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范文

时间:2023-03-21 16:21:10

人体解剖

人体解剖范文第1篇

关键词:骨骼;解剖;部位;构造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1-167-01

在临床医学中,所进行的多项治疗操作和人体骨骼具有密切的关系,为提高治疗的准确性,临床医师以及护理人员需要对人体的骨骼解剖具有深层的认识,熟悉各部位的名称,熟练掌握骨的构造情况,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

1 骨骼结构概述

成人骨骼一共206块,构成人体支架。根据骨的形态,主要是分为四种:(1)长骨;(2)短骨;(3)扁骨;(4)不规则骨。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骨质,分成骨密质、骨松质,骨密质在骨表面,比较坚硬;骨松质在骨深部。骨膜是在骨表面(关节面除外)和骨密质紧紧贴近的薄层结缔组织膜,具有造血细胞、神经和血管,因此,骨膜有助于骨质营养和骨折修复。骨髓主要是存在于骨松质网眼以及骨髓腔,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长骨骨松质内部或者是扁骨骨髓均为红骨髓,具有造血作用【1】。骨化学成分是无机物、有机物,比例约为7:3,无机物的作用是使骨有硬度,有机物使得骨有韧性、弹性【2】。

人体骨骼的按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颅骨组成骨数量是23块,可分为后上部的脑颅和前下部的面颅。脑颅骨8块,围成颅腔,容纳保护脑。面颅15块,构成面部轮廓。躯干骨主要包括三部分:(1)椎骨;(2)肋骨;(3)胸骨。比较典型椎骨主要是分成3个部分:椎体、椎弓以及突起。椎体主要是在椎骨前方,形状是矮圆柱形。椎弓主要是在椎体后方弓形骨板上附着。椎弓上附着7个突起,横突1对,上下关节突各1对,棘突1个。胸骨主要的组成部分是:(1)胸骨柄,(2)胸骨体,(3)剑突。肋骨一共有12对,左右对称,1至10肋形成胸廓,11和12肋游离。肋的后端主要是肋头、肋颈以及肋结节等;肋前端通过软骨与胸骨相连接,后端与胸椎形成关节【3】。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上肢骨的组成是肩带骨以及游离上肢骨【4】。肩带骨的组成部分是锁骨以及肩胛骨。游离上肢骨主要存在的骨为肱骨、尺骨、桡骨以及手骨。下肢骨的主要指组成部分是下肢带骨、游离下肢骨。下肢带骨主要组成是髋骨。髋骨由上方髂骨、后方坐骨以及前下方耻骨组成,16岁以前,三骨之间主要是软骨结合,在16岁以后,软骨骨化融合成1骨。

2 骨骼解剖教学研究

2.1骨骼解剖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以往的骨骼解剖教学授课中,教师主要是借助幻灯片、PPT进行授课,讲解骨骼组成,对照图片,让学生认清特定骨的位置,并识记骨的组成、位置等,但是由于学生对于骨骼结构缺乏立体感觉,只是通过平面图来学习骨骼的枯燥名词结构,使得学生感觉知识的学习比较繁琐枯燥,不能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不容易记忆。

2.2骨骼解剖教学方法

骨骼解剖教学主要是对人体骨骼形态和结构进行深入研究的科学,很多医学院校对此非常重视,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在进行骨骼解剖教学时,解剖教学的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融合新方法、新元素,让学生对骨骼解剖学具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解剖小班课的直观教学方法在骨骼的解剖教学中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班课便于教员结合标本进行讲授,实践性很强,易于把抽象的描述通过直观的展示具体化,成为既看得见描述,又摸得着实体的教学活动。我们在骨骼小班课教学中,两个学生一套骨骼标本,教员边讲,学生边看,教员讲完一遍后,学生再拿着标本实习,而且还能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活体触摸骨性标志,便于学生加强理解记忆,同时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3 人体骨骼解剖的发展

在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期,解剖学发展成为一门学科。最近几十年,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医学的进步使得人体骨骼解剖更加深入。应用CT、扫描电镜、核磁共振等技术,并运用新的仪器,显微外科不断发展,对于骨骼的研究提出新的要求,出现显微外科解剖学。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图以及超声断层图会发挥作用,使得断面解剖更加深入。显微外科逐步发展,对解剖的要求会更高,解剖学的研究将会更加精细,作为设计手术方案的依据。传统的人体骨骼解剖是对大致骨架的构成进行描述,但是,远远不能符合显微外科的需要。

在现在骨骼解剖技术的发展中,出现一种技术为可视化数字人体解剖系统技术,主要是对真实人体进行CT\MRI扫描,利用数据边界提取技术,让鼠标发挥解剖刀的作用,进行模拟解剖,再现解剖过程。解剖结构多于2500个,并且具有文字描述,解剖结构可以随意的进行相关的处理,操作比较简单。临床医生以及护理人员可以利用此技术加强识别。

4小结

在临床中,医生和护理人员要想准确的诊断治疗,必须熟悉人体骨骼的组成,熟练掌握人体骨骼的具体构成情况,合理的进行用药治疗。在专业医学中,教师在向学生讲解人体的骨骼系统时,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准确的掌握骨性支架和形体之间的关系,掌握不同类型形状、骨面的特征以及关节构成的关系,促进临床医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丙波.人体的支架一骨骼教学案例[J].考试周刊,2012,10(11):144-144.

[2]王建华,夏虹.人体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2011,3(3):220-223.

[3]吴江锋,陈静,丁志兵.骨骼标本脱脂的新方法[J].解剖学研究,2012,34(1):72-73.

人体解剖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生物解剖学;人体胫骨

【中图分类号】R914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160-01

膝关节后外侧入路可直视下复位手术方法,今年来成为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发生在冠状面上单纯累及后外侧髁的有效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胫骨平台后外侧分布着许多重要的血管神经组织,操作过程中的难度巨大,一不小心就会造成重大伤害,若是医生对于临床解剖和人体胫骨构造不熟悉,不但不能进行充分暴露,更可能对附近的神经造成伤害,因而在该区域的手术一直被业界称作为相对[1]。目前,通常的治疗方式通过骨折块后侧的支撑钢板进行固定和支撑,但是由于骨折块的位置太过于偏后,导致采用手术的方法难以将支撑钢板固定于骨折部位,不能直接观测到下复位。为此,我们对该入路法应用解剖学研究,已找到一种突破手术的方法。

一资料与方法

1. 实验标本

选用福尔马林浸泡后的成人尸体标本4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2例,保证所有选取标本的膝关节周围形态良好,没有进行任何的膝关节周围的损伤。将所有标本置于零下20度的冰箱中保存。

1. 防腐标本的解剖

第一步,进行大体分层解剖,从膝关节后侧正中,大腿中下三分之一处开始下刀,一直走刀至小腿中段,由浅入深剥离皮肤、皮下组织,同时观测腓总神经、腓肠肌外侧皮神经的分布特征,以便获得手术的安全范围;刀深入至深筋膜之后,可以观察到膝关节后外侧主要肌肉和韧带的分布特征,以及在腿骨上的粘连情况,可以获得安全的手术路线,明确剥离肌肉的必须范围;将胫骨切断之后完整取下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可以看到血管神经束暴露在外,对切下的肌肉群和血管神经束、胫前动脉和膝下外侧动脉切片研究和测量,得到安全的手术方案;最后测量胫骨后外侧髁最低点到表皮的距离,确定手术操作的安全深度[2]。

