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民生应把“政德”作为一种从政要求

时间:2022-08-21 09:09:09

改善民生应把“政德”作为一种从政要求

摘 要:在我国现阶段,随着以人为本理念以及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民生问题日益凸显,领导干部应在带领人民群众加快发展中培养政德,在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过程中弘扬政德。该文从三方面阐述领导干部在改善民生上应做好的表率作用,从而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关键词:民生;政德;稳定

在我国现阶段,随着以人为本理念以及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民生问题日益凸显。改善民生,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重视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我认为之所以取得了这么大的成效,关键在于领导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政德”作为一种从政要求。

政德,为政之德。对“政德”的张望、期盼与议论,中国人千百年从未停歇过。受几千年皇权思想的影响,中国民众对各级官员普遍存在着程度各异的仰视心理,官员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了特殊的位置,拥有特殊的权力,而他的权力又与社会大众有着密切的权责关系,他们的行为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公众利益是否被伤及。现在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文明在日益提升,作为一个领导者,自己应当先品行端正,才能引领社会风气,赢得民心。总理在《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几个问题》这篇文章中提到了我们在改善民生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并且从八个方面提出了改善民生的建议和措施,这些处处体现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作为一名人民群众的领导者和带头人,在改善民生的过程中无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始终坚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去创造政绩、推进社会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领导干部的政德,才能创造出经得起群众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首先,应树立公仆意识。领导就是服务,领导干部的权力、责任和义务,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公仆,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也不应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我们的领导干部在各自岗位上掌握着大大小小的权力,但是必须懂得一个真理,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人民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有了公仆意识,就能深入实际,倾听群众的意见,热心帮贫扶困,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时刻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位置,做到为民和务实。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迎来事业的更好发展。

其次,应多办好事实事。近年来,我们取消农业税,实行真正免费的义务教育,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等等这些惠及人民的大事,无不体现了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实实在在的为民办实事、好事。前不久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感染着每一个人,他同村民一起修路、盖房,对群众冷暖万般牵挂,带领小岗村发展致富,作为基层干部的楷模,他的事迹激励着每一个领导干部。在推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多办实事好事的政绩观,努力创造人民满意的政绩。

最后,加强教育引导,全面提高执政能力。是不是积极干事创业,能不能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不仅是对领导干部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其政德水平的检验。作为一名领导者,学习是增强能力、提高水平的“金钥匙”。应当把学习作为第一位任务,努力用科学理论和现代科技知识武装头脑,加快知识更新,学以致用,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创新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从而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政德,是领导干部的人生追求、价值取向,是为官之魂、从政之本。领导干部应在带领人民群众加快发展中培养政德,在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过程中弘扬政德。要真正把群众利益置于首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为群众说话,为百姓谋利,敢于到矛盾复杂、存在隐患的地方解决问题,勇于到工作难度大、进展缓慢的地方创造业绩,从而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欧光南.论科学发展观下的民生改善与民生发展[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6).

[2]郁永斌.改善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重点[J].理论月刊,2008,(1).

上一篇:药物经济学概述 下一篇:浅析我国住房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