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工程学的应用范文

时间:2023-12-25 16:56:51

人体工程学的应用

人体工程学的应用篇1

【关键词】人体工程学;人;机;环境

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产品的更新、生活节奏的加快……一系列的社会与物质因素,使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加注重各种产品及设计在“方便”、“舒适”、“价值”、“安全”和“效率”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都与人体工程学息息相关。

人体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是研究人、机械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人体工程学又叫人机工程学或人机工效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但它的兴起并不是偶然的。实际上自从有了人类和与之同时诞生的人类文明,人们就一直在不断地改进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的效能。即使是在遥远的上古时代,从那些尘封已久的文物中,依然能感受到它的存在。例如:旧石器时代制造的石器多为粗糙的打制石器,造型也多为自然的,经常对人的肢体造成伤害,棱角分明,不太适于人的使用;而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多为磨制石器,表面柔和光滑,造型也更适于人的使用,人类学会了选择石块打制成石刀、石矛、石箭等各种工具,从而产生了原始的人机关系。

近些年来,人体工程学在各行各业中能够迅速的发展起来,这正说明了,我们已经意识到人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的重要性,也更加体现出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活动有着重要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在生活中物质需求的高度愈来愈高。室内环境的布局同各种家具以及产品的设计不仅要求合用、方便,而且在用的过程中要求得到感官的舒适和醒目。现代设计特别强调与人机相结合,各种设计中的尺度、造型、色彩及其布置方式都必须符合人体生理、心理尺度及人体各部分的活动规律,以便达到安全、实用、方便、舒适、美观之目的。人体工程学重视“以人为本”,讲求一切为人服务,从人的自身出发,这就需要设计师在创新的理念必须从人体工学的原理出发。而对于室内设计而言,人体工程学在其中也起了重要的作用,我认为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 尺寸

对于室内设计而言,室内中各物体的大小、空间尺寸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先确定设计空间中各部分尺寸的大小才能正确的设计室内空间中家具、设施的大小。而在设计空间中家具及各种设施的尺寸时,人体测量数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家具设计时,设计师首先应了解人体的各部分尺寸,根据人体各部分尺寸的测量数据进行设计,这样设计出来的室内空间,人在使用时才能感觉舒适。例如,现在城市中许多大型的豪华沙发,虽然看上去非常美观大气,一坐上去也感觉柔软舒适,至使许多用户都非常喜欢,并纷纷购买。但在使用时,就会遇到许多问题:

1.1 家具尺寸过大,而室内空间尺寸过小,家具摆放在空间中,虽很大气但与整个空间并不协调。

1.2 家具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长时间坐在上面,并不舒服。

以上的两个问题都是由于使用者对人体尺寸不了解而造成的。第一个问题,是购买者

只注重了物体的美观,并没有注意到家具与室内空间的关系,小空间不应使用大家具。第二个问题是设计师在设计时没有注意沙发各部分尺寸与人体测量数据之间的关系,以至于只注重家具的外观,而没有注重家具的尺寸。所设计的家具的座深过深。

2 色彩、造型、材质

在室内设计时,色彩、造型、材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些都涉及人体生理感受、

心理感受,其中最重要的是心理感受。例如,色彩的不同,家具、设施造型及所用的材质不同,都能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在室内设计时,这些都必须符合人体心理、生理尺度,以达到安全、实用、舒适、美观之目的。如老年人房间的家具造型端庄、典雅、色彩深沉、图案丰富、应注意房间保暖等;青年人房间的家具造型简洁、轻盈、色彩明快、装饰美观等;小孩房间的家具色彩跳跃、造型小巧圆润、家具不应有棱角、尽量给小孩留出活动空间等。室内空间中造型设计、材料的选用及搭配、装饰纹样、色彩图案等则更多地考虑了人的心理需要。材质的软硬、色彩的冷暖、装饰的繁简等都会引起人们强烈的心理反应。

3 活动空间

在室内空间设计中,人体的活动空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人体的活动空间除了在人体生理方面必须具备的空间外,还有人体在心理上必须具备的空间。人体生理上必须具备的空间,是保证人体活动的必须空间。比如在卧室中就必须在床的两侧各留有一定的空间,以方便用户上下床及整理床铺,并且必须根据室内空间的大小,留出用户进出室内及在室内中活动的必须空间。

而对于人体在心理上应具备的空间,是人在室内空间中相处时,感觉是否舒服的必要空间。如现代的高层建筑中,有些室内空间,人相处于中感觉很舒服,但是有些空间就会给人特别压抑的感觉。在大家来看,我们一般就会解释为层高太低,其实就是没有给人留有足够的心理活动空间。

4 人体作业域

人们在室内各种工作和生活活动范围的大小,即为动作域,它是确定室内空间尺度的重要依据因素之一。

在室内空间设计中,人体动作域的应用也是十分广泛的,它可以用于确定空间中各种工作台面的大小、高低;各种贮存家具的放置及安装位置;各种控制装置的安装位置等等。比如,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厨房的设计就极为重要,在设计厨房中的工作三角,也就是清洗池、案台、冰箱所构成的工作区域的合理性,直接决定人在厨房中进行操作时劳动的强度及工作时间。而厨房中各种吊柜的安装位置,又与人体的安全性有关。过低,人体在其下操作时会有碰头的危险;过高,人体在取放物体时不方便同时需要凳子、脚垫等辅助物体,在操作过程中也有发生危险的可能性,所以过高过低的设计都是不合理的。这些问题只要是了解人体的动作域都是能够轻松解决的。再有,在各种空间中控制装置的安装位置,如开关、拉手、扶手的高度,都与人体的动作域有关。

除此之外,在室内设计中,还有许多与人机有关的内容,如客厅中电视的摆放位置和高度等,这些都必须在人机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只有符合人机的设计才是合理的设计。

