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金融风险及防范措施浅析

时间:2022-08-22 12:53:09

网络金融风险及防范措施浅析

【摘要】本文将以信用卡网络套现为例,结合计量分析的方法,深入探究导致网络信用问题的原因及危害,并提出健全网络安全协议、发展信用技术、建立健全网络征信机制及信用评估机制、培养信用意识、注重信用监督与管理等建议。

【关键词】网络信用风险 信用卡套现 原因 完善建议

一、我国网络信用的现状分析

随着网络的蓬勃发展,网络金融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但信用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影响网络金融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一项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程度的调查显示,我国有网上购物经历的网民认为目前网上交易存在的最大问题,其中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及厂商信用得不到保障(48.4%)和安全性得不到保障(26.9%)是主要问题。根据消费者协会的统计指出: 近几年来我国网上交易的投诉增长比较快, 已经成为全国十大投诉之一,其中有关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的投诉占30.2%,特别是目前“用信息卡在网络中非法套现”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阻碍了网络金融的发展。

下文将以信用卡网络套现为例,结合计量分析的方法,深入探究导致网络信用问题的原因及危害,并提出防范网络金融风险的建议。

二、研究案例:信用卡网络套现

(一)信用卡网络套现的含义及手段

信用卡套现是指持卡人不是通过正常合法手续(ATM或柜台)提取现金,而通过其他手段将卡中信用额度内的资金以现金的方式套取,同时又不支付银行提现费用的行为。

电子商务中的信用卡套现其方式可以是在互联网上某些具有电子商务功能的购物网站,用自己的信用卡在网站的注册账户内直接充值后申请提现,或者制造虚假交易躲过网站对充值资金使用过程的审查,这边发货那边确认收货后迅速申请提现,实现套现。其可行性主要体现在其多种的简单,易行的基于网络的套现方法。目前,网络上比较多采用的套现方法有两大类:虚拟交易套现,“直接付钱”套现。

虚拟交易套现①是指开网店自行“买进卖出”,将自己的银行卡A与店铺支付工具绑定,再通过透支信用卡B的方式,用另一个账号“买”下自己网店的一件商品.随后,自己在网上点击确认收到商品,这笔钱最终就能顺利转到卢先生的银行卡A上,实现套现;或者申请支付平台再“买卖”,即建立一个自己的网站,并申请到支付平台,就可以顺理成章地通过商品的虚假自买自卖实现信用卡套现。“直接付钱”套现是指持卡人先通过信用卡向一个支付宝账号充值,再通过支付宝提供的“直接付钱―即时到账付款”功能,将款项支付至另一支付宝账户后提现。支付宝提供的这一功能普通用户每日最高付款限额为2000元,但经申请并安装淘宝网的数字证书后则可将限额提高至10000元。

(二)信用卡网络套现的特殊危害

首先,信用卡套现增加了我国金融秩序中的不稳定因素。我国对于金融机构有严格的准入制度,对金融机构资金的流入流出都有一系列严格的规定予以监控。那些不法分子联合商户通过虚拟POS机刷卡消费等不真实交易,变相从事信用卡取现业务等行为游离在法律的框架之外,违反了国家关于金融业务特许经营的法律规定,背离了人民银行对现金管理的有关规定,还可能为“洗钱”等不法行为提供便利条件,这无疑给我国整体金融秩序埋下了不稳定因素。另外,银行风险的增大,大量不良贷款的形成也将破坏社会的诚信环境,阻碍信用卡行业的健康发展。

其次,非法提现对发卡银行的伤害是巨大的。一旦持卡人无法偿还套现金额,银行损失的不仅仅是贷款利息,还可能是一大笔的资产。

再次,对于持卡人个人而言,信用卡套现行为也给自己带来极大的风险。表面上,持卡人通过套现获得了现金,减少了利息支出,但实质上,持卡人终究是需要还款的,如果持卡人不能按时还款,就必须负担比透支利息还要高的逾期还款利息,而且可能造成不良的信用记录,以后再向银行借贷资金就会非常困难,甚至还要承担个人信用缺失的法律风险。

(三)信用卡网络套现原因及相关性计量分析

第一,商业银行恶性竞争,信用卡发卡过多。

近年来,由于银行对信用卡审批不严,银行对信用卡外包的控管不力,加之信用卡业务利润丰厚,前景诱人,故从2003年起,国内各家银行争抢客户,信用卡实现“井喷式”增长,加之而来的信用问题也与日俱增。

