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是弱者

时间:2022-08-23 06:56:21

【前言】孩子都是弱者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他的暴力主要针对他妈妈,很少打外人,但还是不要惹急他。” 我笑着说:“放心吧,我不惹他就是。”尽管口头上轻松,我还是有点紧张,特意交代保安增加人数,以防万一。 第二天上午,马家四口按时赶到。我注意到,马先生很客气,点头哈腰,跟妻子说话也赔着笑,而白...

在心理咨询工作中,我遇到过不少家庭暴力的案例,施暴者几乎全是丈夫或父亲,受害者则是妻子或孩子,但马家的情况很特殊,施暴者居然是15岁的男孩马琛,而受害者是他的妈妈白女士和姐姐马珏。

不可一世的武士

打电话预约咨询的是马琛的爸爸马先生。他告诉我,他和妻子都是回族人,所以生有两个孩子,女儿马珏今年读大学一年级,儿子马琛正读初三。尽管只有15岁,但马琛长得人高马大,四肢发达,脾气非常暴躁,动不动就打人、摔东西,谁也劝不住,最严重的一次,他居然把妈妈的手臂打骨折。“现在,女儿正在家过寒假,姐弟俩成天闹摩擦,吵闹不休,我和妻子都受不了了。听说您那里有家庭治疗项目,我们想全家一起去咨询。要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家庭关系和睦起来,那该多好啊!”

我们约好第二天上午10点在咨询中心见面。临挂电话的时候,马先生支支吾吾地说:“马琛这孩子不懂事,好冲动,挺暴力的,我这个当爸爸的也按不住他。您看,咨询的时候,要不要找几个男同事在场?”

我问:“他对陌生人也那么暴力吗?”

“他的暴力主要针对他妈妈,很少打外人,但还是不要惹急他。”

我笑着说:“放心吧,我不惹他就是。”尽管口头上轻松,我还是有点紧张,特意交代保安增加人数,以防万一。

第二天上午,马家四口按时赶到。我注意到,马先生很客气,点头哈腰,跟妻子说话也赔着笑,而白女士表情冷漠,像是家里拿主意的角色。马珏身材高挑,模样俊秀,不过脸色凝重,笑起来很勉强。马琛走在最后面,却是最有精神头的一个。只见他神色从容,昂首阔步,双臂摆动的幅度很大,健壮的身躯左右晃着,一副旁若无人、不可一世的武士派头。落座时,他不肯和妈妈、姐姐坐在长沙发上,四下看看,见窗下有一把椅子,就走过去坐在上面。

我请马琛父母介绍情况。白女士当仁不让地说:“我家现在根本不是家,整个一战场,他们姐弟俩是一对冤家,没有一天不吵闹,弄得家里鸡犬不宁。昨天,马琛用椅子打碎了客厅里的水晶吊灯。2000多元的宝贝就这样报销了!”说着,她的眼泪流了下来。马珏赶紧劝慰妈妈,还向弟弟投去恶狠狠的一瞥。马琛则像没事人似的欣赏着窗外的花园。

马先生赶紧道歉:“马琛从小就脾气不好,都是我没有教育好。”

“什么没有教育好!”马珏愤怒地打断爸爸,“我看呀,他一定是得了精神分裂症,我们应该直接去精神病院,而不是来这里。”

坐在一边的马琛突然扭过头来,对姐姐怒目而视:“你算什么东西,不知羞耻!大学生有什么了不起?别忘了你是学会计的,不是学医的,凭什么给我诊断?”

马珏涨红了脸,反唇相讥:“不知羞耻的不知道是谁,就你那学习成绩,三本也别想考上!”

马琛腾地站起来,捏紧拳头冲姐姐挥动着,吼道:“信不信我一拳打歪你的脸,让你一辈子嫁不出去!”

马先生见大势不好,忙站起来,挡在姐弟俩中间,左右摆手劝止:“这不是在家,这不是在家,注意影响!”

眼看一家人唇枪舌剑,我一言不发,冷眼旁观。他们表现得越充分,我得到的信息越全面,然后才能找到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关键。表面上看,马家的不和睦是姐弟不和,但姐弟不和在多子女家庭中是正常现象,也多是暂时的,哪有从未吵过架、打过架的同胞?冲突完就和好,和好后又冲突,是孩子成长的过程,而一旦父母插手,孩子之间的冲突就很容易演变成亲子关系的竞争,牵扯到谁在父母心中的地位更重要。因此,马琛对姐姐的攻击行为,本质上是对父母的抗议。这是心理学的一般常识,我只是不清楚,马琛的抗议对象是爸爸还是妈妈。

怨恨妈妈的孩子

我的疑问很快就有了答案。

在接下来的交谈中,马琛每次发言,白女士都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情,还不时向我使眼色,示意儿子有毛病,不要听他胡说,好像唯恐我重视他的话。见我不时在纸上记录着什么,她甚至有点生我的气。

马琛不停地数落妈妈对他的伤害。我发现他口才很好,记忆力更是出众,从3岁开始说起,细节面面俱到:买玩具时妈妈如何折磨他,让他从六一儿童节等到春节;在外面闯祸后跑回家,妈妈不问青红皂白地打他;考试成绩不理想,妈妈不准他吃饭;考初中时如何逼他上非重点学校,只是为了省下两万元的择校费,而姐姐却花重金上了省重点……一桩桩旧事,一笔笔旧账,他都记得清清楚楚,而且,都是针对妈妈,而不是爸爸。

对儿子的控诉,白女士一一否认,说儿子记错了。坐在一旁的马先生不安地搓着手,插不上嘴。他的不安多半是感觉在外人面前揭家丑太丢脸。

马珏看不过眼,开始向弟弟反攻,说他对母亲太过分。她说:“你打我骂我,我可以不追究,但你打骂妈妈,我就不能容忍!”