人体工程学的特点就是在认真研究人、机、环境三个要素本身特性的基础上,将使用“物”的人和设计的“物”以及人与“物”所共处的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在这个系统中,人、机、环境三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决定着系统总体的性能,人体工程学是科学地利用三个要素间的有机联系,来寻求系统的最佳参数。

参考文献:

[1] 丁玉兰.人机工程学.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 程瑞香.室内与家具设计人体工程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3] 刘景良,杨立全.安全人机工程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4] 徐磊青.人体工程学与环境行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人体工程学的应用篇2

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机械及工作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在人类活动过程中,环境是否符合并满足行为主体的需求,以及如何符合并满足行为主体的需求。在园林景观设计和规划活动中,它可提供人体活动(如人体尺度、行为习惯等)的特征参数,也可根据入的知觉系统(如视觉、听觉及触觉等)的机能特征,分析人对各种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确保环境的安全、舒适和有效。

人体活动特征在园林景观中的运用

1.人体尺度与园林景观

人体的尺度与空间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必须考虑人的体形特征、动作特性和体能极限等因素。户外设施及小品要能够满足人体基本尺度和从事各种活动所需空间,符合人体各部分活动规律,才能达到美观、安全和舒适的目的,取得最佳使用效能。

在园林户外设施及小品中,栏杆、座椅、台阶等公共设计的尺寸均应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如户外座椅的椅面高度为350mm~400mm,就可以使大多数人坐下时感到舒适;老年人活动场所的座椅要设计有扶手和靠背;有防护作用的户外栅栏高度一般在1100mm以上,栏杆间距不大于110mm,以防止儿童翻越或钻越。

在设计高速公路绿化植物时,为了避免夜间行驶的司机受到对方灯光的干扰,公路中央分隔带植物需要经常修剪养护,始终维持一个合理的高度。植物的高度与司机的视高尺度有关,从小轿车司机的高度来看,树高需在1500mm左右,大轿车则需要2000mm左右。因此,在保持一定的间距的前提下,植物高度以1500mm~1800mm为宜,植株过高或过低都不符合人体尺度要求。

2.人的行为习性与园林景观

根据人的行为特性,人在长期的生活习惯中,形成了一些特定的、具有共同性的行为习性,如抄近路、识途性、左转弯等习性。

当人们试图到达一个明确的目的地时,会习惯性地趋向选择最短的路径,如果在行进过程中有某些可以跨越的障碍,则会人为地穿越这些障碍,以便更快捷地达到终点。因此,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草坪、花坛或绿篱,因为正好处于人们目的地的最佳路径,被众多的行人长期践踏而形成了一毛不生的人行便道。

另外,根据人的左转弯行为习性,在园区道路设计时,尽量使道路具有左转的回游特性,尤其是在组织环形园路时,要避免走回头路的同时,可以有意识地将道路设计成左转的环形循环线,最终从右侧道路返回入口大门。

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中,优秀的设计者会将人的行为习性考虑到道路设计的因素中去,并且有意识地引导和满足游人的行为需求。

人的知觉在园林景观中运用

1.视觉因素与园林景观

从视觉角度来说,人的视野范围、视觉适应及错觉等生理现象均可以运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

人眼水平视域角度控制在60°范围以内,景观清晰而柔和,最宜静观。在此水平视野内,如果把握好合适的视距,即小型景物合适视距约为景高的3倍,主景与环境才能达到一定的平衡。景观布局时可重点布置景观小品,形成游人静观的驻足点,结合一定的行走路线,随游人视角移动纳入不同的景观,步移景异,构成连续的动态景观序列效果。

园林景观仰角欣赏景物最佳垂直视角为26°~30°,因此在景观设计时,可以在竖向设计上考虑带状景观序列的高低起伏变化,利用地形堆叠和植被配置的变化,在景观上构成优美多变的林冠线和天际线,形成纵向的节奏与韵律。

2.听觉因素与园林景观

在园林景观环境中,听觉分为噪声和音乐环境两种情况。园林选址一般较为幽静和僻静,即使在城市中心,也要闹中取静,利用围合空间创建相对独立的园林景观环境,以减少不良听觉环境对游人的危害。

合理的利用音乐则可以创造动听、悦耳的听觉环境,当环境噪声较低的时候,背景音乐的音量比噪声音量高出3dB~5dB,可取得较好效果:当环境噪声较高甚至达到80dB时,背景音乐音量要比噪声低3dB~5dB,一定程度上抵制音量高的噪声,避免声环境条件更恶劣。

一般游园及居住小区,可以在景区草坪或灌木丛中布置背景音乐系统,采用仿制成自然石头造型的音乐喇叭,点缀分布于园林游步道的路侧,行人漫步其中,隐约有“丝竹之声”萦绕耳侧,悠闲舒适,亲切感人。

大型的公共游园,则可以结合灯箱制作音乐喷泉。例如汉口江滩公园的玻璃广场、“水池树阵”等音乐喷泉,每到夜间,喷泉随着音乐的节奏上下起伏,变化莫测的喷泉造型,五光十色的霓虹彩灯,吸引了老人和小孩嬉戏其中,整个场景因此而兼具了声、色、形、意的美感。

3.触觉因素与园林景观

触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系统之一,因此材质肌理的触觉设计在园林设施的设计中占着重要地位。不同颜色和肌理的材料赋予景观不同的韵味,结合材料的图案、色彩及光感,将会为景观设计积累丰富的经验,拓展思路。

在游园步道设计中,可以用不同质地的材料组合铺装来引导交通,联系节点。例如残疾人盲道和坡道的无障碍设计一般是在花岗石铺装上,嵌入卵石路带或者专用盲道砖,引导残障群体自由到达景区的任何地方,感受自然气息。城市公园游步道一般以坚硬的花岗石铺装为主体,侧面衔接柔软草坪,草地中嵌入有韵律的铺装。当人们在石砌步道悠闲漫步,踏上草坪砖步入柔软草坪时,不同声响和触感能激发人们的多种感官感受。在健身器材场地,尤其是儿童游乐场,可以利用不同的材质,从肌理到质感改变触觉,例如在儿童游乐区的游乐设施下铺软质橡胶地板,可以避免或减轻儿童在嬉戏出现意外伤害。实际上,一些幼儿园的游戏场所都没有做到这一安全防护措施。

