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时间:2022-08-22 08:05:28

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摘 要】 随着我国非营利组织的迅速发展,其财务风险问题也日益突出。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筹资、投资和资金运作等过程中。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筹资风险主要是资金总量不足、筹资困难及筹资行为不规范给组织造成的声誉下降等风险。其原因为利益驱动机制和筹资责任机制不足;用资风险表现在资金公益用途的改变导致组织公信力下降的风险,还在于缺乏有效的内外部监督机制。现阶段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策略,应重点关注:推行法人经济责任制,将责任风险直接与决策层挂钩;加强组织的财务风险意识,建立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监督机制;加强预算管理控制财务风险;提高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公信力等措施。

【关键词】 非营利组织; 财务风险识别; 财务风险控制

风险是现代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组织都面临着财务风险的威胁。非营利组织的财务风险是指非营利组织在各项财务活动中,受各种难以预测和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并由此导致非营利组织蒙受资金和信誉损失的可能性。如何应用现代财务理论和工具,结合非营利组织资金管理的特点对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进行识别与分析,对于防范和控制非营利组织的财务风险、更好地实现非营利组织的组织目标与财务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的识别与分析

财务风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指由负债引起的资不抵债的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就是指在财务系统中客观存在的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和控制的因素作用,使实现的财务目标和预期财务目标发生背离,因而有蒙受损失的机会或可能性,主要表现在筹资、投资和资金运作等过程中。

一般认为,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没有追逐利润的动力和压力,组织的营运资金基本来自社会捐助与政府拨款。在非营利组织中不存在财务风险。实际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组织的财务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而防范控制风险的前提是对财务风险的性质和特征进行准确识别与分析。

(一)我国非营利组织筹资风险识别与分析

非营利组织筹集完成组织目标所需资金是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核心任务。按资金来源划分,非营利组织的收入可以分为非自创收入与自创收入。非自创收入是指财政补贴,包括来自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拨款和项目经费;社会捐赠,包括个人捐赠、企业、基金会及国际组织提供的资助。自创收入是指非营利组织通过提品或劳务而向消费者直接收取的收入以及通过投资取得的收益,指服务收费,包括会员缴费、服务取酬;经营性收入,包括经营实体收入、投资收入、产品销售收入等。不同性质的非营利组织和同类组织发展的不同时期筹资渠道及资本结构都会有所不同。

非营利组织的筹资风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能否筹集到完成组织目标和维持组织日常活动所需的足够资金;二是筹资行为规范对组织声誉度是否有消极影响。前者的风险体现为资金短缺,致使目标无法顺利实现或者组织难以存续;后者的负效应是可能导致组织的社会公信度降低。非营利组织公信度不高,难以达到筹资多元化,弱化组织的筹资能力。筹资风险可能发生在组织理财之前,也可能发生于理财过程之中;可能单独存在发生作用,也可能与其它风险交合于一处发生作用。

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总量不足和筹资困难是一个相当普遍和非常严峻的问题。一方面,社会慈善捐赠的市场规模始终有限;另一方面,随着政府逐步退出在社会福利事业中的垄断地位,公共部门给予非营利性组织的财政拨款也日益削减。事业成长与资金收缩的矛盾是很多非营利性组织都面临的困境。资金缺乏限制了组织执行社会服务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导致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公信力下降,使其难以从外部获得充足的资金来改变现状,最终又限制了其自身筹资能力的提高。随着非营利性组织的筹资环境复杂化,很多组织积极尝试将适当的市场运作引入非营利领域增加自创收入,但随着自创收入在资本结构中比例的逐步增加,非营利性组织也面临很多市场风险。

上述风险产生的原因是与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性质等因素密切相关的。与企业相比,非营利组织在筹资时,利益驱动机制和筹资责任机制不足,对逐利性资金缺乏吸引力,一旦社会捐助不足,就会出现筹资困难。我国现阶段尚未形成针对非营利组织的融资服务体系,组织难以从银行或资本市场获得资金,而且,资金的筹集和使用都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同时,由于非营利组织缺乏有效的筹资评估机制和监督机制,无法衡量非营利组织职能完成的绩效,无法确定筹资使用效能,并且多数组织的自创收入能力较弱,因此而导致我国非营利组织筹集资金困难,组织声誉度不高。

(二)我国非营利组织用资风险识别与分析

非营利组织用资风险是指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不确定性或有损组织形象的可能性。用资风险既存在于组织的事业活动中,也存在于经营活动中。