二实验结果

1.腓总神经与排肠外侧皮神经的分布

通过解剖观察之后我们发现,腓总神经在窝外上缘分布在二头肌内侧,延伸至排肠肌外侧,并在股二头肌腱和腓肠肌外侧头外侧缘之间行走,绕过排骨头骨颈,直至小腿前区。

从总神经分出来的腓肠外侧皮神经,从腓骨头平面上方的腓总神经产生,延伸到腓肠肌外侧头,并在在腓骨头平面行走,距离腓骨头内侧缘的腓肠外侧皮神经。在手术进行过程中要谨记的是尽量不要对浅表的神经束有所损伤,特别是腓总神经。

2. 外侧肌肉与韧带的分布

从切口开始可以观测到的肌肉组织是腓肠肌外侧头,并由其内侧发出的血管,胫神经来支配。腓肠肌外侧头更深的肌肉组织是细小的跖肌和比目鱼肌,比目鱼肌主要由胫骨比目鱼肌肌线、胫骨内侧缘中三分之一,腓骨头以及腓骨干上113的后缘组成[3]。膝关节囊后侧较为厚实的肌肉组织是斜肌,从半腱肌胫骨止点发起,向斜后方行走,一直延伸到肌深面,并在股骨外侧髁停止。

3. 动脉重要分支的分布

动脉从收肌管下口出发,途径股骨髁面直至延伸到窝,之后沿膝关节囊和肌向下行走,在肌下缘分支成为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膝下外侧动脉从腓骨头平面上部的动脉发起,沿途经过腓肠肌外侧头深面、肌表面至膝前区。胫前动脉分布于肌下缘,从腓骨头制高点下部的动脉发起,胫前动脉第一段由动脉发起,一直延伸到穿人骨间膜之前。

三实验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是骨折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它指的是胫骨平台骨折发生在冠状面上单纯累及后外侧髁,通常的治疗方式通过骨折块后侧的支撑钢板进行固定和支撑,但是由于骨折块的位置太过于偏后,导致采用手术的方法难以将支撑钢板固定于骨折部位,不能直接观测到下复位。相比较于Carlson的后入路,使用入路直接位于膝关节更偏向于内侧,省去了大量的分离牵拉步骤就能够方便的使整个胫骨平台后外侧髁暴露[4]。

通过对于尸体的解剖分析,我们能够得出入路方式在胫骨平台单纯后外侧骨折治疗上主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优点:首先,切口安全。入路方式的刀口从腓骨头内侧1-2cm出开始,路径不经过腓总神经主干,能够使腓肠肌外侧皮神直接暴露在外,能够有效防止对腓总神经造成伤害;其次,损伤小。入路方式的刀口长度小于10cm,通过腓肠肌外侧头外侧和比目鱼肌间隙进行深层分离,有效防止对腓肠肌外侧头的营养血管和神经肌支的伤害;最后,暴露范围充足。随着腓肠肌外侧头及比目鱼肌的向内牵拉,可以带动血管神经束一同向内伸展,使得整个后外侧平台轻松暴露,若是在暴露过程中受到腓骨头的影响,则可沿腓骨头内侧突起的截骨,使其充分的显露。

参考文献

[1]蔡春水,张毅,赵新建等.胫骨平台塌陷和劈裂骨折的手术治疗叨l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1(23):1611-1612.

[2]Papage1。p0ul0sPJ,PartsinevelosAA,ThemistocleousGS,plicationsaftertibiaplateaurfacturesurgery[J].Znjury,2009,37(6):475I484.

[3]陈云丰,罗从风 ,曾炳芳等.双切 口双钢板治疗骨折脱位型胫骨内髁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2,6(10):250―252.

人体解剖范文第3篇

1.1丰富内容,提高效率

近些年来,很多高校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增加了课程门类,适当地调整了教学计划,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体解剖学的授课课时。然而人体解剖学课程的教学量较大,如果教师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在课堂上教师不停地讲,学生被动地听,而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机会,这样不仅会影响教学效果,而且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教学内容展示出来,比板书、挂图与模型等传统方式节约更多的时间,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同时调用大量的教学资源,可以自由地选泽图文、视频资料,不仅大大丰富了授课内容,并使得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有效活跃了课堂氛围,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2生动直观,易于理解

借助于多媒体的模拟功能,可以将人体结构特征与功能等内容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例如可以利用动画手段将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各组成部分与其结构特点清晰地展示给学生,而且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出血液在人体心血管系统中定向流动的情景,以此来阐述血液循环的基本原理,这样就可以将解剖学教材中原本抽象、枯燥的文字描述及静态图景转换成比较直观生动的动态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及记忆解剖学的相关知识,有效攻克了教学难点。

1.3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利于吐故纳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术前沿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也要尽量做到与其同步。而教师可以对多媒体课件进行随时增删修改以及吐故纳新,可以及时增补与更新教学内容。除此以外,利用Powerpoint的超文本链接形式,教师可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适当地添加教材以外的相关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扩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而且可以有效地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其能够充分顺应时展。

2多媒体在人体解剖学中应用的不足

2.1过多重视课件形式,忽视教学内容

目前,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一些教师对教学课件的认识存在偏颇,其过分重视课件的形式,认为视觉效果丰富、形式别出心裁的课件就是优秀的课件。另外教师在教学课件的制作上花费了很多精力与时间,然而这只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却无法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点,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只是单纯地重视课件形式,却忽视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就是喧宾夺主,主次不分,因此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

2.2师生课堂交流减少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不间断地为学生播放多媒体课件,而对于相关知识的讲解也是照本宣科,这样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也沦为观众,只能紧跟教师的步伐,忙于观看播放的动画、文字与图像等。而事实上,解剖学教学不但要为学生传授解剖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如何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临床问题,要努力提升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学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技能。

2.3无法突出教学重点,整体教学效果不理想

通过大量实践证明,尽管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能够更加有效地处理教学难点,然而其对整体教学内容的把握却并不理想。学生普遍认为,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呈现知识的速度过快,教师很少进行板书,学生没有充足时间记笔记,而对于学习的重点也无法把握。通过相关研究发现,大约有63%的学生更喜欢传统教学方式,其认为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学习的重点。因此,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教师也要突出重点,对问题的阐述要简明扼要,而且要增加一些总结归纳的内容,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整体教学效果。

3结语

总而言之,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存在优势,而且也会因为运用不合理而产生弊端。因此,教师要正确地认识多媒体教学,只有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才能有效提升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人体解剖范文第4篇

[摘要]基于目前尚无理想的穴位解剖多媒体教材的现状,应用实体标本来展示层次及断面结构,将穴位解剖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使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组合在一起。应用本系统能清楚地观察到针刺时所经过的各种组织结构,对于针灸教学、临床治疗及科研都有指导作用。

[主题词]针刺穴位/解剖学和组织学;多媒体

MultimediaStudyonAnatomyofCommonlyUsedAcupointsoftheHumanBodyZhangHaidong,YanZhenguo,

YuAnsheng(TeachingandResearchSectionofAnatomy,ShanghaiUniversi

tyofTCM,Shanghai200032)[Abstract]Atpresent,thereisnoidealteachingmaterialsofm

ultimediaaboutanatomyofacupoints,so,stereosampleisusedtoshowstructuresoflayer

sandcrosssection,andanatomyofacupointsiscombinedwithmultimediatechnique,sothat

picture,soundandvideofrequencyandothermultimediainformationarecombinedt

ogether.Applicationofthissystemcanclearlyobservetheacupuncturepassedva

rioustissuesandstructures,whichhasadirectoryactiononteaching,clinicaltreatmentand

scientificresearchofacupuncture.

