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稳态》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7-04 01:58:05

《人体的稳态》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思维能力;培养;规律性;深刻性;发展性;灵活性

〔中图分类号〕 G633.91〔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7(B)―0055―01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教材开篇第一节《人体的稳态》,既是对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中“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知识的补充和完善,又是对“人与环境的协调和统一过程”的进一步学习,还能帮助学生对 “统一有机体”的认识更加深刻。

教学通过对血浆pH值、血糖浓度、人体内水和无机盐、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人体稳态的概念,体验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实现过程,以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关键是让学生的思维活动积极地参与到这部分教学活动中。因此,教师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切入点要做到心中有数。以下是本节教学中,笔者从不同侧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一、 自主参与,培养学生思维的规律性

这节课教学内容多,认知过程复杂。教学中应首先建立知识框架,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一个清晰的学习“脉络”,这一任务可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再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归纳,理清这节教材的编排体系,明白教材中每一个问题的学习都是以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实现为切入点的。即通过人体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Na+和K+的摄入与排出、血糖的来源与去路、人体的产热与散热等内容,引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过程:人体内水分和无机盐平衡、血糖平衡、体温等的调节过程。最后阐明内环境中每一“要素”相对稳定的意义。这样,课前学生便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了总体感受,对每个问题也有了自己不完善的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再展开课堂教学,可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寻找规律的思维过程,还可克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混乱状态,为课堂教学内容的层层梳理、逐级深化创造条件。

二、 突破难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发展性

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之一。如何突破难点,使学生深刻理解血糖平衡的调节,则是本次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对此,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提出一系列相关的问题,以提问、反问的形式,结合画图,逐步展示出知识的发展过程,并形成知识网络。具体问题及图示如下:①为什么说人体血糖平衡的直接调节过程是激素调节?(答:血糖浓度的变化可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引起激素的分泌。当血糖浓度下降时,作用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浓度升高;当血糖浓度升高时,作用与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浓度下降。)②为什么说神经调节是间接调节过程?(答:血糖浓度的变化还可作用于下丘脑,使相关的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兴奋,作用于胰岛B细胞或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通过激素的调节发挥作用。)③胰高血糖素对胰岛B细胞的分泌起何作用?反之,又如何?④在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哪些体现了激素的协同作用?哪些又体现了激素的拮抗作用?

上述讲解结束后,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己反思,挖掘图示包含的信息,使其成为对知识进行比较和发散的载体,促进知识的综合和深化,激发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发展性。

三、积极引导,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经过课前及课堂学习,学生虽已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继续提高。教者要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及时小结,寻找内环境各“要素”平衡调节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①下丘脑在水、盐平衡,血糖平衡,体温调节中的作用;②肾上腺素在机体产热和升高血糖中的作用;③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是神经和体液共同作用的结果,炎热环境中的体温调节就只有神经调节),并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整理加工,形成系统化和结构化的知识与合理的知识结构,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素质,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锻炼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到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者深深感到,教师在教学时,若能潜心挖掘知识教育过程中所蕴涵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资源,精心设计教学程序,让学生的思维积极参与和体验,将对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设计小学语文作业的关键 下一篇:生物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