马琛冷冷地说:“别充孝女了!在外人面前扮好人,你以为你会得逞吗?人家医生是研究心理的,早看出你内心的丑恶了!”

马珏高高仰起头,厉声问:“那你说说看,我内心怎么丑恶了?”

马琛嘴角露出讥讽的笑意,缓缓地说:“怕伤害你的利益呗。你是咱家的既得利益者,别忘了,大学生!”

马珏语塞,气得趴在妈妈的肩头哭泣起来。

马先生不时用眼神向我求援,于是我问马琛:“你还没有说到,你是怎么学会用拳头打人的。打人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

马琛跟我说话降低了声调:“电影《无间道》中一位警察说: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恶人才能生存,不使用暴力,别人就会把你当蚂蚁一样踩在脚下,所以,我要用拳头打出属于我的利益!”

在我看来,马琛就像一头受伤的猛兽倒在血泊里,只能不断地发出吼声。在外人看来,马琛很狰狞,其实他很可怜。遗憾的是,他的家人只看到了他的狰狞,认为暴力是他个人的事,与他们无关,他们只是受害者。那么,马琛又是被谁所伤呢?他为什么如此脆弱?下面的对话可以看出端倪。

马琛:“是谁把我送进这所该死的初中?谁向老师告发我有暴力倾向,令我几年来不得翻身……”

白女士:“我知道你一直恨我,但我不是故意害你,大不了我向你道歉就是。”

马琛:“道歉?哼!说一声道歉,往事就可以一笔勾销吗?哪有这么便宜的事?道歉完了也不见改变什么,谁会相信你?”

马先生打圆场:“这所学校确实很差,是我考虑不周,当时咱家不是经济紧张嘛。都是过去的事了,提它干什么?将来……”

马琛:“我这一辈子都完了,哪有什么将来?”

白女士:“你要惩罚我多久?我要怎样你才肯罢休?”

马珏对弟弟说:“我知道你嫉妒我,嫉妒我能上重点中学,怨恨爸妈不肯给你出择校费,但你知道吗?就你那破成绩,出双倍择校费也没学校敢要你!如果你心里不平衡,以后我勤工俭学赚生活费,爸妈的钱全归你好了!”

马琛暴跳如雷:“厚颜!血口喷人!笑里藏刀!自欺欺人!蛇蝎心肠!全是人渣!”他恨不得一口气骂出他所知道的全部贬义成语。

半小时之后,这样的对话开始重复,已失去了陈述事实的意义,完全是相互语言攻击。听得出,马琛真正怨恨的是妈妈,不是充当假想敌的姐姐,更不是唯唯诺诺的爸爸。于是,我加重语气对马琛说:“你是责怪妈妈偏心,对吗?”

马琛像是被子弹击中了,目光直直地与我对视,热泪涌了出来。

问题的实质和解决问题的关键都已找到,我请马先生带两个孩子先回家,留下白女士进一步沟通。

妈妈只是睡着了

我首先告诉白女士:“马琛没有精神分裂症状,相反,他的精神非常集中,集中在您的身上。您看,他记得那么多往事,记得那么仔细,统统与您有关,您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被他记录在大脑里。”

“可是,为什么他不记住那些愉快的事呢?他是我的亲儿子啊!”

“因为您对他拒绝太多,从未真正接纳他。他的暴力行为,其实不是在欺负您,而是在向您讨要母爱,就像一个孩子得不到玩具就大哭大闹一样。记住,无论外表多么强悍,孩子都是弱者,心理上的弱者。”

白女士呆了一会,突然说:“都是我的错!”原来,马琛刚生下来时,她工作很忙,没时间照顾,就把他送到姥姥家寄养,3岁时姥姥去世了,才不得不接回来。“要是从小跟着我,他现在无论如何也不会这样对我。”白女士后悔不迭。

我告诉白女士,马琛15岁了,心理年龄可能还不到10岁,他自我意识不够强,仍然严重依赖妈妈,偏偏他又觉得妈妈偏心姐姐,于是愤怒、狂躁。“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马琛始终没有获得与您的情感维系。所谓情感维系,说白了就是通过语言、行为等方式建立牢固的情感,并经常地维护它,双方都从中获得温暖感和安全感。母子之间的情感维系,每个母亲都知道应该做些什么,不是吗?最关键的是,您要理解儿子、接纳儿子、信任儿子,如果您只是用学习成绩来判定儿子不如女儿争气,那您的苦日子就没有尽头。”我语重心长地说。

母亲都是伟大的,母亲不伟大的时候,是她睡着了,而点醒她,只需要一声呼唤,或者一次心理咨询。

半个月后,我通过手机微信回访,白女士只回复两个字:“谢谢!”附件是一张照片,一家四口在海边的合影,白女士坐在躺椅上,马琛高大的身躯侧卧在妈妈脚边,满脸灿烂的笑容。

上一篇:农民工养老保险断裂的未来 下一篇:“学霸姐”考试上了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