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时间:2022-08-23 10:55:10

反思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摘要:随着课改的深入,"为讨论而讨论","为合作而合作","为活动而活动"等华而不实虚有其表的教学现象频频亮相。细细反思,观念与行为之间总有那么一段距离。问题种种,都涉及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结合自己近几年教学实践,以教师的课堂语言为切入口,以小见大,以点触面,希望从中能发现一些问题,说明一些问题。

关键词:语言;新课程;交流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178-01

在教学中,语言是纽带,语言是课堂上师生间交流的主要工具。教师主要是通过语言向学生授业解惑,而学生则主要通过教师的语言理解和接受知识,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在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有人会说,随着现代教育媒体的运用,教学语言的纽带作用会随之减弱。但我认为无论运用什么样的现代教育媒体,也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教学语言,相反它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因为我们授课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教师富有情感地面对学生用口语讲解有着很强的灵活性和针对性,特别是在与学生的思想交流方面,应该是任何其他手段都不可与之相比的。

1.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学用结合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反思数学背景的现实性和"数学化",必须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问题背景,让学生从具体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归纳出变化规律,并能用数学符号表示,最终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包括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用数学的知识去说明,用数学的方式去分析,用数学的思想去处理这四个方面的意识。内容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既要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又要靠近课本,使学生有兴趣、有能力去尝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要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这会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和亲近感。教师必须设计好探索数学知识的台阶,包括设计好课堂提问和动手操作的步骤等,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同学都能拾级而上,"跳一跳摘果子",都能获得经过自己艰苦探索,掌握数学知识后的愉快情绪体验,从而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满足,激励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当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教学中,要善于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科学地设计探究性问题,诱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从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坚持语言表达,促进思维发展,锻炼智力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语言和思维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语言掌握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因而,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会做",还要关注学生是否"会说"。

在体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把研究的定义、性质、法则、概念等有层次地用简练的数学语言确切地表达出来。这样,通过语言的锤炼可达到思维的严密。如教学《小数的基本性质》时,通过观察等式0.1=0.10=0.100,让学生讨论:"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再从右往左看,小数又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什么规律","怎样概括这一规律"等等。这样,给学生提供表达思想的机会,也只有让其去表达,才能暴露思维过程中的缺陷。此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达情况,因势利导,给予点拨,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学生通过观察几组算式,概括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同时缩小相同倍数,商不变"这一规律,这时可出示6÷2=(6×0)÷(2×0)=3这一式子让学生判断对错。学生很快发现2×0=0,而除数不能为零,原来总结的规律不严密,应补充条件"零除外"才完善。当语言描述准确时,思维也就严密了。实际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要多鼓励、多诱导、切忌剥夺不善表达学生发言的权利,要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动口。实践表明:坚持要求学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有利于应用语言进行思维活动,有利于正确理解科学的概念与原理,使学生智力得到锻炼。

3.在表演、游戏中学习,激活学生学习满足感

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改变了一种静态的教学,给了数学课堂一种蓬勃的生机。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在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给学生动手的机会、思考的空间、创新的余地,学生就会灵活地运用数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们相信,有效的数学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儿童生命灵性的伸展打下根基。

新课程注意到了学生的情感因素,认识到了它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试想,假若学生体验不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他怎么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课堂教学中,师生间无拘无束地问答,创设愉快情景,穿插一些表演、游戏等活动,都会给予学生更多的快乐和满足,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允忠.数学通报.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情境创设策略的探讨.18、19页.《数学通报》编辑部,2006,1

[2]吴和贵,朱维宗,陈静安.数学通报.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过程的 优化.18页. 《数学通报》编辑部,2007,3

[3]冯斌.数学通报.简论数学教学的"过程化".14、15页. 《数学通报》编辑部,2004,10

[4]朱家明.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探讨.9页.2005,8

上一篇:浅谈高中数学教学方法(2) 下一篇:如何搞好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