及应对措施

时间:2022-08-24 07:53:48

临床输液反应的防范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 输液反应; 防范; 应对措施

由于长时间大量输液或输入的液体不纯、输液管不洁以及多次反复穿刺等原因常常会出现一些并发症,由于输液本身造成的这些反应,称之为输液反应。在日常医疗活动中,输液反应是较为常见的现象。它可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或使患者的基础疾病恶化。因此,在临床输液中应注重预防,一旦发生,要有及时良好的应对措施。

1 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

常见的输液反应有输入致热物质引起的发热反应、输液速度过快引起的肺水肿,各种原因引起的静脉炎、空气栓塞等[1]。分析有如下几种原因。

1.1 护士操作护理方面的因素 混入玻璃屑、橡胶塞、金属、药物未完全溶解物质等;液体配制时用同一支注射器给多人或多组液体配制药液;一组液体中加入药物品种过多;皮肤消毒不严格,穿刺点污染;空气进入静脉,输液速度过快、过凉的液体输入人体;配制好的药液放置时间过长,可产生化学反应或结晶,从而导致各种反应的发生。

1.2 病房环境因素 病房空气质量低下,各种致病菌可在静脉穿刺、更换液体等过程中被带入患者体内。

1.3 药液生产方面的因素 液体或药品在生产过程中把关不严,混入了致热源等,致热源进入人体导致寒战发热反应。

2 防范措施

针对以上因素,当班护士如能加强工作责任心,坚持良好的护理程序,采取如下防范措施,可很大程度上杜绝或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

2.1 把好药品质量关 选购质量保障体系完好的厂家产品,选购不易发生输液反应的液体。

2.2 把好液体配制关,重点防止加药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各个操作环节都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在割锯安瓿前后都要严格消毒;输液、加药瓶口消毒要完善,防止加药注射器的活塞污染,杜绝加药注射器的多次使用及多人使用;观察液体内有无杂质及混浊、瓶盖是否松动、配好液体是否浑浊等,防止过期药、问题药的使用;液体配伍应避繁就简,必须有药典或文献资料支持作依据,不可凭经验或想当然;药液最好配好就用,配制好的药液不能放置时间过长。

2.3 在静脉穿刺及护理过程中选择较粗较直且弹性较好的血管穿刺,并避开关节活动处及静脉瓣;静脉穿刺时,要消毒到位,尽量做到一次穿刺成功,注意穿刺点的无菌防护;长时间使用静脉留置针时,要注意防护贴膜的定期更换,并及时消毒。

2.4 加强输液管理 使用带有过滤装置的输液器,以减少各种微粒进入体内;排净输液管中的气体,严防各种原因使空气进入静脉,形成空气栓塞;缩小液体与体温的温差,防止输液静脉的痉挛及输液反应的发生;两组输液接瓶时严格注意配伍禁忌,必要时可用少量液体冲管;要依据患者的综合情况及药物性质调节静脉滴入的速度,一般是成人每分钟40~60滴,儿童每分钟20~40滴(以每毫升15滴计)。

2.5 加强患者输液过程中的巡视工作 观察询问患者有无不适症状,静脉输液是否通畅;输液器各接头是否通畅,针头有无脱出,穿刺点有无红肿情况,液体滴速,有无空管现象等,如有异常,及时处理,使问题消失在萌芽状态[2]。

3 应对措施

一旦发生输液反应,可按如下程序果断处理。

3.1 立即通知医生。

3.2 保留好现有静脉通道,以备抢救用药。一旦拔掉静脉通道,当患者需抢救时再建静脉通道,将会错过抢救时机。

3.3 更换新的输液器管道及与原液体性质不同的液体(如原来是糖水则换成生理盐水),暂不加药;注意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橡胶管送检验室做细菌培养。

3.4 吸氧 及时吸氧,并根据具体病情变化调节氧流量、是否需要面罩吸氧以及氧气湿化瓶内是否需要加去泡剂等。

3.5 遵医嘱及时用药 除上述处理外,对于不同类型的过敏反应要严格按医嘱处理。

3.5.1 发热反应 对于体温在38 ℃左右者,应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并注意对患者的保暖;对高热病员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给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静注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肌注或静注苯海拉明,肌注复方氨基比林或口服布洛芬悬液等[3]。

3.5.2 急性肺水肿 立即停止输液并进行紧急处理,如病情允许,使患者呈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加压给氧,湿化瓶内注入50%~70%的酒精作为去泡剂;给予镇静剂、平喘、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药物等。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每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个肢体上的止血带)等处理。

3.5.3 静脉炎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溢出血管,并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抬高患肢,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行热湿敷,也可超短波理疗,如合并感染,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3.5.4 空气栓塞 立即让患者左侧卧位,并头低脚高位,有利于气体浮向右心室尖部,使其被打成更小的空气微粒,避免大的空气团阻塞肺动脉入口。理论上右心室的空气可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抽出,但实际上少有能大部分被抽出的报道。

参 考 文 献

[1] 李树贞.现代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268-269.

[2] 焦吉芝.护理程序在基础护理操作中的应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71.

[3] 毛林花.临床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国医药导报,2010,5(19):142-143.

(收稿日期:2011-10-27)

上一篇:糖尿病疗养员护理工作中护理程序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FESS的手术护理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