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面子

时间:2022-08-22 04:45:58

儿童的面子

美国总统奥巴马夫人米歇尔参观北师大附中,同学们所穿的蓝白运动校服引发网友关注。一边被广泛吐槽说“单调老土丑到爆”,一边是“校服很丑,但不得不穿”。

关于校服的丑并不是新话题,但它却从没有被当做真正的问题,很多人甚至认为穿得太漂亮容易导致无心学习。正是这种对美学教育的认知缺失导致了教育者认为校服丑正常,也导致了我们大多数人成长中缺失了美学这重要的一课。

学习能够优秀,是“里子”。而穿的美丑,则是“面子”。儿童生活成长,无论“面子”“里子”都很重要。

儿童服装史

13世纪以前,人们都将儿童视为无物,在时尚方面,根本没有儿童的份儿。一旦褪去襁褓的布条,穿的就跟成人一样了。

经过漫长的四百年,到了17世纪,儿童或者至少是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儿童,才摆脱了成年人服装的丑陋,可以拥有自己年龄特有的服装。这一点,体现在那个时代的绘画里。比如香拜涅有关哈贝尔家族七位孩子的画,两位四岁多的孩子,已经穿上一袭长裙,领子下还系以细饰带。再如贝勒所画的贝蒂希姐弟,也是长裙。

这种长裙随后常见于脱离襁褓的孩子们了。有的非常简单,有的则非常豪华,有着长长的拖裙下摆。

至于男孩,多数穿的跟女孩一样。在记述路易十三的一本日记中,写到九个月大的皇帝时说:“他的长裙被装上了学步牵扯带,以教他走路。”因为不喜欢他的姐姐“穿着跟他一样的裙子,出于嫉妒,他把她赶走了。”

那么这种服装又是如何起源的呢?这长裙其实是中世纪12和13世纪成人的长装。因为后来男人们开始革命性的穿短上装和暴露在外的紧身长裤,也把它淘汰成了童装,反而成为时尚。

虽然这仍不能属于专为儿童开发的衣服样式,但至少人们已经觉得,要把儿童和成人区别开来。

至于男孩穿戴与女孩一样,这种情况直到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才算改变。

还有另外一种倾向,就是资产阶级的孩子开始采用普通大众的服装或工作服的某些特征。18世纪末端,普通民众比较集中的区域,开始出现长裤。它有点类似于后来的工人的天蓝色工作服。这种新发明的制服很快体现在儿童身上。

在路易十六时期,尤其是资产阶级寄宿制学校里面的儿童,已经开始穿长裤,早于“无套裤”在成人方面的流行。后来,那时儿童的服装演变成既有复古的因素(衣领),也有大众的样式(长裤),同时还有军事特征(前排纽扣装)。这样一直延续到今天。

中国的形式

在中国,尤其是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儿童服装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制服式校服首次出现,打破了几千年来“人分五等,衣分五色”的旧时代衣着制约。加上新文化运动的春潮,年轻一代显出空前的天真、轻松和愉悦。但服装多带有很多军事化的因素。

1930年代之后,中式旗袍开始在校园内得宠,名校女生是当时的时尚。由满汉服装相互融合、改良而成的新式旗袍早在1920年代就大行其道,这时也进入校园,成为女生们的新宠。这种校服美观又极具民族特色。

1940年代的校服则延续了三十年代的服装风格。当时的男大学生,经常是上身穿长布袍、下身穿西式裤子、脚穿布鞋。到民国中后期,这么一种穿着打扮,俨然已经成了知识分子的标志性服装。

1950年代,没有特定的校服,人们的审美口味都比较宁静和中庸,于是白色的上衣、深色的下装便成为了主流。

1960、70年代,由于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响,那些青春年少、风华正茂的同学们开始“偏爱”并 “被选择”了军装。

1980年代,真正意义上的校服出现在了国人面前。不过由于上个十年的审美口味余温未消,所以在校服在设计上参考了很多“军事元素”。黄军装太土、迷彩服太杂、一身白的空军装扮不耐脏,于是白衬衫和天蓝色裤子和背带裙的模仿海军军装的校服应运而生。这种海军魂的校服服装甚至影响到社会上的前卫人群,包括唱摇滚乐的人。

1990年代,也则是丑陋校服在中华大地上如火如荼地遍地开花的年代。可惜这个年代的校服,毫无美感、毫无装饰感可言。蓝色或者是绿色的配色、涤纶和腈纶为主的面料、超宽大的剪裁,丑到变异。

未来的状态

校服事件之后,有人不满。在网络上批评中国的校服,并对英国校服大加表扬:“英国是这世界上最早拥有校服的国家,校服的历史在这里高达500年。比较起来,英国的孩子,从娃娃开始,就穿戴得很得体,有型有范儿的观念从那个时候就被开始培养和灌输。”

“英国人的穿衣模式一直受到世界许多人推崇,而推崇的重要原因在于其有教养的得体。在某种程度上,正装款式校服限制了学生的行为,慢慢地学生们也学会如何打领带、搭配鞋袜配件,完成了这些迈向成人社会所需要学会的着装规范的学习。”

事实上,我们也曾有校服的繁华阶段,那么未来会如何呢?让孩子美一点,这是最大也是最基本的善意

上一篇:教育人问 7期 下一篇:最重要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