[Keywords]AcupuncturePoints/anat;Multimedia国家自然基金青年课题(编号:3990198)针灸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医疗体系。穴位解剖学作为针灸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文献依据、穴位定位、针刺方法、解剖结构等多方面的知识,信息量之大,可想而知。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医学生要想全面掌握这些知识颇为困难。教学技术的现代化是中医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因才施教,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信息量小,教学效率低,没有充分发挥教师智力潜能,无法远程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出现,为中医药教学技术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武器,为中医药教育进一步融入我国的大教育创造了有效的途径。多媒体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不仅是教学手段的改革,更重要的是给教学观念、教学结构、教材设置等方面都带来了深刻改革。

目前,经络、腧穴解剖学教学大多采用挂图、幻灯、投影等教具,只能做静态的展示,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和科研的需要。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文本、图片、声音、视频集中在一起,使内容更形象、更灵活、更易于理解和接受。据悉,国内已有多家单位进行了经络、腧穴的多媒体研究,但大多以经络、腧穴的走行、定位、功效等为主要内容,其中的穴位解剖结构均以模型示例,形象性和真实性方面有一定差距[1~3]。为此,我们以严振国教授主编的《常用穴位解剖学基础》(1990年版)为蓝本,采用新鲜标本制作穴位层次和断面结构图,运用Authorware多媒体制作软件将图片、文本等信息媒体整合在一起,着重揭示穴位的解剖结构,为针灸学和腧穴解剖学教学、科研、临床治疗及医学科普教育提供指导和帮助。

1材料和方法

材料为新鲜尸体,对象为157个常用穴位。定位标准采用199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经穴部位》。系统最低要求:PentiumCPU(75MHz),8M内存,600M硬盘空间,彩色VGA显示器,3.5英寸软驱,光驱(16倍速),真彩色显示卡(带1MB显存,支持640×480图形分辨率),声卡,音箱,标准101键盘,鼠标器;Win95/98简体中文版平台。

2内容简介

2.1基本内容该系统分为4个部分:主程序、穴位检索系统、习题和帮助。为了方便穴位内容的查找,在检索系统中我们设置了4种检索方式:①经脉检索:以穴位所属经脉进行分类;②部位检索:以穴位所在部位进行分类;③拼音检索:以穴位名称汉语拼音的第1个字母进行排序分类;④笔画检索:以穴位名称第1个字的笔画进行排序分类。穴位内容包括该穴位的文字资料、穴位的定位图、穴位的实物标本图片(层次和断面)、在穴位断面图上进针的动画、在实物上观察穴位定位的远近视频以及文字的配音等。

习题部分是为了检测使用者在穴位内容部分学习的效果而设立的,分为文字题和图片题两类,文字题考察进针时层次结构的顺序,图片题考察穴位层次或断面图中重要毗邻结构的名称。

系统帮助提供了本多媒体的详细说明、各部分的内容及使用方法。

2.2界面及功能(1)主程序界面:本多媒体软件主程序中以针灸铜人图片作为背景,突出针灸的特点;以古曲做背景音乐,用以映衬中医悠远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非分支程序的下行通过敲击键盘或点击鼠标左键实现,分支程序的下行通过鼠标左键点击按钮或热区(点)实现。我们在主程序及各分支程序中设立了丰富的按钮,使程序跳转和运行更灵活、交互性更强。在主程序的主界面中(图1,见封3),我们将穴位的4种检索方式及习题、帮助、退出并列,制作成具有动感的按钮,当鼠标划过按钮的时候,按钮向上浮起,同时文字颜色由黑色变为红色,使界面更友好。从这个界面中,使用者可以选择1种自己熟悉的检索途径来查找穴位,同时,还可以通过点按“习题”和“帮助”按钮进行练习和获得帮助,或点按“退出”按钮退出整个系统。

在主界面中点击“经脉检索”按钮即可进入经脉检索界面(图2,见封3)。此界面列出了人体十四条经脉和经外奇穴的按钮,点击按钮可在右侧显示出所属该经的穴位,点击其它经脉时,上一经脉的穴位被自动擦除。从界面中还可以看到“帮助”和“返回”按钮,点击“帮助”按钮可获得系统帮助,点击“返回”按钮即返回主界面。

(2)习题界面:在主界面中点击“习题”按钮,即进入习题部分的主界面(图3,见封3)。穴位习题主要以部位划分,又按内容分为文字题和图片题。界面中的“帮助”按钮可提供系统帮助,“退出”按钮可完全退出系统。

点击“习题”中的“上肢图解题”按钮后即进入穴位练习界面。该界面右上角有“再学习”按钮允许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返回穴位内容,重新学习。“帮助”按钮可提供使用帮助。下部的3个按钮的功能分别是前、后翻页及返回主页面。

(3)穴位界面:在主程序的各检索方式中点按各穴位按钮,或在习题中点按“再学习”按钮,即可进入穴位界面(图4,见封3)。在穴位主界面中,左侧为该穴位的定位图,为了能清楚地表明定位,有些穴位的定位图还给出了方位,所有穴位均以闪点进行标示。右侧为有关该穴位的文字概述,其内容主要包括:别名,文献依据,体表定位,操作方法,进针层次,主治等。危险穴位的文字内容还包括毗邻结构、意外的预防和诊治。由于文字内容较多,一页不能完全显示,因此采用了滑动块的方式进行调节。

界面下部左侧的一组按钮中,点按“图片”按钮即进入图片展示界面,其中有丰富的层次和断面图片,所有图片中的穴位点均以闪点进行醒目标示。点按“动画”按钮,即进入进针动画演示界面,伴随着针灸针的缓慢刺入,从穴位的断面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所经过的组织结构,同时,穴位周围重要的结构均以汉字加以说明。视频演播的是从实体标本上拍摄的穴位定位的图像,从中可以看到其与周围穴位的位置关系。“返回”按钮可将画面跳转到进入穴位之前的界面。界面下部右侧的一组按钮中,“解说”和“静音”按钮是控制声音的,此处的声音是讲解穴位所属经脉及定位;“帮助”按钮可提供使用帮助;“退出”按钮可直接退出系统。

在此界面用鼠标左键点击“图片”按钮即可显示穴位的各种图片。在图片界面中,各层次及断面图片除给出说明外,还给出方位标记。在图片的任一位置敲击左键后,界面下部出现一“放大”按钮,点击此按钮可显示图片的放大版。下部的按钮功能同前,此处的声音是讲解进针层次。

