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树脂衬垫对树脂充填二类洞临床效果影响

时间:2022-08-21 02:40:29

流动树脂衬垫对树脂充填二类洞临床效果影响

[摘要] 目的 探讨流动树脂衬垫树脂充填后牙二类洞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65例口内同时存在两颗后牙需要二类洞修复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分为A、B两组各65例修复体,A组直接树脂充填,B组流动树脂对邻面龈壁进行洞衬后再树脂充填。6个月、1年、2年进行临床随访。 结果 2年随访每组各有3名患者失访;5例修复体失败(A组3例,B组2例),失败率A组为4.8%(3/62),B组为3.2%(2/62),两组的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复合树脂修复后牙二类洞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流动树脂进行邻面龈壁的洞衬没有明显提高修复效果。

[关键词] 二类洞;流动树脂;树脂

[中图分类号] R781.0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6(c)-0158-03

随着牙科材料的不断革新,复合树脂逐渐成为后牙二类洞充填治疗的首选[1]。复合树脂通过黏结技术和牙釉质、牙本质达到很好的粘接强度,故对洞型要求少,可以更多地保留牙体组织;同时复合树脂具有较高的强度、耐磨性,以及较小体积收缩,可以获得稳定持久的修复效果。但复合树脂充填仍存在因体积收缩引起术后敏感,边缘变色,继发龋等问题。曾有许多学者[2-3]提出各种充填方法以期减少树脂充填的体积收缩,包括三明治法和流动树脂衬垫等。本次临床实验通过患者自身对照,探讨流动树脂衬垫对后牙二类洞复合树脂充填效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6~12月于杭州口腔医院就诊,通过临床检查口腔内存在两颗后牙需要二类洞充填治疗的患者65例,男35例,女30例,年龄18~60岁。65例共130颗患牙,其中58颗为磨牙,72颗为前磨牙。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后进行临床研究观察,因每例患者的2颗牙情况基本相同,本研究采用类似自身对照法,将两颗牙随机分别纳入A组(n = 65)和B组(n = 65)。

1.2 设备和材料

1.2.1 充填材料 Filtek Z350XT流体树脂(3M公司,美国),Filtek Z350纳米树脂(3M公司,美国)。Adper Easy One第七代单瓶自酸蚀粘接剂(3M公司,美国)。

1.2.2 充填辅助设备 Palodent邻面成型系统(登士伯公司,美国)。Hygenic橡皮障系统(康特公司,瑞士)。

1.3 临床操作方法

两组患牙均由同一名医师进行充填治疗,由另一名口腔医师进行复查,复查医师不了解分组情况。两组患牙比色后均在局部麻醉下,用橡皮障隔离患牙及患牙近远中邻牙,用涡轮机金刚砂小球钻去除远离牙髓腔的龋损及没有牙本质支撑的合面无基釉,用锐利的小挖匙挖除深部龋损,去除龋损后,所有的变色牙体组织均被去除,用锋利探针探查牙体组织没有软的脱矿牙本质,用细颗粒细长火焰型金刚砂车针预备洞缘牙釉质斜面使斜面与釉柱方向成45°~60°角,固定好Palodent邻面成型片及楔子,75%酒精消毒窝洞,用小棉棒涂布AdperTM Easy One第七代单瓶自酸蚀粘接剂20 s,用气枪5 s吹干,光固化灯光照10 s。

A组牙齿用FiltekTM Z350XT流体树脂对邻面龈壁进行洞衬1.0~1.5 mm,反复移动注射头避免产生气泡和增加与牙体组织的贴合,光固化20 s,然后用Filtek Z350纳米树脂延成型片从颊侧约1 mm厚堆塑邻面壁的1/2,用树脂充填器和干净的小棉棒修整堆塑,顺充填侧光照20 s,再从舌侧同样方式完成邻面壁的堆塑,同样光照20 s,然后延牙尖方向分别分层堆塑树脂,每层约2 mm厚,每次延充填的牙尖方向光固化20 s,直至合面并雕塑合面形态,光固化,完成充填步骤,去除成型片楔子及橡皮障后,调合抛光充填体。拍摄X线牙片。B组牙齿不用FiltekTM Z350XT流体树脂洞衬,直接用FiltekTM Z350纳米树脂先沿邻面龈壁充填1 mm厚,用小棉棒压实,其后充填修复过程同A组,并拍摄X线牙片。

1.4 评价方法

参照改良的USPHS标准作为临床疗效评价标准(表1)。患牙分别于术后6个月,1、2年由另一名医师进行复查。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5.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随访2年过程中,每组各有3例患者失访(即A组和B组各有3颗患牙失访);5例修复体失败(A组3例,B组2例),失败原因主要是树脂的折裂、牙尖折裂、继发龋。两年的修复失败率A组为4.8%(3/62),B组为3.2%(2/62),A、B两组的临床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为了减少复合树脂的体积收缩率,曾经提出[2]用玻璃离子垫底的三明治技术,玻璃离子和牙本质、复合树脂均有黏结作用,但玻璃离子和复合树脂的黏结力大于与牙本质的黏结力,故复合树脂发生聚合收缩时会把玻璃离子带起而使玻璃离子与牙本质分离,故现在不主张使用玻璃离子做洞衬。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在后牙二类洞树脂修复时采用流动树脂作为邻面龈壁的衬垫。流动树脂是一种新型低粘度的树脂类充填材料,无机填料含量少、流动性大,因此易于充填至不易达到的部位,如某些小窝洞,窝洞的倒凹处或细小间隙等。流动树脂的弹性模量低,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受力时可随牙齿变形而变形,同时由于凝固过程中通过表面凹陷变形来补偿收缩,减少边缘收缩力,从而增加边缘密合性[4-5]。

