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的语感问题

时间:2022-08-24 12:28:47

浅谈初中语文的语感问题

摘要:语感及语感培养问题,是近20年来语文教育界研究的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之一,也是争论最多的热点问题,对这一问题进行更进一步探讨,对促进当前的语文教育改革,特别是正逐步兴起的语感教学实践,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语感教学 能力培养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的教学要求,吕叔湘先生也曾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由此可见,语感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

所谓语感,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有许多精辟的见解。叶圣陶老先生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中对语感作了描述,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查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语言文学才会有正确丰富的理解力,换向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是我国关于语感的最早解释。

一、语感教学方法

1、指导学生朗诵、吟诵。这里的朗读,就是叶圣陶所说的“美读”。要读的感情充沛、抑扬顿挫,移情动容。诵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2、引导学生揣摩比较。叶圣陶说:"散篇作品识读两遍,未必理解得透,必需多揣摩;如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结尾中写到:“我到现在也没见到过孔乙己……大约孔乙己真的死了”这里的“大约”和“的确”是不是互相矛盾的?通过揣摩比较,学生会发现它们并不矛盾。“大约”是说在那个冷酷的社会里,没人关心孔乙己,无人知道他最后的命运结局,而“的确”是说孔乙己放不下读书人架子又不会谋生,其性格决定了其最后的命运结局必然是死亡。叶圣陶说得好:“如果单靠翻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里所得到的一点气积聚起,积聚得越多,就越深切。

二、对学生加强语感培养

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语文教学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能功可以在语言实践中自然形成"真正高层次的书面语语感的形成,离不开有意识的语感训练。

怎样才能有效培养语感呢?

1、诵读训练,有助于形成语感。

语感属于感觉这一心理范畴,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一种不暇思索,不经理性分析的直觉的理解语感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耐心的,潜移默化的引导和进行完整而系统的训练。而诵读就是重要的训练手段,语感的形成离不开诵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也应注重诵读听读。反复读文章的精彩片短,对语言文字会有深刻的体验,体验的过程就是知识积淀的过程,诵读时要求学生从字里行间揣摩意义,教给学生首先弄清该用怎样的声调、怎样的情感去读,读时怎样处理轻重缓急,怎样间歇、停顿等等,然后才能用自己的口把作者的意思正确地表达出来。

2、积淀语文知识,提高字词感受力,语言是一种表情达意的符号体系,因此,阅读者需要具备系列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中学生己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字词,对文字的社会功能、汉字的字形,词汇的构成、短语的组成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学生还缺乏敏锐的语言感受能力,所以培养语感首先要从字词积累着手。

中学生己经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力,他们积累词语并不仅仅依靠字典、词典,而是在大量的阅读中得到的。但说话者、写作者却千方百计地挣脱语言系统的规则,以便把自己想要传达的内涵意义表达出来,而这往往是流动的、可变的,具有个人倾向。学生要真正体会其中的韵味就必须有相应的语文知识的积淀。一般说来,语文学习的经验越丰富,对语文知识理解得越透彻,就越容易对语文中的现象与问题产生直觉。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字词感受力;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

3、注重动手,强化语感。不但要重视常规的“写”,更要重视抄写、仿写和改写,因为它们都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写的重要的中介环节。抄写是让学生把精彩的段落、优秀篇章照抄下来,目的是使学生积累知识和写作素材,培养语感增强鉴别力;仿写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语言应用能力的有效训练方法,它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改写是让学生把一个好的段落或一篇优秀的作品,在反复阅读欣赏领会的前提下,或局部或整体地按另外的立意别样的结构或体裁改写。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而且也会促进客观语言向主观语言转化。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下一篇:化学课也需要生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