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生的文言文素养

时间:2022-08-22 12:31:06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文言文素养

摘要:提高初中生的文言文素养是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面临着网络信息的冲击、学习方法的不当、教师自身水平的限制等问题,对初中生的文言文素养的培养产生一定的阻力。教师可从当下初中文言文的学习和教学两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提高初中生文言文素养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文言文素养;方法;策略

十以来,随着我国的改革不断深入,对于课程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对初中生的文言文教育和素养更是备受关注。文言文教育和素养的培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从基础教育上说,这不仅是培养学生具备中国优秀文化素质的关键时期,也为学生进入高中深入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从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人际关系上说,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直、温和、健康的性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素养,增强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所以,文言文教育和个人人文素养是息息相关、相互依靠的。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育时,不应仅仅视之为学生掌握文言文学习基础技能的过程,还要将之提升到人文素养培养的过程看待,体现其系统性、层次性、延续性的特点。提升初中生的文言文素养是初中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当今信息时代带来巨大的文化冲击,如电脑、手机等科技产品的普及,已经极大地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跟随时代潮流的现代语和回归古朴的文言文素养的学习,在某种程度已在学生思想上的发生冲突。部分学生未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又缺少有效的引导和监督,对文言文产生不了兴趣、热情,以致在基本技能和素养上迟迟提不上来。作为课堂的引导者,部分教师也存在因知识储备不够深厚,在课堂教学中捉襟见肘的尴尬现象。比如,以往单一刻板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已经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多媒体的利用也仅限于课件的演示;最重要的是教师思想观念的及时转变与时代的接轨尚未完成。由此可见,初中生文言文素养的培育,是学生与教师双向互动、共进的过程。如何对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策略进行反思、变革,逐步提升学生的文言文素养,是当下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难题。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现状和教师的教学现状出发,探讨提高初中生文言文素养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初中生文言文学习现状

初中文言文学习是小学文言文学习的提升期,是高中文言文学习的积累期,搭好这座“桥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针对部分初中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存在明显的厌学问题,及时分析现状并引导他们走上“正道”是关键的一个步骤。

(一)文言文学习的外在影响

素养与时展同步,也是教育发展的趋势。目前的初中生教育,面临着时代潮流冲击的考验。杨露指出:“(初中生)自认为有了较成熟的道德判断能力,但又尚未摆脱儿童的天真幼稚。这是初中生道德心理发展最显著的矛盾体现。”他们渴望独立又对长辈有依赖性,渴望被别人认可和赞赏,当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又容易走向自我封闭。自我控制能力和道德评判标准,还有待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经历的塑造。处在这样一个敏感多变的成长期,他们往往受到外界的影响,群体感受和从众心理让他们更容易受到时代潮流的影响。时代快速发展带来了智能高效的电子科技,既便利了我们的生活,也分散了我们注意力,对于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讲更是如此。信息爆炸的时代更新速度极快,人们好奇的心理和追赶时代潮流的求新心理,也极大影响了初中生的注意力。相比枯燥乏味的古文,他们更愿意从手机网络中及时了解世界的“新奇”与发展。文言文之“古”和时代信息之“新”,在某些学生的观念里形成了某种程度的冲突。如何将冲突转化为有利的学习条件,是当前教育信息化面临的重大问题。

(二)文言文学习的畏难心理

作为在21世纪成长的这一代人,离最近的文言文时代也有百年之久,那么这种时代隔阂必定会给学生学习造成畏难心理。文言文的用字、用词、句式、背景思想,对当下语言有深刻影响,但也存在明显的区别。如今网络文化发达,各种网络用语频繁更替,以至于出现每一年度“网络热词”的评选。紧跟潮流语更让学生产生新奇感,得到满足感,进而更对文言文产生惧难感。文言文素养的积淀自然来自文言文字词、句式、章法的掌握和文化精神的感悟,过多脱离时代语境,自然会造成“开口难”———而真正要解决这个难题,就是“营造语境”“创造语境”。(三)文言文学习的实践不足“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即是生活和教育是同一过程,二者相生相发。这个理念对于语言的应用特别是文言文语言的学习与应用尤为重要。常言道:“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言文应用能力的高低是文言文素养的重要体现。作为初中生,不仅要学习先秦诸子散文(《唐雎不辱使命》《曹刿论战》等),对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各个时代的文言文也要有涉猎,有的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各时期散文的不同风格,但是没有认识到它们的发展关系:各时期的用语、风格的不同,影响他们迟迟不敢动手用文言文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所以,帮助他们认清各时期文学的特点,鼓励他们应用文言文自主写小文段乃至小文章,创造有利的平台发挥潜力,激发素养逐步增进,是有效的举措。