结语

人体工程学的应用篇3

关键词: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2-0025-02

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网络工程及相关领域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等一线的网络工程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实践教学在其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促进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持续发展和体现网络工程专业教学特色的关键是构建与专业理论教学相互配套的适用于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因此,为了适合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加强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保证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结合我校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际情况,构建了比较完善的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

一、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理念

(一)夯实专业理论知识,增强工程化实践培养

实践课程是以专业理论知识作为指导,所以在教学运行过程中夯实理论知识是很重要的。在网络工程专业中诸如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网络协议等专业理论课程的讲授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本功外,还要构建课程设计、综合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中,结合工程实际项目是最有效的教学设计。工程化的实践项目能够验证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工程项目的实验内容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单独小的实验设计验证理论知识的方法。

(二)注重课程承先启后的关系,加强课程群建设

网络工程专业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比较复杂,学生如果不了解专业课程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先修基础课程学不好、基础理论不扎实将成为后续课程学习的障碍。 因此,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有必要让学生理解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帮助学生理清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根据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把专业课程划分为网络项目规划、网络开发与应用、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分析与测试4个课程群。网络项目规划课程群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网络集成、路由交换技术、通信原理等专业课程;网络开发与应用课程群主要包括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软件工程、Java程序设计、Android程序开发、.Net程序设计等课程;网络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群包括网络信息安全、网络管理、Linux操作系统等课程;网络分析与测试课程群包括NS2网络仿真、网络性能分析、面向认证的额昂立测试综合实践等课程。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是以网络工程为背景,围绕网络项目规划、网络开发与应用、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分析与测试等课程群开展各种网络实践教学活动。工程化实训项目贯穿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中,如各门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实验项目、专业实训、毕业论文等,形成了以工程化实训为核心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基础层、实验层、实训层和设计层四个层次架构。

(一)基础层

基础层是整个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部分,主要是为实践教学中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训实习等环节提供实施的保障条件。主要包括“双师型”教师队伍、基础网络实验室、网络工程实训中心、实习基地,如图1所示。

(二)实验层

该层在实践教学体系中主要是提供四个课程群中各门课程的主要实验,为工程实践提供基本的技术技能。网络项目规划和网络开发与应用课程群中的课程实验主要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和网络分析与测课程群中的课程实验主要是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这些课程实验主要是在基础网络实验室进行。

(三)实训层

实训层是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课程群中的大部分课程都要求学生要完成一个综合性的工程实训项目课题,包括项目文档撰写、项目源代码调试、项目报告设计、项目答辩等多个环节。实训层内容主要是在工程实训中心进行,毕业实习和专业实习主要是在校企联合实训基地完成。在实训基地可以参加公司的实训项目,能够参与到实际的网络工程项目中,也是提高学生工程实践技能的有效方法。

(四)设计层

设计层主要是学生在大四时完成毕业设计过程。毕业设计是学生在离校前完成的大型项目设计,学生要利用大学四年期间学习的所有知识完成一个以实际工程为背景的综合性大项目。该项目主要为学生走向社会到实际工作岗位做准备,让学生完成从学习者到企业从业者的转变。学生经过四年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的训练,一定能够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合格网络工程专业人员,胜任企业的岗位要求。

图1 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和管理

(一)“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双师型”教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必备教师类型,这样的教师既能讲授专业知识,又能开展专业实践,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实践技能的示范者,理论和实践并重的高素质、具有双重专业技术职称的复合型教师。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实施工程型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保障。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1)利用假期安排专业教师到网络公司、企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指导教师在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实训教学中,做真实的项目实例,在实践教学中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3)鼓励专业课教师积极参加实验室建设;(4)鼓励教师考取各种专业认证考试,如思科网络学院CCNA等;(5)积极聘请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

(二)专业网络实验室的建立和开放

网络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增强学生对网络知识的全面理解掌握和操作技能的提升,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对于培养高素质新型网络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建设专门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目前,我院已建设了基础网络实验室和工程实训中心,向参加实训的同学进行免费开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系统、全面、完善的网络实验与实践的真实环境,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网络工程相关知识,加深对网络知识及其应用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和操作能力,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该平台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设计,有助于培养网络工程专业领域的创新型人才。通过开放网络实验室,基于毕业生实习课题及校企横向课题的联合研发,提高了学生工程实际项目的研发能力。

(三)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我院网络工程专业把实践教学放在校内和校外两种实训教学场所进行。我院现正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实验室设备包括实验室机架管理控制服务器3台,每台设备管理8台路由器或者交换机,基础试验设备三组。每组包括4台路由器、2台IPV4/IPV6双协议栈三层交换机、2台安全智能二层交换机,计算机25台,能够满足《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工程》、《路由器交换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工程技术实训》等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完成网络工程专业的专业实习。另外,学院结合“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走出校门进行实习实训,目前已建立校外的实训基地有:黑龙江海康软件工程有限公司、大连华信软件开发公司、黑龙江惠业人才服务基地等多个校外实训基地。按教学计划网络工程专业大四学生在第七个学期课程结束后,学生进入实训基地实训三周。

针对我院网络工程专业的特点,构建了以工程项目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工程项目的完成过程中,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我院在2011―2012第2学期和2012―2013第1学期,把上述实践教学体系在网络工程学生的4个年级中做了试点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能够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很大提高,符合培养高素质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付兴锋,张常年,尹天光,肖秀玲.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

(6).

[2]冯红梅,付子义,贾利琴,侯艳芳,向阳.信息工程类大学

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9,

(16).

