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中的声调偏误及原因分析

时间:2022-08-23 02:18:24

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中的声调偏误及原因分析

[摘 要]本文以英语、韩语、越南语学生为例,列举了外国语学生在汉语声调上的语音偏差错误表现,并分析了产生原因:如母语的干扰、汉语声调自身的特点、过度泛化以及教学的影,并且认为不论是声调母语学习者还是非声调母语学习者,汉语声调都是学习的难点。

[关键词]留学生;汉语;声调;偏误

中图分类号:TP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0-0174-01

一、引言

世界上所有的语言都有声调变化,只是在非声调语言中,声调的不同不影响词义,但是在声调语言中,某个词的语义或者分辨音节是通过不同的声调的合理利用达到的。而声调语言中具有代表性的语种就是汉语,现代汉语的普通话声调有4个,由于汉语声调的多重变化与大部分的语种语音音调或轻重音有很大差别,所以外国学生会受母语干扰,在学习现代汉语时音调产生偏差。

本文根据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产生的汉语声调偏差偏误现象以及产生的原因作一下简要分析。主要的观察对象为汉语零基础的外国学习者,平均的学生年龄为24岁,大学及大学以上学历,汉语教材多为汉语初级水平教材,研究方法采用随机记录、统计、总结、分析。

二、外国留学生汉语声调偏误表现

1.无声调语言――以欧美英语为母语的学生为例

英语学生的母语是非声调语言,所以英语学生对汉语的音节有固定的升降的声调很不习惯,主要表现在:

[一]阴平55,读的不标准,起点略低,四声中最好掌握的阴平调,因为类似于英语平调。

[二]阳平35,起点略高,上升较难,虽然尝试增大音量,尾音拖长仍无法发成升调。汉语的第二声是在一个音节上的逐渐升高的音高变化,但英语的声调是先抑后扬,很多英语母语的学生用英语的升调替代汉语第二声是有偏差的。

[三]上声214,是英语学生最难掌握的声调,英语学生经常第三声没有转折,变成直接升调,没有降音的部分,或者像第二声一样先抑后扬后。他们时常将汉语的升降调偏差读成英语的曲折调,在连读三声时,将把半三声读成全三声。

[四]去声51,很多英语同学用英语降调读,他们大都降不下去,但是汉语的第四声主要就是降调,调值51,但是英语的降调多是半降调。

英语学生还有一个学习中的困难就是经常将英语的语调带到汉语中,他们经常将英语和汉语的声调搞混,比如将汉语陈述句中和疑问句句尾的第一、二、三声音都误发成类似英语的升调,把句尾重读的第一、二、三声音节都发成类似英语的降调。很多英语学生表示汉族的音和调太复杂,兼顾太困难,因此在语流的使用中经常出现偏误。

2.无声调语言――亚洲以韩国学生为例

韩语也是没有声调的语言,每个音节都有一个习惯性读法,但并没有强调重音和次重音。语言学家们统计出韩语里仍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汉字音。又有专家学者称:韩语中的汉字都是隋唐时代借去的,所以虽然与现代汉语的字形相同,但是字音却大相径庭,韩语仍采用汉语的古音并用反切法注音。以上特点在今天韩语学生读汉字姓名时可以体现,如今韩国汉字没有声调,但是有长短音的区别。

但是韩国汉字的长短音无法辨别字义,很多人已经不再细分了。因此,虽然在韩语中存有许多汉字,但是由于语言系统不同,因此韩语学生在读汉语时仍有偏差,并且韩语和汉语的音高变化不同,韩语的音节调值是固定的,只通过读音的长短、高低和轻重来区分词义,长音时读的长而低,短音则短而高。

3.以有声调的越南语为例

世界上有很多有声调的语言。但是不同语言的声调性质大不相同,多数的声调语言的声调只存在高中低的差别。但是汉语不仅音节有固定的声调,有高中低音,还有升降曲折的不同,实属不多见,因此,虽然母语为有声调的外国语言的外国学生能够接受声调问题,但是仍有很多其他方面的骗误。

越南语就是有声调的语言,有入声韵尾,并且声调含义包含抑扬性和顿挫性。两个相同调值的音节如果不同时带入声韵尾,进而顿挫性不同会使其成为两个不同的声调。据观察,越南学生比拥有其他母语的外国学生学习汉语要快,但是他们的语音面貌却不太完美,学习很多年的汉语但是却仍会带有越南语的腔调,所以虽然越南语与汉语都是有声调的语言,但是在很多方面不尽相同,有着本质不同的声调系统,这样反而更对学习汉语有着更大的干扰。

三、产生偏误的原因浅析

综合以上外语学生出现的声调错误,我们可以看出并不是非声调母语就不能掌握声调语言。但是泰国语越南语这种声调语言为母语的学生也不会因为声调语言的共性而轻松容易的掌握好汉语,他们的发音状况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也看出了其他不同之处,外国学生在掌握汉语声调上出现的偏差的原因有很多。

1.母语的负迁移

中介语语言最直接的表现在用母语的语言规律代替目的语语言规律。理论上是由于,当学习外国语的时候,学习者总会用自身掌握的母语替代目的语中相似的声调,这种现象可以称为语音或音位的接近性原则,当外国语者对目的语特别陌生,无法顺利掌握时,他们自然而然的用自己母语中与之相似的声调对目的语的声调进行模仿,但是往往会造成声调的偏误。比如英语学生经常会搞混汉语句与英语句的声调。

2.汉语本身声调系统的影响

一千多年前,汉语声调被发现辨义,随后赵元任先生创建了5度制,但是在发音调时很难体现,学者也无法准确把握,由于汉语声调主要表现在相对的声高,但是不同人之间的相对音高范围和相同调类音高都是彼此相对的,这样就更加重了外国人掌握汉语声调的困难程度。

3.过渡泛化

因为学生还没有能够完全掌握目的语,所以很多外国语学生把学习不到位的,仅有的有限目的语知识应用在新的语言现象上,因此声调就产生了偏误。心理学把这种偏误称为“过渡泛化”。举例来说,汉语的三声调对于外国学生来说学习的十分困难,当学生自己单独发三声,或者指导老师领读发三声时,外国学生发音都没有大问题,但是当他们将此音放入长句自己单独说的时候,往往会将半三声读成全三声,几个三声连读都读全三声。这些都是过渡泛化的表现,都是因为他们凭自己的不充分的知识赋予了三声自己的规律,但往往都是不正确的。

4.学习因素

很多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声调时并没有真正掌握核心知识以及知识储备不充分,因此都是靠模仿来输出汉语,赵金铭先生认为,用物理知识解释声调就是声调的变化主要取决于音高。用生理知识解释则是声带的松紧变化,声带松,发音低,声带紧,发音高,音高的变化影响声调的性质,声带的松紧影响音高的变化,这些原理需要学习者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体会,因此在输出目的语的正确声调时,就会因为学习者的自身条件不同而产生差别的变化。

5.传授因素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教育方法、训练方式以及个人经验都会影响教学成果,如果教师自身的能力不高的话,也会使学生出现偏误现象。

四、结语

汉藏语系其他语言大部分有声调,这些为母语的学生在学习时比较难处理不同的声调和调值,然而以无声调语为母语的学生在学习时,如果能够学习到调类、调值的概念,学习到方法,反而会比有声调母语学习者学习的更好,因为没有母语固定思维的扰乱。因此,在学习汉语声调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好声调。因为所有的声调都比声母或韵母出现的次数高出很多,知道自己错误的所在,就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取得进步。

上一篇:继电保护与安全稳定控制系统隐性故障分析 下一篇:基于“五进”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摄影课教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