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探索

时间:2022-08-24 04:43:31

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探索

[摘要]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而教学方法的研究对于提高该学科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备课,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研究性实验教学的应用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8(b)-103-02

Exploration of human anatomy teaching

LI Xiao-shuang, JU Xue-hong,WANG Jin-ping

(Department of Human Anatomy, Weifang Medical University, Weifang 261042,China)

[Abstract] Human anatomy is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 in medical education,and the research on teaching method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human anatomy. The article has investigated in the preparation of human anatomy teaching,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interested in learning, the application of researching experiment teaching and practice teaching,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human anatomy.

[Key words] Human anatomy;Teaching method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器官形态结构、相关功能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也是一门古老的形态学科和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医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必要基础[1]。解剖学以描述形态为特征,虽无复杂的理论与学说,但名词繁多,易懂,难记,易忘。如何教好人体解剖学,提高教学质量是解剖学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本文就如何选择教学方法,使学生学好人体解剖学谈几点体会。

1吃透教材,认真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要熟练掌握教材,尤其对于年轻教师,学历高,却未经历系统的教育学教育,且对教材的掌握有所欠缺。在掌握教材时,要尽可能地多看教材,每一种教材都有自己的特点,多掌握几种教材,就多几分收获。在掌握教材的同时,还要系统听课,不光能够学习别人的授课方法,还可以熟悉教材内容。本人有一桶水,才能为别人倒出一杯水。熟练掌握教材后,对照大纲,在教研室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级和筛选,明确每一章节、每次课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好教案。对重点和难点,尽量把解剖学的讲授与临床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加强了学生的记忆。例如在讲授肝的体表投影时,将其与肝的触诊结合起来,加深了同学对知识的理解。此外,要注重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时,教学组的全体教师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交流教学方法,教师通过集体备课既保证了教学内容的统一,又可相互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克服了各自为政的教学弊端。

2 联系临床实例授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人对于任何感兴趣的事物,往往能显现出优秀的记忆能力。解剖学的性质决定了学习解剖的环境较差,学习条件艰苦,作为教师就要想法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因此在讲授第一堂人体解剖学课时,应积极引导,启发学生对人体解剖学产生强烈的兴趣,首先要强调人体解剖对医学的重要性、必要性,用一些浅显的例子说明解剖学与其他医学的联系,让学生建立学医就必须学好人体解剖学的观念,从而对该课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极大的兴趣。在以后的教学中,除了经常联系一些临床实例,进行启发式教学,还可将自身的科研情况根据课程的内容适当介绍给同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同学体会到学好解剖学对于一个医生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积极实行研究性实验教学,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

研究性实验教学是基于强调教师通过对实验教学的研究,对实验课程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实验课堂活动以及实验管理等进行研究性的科学设计,从而引导学生的研究性实验学习,将教师的研究性实验教学与学生的研究性实验学习有机地结合,激活学生对实验的学习和探究动机,增强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2],达到培养学生独立研究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3.1 研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

研究性实验教学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即培养学生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具有高度的研究性。在研究性实验教学过程中,其中心主题是课题的设计,要把学生的思维引入问题中,让学生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思考问题。课题的设计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根据课程内容,同时结合学生的兴趣来确定研究课题;二是要考虑到课题研究可行性与现实可能性,考虑到现实研究时间及其他资源因素,尽量做到难度适中,并保证学生在预期时间内能做出成果。

3.2 研究性实验教学的实施

学生是研究性实验教学的主体,在研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师将实验室、仪器设备、药品和试剂全部开放给学生,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资料,设计实验研究方案,进行实验,撰写论文。研究性实验教学,使学生第一次系统接受了科学研究训练,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学习,能大幅度地提高他们获取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进一步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欲望。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是如何把研究性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紧密结合。我们根据人体解剖学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与临床紧密结合的特点,在系统解剖开放性实验中开展研究性实验教学,收到较好效果。首先,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结合临床,确定研究专题;其次,学生结合自己兴趣选择研究专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每小组控制人数为6~8人,小组的同学结合课程内容,在教师指导下,提出研究课题。学生在广泛查阅各种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的创新设计。学生从不同角度入手开展研究:“肱骨骨折”专题小组,从骨折的固定,损伤神经的治疗等方面进行设计;“脑损伤”专题组从损伤模型的建立,损伤后病情演绎的机制,损伤后治疗方法的选择等方面进行设计。各组同学充分发挥创造力,创新了很多知识,并获得一些新的科研生长点。通过研究性实验教学,教师传授了知识,与学生一起创造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4 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众多形象直观的教学中,尤以实物教学最有助于记忆。解剖学教学必须坚持实践第一[3]。教学中如果仅靠口头讲解不仅枯燥乏味,而且难以理解。实验教学是解剖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操作能力,并且通过实验操作,增加理论知识的直观性与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4]。因此,我们的授课采取以实习课为主,讲习比为1∶2.5。我们还加大了对实验室硬件建设的投入,建成了省内领先,国内先进的人体解剖数码互动实验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运用标本、模型、多媒体等教具进行直观教学,并与学生互动,产生了“百闻不如一见”的效果,学生在实验室中看得见,摸得着,学得活,记得牢,教学效果非常好。

[参考文献]

[1]邱治民.试论人体解剖学教学工作中的智能培养[J].解剖学通报,1982,5(3):117.

[2]王金发,戚康标,何炎明.实行研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J].中国大学教育,2005,(4):8-9.

[3]柏树令.系统解剖学[M] .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

[4]于惠影.P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7):121.

(收稿日期:2008-05-12)

上一篇:谈高校特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下一篇:工会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