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中国出口企业依市定价能力

时间:2022-08-21 11:46:33

如何提升中国出口企业依市定价能力

【摘要】不同行业出口企业的依市定价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加工特征不明显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品依市定价能力较弱,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相对较强。因此,应在巩固已有的国际市场需求和份额的同时,通过合理增加进口原材料,建设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提高出口企业依市定价能力。

【关键词】汇率传递 依市定价 加工贸易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企业依市定价能力的影响

从我国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制度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汇率呈现双向波动、长期升值的趋势。在人民币持续升值六年多的时间内,我国分行业贸易收支顺差较大的总体状况并没有逆转。某些行业贸易顺差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特别是我国纺织品、皮革制品、机电产品出口增长依然处于上升趋势。要解释这个现象,需要通过考察不同出口行业特殊的市场结构和产业组织结构来分析其依市定价的能力。

汇率通过对产品边际成本产生与出口企业的利润影响出口产品价格。这种由于汇率变动引致的出口厂商在不同市场上利润率或加成份额的调整,一般被称之为“依市定价”(Pricing to Market,PTM)。“依市定价”能力体现了出口商控制目标市场的能动性,取决于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上,面对汇率变动带来的影响,企业针对不同类型的出口产品实行不同的价格策略。要准确判断出口企业依市定价能力的大小,除了要考虑汇率对出口产品的本币及外币价格影响程度之外,还需要考虑汇率对出口厂商生产成本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将通过降低进口中间品及技术服务类产品的价格,进而降低出口厂商生产成本。

我国分行业出口商的依市定价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总的来看,加工特征不明显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即皮革制品、纺织原料及制品、木材及制品表现出很弱的依市定价能力。在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下,随着出口价格的上升,出口商成本加成率上升幅度最小。这几类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优势主要来自资源禀赋和劳动力低成本,其价格对国外需求影响较大。即价格一旦升高,目标市场消费量减少较快,同时其成本受汇率因素影响有限。说明这几类产品在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下,由于缺乏市场势力及定价能力,为了不失去国外市场,在成本不能下降的前提下,只能依赖于调整自身的利润率,通过不断缩小企业的利润空间来稳定出口产品在销售市场的价格,进而保持市场份额,产业国际竞争力较弱。

加工特征明显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即机电产品、机械产品、光学医疗仪器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相比,依市定价能力相对较强。这几类产品汇率对出口价格传递弹性较大,其生产成本受汇率影响也较大。也就是说,其汇率升值的成本更多地转嫁到了目标市场的消费者身上,由于加工特征明显,生产成本随着进口投入品价格的下降有明显的下降。目标市场的需求弹性对价格变动不敏感,即随着出口价格的上升,这几类产品在国外市场上的需求不会有明显变化,出口厂商可以通过适当提高成本加成率来增大企业的利润空间。这类出口企业可以获得较大利润,产业国际竞争力较强。

出口企业依市定价能力差异性原因

不同产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格局不同导致不同产业具有不同的依市定价能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格局可以通过同类型产品的相互替代弹性反映,出口产品与出口市场上同类型产品间替代弹性越大,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压力越大,出口企业依市定价程度也就越小。就纺织产业来说,国内纺织、服装企业小而分散,产业链延伸空间有限,上下游行业支撑体系不完善导致我国的纺织行业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获取竞争优势。在国际市场上,许多亚洲新兴国家生产该类产品也是以低成本为主要特点。我国此类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替代性很强,同时国内该产业集中度很低,由此导致产业内商品的出口竞争压力很大。我国出口企业利润空间有限,也就是出口企业的定价权很弱。同时,由于近年来国内外市场结构调整及需求不足,中小企业继续扩大市场份额有很大难度。因而在面临譬如金融危机、汇率波动等不利因素影响时,此类产业的出口企业只有通过不断地压缩利润空间才能稳定国际市场出口价格,保持国际市场份额。

不同行业的加工特征也是行业出口企业依市定价存在差异性的重要原因。人民币升值将通过降低进口投入品价格和出口产品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空间。目前,我国有机电产品、机械产品、光学医疗仪器行业出口厂商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和定价能力,依市定价能力相对较强。这些出口厂商并不需要缩减利润空间,而是更多将人民币汇率升值成本转嫁到进口国。同时利用人民币升值对进口投入品价格的影响,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这二者相结合,进一步扩大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增大了出口厂商依市定价的能力。