为讨论发卡量对于信用卡套现行为泛滥的影响程度,选择2008~2010年全国银行发卡量增长率和逾期半年的贷款增长率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可以看出,在这个回归中,两变量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但是其相关关系在10%水平下不存在显著,同时通过观察结论可知,调整R-squared为0.0093,相关关系不显著,可能存在严重的遗漏变量,通过分析,加入两个变量,授信总额和期末应偿信贷总额,重新进行多元回归后,所得到的结果如下:

数据来源:CEIC中国经济数据库2008年3月―2010年9月银行业数据②

经过多元回归调整后,可以看出信用卡发卡与金融风险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并且在10%水平下显著。同时,结果显示调整R-squared为0.6491,也就是说逾期半年额增长率和信用卡发卡增长率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相关关系。由结果可以判断,银行间恶性竞争、信用卡发卡量过快增长是信用卡超期透支的主要原因。

第二,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监管失效。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08年联合中国人民银行的《关于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于持卡POS机套现的违法限额进行了规定,此外,近两年已陆续推出了《电子签名法》和《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但对第三方支付业务尚未涉及,导致网络平台尤其是以淘宝网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成为了网络信用卡套现的“重灾区”。

第三,小额贷款门槛高。

中小企业和个体商户所遇到的融资难问题非常突出;一些诸如购房、炒股等个人投资者, 也迫切寻求相对比较稳定的小额短期资金来源。然而,银行方面对于小额贷款的限制条件过多,申请小额贷款困难很大,只有那些信用条件好、资金雄厚的企业和个人才能拿到,相对于需求方的迫切性来说,为信用卡套现以及寻求网络套现提供了理由。

第四,虚假交易的技术鉴别难度大。

套现行为在传统商业领域一直长期存在,而电子商务的出现,又让套现行为在第三方支付平台有了新的“用武之地”。网络技术鉴别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目前, 国内的一些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年交易金额已经达到数亿元, 并且这个数字将继续增长。根据目前的交易规则, 支付金额可以在第三方支付平台滞留3―7 天。这样, 第三方支付平台随时都有上千万的资金沉淀。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中是否有利用结算周期的时间差恶意侵吞这些资金或者非法挪用和占用这些往来资金用于风险投资的情况,使得利用第三方平台进行资金的非法转移、洗钱、贿赂、诈骗、赌博以及逃税漏税等活动有了可乘之机,目前的技术条件很难识别。

第五,持卡者利益驱使。

网上信用卡套现风行的另一原因,从持卡人的角度来看,即是其巨大的利润诱惑。因为如果利用套现,持卡人可以全额取出信用卡额度内的现金、享受免息期内的无息贷款,并且不用交高额的手续费。

三、网络信用风险的原因归纳

由第二部分以信用卡网络套现为例的分析可以看出,网络信用风险已然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问题,它对于网络安全的维护、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以及人们素质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信用卡网络套现在网络作用的发挥以及网络信用风险的体现上都有很强的代表性,因此可以推知网络信用风险的造成原因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信用体系不健全。信用评价存在着缺陷, 人们进行虚假交易换取好评; 无法根据产品本身价值进行差异化评分等问题。

第二,社会诚信意识不强。我国信用经济发展较晚, 人与人之间还缺乏信用意识与信用道德规范, 企业与个人对信用的重视不够导致社会信用气氛较弱, 商家信誉缺失导致消费者对电子商务模式存在质疑。

第三,法律法规不完善加大用户的信用风险。企业在网络营销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交货延迟、实物不符、虚假宣传、虚假广告等情况没有得到相应的处罚, 原本诚实守信的企业在屡遭打击后也可能做出失信的行为, 从而导致网络营销中信用缺失的恶性循环。我国对失信者未能进行严厉地惩戒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之一。

第四,信用管理行业市场化程度低。我国现阶段尚无健全、可信的个人或企业信用等级标准, 信用中介不够规范, 信用需求量少, 难以支撑信用行业的可持续运行。

第五,网上交易的安全技术保障仍有待加强。人们受传统购物模式的约束,对网上交易的安全性存在质疑, 如何规范与发展网络安全技术也是现在网络发展的研究领域之一。

第六,电子签名问题。对电子签名法的宣传力度不够,费用过高阻碍其推广;银行电子签名系统尚未完全纳入国家管理、CA 认证网点多,认证机构无法识别等问题,法律规范存在漏洞,这些问题均阻碍了《电子签名法》③的普及推广,影响到网络信用危机。