3讨论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国家教委高教司领导在1997年医药院校CAI评优会议上就指出:今后的教学应扔掉粉笔和挂图,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以提高信息传输效率。1999年国家教育部组织专家对上海中医药大学进行评优工作时也指出了教学方式相对落后的不足。多媒体教学方式较之传统教学方式的优越性是不言而喻的。

本多媒体教学软件集文本、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信息量丰富,界面友好,操作简单,适用于各层次的人士使用,不仅可用于针灸穴位教学、指导临床治疗,还可以作为普及科普知识的工具。

4参考文献

人体解剖范文第5篇

(一)人体解剖学的教育现状

目前,国内医学教育中,人体解剖学是医学发展的支柱型学科,其主要教育目的在于学生思维能力、操作能力以及技术能力的锻炼。采用的解剖学教材有国家统编规划教材、区域性协编教材以及自编自用教材三大类,教学质量评价以理论考试为主,实验考试为辅,注重学生人体结构、标本认证的知识掌握。

(二)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就人体解剖学的实际情况而言,首先,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内容学科性太强,对学生的专业性要求很高,不满足医学基础学科的教学特性。例如,影像教学或标本的使用理论性太强,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掌握;学生进行预习时,容易因为内容偏难而收效不高;在实验课上,学生容易因为无法融会贯通理论知识而进行错误的实验学习。因此,人体解剖学在教学内容上的教学改革十分必要。其次,人体解剖学的教学知识传授上片面注重学生系统解剖学理论的学习,忽视学生局部解剖学的学习,不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人体解剖学教学在知识结构安排上的教学改革刻不容缓。最后,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模式多为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而人体解剖学的师资水平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综合素质不强,对于学生后期临床医学的学习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人体解剖学在教学模式或师资队伍建设上的教学改革举足轻重。

二、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的设想原则及设想要点

(一)设想原则

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的设想原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以社会的人才需求出发,进行教学目的的制定,不片面注重学科单科知识的积累,而关注学生通科知识的掌握和各方面的能力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其二,注重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以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为人体解剖学的直接目的。其三,注重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的培养,结合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进行教学目的的合理制定,阶段性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理念。

(二)设想要点

在进行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的设想中,要把握好学科特色的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理论与实验教学的结合原则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四个设想要点。

1.学科特色

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中学科特色的体现表现在教材的改革和教学效果评价模式的改革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教材的改革上,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等因素,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宜学生医学能力提升的教材,不定时地进行教材的更换和更新,保证解剖学知识结构的与时俱进。同时,除了重视理论知识外,也要在教材中体现实验教学的相关知识,如实验教学使用到的标本模型的观察内容和方法等。另一方面,目前现行的人体解剖学评价主要是期末理论考试、标本模型考核以及平时成绩记录三个方面的内容。在教学效果评价方式的改革上,要求教学效果的评价采取新型有效的考核手段,进行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两方面的考核,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2.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人体解剖学在以学生为中心原则的教学改革主要表现在教学模式的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问题中心的讨论开展形式以及课堂气氛的活跃三个方面。其一,在人体解剖学的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往往是以教师的知识灌输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忽视了学生积极主动性的正常发挥,阻碍着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教学改革中,教学模式由传统的教师中心向新型的学生中心转变,是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国家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其二,在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改革中,要求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的传授时,尽可能做到以问题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讨论,巧妙设置课堂教学的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激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其三,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改革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师还要做到课堂氛围的实时把控和调节,尽可能实现课堂教学的全程动态化教学模式。

3.理论与实验教学的结合

人体解剖学中,进行教学改革中理论与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要求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进行教学时数和课程建设的改革。一方面,在教学时数上,解剖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教学时数要科学合理,保证理论与实验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实验能力和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在课程建设上,要求教师适时进行精品课程的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进行人体解剖学的科学研究,以理论知识辅助实验教学,以实验教学巩固理论知识。

4.师资队伍建设

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改革还要注重师资队伍建设的改革,要求青年教师从教育理念、学术交流等方面进行自身知识结构的进修深造,进而壮大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促进人体解剖学师资水平的提升。

三、结束语

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改革是医学教育改革的初步设想,其改革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医学教育的改革进程,因而在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改革设想上要依据科学的设想原则,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出发,把握好教学改革的设想要点,以学生动手能力、实验能力以及操作能力的培养为目的,践行国家以人为本的政策方针,全面开展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改革,最终推动教育改革的全面开展。

人体解剖范文第6篇

中国近代自有了正规美术院校以来,课程中也开始注重传授人体结构知识,开设艺术解剖学作为美术专业的必修科目。在传统艺用人体解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一般携带幻灯片、人体模具和挂图等进入课堂,这些教学资料一部分可以购买到,一部分需要教师自己制作,资源极其有限。教师在课堂上还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在黑板上绘图和板书,课程进展缓慢,效率太低,传统艺用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使教师讲授很费力,学生学得也费神,教学手段的单一使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对教学质量有很大影响。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代,普通高等美术院校在讲授技法理论课,如艺用人体解剖学、透视学课程的发展趋势,教师不仅仅是携带幻灯片、模具和挂图等进入课堂,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要。计算机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便捷,为艺用人体解剖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支持和帮助,大大推动了其学科教学方法的进步。如数码高清图片、视频和三维动画技术都可以应用到艺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并有机结合这些资料和技术组合成完美的课件。 笔者在多年从事艺用人体解剖学的实践研究和教学中,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艺用人体解剖学在普通高等美术院校的教学现状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在理论和实践经验并重的前提下,曾主持大学生科技立项“艺用人体解剖学对艺术创作应用研究”的研究工作。并发表相关论文《人体造型解剖学与艺术创作》在艺术教育杂志上出版。以佳木斯大学解剖研究基地为依托,同时在佳木斯大学图书馆、佳木斯市图书馆以及佳木斯大学附属医院收集了大量的有关方面的书籍和资料,并在学术期刊网上查阅了大量的论文,来研究艺用人体解剖学在普通高等美术院校教学现状分析,逐步在艺用解剖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使课程讲授具有直观性、高效性、生动性和互动性等特点,目的是在高校教学中探寻更好的教学方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也将成为今后课程教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采取趣味性教学方式。查阅资料、整理调查资料,通过分析调研资料,提炼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形成理论体系,并在从中反思,实验教法改革教学的总结。艺用人体解剖多媒体教学中不管是高清图片和3D展示,还是视频播放,都能使学生非常直观地看到形象逼真立体感强的人体肌肉、骨骼的动态和形态特征,使学生对人体解剖结构有着全面、正确、完整的认识和理解。多媒体教学把图形、动画和声音等有机结合,屏幕上的形象不断变化,使教学变得极为生动。用不同的视角观察人体结构,打破了单一的思维定式和视觉习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为普通高等美术院校教学给出比较专业的材料和论证。 通过对艺用人体解剖在普通高等美术院校教学现状研究,为尽可能地加固学生在解剖学方面的记忆,通过手脑并用、“翻箱倒柜”的方式,将这门枯燥的课程转化成一门很有趣味的课程,提供借鉴和参考。为我国在普通高等美术院校艺用人体解剖教学理论提供材料。 人体造型解剖学是从造型艺术出发,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一门科学。我国普通高等美术院对艺用人体解剖学的这样一门理论技法的基础课程,应不应该加强?应该加强到何种程度? 对普通高等美术院校,绘画专业教学如何更好地将人体造型解剖结构,运用到实践的绘画中,不仅仅只是为基础知识而基础知识,基础之所以是基础,就是因为它是为艺术创作的更高层次服务的。没有人体造型基本知识、造型的训练,所谓更高层次的艺术创作就是空中楼阁,这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 三、把艺用人体解剖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绘画创作中,真正地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严格地以人体结构的科学理论为依托,并善于利用人体构造的理论知识,才能较为深入、真实地描绘和造型,解决人体造型中的诸多问题。人体造型解剖学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和美术基础教学的必要,而不是医用解剖学。二者对人体生物特性的观察及探索是一致的,差异是研究和探索的方向不同。所以,用艺术家的眼光对解剖学的认知,提高对绘画创作活动和教学实践指导,不断锤炼学生们绘画作品的艺术语言,提高艺术表现力,用艺术家的眼光对解剖学的认知,提高对艺术创作活动和教学实践指导,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人体造型解剖学对高等美术教学实践的当代意义,增加普通高等美术院校绘画技法的厚度、审美深度。在课堂和绘画创作中,自觉运用人体解剖学知识。通过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调查,不同种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跟踪考查学生在学习了艺用人体解剖学课程后,能否将理论知识真正的运用到绘画作品当中,分别对素描课堂、油画课堂学科考察,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对比教学效果。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西方后现代主义“反艺术”、“人人都是艺术家”等等一些思潮的强烈冲击下,人们变得疯狂起来,以前所未有的自信“表现着自己的艺术价值”,很多绘画作品削弱甚至完全没有了具体的造型。很多普通高等美术院的学生们的艺术创作没有了具体的形,曾经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绘画基础训练方法被弃之不用,如人体造型解剖学,这种科学的方法,她的作用在哪里?如何看待这二者之间的关系?目前美术专业基础教学正面临冲击,如不很好地对待这个问题,势必影响到普通高等美术院美术专业的教学质量。 通过艺用人体解剖在普通高等美术院校教学现状研究,将人体这一个非常复杂的有机形体,通过长时间的研究与实践,对普通高等美术院校教学,给出较全面的论证。以论文的形式发表于专业美术刊物,为有关学者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在不断增加教学容量与质量的前提下,在提高学养与技法的过程中,认真搞好艺用解剖学的教学工作。

