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落后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现实思考

时间:2022-08-24 01:38:23

民族落后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现实思考

湘西州地处湖南省西北部,是以土家族、苗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州,所辖七县一市,2009年末全辖总人口270余万,其中土家族、苗族占总人口的79%;人均GDP 9963元,在湖南省14个地州市中排名倒数第一,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13%,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2%;城市化水平为34%,在全省排名末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是湖南省唯一西部大开发地区,属于典型的老少边穷民族落后地区

一、民族落后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

(一)融资渠道单一。一方面,民族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高度集中于银行贷款。至2009年底,湘西州有各类企业单位3919个,其中中小企业3851家、占98%。调查显示:3851家中小企业中除一家上市公司通过股权融资,17%的通过职工集资、商业信用赊欠和其它方式融资外,83%的依赖于各类金融机构贷款。同时,票据市场的发展停滞不前,至2009年12月末,全辖金融机构票据融资额0.54亿元,仅占全省市场份额0.05%。一方面,企业贷款总额占债务总额比例高。据对3851家中小企业债务结构调查,贷款总额占债务总额达80%以上有47%、60-80%有33%、40-60%有11%、20-40%有7%、20%以下的有2%。

(二)贷款总量小。据对湘西州近三年中小企业贷款调查显示: 2007-2009年全辖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48.5亿元、30.5亿元、38.2亿元,分别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41.8%、28.5%、30.1%。

(三)贷款满足率低。据不完全统计,湘西州全辖3851家中小企业,其中有贷款需求的中小企业达3581家,占企业总数的93%,而实际获得银行贷款支持的中小企业仅655家,其中小企业贷款满足率仅为17%。

(四)资金需求缺口大。据对近三年湘西州各类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情况调查,2007-2009年间,3851家中小企业资金总需求年均约110亿元,而近三年来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48.5亿元、30.5亿元、38.2亿元,因此,各类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缺口年均达60余亿元,其中缺口最大的13000万元,最小的70万元。

二、民族落后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成因分析

(一)薄弱的经济基础制约信贷投放。一是经济基础薄弱。湘西州属于“老少边穷”地区,目前所辖七县均为国家级中扶县、一个市即吉首市为省级贫困市。2009年实现GDP 269亿元,只占全省的2%。比全国人均GDP数低64260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3%。二是基础建设落后。湘西州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滞后,干旱和洪灾交替,农民脱贫返贫现象严重。三是农业基础脆弱。自然条件差,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据调查,湘西州全辖共有473户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其中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只有51家,仅占10%,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仅占7.4%,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四是城市化水平低。2009年湘西州城镇化水平34%,低于全省9个百分点。五是居民消费乏力。2009年湘西州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1094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58元,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低4257元、2156元。民族落后地区的区位劣势抑制了金融机构信贷的投放。

(二)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制约信贷投放。湘西州辖区“两高一资”型产业占比较大,锰、锌资源开发为主的矿产品加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0%以上。国家对锰锌加工实行严格控制,政策门槛高,要求电解金属锰达到单条生产线规模1万吨/年、总的生产规模3万吨/年,电解锌达到冶炼规模10万吨/年的行业标准。而信贷政策是与产业政策相配套的,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金融机构不予信贷支持。目前湘西州锰锌加工企业没有一家达到标准。此外,涉矿企业贷款除受“两高一资”限制外,还有信用记录、信用评级、连续经营2年以上且持续赢利、销售稳定增长等条件限制,这使得大部分矿产企业难以获得信贷支持。目前,湘西州有32家纳入项目储备的企业,由于产业政策或环保等问题暂时不予授信。长期以来,民族落后地区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严重制约了金融信贷投放。据调查显示:湘西州2007-2009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与各项贷款余额差分别为86亿元、115亿元、155亿元,存贷差年均扩大23亿元;2007-2009年湘西州金融机构存贷比分别为57.4%、48.2%、45%,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存贷比年均下降4.13亿元。

(三)不理想的金融生态环境制约信贷投放。长期以来,信用缺失给落后地区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困难,严重制约了信贷的投放。一是贷款不良率高,银行放贷压力增大。2009年12月末,湘西州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23.22亿元,不良贷款占比高达18.25%,高于湖南省平均水平11.4个百分点。二是金融诉讼案件执行率偏低,银行债权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如2009年末,全辖金融诉讼案件467件,执行标的金额13266万元,其中审结422件,但执结或部分执结仅145件,依法执结不良金融债权3697万元,其执结率分别为31%、27.87%。三是社会诚信意识较差。少数企业特别是少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公职人员诚信意识不高,有意逃废银行债务,产生了不良影响。如2006年湘西州企业改制逃废银行债务达改制企业银行债务总额的64%;至2009年末,湘西州全辖公职人员贷款余额为61923.26万元,其中不良贷款余额为35519万元,不良率达57.34%,较同期全辖不良贷款率高39个百分点。由于金融生态环境差,中国银行将湘西州的贷款业务定位为“湘西州属高风险地区,其信贷投放从紧从严”,2009年申报的6个新项目尚未审批一笔。