非营利组织筹集的资金应主要用于公益目的,资金进入非营利组织后,受助者并不关心此公益资金是否与出资人的愿望相符。如果资金运用缺乏有效监督和制约,当非营利组织的生存目标与其公益目标发生冲突或经营者作出逆向选择时,非营利组织的日常性财务支出和行政支出膨胀,挤占公益支出时,造成支出结构异化,公益资金可能变成为非营利组织为生存而使用的资金,其公益性就逐渐丧失,从而导致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下降,因而需要严格控制资金支出风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非营利组织为提高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能力,一般会从事各种投资活动。其主要目的不在于分配投资收益,而是在于弥补营运成本,投资获取的收益主要作为非营利组织实现社会公益目标的积累资金。但非营利组织在投资时,使用的是毋需偿还的公益资金,缺少资金的增值压力和偿还压力,同时有效监督制约不足,投资决策失误的风险与投资收益异化(投资收益被挪用到非公益用途)的风险比企业大得多,并且一旦出现投资风险也很难追究责任。除此之外,投资活动还面临投资合理回报的不确定性、外部政策的变动性和同业竞争等方面的风险。

(三)其他风险的识别与分析

除了筹资和用资环节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外,非营利组织还存在其他多种原因引起的各种风险。比如,人为或自然原因发生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毁损、灭失风险。自身管理疏忽等原因造成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发生较大波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收入来源减少以及服务成本上升两方面。资产损失、人员低效、信誉受损、责任缺失等都会导致非营利组织收入的减少。

二、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策略选择

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决策科学、业务活动规范、管理高效、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并能充分体现社会效益的实体。具体来说,在我国现阶段,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策略应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

(一)推行法人经济责任制,将责任风险直接与决策层挂钩

经济责任制即按领导分工予以纵横监控,规定职责,相应授权,从而实现各尽其职、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控制目的。将风险责任指标引入领导和组织绩效考核指标中,有重大财务风险导致经济损失,应追究组织和直接领导者的经济和行政责任。同时,要建立必要的信息披露制度,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和约束。

(二)加强组织的财务风险意识,建立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风险控制要求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运用财务预警指标,加强财务风险预测逐步建立风险监控、评价和预警系统。通过一系列指标的横向和纵向数据比较,对财务运作中潜在风险预警预报,提出控制措施,将可能萌发的财务风险予以化解。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提高组织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规范会计行为,促进决策的规范化和程序化。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监管规章,自觉形成依法履行职责、业务规范运作的经营管理思想和风格。确保组织内部各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尽职尽责。非营利组织的财务风险管理,不仅有助于组织内部防范控制风险,而且有利于组织效率的提高和运作成本的降低。

(三)建立多元化监督机制

作为权威部门的监督主体政府监管不到位,重审批轻监管的问题普遍存在,民政局针对非营利组织的年检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调动广大公众的监督意识,开通互联网、电话、邮件等公众投诉渠道;鼓励媒体发挥监督功能;建立具有非政府、非营利性质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在诚信及绩效上作适当的评估,定期公布结果,让社会大众尤其是资金提供者了解各非营利组织的资金运作能力。

(四)加强预算管理,控制财务风险

预算管理是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核心,非营利组织的预算是各项事业发展计划在财务上的体现,也是政府分配资源方式的具体体现。同时是政府对非营利组织进行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主要手段。根据《预算法》的要求,在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审批、监督和管理权限上严格规定内部控制程序,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体制,强化预算的刚性,将连带和潜在风险降到最低,增强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增强政府财政部门控制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收支行为的能力和效率。

(五)提高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公信力

社会公信力是非营利组织的核心,社会对其关注度、舆论对其评价是非营利组织存在及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组织高质高效地完成社会服务项目,舆论的肯定与引导都将提升其公信力。得到认可后可吸引更多人加入,增加会费收取基数和收取力度;公信度高,捐赠者愿意提供更多的资金和物质,非营利组织能接受更多捐赠和进行更多的项目筹资;公信度高,政府在补贴、制度、政策方面会更多的倾斜。非营利组织公信度高,使非营利组织在动员社会资源方面形成马太效应,加强筹资能力。

【参考文献】

[1] 文军,王世军.非营利组织与中国社会发展[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

[2] 杨小彬.民间组织财务管理及制度建设[J].中国市场,2006,(2).

[3] 庄蓉.突破NPO的“经费瓶颈”――NPO资金筹集问题研究.公共管理,2006,(9).

[4] 于国旺.非营利组织财务治理的经济理论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3).

[5] 国景茂.美国非营利组织的特点和启示.[EB/OL].http://www.省略,2007-01-12.

上一篇:论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及防范 下一篇:对实施新会计准则后的几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