后牙二类洞由于特殊的箱状洞型结构,复合树脂聚合收缩产生较大应力可以导致边缘粘接失败,产生微渗漏。大量体外实验研究流动树脂用于二类洞邻面龈壁的衬垫减少微渗漏的作用,但结论争议较大。Korkmaz等[6]、Chuang等[7]、徐海等[8]认为流动树脂衬垫可以减少二类洞树脂充填的微渗漏,而Jain等[9]、Neme等[10]则认为流动树脂衬垫对结果没有明显影响。尽管临床普遍采用流动树脂作为后牙二类洞邻面龈壁的衬垫,但很少有临床研究报告其效果。国外有Stefanski等[11]的2年、7年临床研究报告指出流动树脂衬垫对后牙二类洞树脂充填没有明显效果。这与本文的实验结果一致。

本文65例患者的130个修复体中发现75%二类洞的龈壁在釉牙骨质界下,由于隔湿、牙本质粘接等问题给龈壁粘接带来很大的挑战,龈壁粘接的微渗漏将最后导致树脂修复失败。临床操作中龈壁如果直接使用复合树脂充填,可以使用小棉棒进行堆塑,增加复合树脂与牙体组织的密贴,使用流体树脂时需要注意不要产生气泡,要不停的移动注射头,同时流体树脂厚度要薄。除了龈壁外其他部位的树脂充填要充分利用树脂的向心性收缩特性,采用斜向分层逐层充填技术,降低修复体总的收缩率。因树脂有一定的黏性,充填时应采用充填器沿洞壁抹涂的方法,少使用垂直于洞壁压的方法,可以减少因器械离开带起树脂,从而形成裂隙,另外使用干净的小棉棒进行堆塑可以减少粘连树脂的情况,使树脂更好地贴合洞壁。

临床研究显示一般树脂充填的每年失败率在1.9%~3.3%,本文实验结果显示2年后未使用流动树脂组的失败率为4.8%(3/62),而使用流动树脂衬垫组的失败率为3.2%(2/62),但两组没有明显差异(P > 0.05)。Stefanski等[11]的两年临床观察期间没有发现继发龋,分析原因可能由于观察时间较短,因体外实验研究提示[9],一般继发龋发生在修复体使用4~6年后。本文复查中在A、B两组中各发现1例继发龋,这两个修复体发生在同一名患者身上,可能与该患者是龋病易患人群有关。

本次实验两组临床效果没有明显差别,都获得了很好的修复效果,但由于本次实验缺少更长期更多样本的观察,还需进一步对本文结论进行观察研究。

[参考文献]

[1] Sunnegard GK,van Dijken JW,Funegardh U,et al. Selection of dental materials and longevity of replaced restorations in Public Dental Health clinics in northern Sweden [J]. J Dent,2009,37(9):673-678.

[2] Andersson WI,Dijken JW,Kieri G. The durability of extensive Glass Ⅱ open-sandwich restorations with a resin-modified glass ionomer cement after six years [J]. Am J Dent,2004,17(1):43-50.

[3] Ghuang SF,Liu JK,Chao GG,et al. Effects of flowable composite lining and operative experience on microleakage and internal voids in class II composite restorations [J]. J Prosth Dent,2001,85(2):177-183.

[4] 赵信义.复合树脂的种类、选择及应用[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8, 24(5):760-762.

[5] Bayne SG,Thompson JY,Swift Jr EJ,et al. A characterization of first-generation flowable composites [J]. J Am Dent Ass,1998,129(5):567-577.

[6] Korkmaz Y,Ozel E,Attar N. Effect of flowable composite lining on microleakage and internal voids in Class Ⅱ composite restorations [J]. J Adhes Dent,2007,9(2):189-194.

[7] Chuang SF,Jin YT,Liu JK,et al. Influence of flowable composite lining thickness on class Ⅱ composite restorations [J]. Oper Dent,2004, 29(3):301-308.

[8] 徐海,陈丽灵,于金华,等.流动树脂衬垫对树脂充填II类洞龈壁位渗漏的影响[J].口腔生物医学,2011,2(4):202-204.

[9] Jain P,Belcher M. Microleakage of Class II resin-based composite restorations with flowable composite in the proximal box [J]. Amer J Dent,2000,13(5):235-238.

[10] Neme AL,Maxson BB,Pink FE,et al. Microleakage of Class Ⅱ packable resin composites lined with flowables:an in vitro study [J].Oper Dent,2002,27(6):600-605.

[11] Stefanski S,Van Dijken JW. Clinical of a nanofilled resin composite with and without an intermediary layer of flowable composite:a 2-year evaluation [J]. Clin Oral Inv,2012,16(1):147-153.

(收稿日期:2013-05-16 本文编辑:卫 轲)

上一篇: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凶险型前置胎盘早期诊断价... 下一篇:别让劳动者命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