二、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现状

现在,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如重点字词、句式、句法、语法的教学,依然是课堂的重点。但在教学实际中也存在照本宣科、未能引导学生融会贯通的不足。一些教师讲授的方法未能吸收同行的优秀成果,整个课程显得单调、乏味。课堂上缺乏互动,缺少引起学生“头脑风暴”的“热点”。在情感态度和文化素养上,依旧未突破单一思想藩篱的限制,思考未能多元化、深度化。当然,这考验教师课堂教学技巧和应变能力,也反观出教师备课是否充分到位。另一方面,部分教师自师范学校毕业后忙于教学,未能及时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特别是在训诂学、文字学等文言文功底方面尚缺少足够的拓展,对于古代的典章制度、文化传统、人物风俗等历史文化知识的了解也不足。文言文素养的培养讲究系统性和持续性,浅薄的学识功底在实际教学中自然捉襟见肘。另外,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并未贯彻新课标的思想,教学模式僵化,未能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现状随机应变、合理安排。这也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产生厌学心理。探索新型有效、贴近学生的教学模式,是语文教师面临的难题;如何将基本的教学升华为思想的启发,也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课程目标。综上所述,探究切合实际的有效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兴趣为先,以综合培养技能和素质为最终目的,是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的重点。

三、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和策略探索

(一)研究课标,把握文言文背景,营造历史对话语境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指导纲领,对课标研究透彻,有助于把握教学的核心,做出更有效的安排。初中文言文教学在简单介绍背景之后便进入基础的字词、句式等基础的教学,而实际上“背景”二字大有文章可做,做好了还能就此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初中生还处在对古文诗词一种半知半解的状态,对于文言文的主旨和情感态度仍处在表面的体验,还不能深入理解“语境”。初中文言文所选的篇目多是脍炙人口、历久弥新的经典之作,承载了作者所在时代的文化痕迹和底蕴。譬如《醉翁亭记》,其难点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中心思想,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那么,对于欧阳修的了解就不应仅限于贬谪滁州的经历,而是有必要简明介绍欧阳修的人生经历、趣闻,甚至可以将他和晏殊、范仲淹、梅尧臣、苏轼等同时代人物联系,而不是视之为单独孤立的历史人物。这类新鲜、独到的掌故必定会吸引学生去思考和想象欧阳修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于是,人物的立体形象就变得饱满丰富,还原一个北宋文坛领袖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理解文言文的情感色彩非常有益。由思想主题又可延伸到字词、句式(如范仲淹《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的“衔”和“吞”用法的妙处;“四字句式”的好处等)等各个方面,达到整体贯通的效果。又如,学习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本单元侧重对于文言文游记这一特色文体的学习,在单元学习结束后的小结,要鼓励学生对比单元内篇章,感受它们的语言特色和谋篇布局的特点及不同,探讨与作者的处境心情、时代背景、个人经历的关系,最后做成对比的表格或者议论的小文章,化为学习的成果。这样,就不知不觉地将学生带入文章的历史语境之中,也保证了文言文学习的衔接性和连贯性,更能培养学生可贵的“文心”。

(二)利用网络科技开发新型课堂教程,拓展基础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当今是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在文言文学习中应该体现出来。在课堂上,教师可引入新颖的古文诗词文化节目的视频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如《中国诗词大会》《百家讲坛》《国家高校精品课程》等,拓展学生的视野。还可以利用手机微信,分享有益的文言文名篇解读、有趣又不失严谨考证的历史趣文,推荐关注具有学术水平的微信公众号等,布置学生写读后感,或读后有疑问时尝试自己解决难题,并写出报告进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趣文乃至颇有考据性质的文章,渐渐了解古代各朝的礼仪风俗、历法官制、姓名称谓、山川地理、人物典故等各方面的知识,无形之中开阔了眼界,提升了素养。同时,网络上虽然有丰富的学习资料,但良莠不齐,大多数学生并不具备分辨文章好坏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学习并保持疑问的态度去审视这些网络资源,鼓励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去解疑,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教导学生方法,鼓励大胆尝试,拓展学习的视野,这是师生之间教与学双向促进的实践过程,也是提高课堂效率、为素养打扎实基础的过程。

