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特色学校建设汇报

时间:2022-08-23 02:12:40

教育局特色学校建设汇报

从3月28日至4月4日,县教育局“特色学校建设”项目组成员利用六天的时间,深入全县10所中心校和2所县直小学,就“校本教研信息技术运用”“特色学校建设”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每到一所学校,我们都要查看档案资料,与校长交流,同教师座谈,和学生对话,比较客观翔实地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基本了解了我县各校“特色学校建设”开展的现状。总体来讲,全县“特色学校建设”已全面启动,但发展不够均衡,所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引起了我们思考,有必要向大家作一通报,引起大家的警觉,以便更有效地开展此项工作,达到我们的预期目的。

一、我县“特色学校建设”开展的基本情况

20*年,在专家推荐和邀请下,7月份县教育局组团赴成都参加了第三届全国新教育实验研讨会,亲身感受到了凝聚在新教育实验旗帜下实验学校教师所迸发出的激情和对教育的执着。在与朱永新教授面对面的碰撞和交流中,引起了我们对当前教育现状的反思: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现行的学校教育存在着哪些弊端,如何充分调动起教师教书育人自主性和积极性,如何对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这些问题和疑惑在解读“新教育实验”的过程中逐步明朗化和清晰化。为此,10月份,县局邀请“新教育实验”项目负责人——*先生来我县就新教育实验的有关情况,进行专题讲座,并连通了“教育在线”,开设了“新教育实验专栏”,组织大家在网上交流和讨论。在大家的积极参与下,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了新教育实验的价值所在。12月份,教育局又组织部分人员赴吉林参加了“新教育实验”专项研讨会,就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的具体操作流程和成果展示进行了实地考察。同时,县局组织全县小学校长在卫庄中心校、*中心校召开现场会,观摩了*镇6所学校实验实施情况,对新教育实验有了初步印象。在此基础上,局委会多方论证和研讨,依据我县实际,提出了建设“特色学校”这一决策,并列入20*年全县十大标志性工程之中。经过教育系统上上下下,里里外外一个多月的反复修正,基本形成了特色学校建设一系列方案、意见,开始在全县大面积启动。20*年开学初,为帮助大家进一步提高对特色学校的认识,县局又邀请*等一大批专家学者来我县讲学,通过网络畅谈谈心得体会,达成共识,全面铺开。

在了解新教育实验、引进新教育实验、创新新教育实验、推进特色学校建设这一过程中,陈局长在各类型的会议上,向大家明确了特色学校建设的“六个标准”——环境上能看出来、校长能讲出来、教师能动起来、课程能开起来、学生能活起来、成果能显出来。依据这“六个标准”,“特色学校建设”项目组制定并下发了《*特色学校建设评估细则》。为使大家对特色学校建设有理可依,有章可循,有路可走,县教育局购置回50套新教育实验系列丛书,又出版了《*教育》特色学校建设专刊,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理论学习、方案制定、具体操作的样本,可以说,县局在特色学校建设上决心很大,目标很明确,措施很到位。

以上所述,主要是让大家明确县局在想什么,做什么,如何做的,以期大家在思想上引起高度警觉,*局保持高度一致。下面重点剖析我县各校特色开展的情况。

从去年陈局长在星河学校现场会上,提出我县标准化学校建设已取得成效,下一步我们应在如何创建特色学校上做文章到我们调研时止,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特色学校建设在各校应该步入正轨,形成一种创建的氛围。然而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却不尽如人意,全县特色学校建设极不均衡,突出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特色项目的选定。在县局下发的评估细则中,明确提出选定的项目必须考虑四个因素:其一社区资源,其二教师素质,其三学校经济状况,其四学生培养目标。当然,这四个因素只是最基本的。睢村小学、么里小学、*小学、郭家庄小学都能依据上述四个因素分别选定“营造书香校园”、“养成教育”、“构建数码社区”“书法教育”等项目,开展起来游刃有余,收到初步的成效。但也有一些学校,不顾学校实际,对所选定的项目或者所开展的项目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想当然或由中心校指定,选定的项目根本在短时期内无法启动。即使强行开展起来,也只能是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造成精力、财力的大量浪费。