[3]彭煜,晏斌.大工程教育背景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及

其保障机制[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9,(3).

[4]刘长宏,薛猛,王刚,戚向阳,张恒庆.科学构建实践教学

体系 培养创新人才[J].实验室科学,2008,(5).

[5]徐家良,陈晓峰.分类分层次的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体

人体工程学的应用篇4

目前,这种现代电脑办公作业系统的迅速普及,已经悄无声息的严重威胁到办公人员的健康,就是因为人体工程学在电脑办公空间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与重视。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电脑办公系统、办公人员在使用现代电脑办公作业时,充分考虑到以下问题:(1)保持正确的姿势。电脑办公系统中主要包括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电话机等,一般操作的视距范围在380mm~760mm之间,在

560mm处最为适宜,小于380mm时会引起目眩,超过760mm时细节看不清。观察时头部转动角度,左右均不宜超过45°,上下均不宜超过30°,根据这些人体工程学数据,电脑屏幕应该放在距离560mm处最佳,位置略低于眼水平线10mm~

20mm,显示器的亮度也不要太亮,以免光线刺激眼睛,导致视力下降。显示屏、键盘和鼠标的位置也应该放置合理。首先,键盘放置的高度以手臂自然下垂时,肘关节的高度为宜,操作时使键盘稍微向工作人员的方向倾斜,这样的放置有利于减少肩周、手腕部位的损伤。再者,使用鼠标时,在手腕处放置一个增高的柔软垫,使得手臂不处于悬空状态。移动鼠标时尽量靠臂力,不要用腕力,减轻对手肌腱鞘的损害。(2)若有条件,应该使用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键盘和鼠标。现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各种采用人体工程学原理设计的键盘和鼠标,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与喜好选择适合自己手型、臂长的键盘鼠标。使手腕、手指、臂部操作时不仅提高使用舒适度,而且提高工作效率,从而避免患上“鼠标手”、“肩周炎”等疾病。

二、现代办公座椅的人体疲劳因素研究

依据美国的人体工程学研究协会指出,单靠采用优良的座椅就能使工作人员每天增加相当于40分钟的工作时间,笔者认为,好的办公用椅应该具备以下条件。(1)保持脊椎自然S曲线的靠背,可以防止不自然的躯体姿势。为了能够在坐着工作的时候,人体的腰椎曲线保持自然的S形状,座椅的靠背必须符合人体工学的腰椎设计,当坐下来工作时,能很贴切地保持腰椎的自然曲线,使椎间板承受压力平均,以获得更舒适与健康的姿势,来提高工作效率,保持脊椎健康。(2)符合人体臀部曲线的坐垫,减轻肌肉负担。在座椅上放置符合人体臀部曲线的坐垫,可以增加大腿底面及臀部与椅座的接触面积,降低并分散这些部位的压力。如果坐垫向座面里面的方向后倾3~5度,可以避免臀部向前滑动,增加盆骨的稳定性。(3)座椅材质的构成。一个品质好的座椅,不仅要注重正确的靠背、坐垫等,最重要的是它的舒适度,舒适度的高低与办公座椅材质的好坏密不可分。办公家具中,选择坐垫与靠背都是PU发泡的是最适合的,因为PU发泡具有弹性好、不变形、不老化和无毒等特征。如果坐垫材质过硬,无法均衡的支撑身体;若坐垫材质过于柔软,会使坐姿变化,导致肌肉疲劳。因此,办公用椅的坐垫需采用弹性优异、密度均一的材质。

三、办公室内空间设计对人体疲劳因素研究

办公人员一般上班8小时都处于室内,有些办公人员在办公室的时间会更长,因此,在进行办公室内空间设计时,要把办公系统中的“人—机—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去设计,使得室内办公空间利用人机学理论,来改善与提高工作效率,更改变工作人员的舒适、健康与安全,使各类办公空间在长时间内不影响人的健康。首先,办公家具的放置必须按照功能要求去确定,充分考虑到使用办公家具时工作人员的各种活动姿势所需要的范围,以及维修、移动等情况下所需的余地。其次,要充分考虑家具与家具之间、现代办公用品与办公用品之间、工作人员行走的通道、线路因素等,保证它们之间和谐、统一、整体。

人体工程学的应用篇5

[关键词]工程应用型人才学习产出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作者简介]唐立国(1971-),男,广西桂林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校教学管理;郭庆(1964-),男,陕西武功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教学管理。(广西桂林541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新世纪教改工程2010年一般B类项目“基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与构建”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0JGB032)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1-0178-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高等教育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为适应这一要求,许多高校都开展了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培养面向现代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工程领域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一线岗位直接从事解决实题、维持工作正常运转的工程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要有一定的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来保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也呼唤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的创新。作者拟从以学生学习产出为质量标准,探索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方法,并整合到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中去,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

一、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认识

人才竞争的加剧使得高校把工程学科创新人才的培养摆在了突出位置。在此背景下,我国对工程专业和工程人才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为:培养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及技能基础、系统的工程概念和工程知识、突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具备将知识转化为实践的工程应用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的现代工程应用型人才。工程应用型人才应具备以下的基本特征:第一,综合的工程知识结构。工程教育专业具有高度综合、交叉与渗透的特点,这就必然要求工程应用型人才既要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又要具备数学、自然科学等知识。第二,全面的工程素质。工程素质就是从事工程实践活动所具备的能力,包括专业素质和社会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认知能力、知识的沟通与融合等。第三,较强的实际工程能力。工程教育不再仅仅局限在工程专业知识领域,现代工程师应该具备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在工程实践中要有进行识别、设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运用技术、技能和现代工程的能力以及多学科团队协作的能力。第四,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美国社会预测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提出“知识价值理论”,认为未来社会将是信息社会,信息和知识是未来社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战略资源主要不再是资本和劳动力。因此,学会学习并能及时吸收、灵活运用和迅速更新知识已成为现代工程师跟上时代变化、开拓新领域以及进行创新工作的重要保证。工程应用型人才必须具有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开展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智力。

