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08-21 07:22:35

针灸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0例门诊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针灸治疗组和中药对照组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结果采用SPSSll.5软件统计处理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及面部痤疮面积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一个疗程后疗效评价针灸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中药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针灸治疗组面部痤疮面积与中药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针灸治疗痤疮的疗效优于中药组,且见效快,作用持久,廉价。

【关键词】痤疮;中医临床辨证分型;针灸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7-68-02

寻常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青春发育期患病率可达70%一80%,传统医学认为本病是由外来风热,侵袭肺卫,饮食不节,情致不畅及妇女冲任不调所致,西医学认为本病由内分泌失调,体内雄性激素水平高,皮脂溢出,机体免疫反应,痤疮丙酸杆菌刺激等导致。

1临床资料

1.1观察人群:

患者共70例,男37例,女33例,年龄13一48岁,均来自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针灸科门诊,随机分为针灸外治法的治疗组和中药内服法的对照组。

1.2观察目的:

看患者皮损的改变比较两组治疗痤疮的效果。

1.3诊断标准: (1)初起在毛囊口呈现小米粒大小红色丘疹,亦可演变为脓疙,此后可形成硬结样白头粉刺或黑头粉刺,严重病例可形成硬结性囊肿;

(2)多发于青春期,好发部位为面部及胸背部,常伴有皮脂溢出;

(3)多由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或感受外邪等诱发;

(4)青春期过后,多数可自然减轻;

(5)妇女多可伴有月经不调。

1.4入选标准:

a.年龄在13~48岁之间,男女不限。

b.治疗前1周未行其他治疗,治疗间停止使用外院与本疾病有关的内服、外用药物。

c.自愿遵循本治疗方案,并坚持复诊治疗。

1.5排除标准:

a.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b.服药过敏或不适,或不能接受针灸治疗。

c.有心、肝、肾器质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疤痕体质.

d.化学物质所致的职业性痊疮及药物引起的痤疮。

1.6剔除标准:

a.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不能继续坚持治疗者。b.在治疗过程中,自行使用对本病影响较大的药物。c.治疗中自行退出者。

2观察方法

2.1填写痤疮临床观察表,复诊时填写复诊记录:

针灸组复诊三次填写一次复诊记录,中药组每次复诊均填写复诊记录。

2.2针灸治疗组:

辨证分型 针灸治疗痤疮共分为四型[1]。肺经风热型表现为丘疹较小色红,或有痒痛,可伴有口渴喜饮,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肺胃积热型表现为丘疹偏大色红,可见脓包,并伴有口干口苦、食多、大便干燥.若无大便干燥即为肺胃热盛型,舌质红苔薄黄,脉数.脾虚痰瘀型可见丘疹色暗红,偏大,底盘较大,无疼痛,并可见结节、囊肿及疤痕,舌质偏暗,苔厚腻,脉弦滑。脾虚湿蕴型可见丘疹较小,为皮肤正常颜色,状如米粒,无痛痒,纳呆腹胀,便溏,舌淡胖有齿痕,苔薄白。若湿盛郁久化热则表现为丘疹色红,皮肤颜色潮红,并伴有纳呆腹胀,便溏,舌淡胖有齿痕,苔薄黄。

针刺取穴[2] 主穴:中脘、气海、天枢(双)、太冲(双)、合谷(双)及皮损局部穴位。辩证配穴:肺经风热:双:曲池、鱼际、尺泽;肺胃积热:双:内庭,热象明显者以大椎点刺留罐放血;

脾虚痰瘀:双:脾俞、肝俞;脾虚湿蕴:双:脾俞、胃俞、肾俞、阴陵泉.