二是特色环境的营造。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营造特色学校建设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浓厚的环境氛围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无声地命令师生行动起来,自觉不自觉地执行学校的工作部署。如睢村小学在环境布置上,内容与形式统一,校园环境优雅,小到每条标语到切合实际。但我们不过分地强调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制作版面,在环境上贪大求洋。我们在古绛中心校的8所学校调研时,每到一处,校园全部粉刷一新,干净整洁,给人一种身心愉悦的感觉。北乔野小学虽然面积小,学生少,但小巧精致,很耐看。么里中心校的两所学校并没有悬挂标语,制作版面,但学校扎实的工作安排部署也是一种无形的氛围,促使师生不断地反省自己,激励自己,超越自己。但有些学校只追求了外在的形式,却没有丰富的内涵。也有一些学校书写的标语,内容过大过高,引不起师生的一点共鸣,甚至和选定的项目毫不牵连,悬挂在学校最醒目的地方,耗费了资金,但没有效果,使我们有点费解,不知书写这些标语的目的是为了师生的成长,还是做给局长看。

三是特色课程的开发。开发特色课程是为了有系统、有目的、更有效、更深层次地推进特色学校建设,避免在特色学校建设上随心所欲,无的放矢。实验二小依据学生的年龄特色,编制了古诗文素养校本诵读教材,并几易其稿,逐步完善,学生人手一册。实验一小依据学生记忆规律,编制了mzd诗词读本,并提交局委会研究通过。么里小学结合品德课的改革要求,按照学生养成教育的板块划分,编写了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三字经”,特色教材已初具模式。这三所学校在特色课程开发上走在了全县的前列,值得肯定和表扬。此外,如董封小学、城内小学、乔寺小学、西郝小学、大交小学的双语口才训练项目的外语教材已编写完成,美中不足的是没有编写母语口才训练教材。其它学校在特色建设上,只是笼统地进行安排要求,不够详细,达不到我们的要求。

四是特色教师的配置。教师是开展特色学校建设的主力军,离开了教师,特色学校建设只能是一张写在纸页上的美好规划。卫庄小学选定的是“二胡”特色教育。中心校每月出资30*聘请绛中退休老教师王喜发担任指导教师。学校出资250*为教师购置了18把二胡,组织教师利用课前时间人人学二胡,活跃了教师文化生活,融洽了教师之间的关系,也为大面积培训学生二胡演奏技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宋庄小学开设了书法特色课,聘请进修校退休教师樊临淮担任书法指导教师。郭家庄小学教师群体写字规范,有一定的书法基础,该校以张素慧老师为核心,教师人人参与,形成了书法教学的浓郁氛围。此外,如实验一小指定年龄较大的马凤兰担任学校专职图书管理员,城内小学依据袁平和张爽两位专职英语教师开展双语口才训练等等。这些教师的配置和参与,使得特色学校建设有了最根本的保障,反观其它学校,在特色教师的配置不是积极地想办法,充分挖掘现有教师的潜力和社区资源的优势,而是一味地强调县局没有配备专职人才。这种抱怨、依靠、等待、观望的态度和做法是消极的,不负责任的,也是坚决要不得的。

五是特色活动的开展。开展活动的目的不是为活动而活动,这是为了引领特色、激励特色、促进特色而采取的一种策略或手段。县教育局为了提升教师素质,利用*教育信息网这一平台,开设了“校本教研”、“个人随笔”等不同的专栏,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责成专人负责,对教师随笔进行跟帖或鼓励,并召开大会,聘请多名同志担任网络教研员,造就了诸如樊丽艳、王丽娟、王启明等一大批优秀教师。开展这些活动,就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么里小学在这一方面很有创新。该校为了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开展主题班会、讲故事会、演讲、模范评比、少先队主题活动、重大节日欢庆等不同形式、内容丰富的各项活动,并改变过去单一的评价方式,为每个学生建立了成长档案袋,从各个方面关注学生的成长。这些举措对学生乐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持续不断地产生着刺激作用,收效非常明显。我县大部分学校特色活动的开展形式单一,长此以往,师生没有新鲜感,会觉得枯燥无味,不利于特色学校的建设。

