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生物实验教学,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8-22 09:48:15

加强生物实验教学,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

摘要: 培养学生具备全面、正确了解生物及其生命活动本质特征的观察能力是学好生物的基础,也是学生终身获取知识的基本技能。生物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为学生进行观察提供必要的条件,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明确观察的目的,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在观察中进行思考和交流。

实验和科研中的观察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科学认识方法,是人们有效地探索客观世界、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学生有效地获取知识的基本技能。作为一门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在新人教版初中《生物》安排的38个学生实验中,其中单纯的观察实验就占了28个。但是,受升学率等因素的影响,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常习惯于采用看起来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且能很快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教学方法,从而不自觉地忽略了实验教学和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殊不知,这样做虽可用较少的时间使学生的考试成绩获得高分,却没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种终身获取知识的基本技能,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也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下面我就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谈谈看法。

1.为学生观察提供必要的条件

在初中,《生物》常被人们看做是无关紧要的“副科”,因而在购置实验观察所需的仪器、实物材料、标本、生物园(或生物角)的建设等方面不受重视、投入不足,造成的实验室硬件设施不能满足生物实验和观察的需要,这种状况在山区学校尤为突出。一方面生物学教师有责任去纠正人们特别是学校领导的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使学校领导能够重视生物学的教学及生物实验室的建设,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完善生物实验室的硬件配备,为学生进行生物实验和观察提供必要的仪器和材料。另一方面,生物学教师应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自己或让学生去校园附近采集一些可替代的观察材料。再者,生物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电教设备,利用电教设备能轻易地观察到当地所没有的生物物种,以及因过于危险或时机过少而不能亲身实地观察的生物活动和生命现象。

2.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

兴趣是人们一切活动――包括观察的动力,有观察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去观察。生物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许多生物学知识的获得、问题的发现或解决,以及结论的得出,都需要通过生物这实验和观察,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能自动地养成进行观察的习惯,也不一定会对观察产生浓厚的兴趣。初中学生大多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争强好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适时地走出相对单调、枯燥的教室,到校园内外去实地观察,自然界中形形的生物体及各种生命活动现象对学生观察兴趣的激发,是老师在课堂上所不能代替的;而且这种走进周围所熟悉的环境中获得知识的学习方式,能很好地促使学生产生对生物学的亲近感,有助于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与此同时,教师组织学生对观察活动进行竞赛;对学生从观察中发现的问题或得出的结论等给予及时的表扬,让学生心中有成就感,这些做法也都有助于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和养成观察的习惯。

3.明确观察的目的

实验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视觉与思维联合的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活动。如果学生的观察目的不明确,也就是说他们不清楚要观察什么或是要通过观察得到什么结论,在兴趣和好奇心的支配下,其观察活动就会出现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注意力不集中,易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从而造成“老师看门道,学生看热闹”。例如,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目的是通过观察蚯蚓的活动得出它是如何呼吸的、如何运动的等结论,明确了这些观察目的,学生在观察时的注意力才会集中到观察蚯蚓运动时刚毛的作用、体壁湿润等现象。

4.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

实验观察活动中,要抓住被观察对象的重要属性和特征,运用恰当的观察方法,才能全面而准确地观察出正确的结果。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指导学生逐步掌握如下几种常用的观察方法。

4.1先整体后局部观察法。教师要指导学生首先进行全面的观察,然后细微观察被观察对象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样才能达到全面认识被观察对象的目的。例如:观察种子(双子叶)的结构,先用肉眼直接观察种子的外形及剥皮、分开子叶后的内部结构,认识种子的基本结构,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子叶、胚根、胚芽和胚轴,认识种子各个部分的特点。

4.2对比观察法。对比观察能使学生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异,以及从差异中找出共同点或因果关系。在观察活动中,引导学生将近似的属性相同的生物体进行比较,他们能比较容易地抓住事物的本质,找出不同生物体之间的异同点。例如:比较家蚕与蝗虫的发育过程,通过比较观察,学生能较易理解昆虫的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

4.3动态观察法。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变异是一系列动态的变化过程,因此对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及其活动的观察研究需要作出定期的动态观察。例如: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种子的萌发过程都需要较长时间的动态观察。

5.启发学生在观察中思考

实验观察的过程不应仅仅是视觉的活动,教师还要努力调动学生思维,也就是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带着问题观察。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对被观察对象进行认真、仔细的观察,从观察中得到深刻的本质的认识。而观察得越深入、细致,就会思考得越深刻,从而就越能从观察到的大量看似混杂的现象中获得规律性的东西。例如:在观察鲫鱼的呼吸过程中,让学生思考、讨论鲫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为什么不是同时张(或合)的,鱼鳃为什么是鲜红色的,鳃丝为什么既多又细。这样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学生一般能得出鱼的呼吸是通过鳃丝中的血红细胞与溶解在水中的氧结合完成呼吸作用的结论。

实践证明,如果一个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他就有更多的机会获取知识,就更能从观察对象中发现事物的相互本质特征。因此,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应受重视,特别是在初中阶段。

参考文献:

[1]张平,周卫平.建设开放性实验室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12):110-112.

[2]孙肖子,石光明.建设新技术实验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5):12-13.

上一篇:创设中学化学教学情境,激发中学生学习兴趣 下一篇:对生物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