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合作 有效诵读

时间:2022-08-24 09:28:00

师生合作 有效诵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12-087-01

近几年来,我们试图在阅读教学中渗入新的教学理念,探索师生合作开展经典诵读的新路子,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教师的角色定位,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保证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就要保证师生双方的有效互动,保证师生之间的互相配合。而要达到这种状态,教师首先必须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旧思想,善于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职业学校的学生,已有的学习成绩可能不是太好,语文素养相对较差,不少学生还有自卑心理,所以教师尊重热爱学生,对学生持肯定、接纳的态度,能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想象力,也因此而对教师表现为亲近、信任,并积极配合教学。

由于我们基本坚持在理念和实践上的师生合作,建立起师生之间信任沟通的绿色通道,构建起教与学之间的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从而达到在诵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教师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帮助者,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诵读兴趣,使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活动参与者,他们既是诵读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教师成为新的课堂教学的中心,把传统的“一言堂”改为“众言堂”,在课堂上不仅教师与学生保持双向交往,同时也允许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并组建了最佳多方位的交往模式,即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教师,从学生到学生,从个体到群体,从群体到个体,从个体到个体,从群体到群体等。教师在这种群体多元的互动中,始终发挥着组织者、帮助者的作用,使师生互动成为有目的、有效能的诵读教学活动。

二、营造宽松有趣的诵读氛围,吸引学生乐于表现

新课程明确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指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所有课程、教学都必须兼顾的教学要求,也是我们诵读教学必须达到的教学目标。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我们大力营造有利于诵读的良好氛围,使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形成融洽和谐的境界。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技能性、人文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中高职教比较难于把握的基础学科。与其他专业学科相比,学生是不怎么重视的,因而也是不怎么见效的。为了更好地进行诵读教学,我们语文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语文诵读水平,掌握自古至今的诵读教学理论,使每位学生自愿参加,乐于参加,有效参加。

诵读,简单说就是朗读和背诵。它是一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更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好诵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语文运用能力,是每个语文教师必须掌握的看家本领。

我们为了引起学生的诵读兴趣,在高一年级举办了经典名著的诗歌朗诵会,教师带头登台表演,有的集体朗诵指定背诵课文,有的个人表演古诗词朗诵,还有的教师专门请教了吟诵专家,在舞台上扮演坡吟诵他的著名诗词。这一活动极大激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为了鼓励学生参与,我们还深入教室,宿舍,对有一定基础的苗子教学个别辅导,让他们起带头作用。这样通过集体的,个别的,教师的,学生的,多种方式形成合力,在全年级造成诵读的氛围,为向全校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给学生自我诵读方式,让学生终身有效诵读

1、课内课外结合,多种形式并存。在课上,我们把学生诵读作为主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提高学生诵读积极性,我们根据不同的诵读内容,灵活运用各种诵读形式,如分小组诵读,个人自由诵读,集体齐声诵读,个别诵读,分角色诵读,开展诵读比赛(学生之间比赛,教师和学生比赛),跟录音诵读等等,这样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诵读兴趣,拓宽了学生诵读能力发展的空间。

在课外,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把读书、写作、书画及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诵读能力迁移到他们的课余和社会生活中去。我们安排学生多角度接触社会,要求他们多读书、多看报、听歌曲、赏音乐,甚至包括茶余饭后、道听途说、标语广告中的规范语言,通过诵读准确、生动、鲜明的精彩文字,并把这些语言文字消化成自己的语言,从读入手,带动说写,养成用规范语言诵读的习惯。

2、以诵识境育情,提高审美情趣。遵循诵读教学的审美“行为意动性”性原则,诵读教学中通过各种感知功能的相互挪移、交互为用,唤起学生更多的的感觉系统参与诵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得到多样的诵读美感,从而获得的诵读的审美感觉也会丰富和强烈。在诵读教学中,我们尝试将绘画、音乐等其它艺术形式引入其中,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尽快进入对作品的审美感知状态,使之逐渐转化为较为稳定的审美心境,为学生搭建起与文本情感共鸣的审美桥梁。李清照的《如梦令》充满了意境美、空间美、词语美:

3、深入玩味涵咏,提升诵读感悟。 细想诵读,应该包含两个不同的活动方面:一是阅读行为,一是心理过程。从阅读行为来看,是“自下而上、自外而内”,由局部到整体的。但从心理过程来看,却既可以与阅读行为这种“自下而上”、由局部到整体的方向保持一致,也可以在“自下而上”、由局部到整体这一心理过程之外,新生发出另一个相反的心理过程,即“自上而下、自外而内”,由整体到局部,由文字到内容。所谓“感悟”可分为“感”和“悟”两个心理过程。“感”即“感触”“接触”,这个过程是以文本的细节、局部为对象的。所谓“悟”,就是由表及里,见微知著。这里所谓的“表”“微”,就是文本的细节和局部,这里所谓的“里”“著”,就是文本的意义整体。从文本的细节、局部导向对文本整体意义的“整体感知”即感悟,这是一个非常复杂、非常困难的阅读心理过程。诵读,就是帮助我们不断调整阅读、理解策略,感悟文本的意义结构,达到真正正确的解读。

上一篇:谈自主学习在低段年级“语文园地”教学中的体... 下一篇:查先生到底有多爱萧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