(三)注重发掘学生的自主性,注重文言文的综合实践,注重学习过程和成果总结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本质,在如何看待新课标贯彻方面,温儒敏指出:“没有必要认为课标与课改都是‘可爱而不可行’的。教育从本质上说就是理想的事业,我们还是认真学习课标精神,积极支持课改,把那些‘可爱’的东西逐步转化为教学行为吧。”那么,对每一个将要贯彻新课标理念的教师而言,自主探索,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是必然之路。前面提到利用网络拓展学习以期达到提高素养的目的,是属于“广”和“高”的问题,但它们仍离不开“深”这一个基础点。“深”就是指立足于大量古诗文名篇的背诵和理解,对有较高能力的学生,还可以鼓励其用文言写短文。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由于缺少小学阶段那样严厉的监督,容易产生惰性。所以,以背诵与抄录作为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是必经之路。古代就有苏轼抄录《汉书》《史记》等史书为日课的事。特别应该鼓励学生用竖列仿古的笺纸抄录,一可模拟体会古人情怀,二可锻炼、改进书写功底,优美者可给予展示、奖励,达到了打基础的目的。同时也倡导学生尝试用文言文创作短文,记录生活,优秀者可以结成集子,作为学习文言文的总结,进行成果展示。还可以组织学生模拟课堂的《古文诗词大会》进行文言文基础的考核(特别是教两个班的教师,可以组织班级竞赛),开展课外古文名篇鉴赏比赛、班级之间的古文朗诵比赛等。这些活动都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文言文切实的收获感和成就感,阅读、鉴赏、语言表达、人文素养各个方面都可以得到提高。可见,初中文言文素养的培养,应是一个愉悦体验过程,唯有得到乐趣,才会得到学习的动力,才会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四)积累学识底蕴,观摩教学技法,提高教师素养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引导学生的关键所在。教师的学识修养都会影响学生的学识热情。初中语文教师,除了基础的知识传授,还需要将教育的理念贯穿在教学中。学生眼里枯燥的文言文教学,需要教师用广博的知识面和灵活的教学技巧来营造课堂气氛和节奏。如《唐雎不辱使命》一课,题目为后人所加,本出自西汉刘向整理的《战国策》,又名《唐雎为安陵君劫秦王》。此时教师就要灵活回归原来的题目,以疑问吸引学生的兴趣,追根探底,还原文中人物的时代背景。又如文中涉及的长跪,是春秋战国乃至唐代流行的跪坐,源于坐具的限制,而日本的榻榻米也是唐时期遣唐使带回去的,由此可看出大量的日本文化实际根源于中国。教师借此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并转回课文,学习唐雎的正义精神和爱国精神。又如《出师表》《隆中对》《庄子》故事两则、《孟子》两章等,也都需要教师不但能联系学习过的知识,还需要深入掌握课文的背景资料。教学的成功与否,显然是在考验教师的教学技巧和古典文化底蕴。终身学习是每个社会人进步的根源,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更是如此。教好初中文言文,语文教师首先要熟悉经典。对文言文课文涉及的基本的经典典籍要做到阅读和理解,如学习《论语》《孟子》对于任何人都能起到提升素养、眼界的作用,其中涉及许多孔子、孟子的教学理念,在当下仍然有巨大的借鉴价值。又如《诗经》《左传》等先秦文学作品,也应有所涉猎。其他如诗、词、曲、文言小说等,皆需学习。从古典文化汲取营养,应不限于时代,它不仅是教学的需要,更是教师自身修养提升地需要。唯有深厚的素养才有可能上出精彩的课,唯有做好“明师”,才能教出出类拔萃的“高徒”。第二,要广泛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文言文常常涉及古今中外的对比,如上文涉及的人文地理、典章制度等都考验教师的知识面。因此,语文教师对于其他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都要广泛的阅读,以便培养宽阔的视野,从丰富的生活中得到深刻的启迪。语文教师不是刻板的职业,一位博学多才、眼界开阔、及时给学生带来新视野的教师,更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第三,要培养深情、包容、平等、博大的教师情怀。朱永新在《我所理解的教育》中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教师本就是一份高尚的事业,对于教学需要深情地投入和探索,对于学生要深入去了解他们的想法。文言文教学更看重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什么方式适合学生去学习、什么知识是他们想了解的,只要有益于课堂,教师就去实施。教师讲《陈涉世家》《隆中对》《出师表》时,可将两汉的真实历史简略梳理,勾起学生的好奇心理,进而推荐他们去读《汉代的星空》(孟祥才)、《海昏侯刘贺》(辛德勇)这两本刚刚出版的历史类书籍,会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更能引起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教师要从大处思考、细处求证,才会让自己的课堂情感饱满,充满了独特的人文魅力,学生的文言文素养就会在这样的课堂中慢慢升华。第四,要及时总结、自我肯定、培养自信。对于文言文教学技能,语文科组内要及时开展评课,进行讨论、总结。那些具有独特性和显著效果的方法、策略要及时转化为课题成果,这无疑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极大肯定,有利于回归教育的本质、彰显教师个人价值、提升教学自信。

四、结语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既然是素养的培养,也就意味着时间的长久性和阶段性。初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上,既要注重基础技能培养的阶段性,也要着眼文言文素养培养的长久性;多接触课改的新成果和高校古文学习的课程,将自身水平的提高视为初中生文言文素养培养的动力。最重要的,是思考一步,实践一步;再思考一步,总结一步,做到环环紧扣,及时把自己的思考和知识底蕴转化为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胡玲玉.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师素养的要求[D].首都师范大学,2012.

[2]杨露,杨淑萍,杨俊平.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对初中生道德发展的影响及教育策略[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801-805.

[3]顾振彪.文言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16(5):3-13.

[4]陈晶.增长知识、培养技能、提高人文素质——提高高职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J].济宁学院学报,2008(6):91-93.

[5]邱天骄.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J].才智,2015(11):93.

[6]吕玲娣,周阿根.中学语文教师古文素养与高师院校古汉语课程教学探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11):179-181.

[7]徐敏.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古代文化素养———中职文言文教学策略探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4):140-141.

[8]倪丽琴.文言、文学、文化——文言文教学的三个着力点———以《病梅馆记》一文的教学为例[J].科教导刊(上旬),2010(12):246-247.

[9]温儒敏.关于2011年版课程标准的对话[J].语文建设,2012(7):4-9.

作者:谢婉燕 单位:广东省潮州市金山实验学校

上一篇:现代传媒中的民族音乐节目分析 下一篇:谈高中文言文高效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