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提分,高效则灵

时间:2022-08-22 02:08:48

数学提分,高效则灵

吴郁 高中就读于安徽六安毛坦厂中学,2011年高考成绩为540分,入读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安徽六安毛坦厂中学 这里,被广大网友戏称为“亚洲最大的高考机器”“亚洲最大的高考工厂” ――2013年高考考生11222人,9312人过本科线,达线率82.3%,到此复读的学生平均提升分数近100分,原来只够上专科的也能跃升一本;这里,老师严厉,校长负责,学生拼命,被在校生称为“通往天堂的地狱”,因为他们知道,这一所大别山脚下小镇上的中学,它的下一站是北大、科大、复旦、南京大学……

一、相信你的数学老师,一本辅导书做到底

一个小孩拼尽全力地搬一块大石头,却始终未能搬起。他的父亲告诉他,他并未“拼尽全力”,因为他自始至终没有向旁边的父亲寻求帮助。是的,全力以赴的青春,并不是独活的青春,我们需要学会寻求外界的帮助。我们的数学老师,他们对数学知识掌握的丰富程度,以及在备考方面的独到经验,都是我们难以企及的。跟着老师走会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其实这种寻求并非让他人替代自己,而是用自己的智慧开动脑筋将自己的力量行之有效的付出。

策略:上课之前,预先了解这节课要讲什么内容,把自己不会的题、做错的题看一遍,这样上课就有了目标,遇到不会的就集中精神听老师讲解。老师讲其他你确定会的部分时,干什么呢?做辅导书!很多同学高三一年下来一本辅导书都没有做完,而笔者利用这样的时间就做完了两本,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很大的优势。除了做辅导书,还可以看错题本和课本,效率就是这么产生的。

切记:不要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更不能自己另搞一套,前辈们的血泪经验要懂得借鉴,相信你的数学老师这是提高课堂效率、高考取得好成绩的保证。

对于辅导书,几乎每所学校都会统一订购,个人最多再买一本已经足够用了,因为平时还有大大小小的考试、练习,数学题基本是做不完的。对于辅导书的选择可根据自身的情况而定,成绩好的可以选择稍难点的作为拔高能力之用,成绩差点的应选择更侧重基础、讲解更细致的辅导书,因为高考数学80%都是基础题,这些分能拿到就能保证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

辅导书使用原则:以学校的为主,确保把每道题都做完。因为这本书你的数学老师会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然后再为你们讲解,认真听讲就会省去你很多的时间,提高备考效率。建议把学校发的辅导书一题不落地做完,自己买的辅导书中做过的或类似的题就跳过,尽可能地让自己接触每一种题型。将重点和不会的题标记下,在二轮复习查缺补漏的时候你会省很多事。

二、记熟小结论,常看错题和课本

一轮复习的时候一定不要抛开课本盲目做题。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课本是高考命题人出题的根本,课本上的每道题都有它的意图和思想,自己尝试去研究、发散和推导,必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此外,熟记一些二级结论和课本中的一些结论性例题,为高考节省时间也是提高成绩的一种手段。以高中数学人教A版为例:

教材原题:(必修2 P24 例1)已知棱长为a,各面均为等边三角形的四面体S-ABC(如图),求它的表面积。(S=)

这道题很容易出变式题,比如求体积、外接球和内切球半径等,我们自己可以算出来然后记住。(体积V= , 外接球半径R=,内切球半径

r=,同学们不妨自己推导一下)

类似的还有必修4 P109例1 的结论: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两条邻边平方和的两倍,即AC2+DB2=2(AB2+AD2)。例2的结论: ABCD中,点E、F分别是边AD、DC的中点,BE、BF分别与AC交于R、T两点,则AR=RT=TC。等等。

类似上述的结论需要我们平时在做题的时候认真思考并加以总结,把它们记到笔记上,时间长了,遇到相关题目就能快速准确地算出答案。

错题本一直为很多状元所推崇,看以前做错的题,其实也是一个总结反思的过程。笔者从初中起就一直在用这个方法,高考中数学能取得满意的成绩,那几本错题本功不可没。在高三的紧张复习中,我常常是将试卷上的错题用小刀裁下来,然后用胶水粘在笔记本上,这样不仅节省了很多时间,还可以动手做事放松一下大脑,而且笔记看起来也很整齐美观,秀一下,还不错吧?

三、不打疲劳战,高效率是好成绩的保证

高三的升学压力的确很大,由于学习的时间很紧张,于是经常出现某某同学学习到凌晨的情况。对于这样的牛人我只能是景仰。

对于笔者这样12点以后大脑就“当机”的人来说,高三复习时只能是劳逸结合。每天晚上学校下晚自习后,就去操场跑步,每次都是跑到大汗淋漓为止,这样既锻炼了身体,也缓解了压力。另外,笔者平时喜欢听一些轻音乐来放松自己,特别推荐莫扎特的音乐,据说计算机生成的脑活动图像显示出与书面莫扎特音乐总谱惊人的相似,当听完一首莫扎特的曲子后,大脑会产生“莫扎特效应”即大脑的活力会增强,思维更加敏捷。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四、研究高考题和动向,前后知识多联系

在复习的后期,对高考题的研究和高考动向的把握是十分必要的。仔细研究你会发现,各省的高考题似乎都有一个模式,选择题会有复数、集合,大题依次会考查三角函数、立体几何、数学期望等等,每年也会出现一些新题型,这些新题往往都是大学数学材料的下放,如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离散数学、近世代数等相关概念在各地的高考中均有所体现。这些题目不会很难,主要还是考查大家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平时在这方面要注意加强训练。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一定要认真看《考试说明》,特别要注意哪些内容变化了,这些变化的内容基本都会在高考中出现,当你了解高考要考什么的时候,还会惧怕高考吗?

高中数学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以及实践与综合应用,这四块内容并不是相互独立的,笔者复习的时候特别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每一章复习完都去思考总结。因为一个大题就是多个知识点的整合,如果弄清楚它们之间的联系,做题就会感到游刃有余,感觉题目“越做越少”。例如函数中的不动点问题,三角形的五心问题,数列通项比较的本质就是不等式的缩放,立体几何算体积有公式法、割补法、等积转化法、向量法等。笔者的老师经常说,他求值域有11种方法、求数列通项公式有7种方法。对于我来说,一道题目做出来不是唯一的目的,我会思考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哪一种方法最简便?如果把题目倒过来做会怎么样?换一换条件或者抠掉某个条件还能做出来吗?这其实就是培养自己一题多解、触类旁通的能力。总之,“勤思考、多总结”是学好数学的利器。

当然,高考数学高分的取得,除了需要在复习时打牢基础外,考试的心态、应考技巧也很重要,相信同学们在经历高三大大小小无数次“洗礼”以后,一定能以最好的状态应战高考,最后,预祝大家在高考中取得佳绩。

上一篇:死亡,或被死亡 下一篇:Windows 8打造以病人为中心的移动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