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工作中常见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08-22 03:39:35

护理工作中常见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

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工作中常见不良事件的原因并寻求合理对策。方法 对2011~2013年我院护理系统上报的200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及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1.5%的不良事件是由于护理人员违反护理规章制度或操作规则所致;29.5%的不良事件属于患者安全管理类,其中压疮、患者识别错误、患者不慎跌倒、灼伤、管道拔出、输液外渗损伤等均暴露出较大的安全隐患;器械设备类因素占1.5%,其他因素占7.5%。结论 为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①医院应加强对护理工作人员的培训以提高其整体素质,②要合理排班组成固定的护理小组,同时要加强对护理团队的管理,建立完善的护理安全监控机制。

关键词:护理工作;不良事件;对策

护理不良事件又叫做护理差错或护理事故,指的是并非由原有疾病所致,而是由于临床护理行为造成患者死亡、住院时间延长或出院时患者仍带有某种程度失能等的伤害事件。一旦临床上发生了护理不良事件,将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同时延长治疗的时间,这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又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1]。因此临床上应不断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防止并杜绝护理不良事件与医疗纠纷的发生。本文中笔者对2011年~2013年我院护理系统上报的200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类型及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对策,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通过各科室护理人员主动上报来获取患者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一般资料,并对资料进行严格地保密。然后根据香港医管局制定的《不良事件管理方法》中关于不良事件分级管理的标准对我院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级[2]。 其中,0 级:不良事件在执行前被制止;Ⅰ级:不良事件发生并已执行,但未造成伤害;Ⅱ级:不良事件只造成轻微伤害,患者生命体征无改变,但仍需要进行临床观察及轻微处理;Ⅲ级:不良事件造成了中度伤害,患者部分生命体征有所改变,但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及简单处理;Ⅳ级: 不良事件造成重度伤害,患者生命体征发生明显改变,需要提升护理级别并进行紧急处理;Ⅴ级:不良事件造成患者功能永久性丧失;Ⅵ级:不良事件造成患者死亡。通过分级,本组200例护理不良事件中0 级事件53.21%;Ⅰ级事件38.22%; Ⅱ级事件8.57%。

1.2方法 本研究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RCA),由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的主要成员组成RCA小组,对各科室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具体过程、已经采取的措施、发生的可能原因以及不良事件的归类;运用鱼骨图找出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并进一步取证分析因果关系从而确认出根本原因。在护理质量管理讨论会上分析、探讨系统原因,制定出具有可行性的改进方案,并跟踪记录改进方案的落实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 18.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P

2结果

2.1护理不良事件分类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鼓励护理人员主动上报所有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事件,强化了对患者的安全防范意识[3]。研究结果显示,61.5%的不良事件是由于护理人员违反护理规章制度或操作规则所致,其中主要包括以信息记录错误(23.5%)、用药错误(12.0%)、护理漏做或错做(10.5%)及输液相关错误(8.0%)为主;29.5%的不良事件属于患者安全管理类,其中压疮、患者识别错误、患者不慎跌倒、灼伤、管道拔出、输液外渗损伤等均暴露出较大的安全隐患,见表1。

2.2护理不良事件的时间、人员、科室分布 不良事件主要发生于行政班并集中于周二周三,这可能是由于行政班时间段内患者出入院、检查频繁,医护人员工作量过大,由于工作超负荷极易引发安全问题。护士工作年限也严重影响着不良事件的发生,其中工作少于5年的护士发生了156例,占78.0%,这可能是由于医院每年招聘的护士离职率较高,护理队伍不稳定,从而引发了诸多安全问题。表3显示,不良事件主要发生在妇产科(41.0%)与综合科(26.5%),两科护理人员配备不足,而业务要求又相对较高,护理人员工作繁忙超负荷是发生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见表2,表3。

2.3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 如表3,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沟通问题和医护人员不遵守制度规程,这与有关报道是相符的[4]。不良事件中有71例是沟通问题,有效的沟通是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的重要基础,也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关键因素;51例是由于不遵守制度规程导致用药、输液相关事件的发生,这提示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工作制度、操作章程的培训与考核;26例是由于对患者风险评估不足导致压疮发生,提示对特殊患者应重视术后防褥风险评估以避免不良事件发生,见表4。

3讨论

有研究显示,在所有医疗不良事件中护理不良事件占40%[5]。在我们这次回顾性的调查分析中发现,临床上的护理不良事件是可防可控的。针对我们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发生时间、科室和人员的分布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的统计结果,我们提出如下的对策:①加强护理工作人员岗前培训:对新进人员及实习生进行为期1 w的岗前培训,使其从思想上认识到患者安全的重要性;另外每月对入职少于5年的护士进行定期培训与考试,并与晋职、年度考核挂钩,不断提高安全意识,防范风险。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多多为护理工作人员创造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②落实好各项规章制度是做好护理工作的重要保证[5],因此我们建议应定期检查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并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③院方应合理排班,?避免护理工作人员超负荷工作,?也形成了固定的护理小组,有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6]。④护理管理人员定期对护士护理的患者进行检查,包括对患者生理、心理、家庭和社会等问题是否进行全面的收集和评估。对护士遵守护理规章制度、规范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并对可能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评估,做到防范于未然,从而建立完善的护理安全监控机制。

参考文献:

[1]杨菊英.118 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对策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11(23):302-304.

[2]王晓慧,王桂芳,罗晓.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防范对策[J].全科护理,2012,10(21):20-21.

[3]李漓,刘雪琴.我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建立与实施[J].中国护理管理,2007,7(11):54-55.

[4]李明子.建立医疗差错和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确保患者安全[J].中国护理管理,2007,7(3):43-45.

[5]李静.风险管理在肿瘤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1):38-39.

[6]吕慧萍.如何降低护理工作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J].当代医学,2012,18(18):132-133.DOI:10.3969/j.issn.1009-4393.2012.18.095.编辑/张燕

上一篇:联合超声技术对提高妇科急腹症诊断率的效果分... 下一篇:子痫前期及子痫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