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升就需升

时间:2022-08-23 11:27:09

6月份,海关公布最新进出口数据:5月份,我国出口1.14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进口1.01万亿元人民币,下降0.3%。与4月份出口增14.7%、进口增16.8%相比,可谓“骤然跳水”。对此商务部发言人的解释是,影响出口的主要因素是人民币的持续快速升值,很多企业只敢接短单,不敢接长单。

人民币升值的确是过去几个月以来横亘在进出口企业心头的一大痛,在4月1日至5月31日的40个交易日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17次创出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年初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已经远超去年1.03%的全年升值幅度。

而就未来预期来看,人民币仍然处在上升通道。有学者预言,今年年内,人民币升值幅度大约为2%~3%。人民币不断升值,再加之欧美市场尚未完全恢复,这对中国出口来说,影响自然不容小觑。

尽管人民币升值影响到我国出口,但实则对中国经济的结构改革则是利大于弊。中国的汇率制度历来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5年以前紧盯美元,2005年后参考世界主要国家的一篮子货币。尽管汇率有浮动,但还算不上完全市场化的汇率制度。汇率如何,基本上还是央行说了算。

与此同时,我国又实行强制结汇和限额结汇制度,即除国家规定的外汇账户可以保留外汇外,企业和个人必须将多余的外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外汇指定银行必须把高于国家外汇管理局头寸的外汇在银行间市场卖出。在这套制度中,央行是外汇市场最后的接盘者。长期的贸易顺差(在汇率市场化的国家,本币早就会升值了)为中国攒下了高达数万亿的外汇储备。而这些多出的美元又都是需要兑付给出口企业的,因此央行就需开动印钞机按照即时的汇率支付给出口企业人民币,而这些本币又会通过出口企业的采购投资等行为进入到国内流通环节。

近些年,中国货币超发现象不断被人诟病,其中一部分原因即来自外汇储备的本币兑付。汇率固然稳定了,但国内的通货膨胀却不断上升,出口企业近些年实际上是国人通过通货膨胀给予的补贴才得以迅猛发展。人民币不升值到市场认可的价格,则这种局面就不会改观,这对期望将国内经济从投资出口拉动转型为消费驱动显然是不利的。

汇率偏低也造成产业结构的畸形,对经济转型不利。出口企业低价贱卖就能赚钱,这会吸引大量资本进入附加值并不高的行业,造成严重的产能过剩;同时也会鼓励那些本没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为创汇赚钱拼命加大投资。在汇率市场化的国家,从事外贸的企业家都会格外注意防范汇率风险。而在中国,由于汇率被管制,企业家们则大都比较冒进,风险意识很差,2008年金融危机中国外贸行业的表现即可见一斑。

同时,随着美国经济的缓慢复苏(伯南克已经为QE的退出划定了时间表),外需市场的回暖将可能带动中国出口的回暖,顺差增加,外汇储备再增加,将会为国内的通货膨胀管理带来巨大的麻烦。更何况天量的外汇储备放在手里,如何增值保值是个头疼的事,中投董事长推迟多月才有人选即是这个原因。

让汇率回归市场,让出口什么,进口什么交由企业去决定。如此中国有限的资源才不会被低价贱卖、才能得到合理高效的配置;如此中国的经济结构才能实现真正的结构性调整;如此中国更广大的老百姓才能从经济增长中获利,进而大胆消费,而不是任由通货膨胀将财富消耗掉。

上一篇:航运市场 16期 下一篇:凤凰落水 命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