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如何强化专业内涵建设

时间:2022-08-22 03:09:52

高职院校如何强化专业内涵建设

摘 要: 高职教育已进入质量内涵建设的新阶段,对专业建设的重要性提高认识,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切实做好创新与建设,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学建设和改革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内涵建设

随着高职院校新一轮评估方案的出台,高职教育已步入质量内涵建设的新阶段。我有幸在2010年年初参加了骨干教师培训,与会专家和优秀教师的报告都传达了一个重要信息:高职教育内涵建设势在必行。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是教学内涵建设的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对专业建设的重要性提高认识,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切实做好创新与建设,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学建设和改革的首要任务。结合眼视光技术专业几年的经验与实践,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高职院校应该如何强化专业内涵建设。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当前专业建设的先导,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坚持“订单培养、工学结合”。结合我院眼视光技术专业的实际,始终坚持“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的模式。我们始终坚持把“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放在工作的首位。人才培养目标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面向大众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采用“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五年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实践操作能力比较强、综合素质比较好,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毕业两年的学生大多成为公司的骨干,“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能真正让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一种比较典型的培养模式,主要体现出五大特色。

1.人才培养针对性强

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强调按照全同即“订单”设计人才培养的过程。专业名称、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课比例、实训场建设、师资及教学评价要与“订单”相吻合。培养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专一,针对性强。

2.专业设置紧扣市场

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专业来于市场,是以用人单位的急需为根据设置的。用人单位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开设什么专业。专业设置与市场是零距离。

3.课程开发体现职业性

在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中,订单是课程设置的指南。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学校与用人单位共同根据“订单”的要求确定培养目标及规格要求,通过对“订单”所指定的职业岗位认真分析,确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并将其转化为学生的学习任务,进而设置相应的课程。学校与用人单位是课程开发的两个平等主体。

4.培养全过程合作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按照订单中用人单位的意图,培养出来的人才要符合“订单”的要求,质量要对板,因此需要双方积极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企业不是旁观者,而是要全方位、深层次地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比如企业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参与编写教材,参与实训指导,等等。还要投入相应的人、财、物,提供相应的教育设施、设备等作为必要的支撑。

5.校企接轨的零距离

“按需培养、企业录用”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最主要特征,学校为企业“量身定做”,这就使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事业人才使用成了零距离,是心连心的合作,是肩并肩的共同奋斗。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体系建设是高职院校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只有高职院校通过不断地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建立课程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等手段,建立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课程体系,才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及培养目标的实现。

1.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坚持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以现代人才观和课程观为依据,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改革为动力,全面审视各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建设目标,通过调整归并、增删取舍、综合开发、探索创新等方式和手段,优化课程体系和内容体系,从而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遵循以职业岗位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形成为本位的原则。专业培养目标应以人才规格分析为前提,课程设置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主线。人才规格分析形成的能力模块是课程设置模块的重要依据,在课程模块对应能力模块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尽量减少和弱化与能力无关的课目,大力强化能力培养。

2.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建设。

课程体系应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前提,设置4―6门能反映职业核心能力的主干课程模块,围绕主干课程设置一定数量的能反映职业基本素养的支干课程和选修课程。要准确定位各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课程设置要防止蜻蜓点水式的小而全(课时少、课程多),面面俱到,什么都学,什么都没学好。课程内容的改革要在先进和实用上下功夫,要及时反映专业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理论教学不追求学科的体系性,不搞深而全,而应追求对实践的指导性。实践教学要强调对能力形成的目的性。

结合眼视光技术专业来说,这几年来注重加快课程体系改革的步伐。首先,对职业领域(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研究,见图1所示,其中包括:到行业企业生产与工作岗位调研,开展国内外课程的学习、研究。组织行业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学校教师的反复论证与研讨;参照国家眼镜职业标准,制定出本专业的就业岗位,根据职业岗位对技能、知识、素质的要求,提取典型工作任务,形成课程开发思路。以就业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为框架、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工作实践任务为起点,把本专业所涉及到的实际职场中的工作任务分解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工作项目,将学习性的工作任务融合到情境教学工学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中去,以全新的模式组织教学。“双证融通”,将眼镜验光员、眼镜定配工职业技能的培训考核体系分别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提练出6门专业核心课程,每门核心职业技能都需要通过1―2门职业技能课程对应培养,逐步深入培养中、高级职业技能人才,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通用技能,而且培养学生的专业迁移能力。教学组织主要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重点建立可操作的考核与评价体系。

3.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在一定意义上说,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院校教学基础建设的重点。

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社会实践性,决定了社会必然是学校实践教学的必不可少的场所,因此,建立良好的校企“双赢”合作机制,是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保障。

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实施是系统思维和对人才能力培养的整体策划,是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与提高的重要链环。

(1)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实施本身就是教师教学组织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提升的一种很好的学习和锻炼方式。

(2)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是教师专业能力的综合锻炼、提升和价值的体现。

(3)当今大学生的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他们更可能向教师提出并讨论各种有关问题,促使教师学习和探究新的知识、新的科技问题和方法,启迪创新思路。这是教学相长,师生互动与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提高的极好机会,是激发智慧火花的重要平台。

以眼视光技术专业为例,实践教学体系分为三大模块,基础实践模块、专业实践模块、综合素质拓展项目模块,如图2所示。以专业技能训练为主线,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完全模拟企业场景设置,实践教学项目采取模块化、项目化设置,实践教学的比例占总课时比例的55%,完全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实验、实训教学,不仅仅是操作技能的机械化训练教学,要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一体化情境教学体系的作用。实践教学的方法我们借鉴了现代企业员工培训的方法,根据职业岗位设置工作情境,改变学生与教师角色,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积极引进企业能工巧匠为学生传授岗位知识与技能,再通过半年的订单企业顶岗实习,使学生能迅速胜任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为企业所欢迎。综合素质拓展训练充分利用专业特色开设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在校内、社区、周边中小学开展视力保健、视力普查、专业咨询等一系列活动,在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的同时,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以提高。

本文着重从以上三个主要方面结合眼视光技术专业分析了高职院如何强化专业内涵建设,今后我们的工作重点仍然是进一步深入推进专业建设及课程改革,进一步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做出专业特色,为培养更多更优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人才作出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杨念.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论[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陈哲.论高职院校特色创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7.

[3]姜大源.论行动体系及其特征――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002.

[4]胡燕燕.浅谈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

[5]朱正伟,刘东燕,何敏.加强高校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7.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在学校价值观指引下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下一篇: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