人体解剖范文第7篇

【关键词】解剖学;记忆的窍门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R3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364-01作为一个医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形态和结构是必不可少的,而《人体解剖学》是学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所开设的第一门医学基础课,学好《人体解剖学》可以为后续的医学基础课打下很好的基础,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人体的基本结构,后续课程就是空中楼阁,而面对从初学者,没有一点医学知识,而解剖学又是一门医学基础课,里面牵扯到的结构和名词众多,学生学习的一个困惑就是怎么样才能落实那些名目繁多的名词和结构。这也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如何才能学好解剖学。笔者结合近二十年的教学体会,认为学习解剖学的一个根本的办法就是--记。而对记说起来一个字很简单,其实有很多窍门的。

一、结合挂图、模型记忆法

《人体解剖学》虽然名词众多,其实每个名词在挂图和模型上都有对应的结构,因此,作为教师讲课的时候,尽可能先不要直接说出名称,而是结合挂图、模型,从挂图、模型上先找到结构,再说出相应的名词,经过这样结合,就将文字和挂图、模型结合起来了,比较形象,便于学生记忆,并且引导学生课下记忆的时候,也是要边看书上的图,边记忆,这样不仅容易记忆,而且记忆的效果比较好。

二、结合自身记忆法

解剖学研究的就是正常人体,而每个学生就是一个正常人体,因此,凡是解剖学上说涉及到的结构和名称在自己的身上都可以找得到,摸得着的。所以,讲到每个系统,每个器官的时候,作为教师一边在讲台上利用挂图、模型讲结构,一边引导学生从自己身上找,对于方便的课堂上引导学生找,不方便的让学生回到宿舍里面互相找。这样结合自身,可以加深学生对每个结构的印象。比如:尺骨下端后内侧的尺骨茎突,学生一摸就明白了。

三、形体语言记忆法

解剖学中的一部分知识结合形体语言来进行记忆,可以收到很好的记忆效果。比如子宫及附件位置关系单独文字是一段话很难记忆的,如果借助于形体语言就形象多了。教师演示:双腿直立,上半身前屈与腿成钝角,双上肢向外上后方伸展,腕下垂,两掌心各握一黑板擦。若将腰部以上当做子宫的底和体,双腿当作子宫颈和引道,双上肢当作输卵管,板擦当作卵巢的话,那么子宫及附件的关系就一目了然了。通过这样演示,可以加深学生记忆的印象的。

四、理论结合实际法

理论是抽象、枯燥的;实际是形象、具体的。而且理论将来要指导实践,如果学习的时候就能将二者很好的结合起来,不仅提高学习的效果,而且对将来的工作也是有很大帮助的。如在学习脊髓,关于脊髓位置的描述:脊髓并非位于椎管全长,成年人脊髓下端仅平齐第一腰椎高度,学生不易理解就不便于记忆,此时联系实际,在医院里医生给病人做腰穿时,多选择在第三与第四腰椎间进行,因为第一腰椎以下已经没有脊髓了,这样可以避免对脊髓的损伤。通过这样的实例讲述,就使抽象内容形象化,记忆也就容易多了。

五、举例记忆法

解剖学绪论中有个问题就是解剖学的重要性,有一句话:解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作为老师要求学生记住这句话,认为只有学生记住,才可以好好学习该学科。可是对于抽象的描述,学生是不易记忆的,就是记住了,也没有明白其中的意思。这时可以举个例子加深学生的印象。放假学生回到家,隔壁亲戚张大嫂晚上突然肚子疼,可能找放假的你看看什么情况,毕竟张大嫂指导你是学医的,你可以简单询问张大嫂,一听张大嫂曾经患过阑尾炎,这次是不是阑尾炎,如果你学好解剖学能很准确的找到阑尾的体表投影,这时很简单,让张大搜躺下,找见阑尾的体表投影,反复按压几次就能确认是不是阑尾炎发作;反之如果没有搞清楚阑尾的位置,就会搞得无所适从。两种情况,结局是不一样的。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就可以体会到解剖学确实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对将来的工作和生活确实是很有实用价值的,那句话不用说就记住了。而且有可能终生都不会忘记的。

六、对比记忆法

可以将一些描述相似的、容易混淆的结构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通过对比,相同点和不同点就一目了然了。比如:泌尿系统中的肾和男性生殖系统中的的形态,如果不对比,很容易搞混,对比一下:共同点都有上;下端;但不同之处在于:肾有前、后面和内、外缘;而有前、后缘和内、外面。根本原因在于它们在体内的位置的不同而造成的。通过对比,问题也就很好的解决了。

