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教学模式改革创新论述

时间:2022-08-21 04:53:13

职校教学模式改革创新论述

【摘要】作为中职学校的工作者,我提出当前中职学校发展的思路,提出由政府构架现代职业教育的新体系,中职学校创建职业教育的新模式。强调观念创新是搞好中职学校发展的立足点,教学创新是发展中职学校发展的关节点,管理创新是发展中职学校发展的保证点,模式创新是培育中职学校发展的增长点。只有这样,中职学校才能在市场中立足,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发展。

【关键词】职校;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因此教育模式也应该跟着进步,改革成最合适现在学生学习的模式。早在十年前,每家每户都有电视音响了,每个小孩子都有很多玩具了。小孩子从出生后就开始接受电视音响的信息、玩玩具的体验,接受这些信息就是一种学习行为,这是一种多媒体教育,动手操作的学习。十年前的孩子,就是现在的中职生,也就说现在的中职生较习惯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有较强的动手欲望。而我们中职的教学方式,还没有多大的变化,一般是理论讲授―例题讲解―习题练习―实操这种模式。相比之下,我们现在的教学方式呆板,缺乏生气,学生觉得闷也在情理之中。因此说中职学校教学模式的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五化” 教学模式

(一)教学环境企业化。所谓“教学环境企业化”就是在进行实习教学时,将实习教学环境设计为教学工厂的模式, 模仿工厂要求进行实习工场的建造和布置,设施、设备的摆放与工厂车间的布置相一致,让学生进入实习工场就像置身于真正的工厂环境,能迅速地转换身份,以技术工人的角色来对待自己的实习。如在实训工场的墙上悬挂合作企业的介绍、本地优秀企业家寄语、企业精神、设备操作规程和“5S”管理规范,工场内做到整齐整洁、布置规范、秩序井然,来到实习工场,让人感觉是进入了一个现代化的工厂。通过在这样一种企业化的教学环境中,用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来作为学生的要求,让学生在学校里就感受到企业的规范,得到了企业文化的熏陶。

(二)专业课程项目化。所谓专业课程项目化是指改变原来的课程实施形式,把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改变为以项目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项目可以是一种产品、一项工程、一个程序等能实在反映出学习的结果。教师在教学中首先编写项目课程的教学讲义,围绕项目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实践操作的示范,学生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得到合格的产品,完成一个项目。

(三)教学方式理实一体化。学校大力建设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专业教室, 融教室、实训、实验、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与生产为一体, 使专业教室具有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实训演练、实验、职业技能鉴定等多种功能。只要需要,课桌就是工作台,学生就是操作工。 专业课程的教学一般在各专门项目的理实一体化教室中进行,教师根据项目的需要,根据实物讲解相关原理,学生通过观察提高了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教师给学生进行标准的现场操作演示或多媒体模拟,学生掌握了操作步骤后分组进行练习,学生的作业就是加工出的产品。

(四)教学关系师徒化。所谓教学关系师徒化就是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同时担当理论引导、操作指导、个别辅导等多重任务,它和企业师傅带徒弟类似,即教师手把手地对学生进行技能操作指导和个别辅导,学生要像企业中的学徒一样进行技能学习。不同的是,在企业中的师傅和徒弟主要是“一对一”的关系,且师傅以传授实践经验为主,而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一对多”的关系,老师不仅要传授操作技能,还要介绍理论知识,即让学生在“会”的基础上还要尽可能做到“懂”。

(五)教学评价多元化。传统的专业课教学评价是以该课程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模式。而新的多元化教学评价就是要打破原来的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模式,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进行综合评价。在进行这种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时要充满理性,留有弹性,既考虑到共性,又突出其个性。如对学生某一门专业课程的学习进行终结性评价时,不仅要评价他最后一次技能训练所生产的综合件产品是否合格或考试成绩是否达标,还要从他的工作态度,每个项目完成情况,工、量具的规范使用,与他人的合作、沟通、组织能力等方面进行多维评价,每次评价时将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力求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

二、“技能车间化”式的项目教学模式

在形成动作技能类的专业技能教学中,如机电类中的数控加工、电工、钳工技能等;建筑类的五大员实训;化工类的化工工艺检测等就是采取在具有理论教学、小组讨论、实验验证和实际操作的多功能一体化的实训工厂中进行,也是我们对“课堂就是车间,车间就是课程”的教学模式的全新理解,通过《项目教学法》中强调的对人的关键能力的培养,从确定项目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实施工作计划―进行质量检测评估,整个工作过程入手,能更早地让学生接触到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运用已有的知识共同解决它,为学生提供在“做”中“学”的学习机会。由于此种教学对职业学校学生今后的求职来说很有针对性,因而受到师生的广泛欢迎,达到了实训技能课教学从“黑板上做实验”、“试卷上做化验”向“真实问题做试验”、“产品质量做检验”的现代教学方式转变,让学生在“动”中感知,在“做”中求知,在“用”中增知。实现教学与实践零距离,教师与学生零间隙,毕业与上岗零过渡。