我国的目前产业集群多以在加工贸易基础上“出口型”为主,缺乏自主创新的条件,不利于提高企业依市定价能力。由于传统的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进入门槛较低,导致这些类型产品的竞争日趋激烈,生产企业之间主要以低成本竞争为主,集群之间不可避免地频发“价格战”。由于产业链较短,缺乏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持,缺乏营销、设计相关行业的配套我国的中小企业集群大多尚未形成集群应有的创新机制,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条件。即使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广东、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区也未能成为高端产业集群的聚集地。大多数企业中存在技术创新的压力,但因为一味依靠跨国公司的技术外溢效果,没有将压力变为动力,停留在被动引进、产品外包和低水平加工生产水平上,抗风险能力较差。产业集群也仅仅变成跨国公司投资体系的一种复制,在这种传统的分工体系下,不仅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而且自主研发能力薄弱。在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下,该行业在当前利用产业集群不断降低成本虽然是较为可行的办法,但会严重影响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也对企业依市定价能力有一定负面影响。

我国产品的出口市场格局一直呈现集中度较强的状况。我国出口产品数量一直居高不下,在于内需增长长期乏力致使一部分过剩产品不得不转向国际市场寻找出路,加之近年来美国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导致的外部市场疲软造成的不利影响,出口商为了维持其产品在出口目的地国价格的稳定,必须较大程度吸收本币升值的影响,保持产品在出口国的市场份额。从这个角度来看,出口市场的集中度对汇率的传递程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出口市场集中度越高,产品依市定价能力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目的地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地,由于过于依赖少数国家和地区,所以为了保持在这些出口市场上份额的稳定,我国出口商会尽可能压低人民币升值期间产品价格的涨幅。

提升我国出口企业依市定价能力的两大对策

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应充分发挥出口企业在加工特征明显的资本密集型产品上依市定价能力强的优势,通过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提高核心技术自生能力,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而对于依市定价能力弱的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前期应通过控制成本,后期应加强品牌建设、科技创新,实现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扭转始终处于国际产业分工底层的竞争格局。

一是我国出口企业增加原材料比重降低成本。企业来自境外原材料、中间产品的投入占整个产品价格比例越高,人民币升值时期间生产成本减少的幅度越大,企业出口通过利润减少保持市场份额的压力越小,相应依市定价能力越大。因此,我国出口企业在人民币升值趋势下增强依市定价能力一个可行渠道就是增加进口原材料采购。如我国的纺织服装行业,目前阶段加强品牌建设不是特别可行,通过引进上游化纤生产线来控制原材料成本更为实际。这样通过减少成本,在出口市场价格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出口企业利润不会减少,保持一定依市定价能力。采用增加进口原材料方式降低成本无论对于从事加工贸易还是一般贸易企业而言都较为可行,而且更为持久。因为人民币升值后,加工贸易企业可以增加进口技术含量高的产品而一般贸易企业则可以借此契机大量增加进口原材料从而减少成本的上升。

二是强化出口企业“外包意识”,完善分工结构,加强网络型分工协作,促进技术创新。我国出口企业的“外包意识”普遍较弱,产业链较短,产业集群也主要是大量“小而全”的企业聚集在同一个区域中,行业内、产品内部缺乏细致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多数产成品及其零部件都只是在单一企业内部完成的,上下游企业的支撑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如我国服装业产业存在大量产业集群。这些传统的产业集群目前有一定成本优势,但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极大影响企业依市定价能力。所以,可以尝试在发展纺织行业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相关支持产业,像展览业、模特业、设计业、面料辅料业、信息咨询业等。这样使分工得到细化,促进产业链的延伸。同时在加强网络型分工协作的过程中,也可以减少出口企业在技术创新上对跨国公司技术外溢效果的严重依赖,使其成为跨国公司零部件加工、生产基地和采购供应中心,促使我国将出口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压力转变为创新的动力,提高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和依市定价能力。

(作者为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讲师)

上一篇: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核验中的工时问题研究 下一篇:浅析网络营销中的客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