二、以学生学习产出为质量标准的评价工作思路

学生学习产出,是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可以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各种行为的能力。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无法回避学生及其学习的质量问题,而能体现学生学习产出质量的证据是被国家、社会以及家长所共同关注的重点问题。以往传统学生质量评价方法(如考试、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和就业等)并不能完整地反映学生学习产出及质量。如何将学生学习产出质量评价整合到高校培养体系和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建设之中是今后评价学生质量所要关注的重点。

(一)更新观念,建立并完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是“工程性”和“应用性”,因此在工程教育中的人才培养要抓住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践能力培养这两个关键点。树立“学生为本”的理念,以学生学习产出为质量标准,建立并完善课程体系和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体系。

1.根据工程教育特点,构建“2+X”课程体系。实现工程教育专业科学性和合理性的知识结构,就要有优化的课程体系。信息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工业是知识、智力和技术密集的工业,有着知识变化快、创新性强的特点,因此在工程教育中要把握知识的变与不变的规律。学科的基础知识是不变的,包括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变的是工程技术手段、实现的方式和方法、使用的器件和设备。“2+X”的核心课程体系如下:“2”指核心公共基础课、核心专业基础课。核心公共基础课是工程专业学生 必须学习的,能为下一步专业知识学习提供方法论的不可缺少的课程。核心专业基础课是同专业知识、技能直接联系的基础课程,是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将学生领入未来从事的工程职业领域的作用,同时内容要满足工程专业训练需求,并保证学生在将来工程领域里有高度的职业机动性,它决定着专业课程知识传授的广度。上述两类核心课程内容和体系相对稳定,实现厚基础。“X”指专业课程,强调专业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工程类各专业可列出专业的多门核心课程组,学生可根据爱好和专长进行选择,选修更能发挥其优势的专业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X类课程突出的是变,即主动适应技术发展、适应社会需求、适应企业需要,从而实现需求牵引。

2.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完善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体系。实验教学环节是工程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教学目标是树立融拓宽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以创新教育为核心来评量和选拔人才,它直接关系到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在实验教学中以学生为本,采用分层次、分目标教学,每一层次都有不同的目标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层次、目标的学习,从而达到专业培养要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并建立“课内课外、教学科研、学校企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工程应用教育。联合企业从三个方面介入实验教学过程:第一,邀请企业专家担任实验教学指导专家组成员,使实验教学具有更强针对性;第二,企业专家与学校教师联合申报教学改革和科研课题,开发更适合实验教学的仪器,增强教师的实际工程经验;第三,企业资助学生项目或学科竞赛活动,引导学生开展科技活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工程能力。

(二)构建工程应用型人才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质量标准是质量监控工作的基础和依据。抓质量,就必须建立质量标准。为此,高校根据工程教育的特点、人才培养规格和各主要教学环节的具体情况,以学生学习产出为标准构建质量监控保障体系(见右图),保证工程教育教学质量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探索以学生学习产出为质量准则的教学评价方法

根据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学生学习产出为重要的质量准则建立工程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把工程教育教学质量的维度(构成要素)组成一个综合的系统,来研究其中的控制与评价方法,继而制定出相对科学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体系具体分成四个部分:第一,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的评价。通过教学委员会的论证、企事业单位的评价等方式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大纲等进行评价。第二,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评价。通过督导听课、教学检查、学生评教、学生信息员等方式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进行评价。第三,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评价。通过教师评学、审阅学生的作业、考试质量分析报告、学生动手能力的评价、后端课程检验、学生学习行为评价等方式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第四,学生动手能力的评价。主要通过内部考核与外部考核相结合的机制以及实时监控与后端课程检验相结合的机制对学生动手能力进行多层次、互相渗透评价。内部评价包括各实验教学环节的考核方式、考核标准、成绩评价体系的构建。外部评价包括大型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的校外送审、毕业生质量评价、各类资格认证等。实时监控包括学生信息反馈、同行听课交流、理论教师听课、专家指导小组评议、院级教学评估等。后端课程检验指利用知识链的构成规律及内容,通过后端课程检验前期已学课程,实现对已学课程的考核。以上四个部分包含了评价工程教育教学过程的具体环节和评价方法。在制定具体的评价内容时,必须切实地将学习产出的概念引入到这些环节和方法中,同时在内容的设计中应体现学生学习效果在何种程度上达到了专业培养目标。

四、启示

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时期,随着《纲要》的实施,我们在深入思考和探索工程教育教学质量问题时,在教育理念上要创新,要树立“三个观念”:其一,树立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仍要有“精英教育”(拔尖创新人才)质量的观念;其二,树立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核心的观念;其三,树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的观念。此外,在工程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中要把握工程教育质量的核心问题,将学生学习产出融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开发适合工程教育和学生实际的评估工具和评价方法,为测量和评价工程应用型人才质量奠定基础,从而推动工程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参考文献]

[1]毕家驹.中国工程专业认证进入稳步发展阶段[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1).

[2]朱永东,叶玉嘉.美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9(3).

[3]魏娜,何仁龙.美国工程专业认证变化的内在逻辑[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9(3).