七、口诀记忆法

解剖学中的一些杂乱的内容,可以编个口诀帮助学生记忆的。比如:讲到人体腕部的骨: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要让初学的学生记住这一堆名词是不好记的,要搞清楚它们在腕部的位置就更不可能了。此时若编个口诀效果就不一样了。腕部的骨根据位置排两排:有近到远、由外到内:舟(手舟骨)月(月骨)三角(三角骨)豆(豌豆骨);大(大多角骨)小(小多角骨)头状(头状骨)钩(钩骨)。通过这十个字,很自然八块骨不仅记住了名称,位置也搞明白了。

八、图文结合法

一堆枯燥乏味的文字单独记忆起来是非常困难的,如果老师能在黑板上画个图,再在图上相应的结构上做个标注,这样可以将枯燥、繁多的文字形象化、简单化。比如:胃的形态。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胃的形态,并标出:贲门、幽门、胃底、胃体、胃大弯、胃小弯等结构。这样结合图,记忆就简单多了,并且也大大提高了学生记忆的效果。

九、顾名思义法

顾名思义法即由名称就可以推断出其蕴含的意思。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从字面意思来理解。这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记忆法。解剖学类似这样的名词是很多的。学习《人体解剖学》最起码应该很好的掌握解剖学这个名词的定义,而关于这个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便可以运用此种方法。关于解剖学概念的描述是: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器官形态、位置、结构的学科。要记住这句话,先从字面意思解释:"解"即解开、打开;"剖"即剖开,用刀割开。展开就是:用到切割开人体后看见的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位置。这样一来记忆就简单容易多了。

十、总结归纳记忆法

总结归纳法即将一些相似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可以避免重复性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人体各部都有许多动脉、静脉和神经,作为一个医学生,为了将来能在实践中做到心中有数,学习的时候就必须对它们的名称、走行、分支、分布彻底搞清楚。这时经过仔细分析,比较,归纳不难发现。大部分的动脉、静脉和神经均伴行,即名称、走行、分支相同,甚至分布的范围也一致。鉴于此,记忆的时候只要记住动脉,静脉和神经也就记住了。

人体解剖范文第8篇

关键词:解剖;模型;泥塑;写生;默写

【中图分类号】J06

绘画作为一种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门类,历来重视“人”,表现“人”。但是,人是世界上最复杂、最高妙的生物,想要在绘画中自由地去进行表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若没有专门的学习和训练是断然不可能的。所谓“由技入道”,在这里说的就是只有很好掌握了人体透视、解剖知识,才能更准确地在绘画中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人连形都画不准而能对绘画主题有深刻的表达。所以我国自建立美术院系以来,“艺用人体解剖”一直是各美术院校里学习人物画必修的课程。然而,纵观中国各美术院校,尤其是一些综合类院校的美术系(学院),其教学形式主要是口头讲授,结合展示解剖图片和书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讲解容易显得枯燥、抽象,如实物照片缺乏提炼;用平面的图示、书籍描述立体结构显得不够直观;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而且参与、互动性较差等。笔者认为解剖教学不应该仅限于讲解、观看图片和书籍,而是应该多种教学手法配合起来进行,才能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为此笔者(在一些美术院校现有的优秀教学经验基础上,进行总结和补充,)对艺用人体解剖教学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1.艺用人体解剖课上最常见的教学形式是教师结合书籍和图片进行讲解,在此基础上,笔者尝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其中主要有:

(1)利用数码高清图片,可选择人体解剖图片、真人图片和绘画雕塑作品图片,三者结合观看。在三者的互相比对中,使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利用高清视频,主要是人体解剖视频和人体动态视频。国外有一些高清的人体解剖视频,其观看效果绝不亚于到医院现场看解剖;人体动态视频和视频截图,可以使学生看到某一运动瞬间人体的规律和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

(3)利用三维动画技术,通过建造人体结构模型,并模拟光影、透视效果等,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演示人体结构,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培养了学生的体块和空间意识。这一种方法是在近年来3d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开始出现的,在教学中还非常少见。但是这种方法有着很多优点,如可将数字模型随意地进行任意角度的翻转进行观察;还可以将某骨骼和肌肉进行添加或去除,从而发现它们之间的联接和层次关系;教学效果明显且适宜推广。

2.充分利用市面上现有的实体解剖模型进行教学。目前常见的解剖模型有人体骨架模型和肌肉人模型。如果人是一件外表光鲜亮丽的衣服的话,人体骨骼就好比是衣服撑子,有了这个撑子,人才能够直立起来,才能够做各种动作。附着在骨架之上的是肌肉,肌肉带引骨骼运动,并且对人体表面的起伏影响巨大,所以人体骨架和肌肉是学习解剖最重要的内容。骨架和肌肉人实物模型最大的好处是学生可以在任意角度对模型进行观察,并且可以用手触摸,切身感受骨骼和肌肉的形体。相比之下,书本和图片只能使学生看到有限的角度,而且是平面的,其实我们的眼睛经常会欺骗我们,使我们忽略了一些更加本质的东西,不如手眼并用感受得更加真实。实物模型有着图片和书本无法比拟的一些优势,教师如果根据模型进行讲解会更加直观,从而使学生对解剖了解得更加细致全面。

3.安排一定课时的泥塑课程帮助学生巩固对人体结构的理解和认知。在学习了解剖实物模型以后,让学生根据实物模型做泥塑,可以有效巩固学生对人体结构的感性认知,使所学理论在实践中得以检验。泥塑课程强调运用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这将会迫使学生必须对所要表现的人体有全方位立体的理解。前面讲的第1、2点主要是让学生看,这里的泥塑主要是让学生做,看和做是两回事,看懂了不一定能做,会做才是真正看懂了。在泥塑的同时是需要对形体进行分析和概括的,主要强调规律性和形体感,这就是艺用解剖和医用解剖的区别。

4.在课程中安排绘画写生练习的部分。在进行完泥塑的课程后马上进入绘画写生的部分,第3点泥塑课程为绘画写生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学习艺用人体解剖的最终目的是为绘画创作服务,所以解剖课程中须有绘画实践的部分,使解剖知识和绘画实践联系起来。教师不应“一鼓作气”把所有课程进行完再让学生去画,而应该让学生学一部分知识就马上根据此部分知识作绘画写生,边学边画,使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看学到的知识是如何应用到作品里面的。教师同时也应该结合名家大师的作品给学生讲解,看同样的解剖部位在成功艺术家那里是如何表现出来的。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做绘画示范,作为学生学习范本的有益补充。

5.将默写作为对学生解剖理解程度的检测。学生能够默写出来的就是能够完全理解的部分,默写不出来或者默写含糊、不正确的就是需要提高、强化的部分(默写的作用参见拙作《造型训练应当重视“默写”》)。

以上五点教学探索可以认为是前后连贯的步骤,周而复始地系统学习,也可以将其中一点抽出来作重点练习。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把艺用人体解剖知识学扎实,为日后的绘画创作更好地服务。在艺用人体解剖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人体从立体直观的感性认知到动手展现人体结构泥塑,再将其用绘画手法记录下来,最后进行默写检验,经过一系列的学习巩固,学生都能基本掌握人体结构并在绘画中使用。