六是特色成果的展示。现在谈成果展示,似乎有点为期过早。一些特色是在短期内无法展示的,强行要求学校展示成果,勉为其难,强调过份,适得其反,会出现一些被动应付,为展示成果而制造虚假成果的后果。我们所说的特色成果的展示,是指在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应保存能够反映出特色开展情况的一些资料或档案。比如“师生共写随笔”,“师生共写随笔”的目的是提升教师的素质,教师素质的提升是无法在短期内实现的,但我们可以从随笔中看出这一特色开展的情况。就这一项目相对其它项目而言,在我县开展的比较好的,所有的中心校都在网上开设了本校的随笔专栏,并对部分优秀随笔装订成册,展示了这一特色开展的情况。在特色成果展示这一方面,乔村小学的做法值得效仿,他们对学生的读书笔记的模式有着明确规定,分为书目、主要内容、概要、好字好句、读后感。虽是刚刚起步,但可以从中看出他们的工作是比较扎实的。

这六个方面的不均衡,大致反映出了我县各校特色学校建设的基本情况。各校要从这六个方面一一对照,认真自我反思,找准差距,发挥优势,迎头赶上。

二、建设不均衡的问题根源所在

特色化学校建设六个方面的不均衡,认真剖析,追根究源,我们认为其症结在三个方面:

一是认识问题。认识是行动的基础和前提,有什么的认识,就有什么样的行动。有个企业提出“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的经营理念,用我们的话说就是“有思路才有出路”。南凡中心校校长充分认识到随笔和校本教研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益处,投资万元,统一为教师订购报刊杂志,统一为教师配置了各种笔记本,为教师的学习成长创造了条件。但由于有些中心校长和小学校长对特色学校建设有模糊认识,片面认识,错误认识。

其一,模糊认识。什么是特色学校?为什么要创建特色学校?如何创建特色学校?有些学校的校长还是不很清楚。特色学校通俗地讲就是在办学方面有自己的理念,有自己的思路,有独特的举措,为全校师生所认同,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一个学校没有特色,就失去了竞争的优势。上海闸北八中倡导的“成功教育”这一特色,反映在我们的价值追求上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不单单是一句口号,它包含着我们的教育理念,指导着我们的教育行为。我们创建特色学校,从短期行为上看,是为了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长期行为上看,是为了教给每一个学生属于自己的一样东西,是为了提高学生今后的生活质量而着想的。在这一建设过程中,县局是从特色项目上进行突破,然后形成学校特色,最终成为特色学校,这是县局建设特色学校的“三步曲”。校长都要对此有清醒的认识。(特色项目——项目特色——特色学校)

其二,片面认识。有些学校的校长对特色学校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学生成绩加学生特长培养的层面上,简单地将特色学校一分为二。比如“营造书香校园”,倡导师生读书、与大师对话、与经典对话。读书就是教育,读书就是学校。这是学校本身功能所拥有的,但开展此项活动的学校把它当作一工作部署和工作任务来完成。在我们调研的过程中,有些校长说,中心校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有些老师讲,校长叫干我们就干。这种片面认识其实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态度。这就说明,有什么样的校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的思想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因此,在选定项目时,便不考虑学校实际,随随便便选定某种特色,不知道特色是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的。这种片面认识造成了工作上的被动。

其三,错误认识。有些学校校长将特色学校与其常规教学看成一对矛盾,认为搞特色学校势必会影响到教育教学成绩的提高,是华而不实、别出心裁的想法。有此认识的在我们校长中间还占有一定的比例。甚至有些校长提出县局要改变评价方案,在评价的项目中增设特色学校建设内容,以增强搞特色学校建设的动力和信心。凡此种种想法,都使我们费解。特色学校是我们学校自身发展过程中所要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它和教学成绩的提高是相互兼容,相互融合,相互贯通的。提高了教学成绩,势必是要发挥学校的特色,建设特色学校,其目的就是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两者并不矛盾,它们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

