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育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

时间:2022-08-21 06:12:43

高中化学教育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

摘要创新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外在表现形式,能够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为民族保持进步提供助力。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高中化学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以向学生传授基本化学知识、训练学生基本技能为课程重点;受到高考及升学压力等因素影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注重知识灌输;等等。因此,教师应该打破应试教育传统,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高中化学教学与初中化学教学有明显的区别。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是向学生讲授基础化学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的概念性知识点较多。而高中化学教学则要求学生开始从本质上了解化学,能够更加深入地学习化学。此外,高中化学实验次数明显多于初中,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积极性。因此,高中化学教学应当给予实验足够的重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跳出传统教育模式的禁锢,由单纯的知识灌输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转变,强调学生的学习能力。要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增强学生创新能力落于实处,将其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教学工作中。

一、高中化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中阶段化学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首先,教学方式单一。化学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且教学内容较为枯燥,缺乏丰富性和真实性。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负责讲授课程,学生仅仅被动接受知识,教学过程缺乏有效教学活动。课堂学习氛围凝重,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教学背景静态化、虚拟化、陈旧化,课程内容与真实情况下的化学实验和实际情况不符,缺乏创造性。最后,教师秉持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思维单一,过于强调化学学习的高考和升学目的。这导致大多数学生在学习化学时,仅仅将化学作为考试的科目,忽略了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锻炼能力。此外,教师讲授课程时经常传授解题技巧,这会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失去主动探索的兴趣。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措施

(一)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创新思维教育

课堂是创新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改变自身观念,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拥有创新能力,通过合适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生长环境、学习情况各不相同,同样,每个人身上具备的创新能力也存在差异。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自身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不能生搬硬套同样的模式。教师应当对创新能力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有清晰的认知,明确学生在创新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摒弃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处于主导地位的状态,变灌输教育方式为引导教育方式,为学生创造更加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二)结合实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皮亚杰认为,所有与智力存在关联的工作都对兴趣有强烈的依赖性。作为能够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学习积极性的催化剂,兴趣能够对高中化学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强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应当为学生创造条件。在教学中,要尽量提高语言的生动性,选择较为直观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场景。例如,当进行原电池课程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安排苹果实验,学生看到苹果能够点亮灯泡,精神会立刻振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接着,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原电池实验原理,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类似物品和现象展开思考。有了之前的兴趣做基础,学生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良好的课堂氛围就会带来很好的教学效果。进行乙醇课程学习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近年来发生的假酒中毒事件,以此引出乙醇课题。在学习盐类双水解时,可以应用演示泡沫灭火器,加深学生对双水解的理解和记忆。

(三)坚持教学方式创新,鼓励学生突破思维定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时刻注意对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对于以往过于单一落后的教学方式要勇于放弃,努力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引进全新教学方式。学校应当为坚持教学方式创新的教师提供有利条件,定期组织化学教师研讨,邀请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手段多样的教师讲授公开课。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改革,还应当注意结合新技术,例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视频教学等。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成立学习小组,日常过程中借助知识讨论、知识竞答、实验比赛等形式的活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表现自我提供舞台。对待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应当保持耐心,结合实际情况从简单知识的讲授开始,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努力激发其对化学课程的兴趣。

(四)提升实验教学地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教师应当给予实验教学足够的重视,增加日常教学过程中实验次数。通过带领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加深对化学知识和化学原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基本科学素养,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很多化学实验中,由于受到外界不同因素的影响,常常出现不同的实验结果此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对教师和教程提出质疑,引导学生自己思索并解决问题。这就是实验中所谓的反常现象。当化学实验出现反常现象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该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思考和探索,并组织大家对思考结果展开讨论并分享。例如,在进行“浓HZSOQ和Cu的反应”这一实验时,实验结果并没有出现蓝色溶液,而是出现黑色物质。这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就这一反常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反常实验结果也属于实验的重要部分,教师不能仅仅为了课堂教学就篡改实验现象。应当明确的是,实验出现反常现象是很正常的,此类现象出现的正确解释也不是最重要的,而强调对学生分析能力和探索欲望的培养,并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最重要的。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当摒弃传统教育观念,努力为学生营造更加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仅仅被动接受知识。因此,教学的创新要求教师应当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其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借助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教育方式的改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能动性。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锻炼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符合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同时还能够为国家培养更多具备实际能力、创新意识的综合型人才。

作者:钟秀琴

上一篇:创业投资激励政策研究 下一篇:高中化学比较金属性强弱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