在课程安排上,如果美术院系上艺用人体解剖课程要用36学时,教材多为六章上下,以六章为例,笔者认为比较理想的学时分配是每一章理论讲解(含多媒体和实物模型的学习)共2学时;泥塑2学时;绘画实践1.5学时;默写0.5学时。累计后得出,理论讲解(含实物模型和多媒体学习)共12学时,占总课时的33.3%;泥塑共12学时,占总课时的33.3%;绘画实践共时,占总课时的25%;默写共3学时,占总课时的8.3%。

在以往的艺用人体解剖教学中,教师惯常给学生看看图片,拿着书对着学生念一念,讲一讲,这种滞后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学得枯燥,不直观,学习效率十分低下,经常是讲完就忘,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必须运用多种手段来进行解剖教学,才能让学生记得牢固,学得扎实。上文提供了五条探索建议,希望这些建议能对解剖教学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尹朝阳,《艺用人体解剖学的多媒体教学研究》

人体解剖范文第9篇

【关键词】护生;人体解剖学;记忆法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学好这门课可以增强护生对学好医学的自信心,增强他们的职业向往感。这门课程的开设是在一年级。学生刚由初中跨入高职,学习模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适应了教师“填鸭式”教学,被动地接受知识,机械地记忆。如今,面对大量信息化教学,学生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再加上这门学科,要教授的多是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名词繁多,记忆任务重,解剖学教师更应很好的帮助学生学习。

1.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我院为例,被试主要来2007年以来部分高职一年级学生,采用随机抽样方式选取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85份,有效率为98.5%。其中男生为4.5%,女生为95.5%,年龄最小为16,最大20岁。问卷采取自制问卷。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剔除无效问卷,无效问卷是指被试时漏答的、背景资料填写不完整的。调查对象在专业人员的统一指导语下,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问卷,并当场回收。全部问卷资料经核实后进行统一编码,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调查后,对部分学生进行深度访谈。

2.当前护生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常见问题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反映《人体解剖学》难学,找不到学习方法,普遍害怕考试。总结起来共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知识点多,记忆无从下手。

2.2 知识抽象,学习基础缺乏。

2.3 无兴趣,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差。

2.4 不理解,记忆难度加大。

2.5 注意力不集中,记忆效果差。

3.《人体解剖学》记忆法

针对于以上问题,笔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针对护理学生《人体解剖学》课程的记忆方法,如下:

3.1 繁琐问题简单化

教科书中的有些知识,篇幅长,文字多,不利于记忆。学生可以对每个系统的内容进行分析,抓住其中的重点和要点,有条理地概括,这样更容易将信息输入并储存。方法如下。

3.1.1 绘图记忆法

绘图能充分发挥眼手脑的综合性直观感觉作用。在大脑中容易建立起牢固的实物形象。《人体解剖学》有些内容步骤多,又错综复杂,不容易掌握。如果能边绘制简图边描述,便可加深直观印象,记忆牢固。例如:血液循环中心脏的四个腔,体循环,肺循环,总容易混淆。

3.1.2 归纳法

这种学习方法是找出所学知识的共同点,把相关内容分门别类,利用条文、图标、短语、等式把零散的知识整体化、格式化。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在理解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融会贯通、记忆。可用短语归纳,例如:“宽短直”即是女性尿道的特点,又是右主支气管的特点,还可是小儿咽鼓管的特点。可用等式归纳,例如:血液、血浆、血清,归纳为:血液=血浆+血细胞,血清=血浆-纤维蛋白原

3.1.3 特征记忆法

学生普遍感觉《人体解剖学》中的一些名词、内容容易混淆,难以记忆。其主要原因是没能抓住相关事物的特征。只要仔细观察,深刻分析,发掘记忆对象的突出特征,凭借那些一目了然的特征便可准确清晰地记忆。例如颈椎、胸椎、腰椎的区分,可抓住颈椎有横突孔,胸椎有肋凹,腰椎棘突宽短直这些特征标志,区分判断三种类型的椎骨就轻而易举了。

3.2 抽象知识形象化

解剖学中专业术语较多,内容较抽象,学生大多第一次接触。把抽象的事物与大脑右半球中原有的十分熟悉的形象化信息挂靠在一起记忆,不但记得扎实,也便于以后的快速提取。方法如下。

3.2.1 体态记忆法

通过手指、肢体或身体拟定一个姿势,利用能看得见的器官代替看不见的器官,使大脑的记忆中枢和躯体的运动中枢共同兴奋,从而学习这些器官的形态、结构和位置关系。例如:学生可以做如下飞翔姿势:稍稍弯腰,两手臂展开,双手握拳,双脚并拢。双拳代表卵巢,双臂代表输卵管,头、躯干代表前倾前屈的子宫,双腿代表阴道。通过这一体态,女性内生殖器的构成和关系就一目了然了。

3.2.2 比喻记忆法

比喻记忆法是用较为熟悉的事物来比喻记识内容,以提高记忆效率的方法。生动形象的比喻能给人头脑以深刻的刺激,便于集中记忆。把需要记识的知识与已有的经验、已知的事物联系起来,变平淡为生动,变抽象为具体,从而更深更牢固的掌握知识。例如:把卵巢动脉比喻成小桥,把输尿管比喻成流水。小桥流水这一形象贴切的比喻能让学生很好地记忆卵巢动脉与输尿管的位置关系。

3.3 理论知识实践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提高记忆效果的关键。《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科学,结构复杂,名词繁多,将枯燥的理论用于实践,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其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方法如下:

3.3.1 直观记忆法

重视实验,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解剖标本,模型的观察结合起来,增进理解,形成形象记忆。同时注重活体的观察与触摸,尤其是体表标志,神经血管的走向和脏器的体表投影。再结合临床应用,便可大大加深对某些结构的认识。例如在学习动脉和静脉时,可结合切脉、静脉滴注、献血来记忆相关血管。

3.3.2 病例分析法

要求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对相关临床病例进行分析记忆。《人体解剖学》理论知识枯燥乏味,学生内心渴望多学一些与临床实践相关的内容。临床病例的提出,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他们明白所学知识与临床运用之间的关系,所学理论在临床得到运用时,其学习的积极性将大大提高,记忆显得格外轻松。例如:在学习肝门静脉三个吻合支后,截取部分临床病例:某女,肝癌晚期,曾出现呕血,便血,脾肿大,脐周静脉曲张等症状。学生通过积极地讨论,分析后能理解患者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记忆也就在轻松的环境中形成。

3.4 理解记忆法

理解记忆法就是借助积极的思维活动,通过已有的知识去弄懂新事物的意义,理解事物的本质特征。对记忆的内容越理解,越能使大脑思维的暂时神经联系变得活跃。从而形成种种反思,联想,产生更为良好的记忆效果。例如:运动系统中骨骼肌的作用,多而繁杂。如果不理解,就很难记住。即使勉强记住,也很容易遗忘。学生可以根据每块肌肉的起止点和附近关节的运动来理解记忆。