之所以出现上述三种认识问题,就在于我们一些校长不深入学习其理论,不认真研读其观点,只是肤浅地了解其做法,照抄或者只满足于传达布置。县局组团赴成都考察后,就我县开展的各项工作和新教育实验作了认真的分析和比较,专门形成了一份可以说是具有指导性的《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毫不动摇地推进教育先进县》的考察报告。从去年8月份上挂网上后,点击率不过8*次,而且大部分还是县局了解回帖情况而点击的。大家反思一下,我们的校长有几个读了,有几个了解了,有几个组织教师学习了。

二是策略问题。策略是行动的手段和动力,有什么样的策略,就有什么样的效果。造成特色学校建设不均衡的第二问题在于有些中心校长和小学校长在推进特色学校的策略上出现失误。

其一,形式不当。形式是必要的,但过份地追求形式上的完美,会引发教师强烈的不满和对抗情绪。“师生共写随笔”是全县全面开展的一项活动。为了将“随笔”这一有利于教师素质提高的活动开展好,各校可谓是不遗余力,想尽了办法。有些学校教师除完成正常的教学工作外,就书写而言,每天还要完成多项任务:一篇业务学习笔记、一篇心得体会、一篇教育随笔、一篇反思日记,只能机械地大量抄录。教师不仅没有享受到写随笔的幸福,反而是苦不堪言。这种出勤不出力的事,坚决要禁止,我们认为这四项任务完全可以合四为一。因为它们本身就是同一事物,只不过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称谓吧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学校,只要求教师随笔的篇数、字数,却不注重随笔的质量,结果“随笔”的面貌全非,教师大量抄袭论文,起不到任何反思教学的作用。

其二、导向不当。导向既是认识问题,也是策略问题。续鲁小学从去年3月份开始倡导教师写随笔,教师乐此不疲,从未间断。其中的奥秘在于周一例会上,学校每位教师都要选其一周内认为精彩的随笔,同大家相互交流,评选出学校本周内最佳随笔。这种做法,通过身边人来影响周边的人,是非常有效的。它不仅激发起了教师之间的争强好胜,而且使每一位教师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成功的体验更加激发起教师信心,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相互交流,使大家学习到他人教育教学过程的成功经验和应该避免的失误,可谓一举三得。但我们有些学校只注意将优秀的随笔装订成册,做为一种成果展示,或将优秀随笔上挂网上,墙内开花墙外香,本校教师之间不相互交流。这种做法虽在外人看来取得成效,但从根本上讲,教师仍是孤军奋战,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为写随笔而写随笔,其成功的喜悦得不到身边人的认可,热情和激情会逐渐磨灭,回归于平淡。

其三,处理不当。比如讲学校针对教师随笔中涉及学校管理的一些问题如何来处理,或者如何来看待。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的随笔或多或少涉及到学校的管理,无论其观点正确还是错误,我们校长都要抱着积极的心态来处理,及时与教师沟通和交流,使教师体会到作为学校一员的认同感。正确的,我们要鼓励和采纳;不正确的,我们要想法加以疏导。切不可漠然视之,听之任之,不管不问。时间长了,校长和教师在心与心的交流上形同路人,不利于价值共同体的形成。当然处理不当包含的面非常广泛,比如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的关系如何处理,特色课程时间设置上如何处理,教师配置如何处理等等,这些在下面都还要涉及到,就不细讲了。

三是落实问题。落实是行动的体现和保证,用陈局长随笔上的一句话就是抓而不紧等于不抓。

其一,指导不力。特色学校建设相对于我县广大农村学校来讲,还是一个新事物,还处在探索阶段。么里中心校特色学校建设之所以整体开展得比较扎实,就在于中心校人员能深入到每所学校蹲点指导,帮助学校分析其选定项目的可行性,指导学生制定其选定项目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操作流程,协助学校解决其选定项目在实施过程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但大多数中心校只限于传*局精神,对所选定项目不做具体指导,放任自流。