(四)集权的银行管理体制制约信贷投放。一是贷款审批权限上收。随着国有商业银行中心城市战略和“抓大放小”战略的实施,各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审批权绝大部分上收至省级机构,对省以下分支机构实行“无差别”管理,信贷资金向国家重点工程、大项目、经济发达地区集中,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基层支行受当地申请贷款主体规模偏小、自身积累不足、产品附加值和盈利水平偏低等因素的制约,申报项目无法与其他地区形成竞争力,对欠发达地区都做出了紧缩调整。据人行湘西州中支调查,目前,工行、农行信贷准入及审批权限调整对欠发达地区县域的信贷投入都趋向于收紧(见下表),按照工行、农行区域信贷准入门槛,涉及准入的项目在黔江辖区的一区三县均不能达到准入标准。

二是实行严格的问责制。目前贷款审批权在省以上,而不良贷款出现后,基层信贷人员往往被作为直接责任人严格进行问责。截至2009年末,湘西州金融机构共1244人次受到处罚。如2004-2007年,工行湘西州分行包括分管信贷工作的分、支行行长和所有的信贷人员在内共537人次受到经济或行政的处罚,严格的问责制导致信贷人员不敢放贷,存在着“多贷多风险、少贷少风险、不贷无风险”的心理。三是信贷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湘西州担保体系非常不健全,中介机构缺失,抵押担保难,抵贷资产过户难、变现难,难以实现抵贷资产价值最大化。截至2009年末,湘西州有贷款担保机构6家,其中仅有2家机构能正常开展业务,累计担保贷款10062万元,银行承兑汇票200万元,在保余额8992万元。

三、缓解民族落后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对策

(一)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增强区域资金吸纳能力。市场化背景下,区域资金流动,取决于地区的信用环境和金融吸引力。地方政府要加强对信用建设的领导,加快信用环境重构,营造“洼地效应”。一是把信用作为产业培育。加快建立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信用登记、征信、评估等信用体系;推广信用报告的使用,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大对失信企业和个人的打击力度,维护金融合法债权;加快信用县市、信用乡镇、信用企业建设,力争信用创建活动全面展开。二是抢抓发展机遇,加快项目储备,促进银企对接。三是加大并切实落实对民族地区的税、费优惠政策,进一步减轻中小企业的经济负担。同时,探索建立风险补偿机制,积极推动州级财政和财力充足的县(市)财政出资建立各种类型的风险补偿基金,加大对银行贷款的风险补偿力度。

(二)加快企业强身健体,突破资金约束瓶颈。一是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尽快向资本社会化、管理规范化和经营现代化方向发展。二是科学扩张企业规模,根据企业自身经营需要和发展实际进行科学规划和评估,严防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资金浪费。三是加强财务核算管理,不断增强财务信息透明度。四是积极转变融资理念,科学处理资本投入与信贷投入的关系,通过产股权融资、引进外资等多种合资、合作形式,全方位拓宽融资渠道,构建多元化融资格局。五是加强担保体系建设。加快组建担保公司,加大对现有担保公司的整合力度,积极探索企业间联保、多方互保和行业担保等互信用担保机构,进行市场化运作,提升担保能力。

(三)着力金融创新,增强金融信贷支持力。一是加快金融体系创新。加快组建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地方性金融机构,逐步解决民族贫困地区金融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的问题。二是加快融资方式创新。重点探索“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企业短期融资券”的发行;积极推动中小企业仓单、股权、商标专用权、应收帐款质押贷款和“出口押汇贷款”、“并购贷款”及“多方捆绑贷款”,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和支持湘西州高科技企业、成长型企业到中小企业板块上市。三是加快金融服务方式创新。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特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信贷评级和授信体系,并针对中小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的融资需求,提供相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四)民族落后地区实行特殊财政和货币政策。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对沿海地区、西部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地区实行特殊优惠政策,这种政策的实施在带动部分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逐步拉大了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因此,建议对民族落后地区应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按照“区别对待”原则,一是实行优惠的财政扶持政策: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合理调整划分中央税、共享税和地方税;适当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加大对不可再生资源和稀有资源生产的消费品资源税的征收力度;适当提高资源税税率,扩大征收范围,增加资源所在地的分成比例,并实行“先征后返”办法,对资源型企业免征或全额返还资源税,逐步改变目前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资源丰富和经济贫困的状况,逐步把资源潜在优势转变成现实经济优势。二是制定区域货币信贷政策:制定降低民族地区中小企业信贷准入门槛,单列中小企业信贷规划,扩大民族落后地区尤其是县(市)分支行的贷款审批权限;制定一套适合民族落后地区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等级评估和授信制度;制定民族地区不良贷款剥离的特殊政策,尤其要放宽中小企业贷款呆账核销条件。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湘西州中心支行)

上一篇:电子商业汇票对票据市场未来发展影响分析 下一篇:建设银行对公业务营销转型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