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几种方法

时间:2022-08-16 04:45:11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几种方法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给学生以自学、探讨、交流、合作的自我发展空间,使其充分施展能力。由学习的被动者变成学习的主动者,既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也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追求的艺术与方法。

关键词:教学方式;主题作用;主动参与;自主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180-01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课程标准认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和记忆,手动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现今,新课程在教材的编排上就突出了这一点。每一章节都构建了知识产生、发生、发展过程的"思考"、"观察"、"探究"、"归纳"等,在习题中循序渐进地编排了"拓广探索",每一章节编排了"数学活动"。教师数学时应认真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灵活、创造性地利用教材,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花大力气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形成由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全员参与的教学结构,这样课堂才能真正活起来。而该怎样把握才会"事半功倍,活而不乱"呢?基于这一点,我谈一点自己的拙见。

1. "自学"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

《教学法》指出:"发现学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有利于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因此,在课堂上安排一点时间让学生自学,让学生自己有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的机会。学生可以在这几分钟的时间里,根据自己的基础、习惯、水平、方式、速度区阅读和思考,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自学"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参加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也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因此,在数 学课堂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够运用数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与处理信息。也势必会培养出更多创造型和研 究型人才。联系实际、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在数学教学中,如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借助数学的思想方法,学生会对生活中常见的各种优惠措施理解得更深刻,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他的行为决定课堂成效。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首先要倾听学生的各种见解;不要让学生接受教师的单一见解,而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要用"错"或者"对"对学生给予"一锤定音"式的裁决,而要进行引导的评价;不要对学生独特的思想完全否决或过度赞赏,而要引导学生独特的思想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也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够运用数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与处理信息。也势必会培养出更多创造型和研究型人才。

3.指导学生勤于动手

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勤于动手操作、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和巩固知识是最好教学方法。也正像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所指出的:使学生逐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这是意味着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引导学生勤于动手、乐于思考、掌握知识、巩固知识的教学方法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到这一点。如我在教《圆柱的侧面积》这一内容时,我首先发给每位同学一只圆柱形纸盒。然后要求他们拿出准备好的小剪刀模仿我的演示进行操作。回答我提出的问题:①展开的图形是个什么图形?②这个图形与原圆柱形侧面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动手剪、切、拼反复操作,很快地一致认为圆柱的侧面开展后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相当于这个圆柱的高。它的面积是底面周长乘以高。这时我了解他们对圆柱的知识掌握得怎样,有一位同学这样质疑:"圆柱的侧面展开还有其他图形吗"?我肯定这位同学对学习圆柱知识比较认真,钻研的比较深刻,提出的问题比较合理。接着引导学生给他解疑。同时把一些底面周长和高相等的圆柱形纸盒发给他们几个小组,指导他们分别操作方法:一种沿着高切开用尺子量、一种沿着圆柱上下两个底面斜切。指导他们勤于动手、积极操作、找出这位同学所提出的问题的答案。结果有一位同学说:"如沿着圆柱高切开、展开后是正方形,如果在两个底面之间斜切、展开后是平行四边形"。这样通过学生的操作解决了实际问题、掌握了知识。

4.联系生活实际,教书育人、

小学数学用途广,同生活实际有密切的联系。教材中有许多例题、习题,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特别是应用题,编排目的就是通过应用题的题意来陶冶和感染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我国领土辽阔广大,东西相距5200千米,相当于南北长度的5255,南北相距多少千米?我通过具体的数据和计算使学生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的国土面积,认识我国领土辽阔广大,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教学如何求圆的周长时我顺势将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作为内容,对学生进行祖国灿烂文明史的教育,激发学生的热情和自豪感,使学生在做练习时,受到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的强烈责任感。

上一篇:浅议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的改革成果 下一篇:浅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