人体解剖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 特点 学习方法

人体解剖学是阐述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一门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伟大导师恩格斯说:“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精辟地论述了解剖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因此掌握好人体形态结构的理论知识,对学习其他基础和临床医学课程,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人体解剖学具有内容、名词多,学习、记忆难的特点,不少学生感到难学、难记、难懂,从而导致学习劲头不足,考试成绩不理想。因此,为帮助广大医学生尽快学好该门课程,笔者根据解剖学界前辈们的经验和多年的教学积累,结合解剖学的学习特点,谈谈学好人体解剖学的方法。

一、端正态度,培养对人体解剖学的浓厚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清代名医王清任认为:“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意思是说,不了解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就无从谈起对疾病的治疗。因此,医学生必须明白,人体解剖学不学不行。既然必须学,那么就要端正态度,逐渐培养对人体解剖学的浓厚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形成敏锐的观察力、牢固的记忆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灵活的思考力,必将增强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内在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做到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观看挂图、标本和模型

心理学认为:人对新事物的认识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完善和提高,新知识只有归到原有知识的体系中,对原有的体系加以更新才会牢固。因此,做好课前预习是提高听课效率的关键,也是掌握学习主动权的重要措施之一。人体解剖学的预习方法应以阅读教材为主,预习的目的并非一定将下次课的教学内容全部掌握,而是要通过预习知道下次课的主要内容与其以前的哪些知识相关;出现了哪些重要名词;感知预习的内容哪些是比较重要的、不易懂和不易理解的,并在难于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在听课时特别给予关注。

从神经心理学角度看,记忆行为与一些情绪和心理活动密切联系,如对事物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对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与信心、对操作的愉快情绪与乐趣等,诸多因素均会影响神经内分泌激素的释放与神经反应。[1]因此,上课专心听讲是学好人体解剖学的十分重要的因素。它包括七个方面的要求:(1)认真听教师讲课,并注意观察教师对标本的示教、板书内容、讲课的动作与表情等,理解教师所讲内容。(2)课堂上注意听同学的发言,在同学回答提问时,要边听边想,同学回答得对或不对,如果不对,错在何处,试想如果是自己在回答问题,该如何回答才好。这样通过关注别人的错误促进了自己的提高,而许多学生则往往忽视了这个学习机会。(3)专心听教师对自己在预习时不太懂或难懂的问题的讲解。(4)记下上课时仍不理解的问题,在课后予以解决。(5)注意记下课堂上教师对繁杂内容的归纳和总结。(6)重视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因为课后作业往往是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对课堂内容的提高和深化。(7)在直观课上,认真看挂图、标本和模型,尤其关注教师对标本的示教,充分利用好自身或同学这一活体标本,通过努力尽量做到“心中有其形,体中有其位”。[2]

三、做好课后复习

课后复习是掌握知识的有效方法,是加强记忆的必由之路,也是学好人体解剖学不可忽视的步骤。

(一)有针对性地及时对重点内容进行复习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现象进行研究发现,人们对学到的新知识,1小时后只能保持44.2%,1天后只留下33.7%,2天后只剩下27.8%,6天时剩下25.7%[3]。说明遗忘具有先快后慢,先多后少的特点。因此,在课后及时进行复习是十分重要的,从而可见放弃课后复习只在考前突击的做法,显然是不科学的。课后复习的过程中,应按照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对该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反复复习以达到牢固掌握、熟练描述、准确指认的程度。针对部分预习、听课、复习后还未理解、搞清楚的内容,可以通过请教教师、同学或查阅相关资料等方法弄清楚、搞明白,力争不留死角。千万不可将其放在一边,不闻不问,随着不明白内容的积累,必然对人体解剖学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打击学习、学好人体解剖学的自信心。

(二)使用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

1.尝试回忆法

又称过电影法,即在课后,利用课间、饭前、饭后、睡前等闲暇时间,将教师讲过的知识点,按照上课时教师的板书提纲或教材的纲目结构,在头脑中“再现”一遍。能再现的往往说明自己已经掌握,不能再现的往往说明没有掌握,学生可以通过查看笔记、教材等方法及时给予复习强化。这种复习方法将使人体解剖学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文图物结合法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科学,具有专业名词多,形态描述繁杂,理论知识不好掌握的特点,若使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其效果将不尽如人意。为达到较快、较好掌握所学知识点的目的,在课后复习中应具体做到将文、图、物三结合。所谓文是指教材的理论叙述,图是教材插图、解剖挂图或解剖学图谱,物是指解剖实验室的标本或模型等。[4]在解剖学的课后复习中,学生应将三者结合起来,根据教材的文字描述来指导观看标本或模型,辨认与理解标本结构在体内的位置、结构特点及各器官、结构间的位置关系。当遇到按照理论叙述在标本上难以确认的结构时,可对照插图或解剖图谱的标注加以确认,通过对图、物所示结构的观察,掌握其特征,进而加深对教材中理论叙述部分的理解和记忆。

3.根据复习内容恰当运用记忆方法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多、内容、部分教学内容枯躁、抽象、难懂易忘,导致学生复习负担重、记忆难度大。因此,根据复习内容的不同,恰当运用记忆方法,可将复习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变凌乱为有序、变枯燥为生动,进而起到优化复习内容,增强复习效果的作用。(1)歌诀记忆法是把记忆内容编成口诀或顺口溜来记忆的方法。实践证明,有节奏、有韵律的内容比杂乱不齐或零碎的内容易学易记。例如:8块腕骨的名称及排列次序按常规方法记忆起来较麻烦,若采用歌诀“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则记得牢且容易记。脊髓外形特点用歌诀记忆则为:“颈腰两膨大,终止腰一下,表面六纵沟,锥丝马尾巴。”(2)列表记忆法是为了防止混淆、便于比较,把一些内容繁多、性质相近或相对的内容,通过列出表格的形式来加深记忆的方法。例如肌学内容较多,起止点难记,作用复杂,但通过列表记忆法则一目了然,便于复习记忆。(3)比喻记忆法是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如:复习肾的三层被膜时可将其比喻为“棉袄”,由内向外,可把纤维膜比喻为“里子”,脂肪囊比喻为“棉花”,肾筋膜比喻为“面子”,肾上腺比作两块“垫肩”,使用这种方法记起来形象而简单,一下子就记住了。此外,还有趣味记忆法、比较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归类记忆法和数字记忆法等,根据复习内容的不同选择恰当的记忆法,有助于提高人体解剖学的学习效果。

(三)做适量的习题

解剖学的相关习题,一般是将解剖学的重点、难点等内容设置为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等题型。借助习题进行课后复习可以使复习更加有针对性,也是对所学知识的强调和总结、提高和深化。同时,通过课后练习,学生可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在人体解剖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端正学习态度,搞清人体解剖学在医学中的重要性,才能进而激发学习热情,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做到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复习。做到了这一步,学好人体解剖学的目的就一定能够实现,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够得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而这些必将为今后继续学习其它医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殿明.解剖学逻辑记忆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先雄斌,杨朝鲜,余崇林等.从学习的三个环节浅谈如何学好人体解剖学[J].解剖学研究,2009,31,(1):71.

[3]樊琪.心理学概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1:90-93.

上一篇:人文管理范文 下一篇:财务流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