三、“案例”教学模式

由于职业教育针对的岗位是不同的,因此必须针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岗位和从事的职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才能让学生感到专业教学贴近实际,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派上用场,因而学习的积极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我们主要是在财会、外贸、职业道德等课堂教学中采用此类教学,通过一项项真实案例分析,并把它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映像,例:我校在对学生进职业道德的教学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种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合理性,即层次清楚、逻辑鲜明,教师的讲授逻辑和教材编排逻辑相吻合,教师的讲授方法确实无可厚非。但许多年的实践证明效果不好,在学生看来,这些内容是虚的,并没有多大的实际作用,无非是道德观上的认识,因此大部分学生不认真听课。但我们采用以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相联系的案例结合课本的内容进行讲解后,效果就不一样了,我们首先根据上课的内容,找相关的案例,创设一个真实的工作或生活场景,先让学生自己找合理与不合理的地方,然后分组讨论为什么合理,应用了什么样的依据,虽然只是从形式上改变一下,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结果是不一样的,他们非常积极地参与了从工作或生活场景到学习内容的探究,并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得出正确的结果,比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的效果上更好,学生更容易参与其中,且结果记得更牢。总之,传统的职业道德教育模式在适应新时期学生职业道德的形成,增强就业能力,融入企业文化之中,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来看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理实一w化教学模式

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长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长于动脑能力,少部分学生的人生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较差。如果在专业课教学上继续沿用传统的理论和实践(实训、实习)教学各自独立进行的方法,已很难实现中职教育教学的目标。

虽然我们说教学无定法,但凡事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教法根据学科的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设备的不同和教学对象的不同等都会有很大的差异,但还是有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

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必须满足相应的教学要求。在开展理实一体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在教学内容上,有三类课程比较适合开展理论实践―体化教学:a.理论性强、课程内容较为抽象、不进行实验不易理解的课程内容;b.技术性强,不进行训练难以掌握的课程内容;c.研究性强,不深入现场无法讲授的课程内容。二是在教材上,教师要针对所教专业的特点,所任学科的特点,学生就业的要求,精选教材或自编校本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组织编排。在讲授内容上要体现针对性与实用性,以任务为主线的编排好教材内容。三是课程安排上注意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不割裂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做到相互交融,浑然一体。做到“做中学、学中做”,从而实践陶行之先生所提出的“教学做三合一”职教理论。 四是教学场所上,最好选用相关实验实训场地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这样可充分地使用实训设备,提高教学效果了。另外许多教学器材并不能搬到教室,只有在实场地内才能很好地开展相应的实践教学。五是教师能力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一方面要能进行理论教学,另一方面又要能示范和指导实践教学,这要求教师要成为“双师型”教师。只具有一方面的教学能力是不能胜任这样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六是教学设备上,学校要为实训(验)室配备相关设备及足够的工量具。没有相应的设备设施,实践教学就不能很好地组织进行,教师的教学又会回到普通的教学形式中去,那将无法提高教学水平,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中职学生的核心所在。

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怎样保证教学质量,这是一个大家必须重视的问题。没有质量的教学是对社会、对学校、对学生不负责的教学,是不合格的教学。虽然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有他的优越性,但一样需要必要的质量保证体系来护航。学校要建立听课与评课、课堂监控机制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必要的考核评估。定期组织学生技能考核(技能大赛、技能展示)和等级认定等工作促进学生学习,从而确保实训质量的提高。

改革是时代趋势,改革是发展的需求,改革是走向教育新境界的唯一途径,只有改革才能让学校为学生、为社会提供更有效更优质的教育服务。在学校发展的关键时期,整体改革让学校发展方向更明晰,发展策略更高远,发展的气魄更宏大,这使群情激扬,心系大计,教育教学出现了新格局,学校焕发出新希望、新活力、新气象。也为最终改革蓝图的实现、学校教育大业的高耸,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预示着最后的胜局。

参考文献:

[1]贾国华 . 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法的探索与思考[A] . 新课程(教育学术)[J] . 2009年,第07期

[2]程光旭.努力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突破[J].中国高等教育,2009,(1)

[3]杨静.把教室建在企业车间[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08期

[4] 贺应根,夏金星 . 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内涵研究综述[A] .职业技术教育[J] . 2005年第13期

上一篇:文化活动在基层群众中的问题和对策 下一篇:浅析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台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