第七,网上支付问题。目前商业银行的电子支付系统各自为政,使得企业及个人客户信息资源不能进行整合与聚集,海关、税务、交通等与电子支付相关部门的网络化水平不能与银行网络化对接,制约了电子支付业务的开展。

第八,网络本身的虚拟性、匿名性、开放性等特点使得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增加了网上交易的风险。

四、完善网络信用体系的建议

第一,推动网络交易法律法规建设。抓紧研究电子交易、信用管理、安全认证、在线支付、市场准入、隐私权保护、信息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问题,根据网络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要求,加快制订在网上交易的管理办法;推动网络仲裁、网络公证等法律服务与保障体系建设;打击网络交易领域的非法经营以及危害国家安全、损害经营者和消费者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保障网络市场的正常秩序。

第二,网络交易平台应尽快建立健全其规章制度包括:交易规则、交易安全保障与备份制度、信息披露与审核制度、隐私权与商业秘密保护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不良信息举报处理机制等。

第三,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凭借协会组织经营者、沟通政府、联络专家的有利地位,根据电子签名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证法、电信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国电子商务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趋势,制定网络交易行业规范。

第四,建立网络市场准入制度具有合法经营资质的实体组织必须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进行电子备案,并由工商部门为其办理互联网上经营主体备案证书,并发放电子版营业执照。利用网络技术公示其登记基本情况,并用认证的方式允许交易人点击它的认证标记或者电子版的执照,使现实中的交易主体与网上交易主体相挂勾,以尽可能确保交易主体的真实性,并将网上交易主体从事的交易行为的后果归属于现实中的交易主体,以尽可能维护网上交易的信用。严格执行电子商务经营者的市场准入制度和退出制度, 限制非法经营者随意进出市场并约束其市场内的经营行为。

第五,建立信用评价与监管体系建立起以政府为背景跨部门的,包括银行、工商管理、公安、税务等部门协同的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价与监管体系,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对从事网络销售的经营者以往通过评选诚信网站的方式进行监督和管理,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一些经营者起到了肯定和鼓励的作用,成为强化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机成分。

第六,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个人信用征信系统,培养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诚信消费习惯是解决电子商务信用问题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我国信用评价和监管机制不健全的环境下,人们在交易过程中诚实守信的意识还很淡薄,因为人们的失信成本很低,或者说有时还不存在失信成本。这使得部分人越来越不诚实、不守信。电子商务相对于传统商务模式更需要人们诚实守信,没有全社会各方面的诚信支持,电子商务就是在沙滩上建大厦,信用机制也会是水中浮萍。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个人信用征信系统,建立个人信用档案,为社会提供征信服务。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加大网络信用数据的采集力度,建立全国个人信用数据库中心,实现各相关部门信用数据共享,逐步完善电子商务个人信用征信制度。

第七,提高网络交易者风险防范意识目前在互联网上有很多消费者广为参与的虚拟社区,消费者群体可以利用虚拟社区来传递经营者和产品的信息,共享经验,降低信用风险。还可以利用网上认证中心查询交易者的资质、信用记录等,以规避信用风险。加强信息搜索的能力。与传统市场中的搜寻相比,网络市场搜寻的成本要低得多。网络用户可以利用智能、搜索引擎、信息中介等工具对产品信息进行搜索, 提高信息搜寻的效率,改变自己的信息劣势地位。

参考文献

[1]向际忠.(2008):《第三方支付条件下信用卡漏洞控制》,《金融会计》[J]第十期

[2]CEIC中国经济数据库(2010):《2008年3月―2010年9月银行业数据》[R],九月

[3]刘元欣.程文(2007):《网上支付的制约因素及解决途径初探》,《华北电力大学学报》[J]第六期

作者简介:刘青(1991-),河北唐山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本科生,曾在省级期刊《北方环境》、部级期刊《物流工程与管理》各一篇,厦门大学优秀三好学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上一篇:浅析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 下一篇:国际贸易对工业行业就业的影响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