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健康教育方式对提高中学生脊柱侧弯患者的效果分析

时间:2022-08-21 11:45:50

改进健康教育方式对提高中学生脊柱侧弯患者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和探讨改进健康教育方式在提高支具治疗中学生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方面的临床效果,为提高中学生脊柱侧弯患者效果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取2008年6月份至2011年6月份在我院采用支具治疗的中学生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共106例,其中56例采用改进健康教育方式,即采用口头讲解、资料阅读以及观看健康教育视频和实践指导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将其看作观察组;其余50例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即单纯采用口头讲解、资料阅读的方式来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将其视为对照组。在教育之前和教育之后第1、3、6个月分别调查患者对病患的了解程度、心理接受程度、支具佩戴的目的和要求以及功能锻炼熟练程度等,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中学生患者对疾病及康复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中学生患者功能锻炼的正确掌握率要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中学生患者的支具治疗依从性要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改进健康教育方式对提高中学生脊柱侧弯患者效果而言积极价值明显,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和质量水平,有效巩固并提高支具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改进健康教育方式;中学生脊柱侧弯患者;支具治疗;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695-02

特发性脊柱侧弯主要是指能够明确病因或者没有合并其它异常表现的脊柱侧弯,其发病期大多集中于青少年时期,中学生是脊柱侧弯的多发群体。脊柱侧弯不仅仅会在外观上影响患者的体型美感,严重时还会对患者的呼吸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假如没有能够及时采用有效的预防措施进行治疗,会使病情进一步恶化为严重的脊柱侧弯畸形,对患者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均会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胸腰骶支具是非手术治疗中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胸腰骶支具需要一直应用到患者的骨骼成熟为止,持续治疗较长。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的认识偏差会严重干扰治疗,降低支具治疗依从性,影响最终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采用改进健康教育方式,在提高中学生脊柱侧弯患者的效果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价值,现在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资料:选取2008年6月份至2011年6月份在我院采用支具治疗的中学生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共106例,其中男性82例,女性24例,年龄11岁至17岁,平均13.8岁。cobb's角为16°至42°之间,所有患者均是第一次接受胸腰骶支具治疗。

1.2 治疗方法:全部患者分为2组,其中56例采用改进健康教育方式,即采用口头讲解、资料阅读以及观看健康教育视频和实践指导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将其看作观察组;其余50例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即单纯采用口头讲解、资料阅读的方式来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将其视为对照组。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教育之前和教育之后第1、3、6个月分别调查患者对病患的了解程度、心理接受程度、支具佩戴的目的和要求以及功能锻炼熟练程度等,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处理数据。以P

2.结果

治疗组中学生患者对疾病及康复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中学生患者功能锻炼的正确掌握率要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中学生患者的支具治疗依从性要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结果,(见表1,表2和表3)。

3.讨论

一直以来,护士进行健康教育通常是用语言、文字资料进行,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内容比较零散、抽象、枯燥,以及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理解及接受能力的差异等因素造成教育效果不均衡的现象发生。而教育视频具有直观、生动、形象,解说词通俗易懂,内容比较系统、规范等优点,使患者及家长对疾病相关知识及康复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都得到明显提高。因此,患者对支具治疗的依从性亦明显提高[1]。

长期佩戴支具的患者可能会引起肺活量下降、躯干肌肉萎缩、脊柱僵硬等并发症。因此,应指导患者进行正确有效的功能锻炼来预防并发症。如:吹气球、跑步、仰卧起坐、燕子飞、游泳、吊单杠、脊柱的前屈、后伸、侧弯以及环转腰部等。应用健康教育光盘进行指导,有专人演示,动作规范,并配有通俗易懂的解说词,具有真实性和连续性,使锻炼变得直观、具体、形象,便于模仿,克服了口头宣教的抽象性[2]。

总之,改进健康教育方式对提高中学生脊柱侧弯患者效果而言积极价值明显,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和质量水平,有效巩固并提高支具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Melissa K.Maisenbacher,Ji-Soo Han,Megan L.O’Brien,Michael R.Tracy,Bülent Erol,Alyssa A.Schaffer,John P.Dormans,Elaine H.Zackai,Kenro Kusumi.Molecular analysis of congenital scoliosis:a candidate gene approach[J].Human Genetics,2005,116(5):203-204.

[2] 席智杰,张晓刚,刘楠.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支具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医正骨,2007,(06):125-126.

上一篇:中职卫校应急处置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供应室在服务临床中沟通技巧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