针刺方法 患者卧位,以75%的酒精常规消毒穴位皮肤,面部用1寸毫针,胸腹及四肢用1.5寸毫针,采用提插捻转等手法进行补泻,有酸麻胀感后留针20分钟,一周治疗三次。热象明显者予大椎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拔罐后留罐20分钟左右。

中药对照组 肺经风热型批杷清肺饮加减,大便干燥加大黄;伴口渴喜饮加生石膏、天花粉;肺胃积热型茵陈篙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伴腹胀,舌苔厚腻加生山碴、鸡内金、积实,脓疙较多加白花蛇舌草、野、双花;痰湿瘀阻型丹桅逍遥散加减;脾虚湿蕴型二陈汤加减,伴囊肿脓者,加穿山甲、皂刺;伴结节、囊肿难消者,加三棱、获术、夏枯草、皂刺。

服法 砂锅浸泡每付药1小时,武火开后文火煎约20分钟,早晚每次服100ml,连服三周。

疗程 针灸治疗组一周三次,九次为一疗程,中药对照组一周治疗一次,每次带药7剂,三次为一疗程,两组每个疗程均为三周,一个疗程后即做疗效对比。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的疗效评价方法:治愈:皮损消退≥95%,或仅有少许色素沉着。显效:皮损消退≥70%,有效:皮损消退≥50%,无效:皮损消退

3统计方法

采用SPSSll.5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将临床数据结果输入数据库,进行两组配对T检验。

4研究结果

4.1在年龄方面比较,针灸治疗组平均年龄24.13±5.263,中药对照组平均年龄20.67士4.546。P=0.064≥0.05,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见表1

4.2在病程方面比较,针灸治疗组病程4个月一9年,平均病程49.467±34.0123月,中药对照组病程2周一8年,平均病程42.9士31.608月,P=0.588>0.05,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4.3在痤疮所占面部的面积比较,针灸治疗组痤疮面积54.67%±18.074%,中药对照组痤疮面积47.33%±18.31%,P=0.279>0.05,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5结论

针灸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中药对照组。痰湿瘀滞型较其它分型治疗效果相对较差,青中年疗效优于青少年。

6讨论

痤疮发病与肠胃失和关系较密切的取阳明经循行面部,又为多气多血之经。若局部皮损面积较大,针刺局部俞穴,若局部皮损面积较小,则针刺局部阿是穴。中脘:胃经之募穴,手太阳、少阳、足阳明所生,任脉之会。主五隔,在调理脾胃方面可主腹暴胀、恶心,面色疹黄,饮食不化。东垣日:气在肠胃者,取之足太阴、阳明;不下,取三里、章门、中脘,可健脾和胃,温中化湿。针刺实症以泻之,虚证以补之。天枢:为足阳明胃经之穴,又为大肠募穴,《千金》中谓之魂魄之舍,取之以通腑泻热。因肺与大肠相表里,故可调肠清利肺。气海:为任脉之穴位,男子生气之海。主伤寒,真气不足,肌体赢瘦,四肢力弱,大便不通,小便赤,月事不调,刺之有益气调经、培元固本之功,针刺以补法行气血。合谷:属大肠经,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所谓虚实皆拔之,可主风疹等面部疾病及皮肤病。其经脉循行上至头面部,《针灸聚英》中对合谷描述为“兼治头上诸般病。”刺之可清泻阳明之热,宣理肺气。太冲:足厥阴肝经之输穴、原穴,泻之可清肝泻热,调理下焦。足阳明胃经循于面部,针刺其阿是穴可疏通局部气血,使肌肤疏泄功能调畅,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祛湿。[3]

痤疮在治疗的时间上病程越短的患者疗效越好。在皮损方面,丘疹色越鲜红,体型越大,占面部面积越大,病情越严重者好转速度越快。在辨证分型方面,实证较虚证疗效好,虚证中脾虚痰瘀型为毒邪阻滞经络而成,在活血化瘀化痰的同时还要扶正而疗效慢。通过病例分析得出,针灸治疗见效快且疗效好,治疗费用较廉价,虽有部分病人对针刺有心理障碍,可是治疗一两次后都能坚持且无明显副作用,但还与患者饮食及睡眠的配合关系较大,应忌食辛辣油腻、甜冷之食及烧烤烹炸之物。

参考文献

[1]何国强,周世印,张和平.论痤疮的辨证分型.浙江中医杂志[J2006,41(2):102一103

[2]杜元.针灸处方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65-67

[3]王彩霞.针刺治疗寻常性痤疮98例.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J]2009,23(1):75

上一篇:甲状腺结节性囊肿单发结节手术方式的探讨 下一篇: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在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所致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