人体工程学的应用篇6

关键词: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立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7-0213-03

0引言

一般而言,人才类型主要有两种:学术型(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

高等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显得尤为迫切与紧要。因此,大众化教育和人才市场需求状况赋予了高等教育新的历史使命。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因此,普通高等工程本科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应具有较宽厚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在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设计方面有较大的潜力与后劲[1],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高校定位不清、特色不明、培养目标含糊、教育观念和教学内容陈旧、教育模式落后等诸多问题,致使人才培养与社会及市场需求有较大出入,大力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教学的改革已迫在眉睫。

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工及其相关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课向工程科学的专业课过渡的入门课程。现行的化工原理课程教学过程包括三个环节:理论课程教学、实验课程教学和课程设计。理论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介绍流体流动过程、传热过程、传质过程(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的基本原理及主要单元操作的典型设备构造、操作原理、过程计算、设备选型及实验研究方法等。实验课与理论课同步进行,目的是培养学生针对工程性设备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课程程设计是一个总结性的教学环节,针对化工厂中一个实际的化工单元操作,完成主体设备的工艺设计,附属设备的选型设计,主体设备总图的绘制。由于化工原理课程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因而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上也比较固定。随着化工领域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环境与认知理念的不断更新,传统化工原理课程多年来一成不变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式在诸多方面逐渐呈现出许多弊端。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脱节、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等等,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将使学生在学习化工原理课程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以致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打破传统知识灌输的单一模式,强化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显得非常必要与迫切。

基于现代教育学理念和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根据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与体会,提出以化工原理课程三个教学环节为基础,充分结合现代信息化教学技术,数字化学习资源、虚拟化网络空间,以及丰富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构建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化工原理学习空间,引导学生通过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自主性、探索式学习,以实现化工原理课程的抽象内容具体化、复杂过程简单化、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目标全面化,构建化工原理课程的立体化教学模式[2,3],实现教与学的立体交融。

1理论课程教学的立体化

根据专业的特点和需求,科学地安排理论课程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构建课堂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资源——精品课程网站——企业实习基地有机结合的多元化、立体化教学形式。理论课立体化教学体系如下:

1.1 改革教学计划,拓展教学立体空间理论课程教学环节是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主要渠道,因此理论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是决定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也就成为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与目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任课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过程的设计与设置对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化工原理课程是工科类相关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涉及的专业非常广,不同的专业对课程的教学内容的要求也有较大的区别。由于各高校各专业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学时被不同程度地压缩,因此,根据专业的特点进行课程内容的筛选显得十分重要。

化工原理是一门介绍化工过程单元操作的原理以及设备的课程,是一门紧密联系实际的课程。因此,在课程教学计划中应该为学生提供广阔互动空间与认知空间,在有限的教学学时中合理地安排一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校与企业等一系列互动元素[4],以强化学习过程中的深入理解以及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结合。

1.1.1 利用微格教学增加互动空间[5,6]在教学计划中加入微格教学环节,让学生针对课程中某一概念、原理或某一过程进行深入讨论,然后通过微格教学形式去表达自己的理解、认识与观点,最后由教师点评为结束。

微格教学环节为教学过程提供了良好的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空间,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强化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1.1.2 利用工厂见习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由于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工厂企业的设备流程密切相关,因此化工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实习环节应成为重要的教学环节[7,8],而这个主要环节却往往被多数学校所忽视。

在教学计划中加入化工原理见习教学环节,请车间的技术人员针对各单元操作介绍具体操作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使学生对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流程以及典型设备的结构、性能及操作原理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可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理论课程的内容奠定坚实基础。

1.1.3 利用教学录像强化感性认识化工原理课程中涉及到许多在课堂上难以直观表达的内容,如各种换热器的构造、各种类型塔板的结构、离心泵的气缚与气蚀现象、板式塔的气液接触状态、板式塔降液管液泛与淹塔等。借助教学录像的实况播放及讲解,可以将离心泵、换热器、塔设备、液液萃取等单元操作的原理、设备结构、操作现象等内容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因此,在教学计划中加入化工原理教学录像播放环节,将为学生拓展学习空间的提供重要途径。

1.2 利用精品课程网站与网络信息,开拓网络学习空间

人体工程学的应用篇7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6)030015052015年11月,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提出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决策部署[1]。国家经济增速放缓,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就业难情况日益严重,地方普通高校应响应国家号召,反思本身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向应用型教育体系转变。同时教育应面向市场需求,市场应引导教育改革,普通高校应致力于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对于应用型人才,目前尚无权威性的定义。当今社会把人才区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两大类,并从学术型的对应视角来定义应用型人才,其实二者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关系。应用既包括技术性操作应用,也包括知识和技术的开发应用。地方普通高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不同于传统的学术型或理论型人才,也不同于技术操作性人才,主要培养的是知识应用型人才,强调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强调既要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也要有应用性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2]。

一、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设置要求

(1)突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这要求重构教学内容,转变理论知识传授脱离实际应用、教学内容滞后的状况。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既要强调理论知识的基础性,又要重视理论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领域的联系,加强教学内容实践性、生产性和生活性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在教学内容层面培养学生知识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2)加大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形成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要求从学生应用能力形成的规律出发,围绕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合理设计分层分类的实践教学。(3)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形成教学、实践、培训一体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以实践性、应用性课程安排学生实习实训,将理论与实践通过实习实训结合,强化学生知识应用、知识转化和技能操作等实践应用的能力。

高等建筑教育2016年第25卷第3期

刘海芳应用型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

二、应用型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工程造价专业主要培养掌握土木工程技术及安装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工程造价方面的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具有编制工程投资估算、概算、预算、编制标底、投标报价和工程竣工决算的能力,具备建设项目投资分析、造价确定与控制等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工作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以上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与国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一致,主要问题是如何完成工程造价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完善的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前提,下面通过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研究,探讨应用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与不足。

(一 )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构成

本专业通过多年研究整合了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内容,调整了具体课程学时,形成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图1)。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基础课程包括公共基础和学科基础,在大学一年级就让学生接触到工程造价概论、建筑材料、建筑工程识图、工程测量等这些学科基础课程,让学生了解本专业是“培养什么人”[3],培养学习兴趣。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CAD绘图、房屋建筑学、工程力学、工程经济学、工程结构、建筑工程合同、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等,通过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本专业是“如何培养人”[2]。本校的工程造价专业分为建筑工程造价、装饰装修工程造价、安装工程造价三个方向,建筑工程造价方向对应课程有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装饰装修工程造价方向对应课程有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建筑装饰工程造价等,安装工程造价方向对应课程有建筑设备技术、建筑电气、安装工程造价等,各方向还有对应的软件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具体构成见图1。