其二,安排不细。细节决定成败。在我们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校的实施方案都是些条条框框,没有将内容分解到周,没有将责任安排到人。比如“营造书香校园”一年级第一周读什么书,什么时间谁来指导,采取哪种形式,如何检测效果,如何落到实处等等,这些都应是我们在实施方案或细则中应明确指出的,但由于学校安排得不细,过于笼统,如本周读几部小书,学生根本无法完成。学生读书的随意性很强,盲目性很大,不利于我们根据学生成长的规律,有重点、有系统地进行训练。

其三,责任不明。特色学校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学校的校长或一两个教师万万不行,它需要学校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比如“双语口才训练”,仅仅靠英语教师进行外语指导尚可,母语训练却没有教师指导,英语说的很流利,母语讲的却是很费力;比如“写字”教学,书法指导教师要求的再严格,其他任课教师对学生作业的书写要求却不规范,怎样提高写字教学。因此,开展特色学校建设必须人人有担子,个个有责任,方可顺利向前推进。

不论是认识问题,策略问题,还是落实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梳理、总结、完善。这是一个长期而又艰难的过程,需要大家树立信心,立足长远,一点一滴做起,锲而不舍,持之以恒。行动就有收获,坚持就能胜利。

三、如何有效地推进特色学校建设

我县特色学校建设是依托“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开展的,但又不拘于六大行动。因此,还有必要对新教育实验作一粗线条的解读(我们将新教育实验归结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已有具体的解释,大家可以通过《*教育——特色学校建设专辑》认真研读)。

新教育实验“新”在什么地方?朱永新教授认为:当一些理念逐渐被遗忘,复又提起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继承发扬和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由此可见,新教育之所以“新”实际上是让教育返璞归真,回到教育的本质起点。

教育的本质起点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所说的三大改变: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也就是说,“新教育实验”最明显的可检验的成果将体现为“三大改变”,在此基础上,必然生成一个相对内隐的成果——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科研范式。在这四大改变中,最根本的逻辑起点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有许多模式,如专家指导等等,但教师专业发展依靠的是教师专业实践的智慧,它依赖教师不断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

新教育实验十分强调行动,它认为“只有行动,就有收获”。新教育实验倡导“六大行动”,它们之间有什么样关系呢?我们认为,“六大行动”是一个完整不可分割的整体。营造书香校园是基础,师生共写随笔是手段,聆听窗外声音是途径,构建理想课堂是目的,打造数码社区是平台,双语口才训练是补充。我们让各校选择其一点进行突破,是考虑到我县实际状况。其实,这六大行动我们不知不觉间都在进行着有益的尝试。我们让教师征订报刊杂志,人手一份不就是在营造书香校园吗?我们上网查看别人的随笔,聘请牛心红、贾国蕊以及其他学校教师授课讲座不就是在聆听窗外声音吗?我们开展校本教研,集体备课不就是在构建理想课堂吗?我们上网查询资料,下载课件不就是在打造数码社区吗?我们从三年起开设英语课,搞各种演讲比赛不就是在进行双语口才训练吗?只是我们每项工作的面还比较狭窄,还没有达到六大行动的要求。

下面,就这六大行动以及其它特色项目,从是什么、为什么、存在的问题、怎么办这四个方面谈一下,以解决大家的认识问题、策略问题、落实问题。

师生共写随笔。教育随笔,就是用日记的形式记录教育教学中的小案例、小镜头,以及自己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思考和反思。师生共写随笔倡导师生立足于每一天的教育、学习、生活,真实记录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所思所想,自己的所见所闻。下柏小学在校园标语牌上对教育随笔的内涵有着很好的解读。他们认为,教育随笔首先要做到“随便”,即不受文体限制,不受长短限制,形式灵活多样。其二要做到“随心”即心里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其三要做到“随手”,即对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能引起自己共鸣的要随时写下来。因为这些灵感稍纵即逝。由此可以看出,教育随笔并不神秘,它贵在真实。什么是一篇好的随笔呢,下面我们看看勃村小学张艳芳老师的一篇随笔。

上一篇:电子档案整理 下一篇:档案馆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