图1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流程(二)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考试相对应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培养的应用型人才要求实践方面要精于研究型大学,基础知识方面广于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型技能让毕业生尽快在就业市场中立足,宽厚的基础知识也为未来的快速发展提供广泛空间。为此在课程设置中综合考虑了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表1为本专业课程与造价师资格考试科目对应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符合执业资格考试内容需要。表1工程造价专业开设课程与注册造价师资格考试科目的对应情况

注册造价师考试科目注册造价师考试内容工程造价专业开设课程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

(土建)工程地质、工程构造、工程材料、工程施工技术、工程计量工程测量、房屋建筑学、建筑材料、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建筑施工技术、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

(安装)安装工程材料、安装工程施工技术、安装工程计量、通用设备工程、管道和设备工程、电气和自动化控制工程建筑电气、建筑设备安装技术、安装工程造价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及其基本制度、相关法律法规、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工程项目投融资、工程建设全过程造价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建筑工程合同、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项目投资与融资建设工程计价建设工程造价构成、建设工程计价方法及计价依据、建设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预测、建设项目发承包阶段合同价款的约定、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合同价款的调整和结算、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的编制和竣工后质量保证金的处理工程造价管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建设项目投资估算与财务评价、工程计价、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工程计量与计价、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工程合同价款管理、工程结算与决算工程造价案例分析课程设置完成后建立课程负责人制,课程责任人根据课程建设指标体系和实际情况明确提出具体建设方案(包括思路、措施等),并根据课程组每一任课教师的专业特长和能力将课程建设的具体内容如课堂讲授效果、实践性教学、课程教学研究等任务落实到人,定期对工作进展进行检查和小结,该教学效果明显。

三、强化实践教学体系

(一)实践教学模块构成

工程造价专业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这就要求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必须合理有效。我校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实践训练模块主要分为基础能力训练模块、单项能力训练模块、合成能力训练模块和综合能力训练模块,后三项属于专业训练模块。其中单项训练模块在大学二年级完成,主要包括房屋建筑学专业实践、工程经济学课程实践、建筑工程识图课程设计、工程结构课程设计等,主要培养学生识图、绘图、简单设计和分析的单项基本能力。合成训练模块在大学三年级完成,包括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践、建筑装饰工程造价实践、安装工程造价实践、建筑工程造价软件实践和施工组织设计实践等,主要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编制建筑工程造价文件、装饰工程造价文件、安装工程造价文件及利用相关软件进行操作和管理的能力。综合训练模块在大学四年级完成,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本校采用“3+1”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最后一年中,考研的学生可以专心复习准备考试;准备出国的学生可以专心学习外语;准备就业的学生可以在毕业实践单位的实际岗位积累工作经验,以便更好地寻找就业单位。学生通过完成毕业设计,可具备将工程造价专业知识与工程实际结合的能力。

(二)细化实践环节的任务和目标

本专业开展了“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工作[4],重构了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考核以及实践教学的软硬件环境,理清了实践教学的思路,重新设计实践任务书,制定详细的实践考核指标和实践指导措施,让实践教学的效果得到了充分保证,具体内容见表2。通过实践教学巩固了理论教学成果,为培养与市场需求相接轨的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表2细化实践环节的任务及目标专业实践学时培养目标具体任务工程经济学课程实践1周掌握建设项目的财务评价方法分组进行,每组数据资料各异,编制项目的现金流量表、计算工程经济学各种参数,分析项目的经济可行性、进行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分析项目的风险承受能力房屋建筑学专业实践的设计设计中学教学楼,绘制图纸目录、设计说明、门窗表、底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屋顶平面图、立面图。立面图包括主要立面及侧立面 、剖面图(需剖到楼梯)、楼梯间详图(包括一、二层楼梯间平面图,附计算过程)建筑施工技术实践1周熟悉建筑施工工艺参观在建工地,让学生向现场专业人员学习,在现场实践中亲自体会本专业生产生活的经历;最终整理实践成果,编写实践报告施工组织设计专业实践2周掌握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根据图纸绘制出施工平面总图、列出场地平整、三通一平的人、材机需求量表;编制施工组织,按照所给定的图纸编排主体施工的工序;列出主体施工个主要分项工程的劳动力、材料、机械的需求;编制出主体施工的流水施工图,编制装饰工程的施工工序和人、材、机需求量表;完成整体施工的组织设计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实践3周掌握中型建筑工程的造价编制主要任务有二:一是对《工程造价课程实践图纸资料》中的二层培训楼进行钢筋工程量的手工计算(占40%);二是对广联达办公大厦进行指定部分(土方和基础必做,其余楼层包括地下室、一层、二层、三层、四层含屋面根据指导老师随机确定某一层进行)的土建工程量计算(含柱梁板墙门窗楼梯等图纸完整内容,含措施项目,不含装修和钢筋),并利用13清单规范和08定额进行清单计价,计取各项费用,计算工程造价(占60%)建筑工程造价软件实践1周掌握应用软件进行造价计算的能力广联达办公大厦图纸,框剪结构,筏板基础,二级抗震,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平屋面。按照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计算钢筋和图形工程量,对得到的工程量进行组价,编制工程量清单报价表建筑装饰工程造价实践1周掌握高级装修工程造价的编制学生完成给定图纸(一套)的室内装饰工程量的手工计算工作,并套取相应定额,计取各项费用,计算工程造价(要求利用统一格式的工程量计算表、预算表)安装工程造价实践1周掌握建筑的水暖电安装工程造价编制学生完成给定图纸(水电任选)的安装工程量的手工计算工作,并依据2013清单规范编制工程量清单,依据相应定额进行清单计价。(要求利用统一格式的工程量计算表、清单计价表)四、完善应用型工程造价专业建设的具体措施

通过多年教学和实践体系的不断研究和整合,现有教学和实践体系构成已趋于合理,教学效果突显,但还有一些方面仍需完善。

第一,加强新知识、新技能的引入。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生的教学效果,工程造价专业一直在不断地引入新知识,包括从03平法图集到11平法图集的更新,从08清单到13清单的引入,还有地方定额的更新换代,以及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介绍等。近几年随着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的推广使用,对造价专业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专业教师更应提升自己这方面的能力,继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相关竞赛,组建学生竞赛指导团队,以便取得更好的竞赛成果,逐步把BIM知识引入到课堂教学。

第二, 加强师资实践能力培养。虽每位教师教授的课程和擅长的领域不同,但由于工程造价专业实践较多,有时实践安排比较集中,需要的指导老师较多,要求专业教师有综合的实践能力,这是现有教师需要强化学习的方向,为此应鼓励教师参加实践培训,增加专业教师的实践训练,鼓励专业教师取得注册师执业职格,建立一支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专业化的教学团队。

第三,加强校企合作建设。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继续努力建设校外实践基地,把企业需要的知识融入教学,把企业的的先进技术引入教学,校企联合办学,进一步细化校外实践基地的信息反馈制度,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专业教学,充分发挥校外实践基地在专业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五、结语

在国家普通高校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的政策下,工程造价专业本身的定位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本文从课程和实践两大方面介绍了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工程造价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经过多年的调整和改革,教学和实践体系基本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但还要通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引入,通过加强师资实践能力、校企合作等多途径继续完善现有的教学体系,为工程造价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希.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J].陕西教育:高教,2015(12):33-34.

[2]刘焕阳.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及其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2(12):67-70.

[3]尹贻林.应用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工程科学,2015(1):114-119.

[4]郝丽,刘海芳.以职业竞争力为导向的工程造价专业教学[J].高等建筑教育,2012(3):57-60.

Research on the curriculum system setting of applied engineering cost specialty

LIU Haifang

(City Institute,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600, P. R.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positioning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the main goal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reform of the engineering cost is to cultivate talents to meet the market demand. For this goal, engineering cost professional must integrate curriculum system, Strengthen practice teaching, actively explore new knowledge and new skills and contribute to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人体工程学的应用篇8

【关键词】CDIO,课程体系,安全工程,专业人才

0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纵横深入,对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不断提出新要求,同时现代化企业需求、工程实践项目急需全面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且要求在素质、能力、知识等各方面均能快速适应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不管政府单位还是企业单位均急需这样的从业人员,然而,我国开设安全工程专业各高等院校仍沿袭传统的重学历培养模式,导致安全工程专业工程应用型类本科人才存在结构性短缺,其中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和类型的重要因素就是课程体系设置,课程设置科学与否、合理与否和适用与否将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面对现代化企业需求和工程项目实践需要等设置满足社会需求的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一套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核心,面向企业、面向工程项目、面向社会需求的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专业课程体系,从而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和适用的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培养一批综合素质优良、精技术、会管理、善创新、有责任的工程应用型专业人才,确保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企业需求和工程项目需求等各方用人需求的有效对接,因此,开展优化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是一项促进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和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最佳途径。

1课程体系设置的总体思路

根据CDIO的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企业生产实践的过程,设计工程教育的教学过程,在不同教学学年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级项目、二级项目和三级项目,结合整合过后的课程,完成以项目驱动的探究式工程教育过程。全面建立工程能力素质培养知识体系。通过加强各类设计、实习、企业实测实践、研讨以及在部分核心课中引入企业导师,并实行在企业现场授课、现场教学的新型模式,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总体设置一条“以以社会需求为根本,以工程实际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强化学生的安全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课程体系设置思路。

2课程体系设置的基本方法

本着“拓宽基础、注重技能、开拓交叉”的原则设置了安全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与课程体系。改革专业课程体系,通过设置数学和自然科学类、人文和社会科学类、通用工程基础类、高级工程基础类、企业实践学习类五个课程体系模块,并将设计、实验、现场测试等各类实践环节融入课堂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扎实的数、理、化、力学、信息等基础理论能力、建立良好的团队意识、广泛的人文科学素养、宽广的交叉学科知识结构、高水平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以及对企业和社会的综合适应能力。

将外语水平的提高贯穿于大学四年的教学全过程,通过项目制作与报告编写做到了外语学习四年不断线。加强各生产环节、工程类别课程的设置,另外设置跨学科选修课程,确保学生具有多行业的工程实践能力,例如安全工程导论、逻辑思维和手机知识等选修课程。

形成以主要培养学生“理论基础能力”、“专业基础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行业适应能力”为培养目的的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架构。

3课程体系设置的基本原则

根据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以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实现企业需求、工程项目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需一套科学合理的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制定课程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做好课程体系设置前期调研工作,深入企业、工程项目了解安全工程专业的需求标准;二是设置课程体系需体现行业领域特点,结合行业领域背景设置,具有明显的行业领域特征;三是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工程实践能力素质的培养,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四是认清课程体系设置的逻辑关系,按照循序渐进的培养规律逐步开设课程;五是加大专业实践课程和综合课程的开设力度,培养一批实践能力较强的工程技术人才。总之,按照课程体系设置的基本要求设置相关课程,能有效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4课程体系设置的主干框架

结合CDIO工程教育理念,充分分析安全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注重学生素质、能力、知识协调发展,实现社会需求、企业需求和工程项目实践需求与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相一致,起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双向作用。应按照CDIO工程教育理念设置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制定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标准,强化学生的安全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安全发展理念,掌握安全管理、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置、灾害防治、英语应用和交流、计算机应用与网络技术等方面较为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具备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具有创新意识和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并能适应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

上一篇:温室气体与温室效应范文 下一篇:电子支付中存在的问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