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时间:2022-08-21 01:52:20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摘要】PBL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实践证明,PBL教学法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教学中。

【关键词】PBL教学法 中医内科学 临床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b)-0005-01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简称PBL,也称作问题式学习)。1969年,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Me Marster大学创立PBL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病例为先导、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讨论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科的融合,将基础和临床有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其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在学习中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PBL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国际医学教育界的认可。目前在多个发达国家医学院校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据WHO报告,全球目前大约有1700余所医学院采用PBL,而这个数字仍在不断地增加。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逐步引进PBL,并逐渐成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方向之一。近年来,我国多个院校在某些医学课程的教学中应用或借鉴PBL教学模式,进行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中医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领域且实践性较强的临床学科,目前在教学中仍维持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当成知识灌输对象,学生始终为强迫被动接受的一方。最终结果是,老师教得死板,学生听得乏味,并且对于临床知识的掌握表浅,对所学内容没有充分的理解,更谈不上灵活的应用到临床实际见习中。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被动的接受课堂知识,想要做到真正灵活地将中医课堂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困难重重。更大的不利结果在于,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探索精神与创造力,与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目标严重冲突。而且对于中医临床实习生而言,临床实习是由知识向能力转化、学生向临床医生转变的过程,在此阶段,转变医学生的临床思维模式,加强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中医本科实习生至关重要。所以我们拟在中医本科临床实习过程中应用PBL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临床实际场景,提供丰富的患者病情信息,促使实习学生通过自主发现病情以医疗信息的方式进行学习。据欧美国家的研究表明,接受传统教学的学生与接受PBL教学的学生,进入临床工作后在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与他人的合作关系方面有显著差异。接受PBL教学的学生在工作后第一年所具备的临床思维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接受传统教学的学生在工作3~5年后才能具备。所以,在中医本科实习带教中应用PBL具有一定的迫切性和实用性。

以中医学教师团队整体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提高发展为目标下,收集近期有关PBL教学法的理论资料,学习有关的理论;进行临床教师的培训,使大家转变教育思想,掌握PBL教学法的基本原理,更新自身教学观念、掌握教学研究方法。搭建一个PBL教学研究与教学实验的平台,团队在共同学习中开展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在研究和建设过程中,形成一支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分享学习、协同创新,具有鲜明中医教学特色的优秀PBLI临床教师团队。

PBL教学理论要求临床带教老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及独立思考的帮助者、促进者,临床带教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临床带教老师应发挥问题在学习过程中的指导作用,进行启发式教学。根据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所接触的临床疾病的特点设置情景,制定出具有科学性、典型性、多元化的问题,积极与其它同学交流沟通,大家同心协力得出最佳结论,最后临床教师系统地、全面地、科学地对所讨论的内容进行点评。

PBL在中医本科临床实习带教中应用的评价与评估:(1)临床实习结束后现场进行考试,学生以笔答的形式进行考试,试卷由同一名教师进行判卷,病例分析题所采纳的病例为所实习的类似病例。(2)学生填写问卷调查,包括三个方面:①授课的满意度②自我评价受益情况③对教学方式的建议和评价(3)临床带教老师对PBL效果进行评估:①学生的考试成绩②临床技能③参与课题的临床带教教师进行讨论.

PBL运用新的临床教学模式、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实习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实习学生以病例的诊治为中心的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证实PBL教学法可以大大提高中医临床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虽然PBL教学法优势很多,但其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尚处于探索和实验阶段,还需不断专研和探索,不断完善和优化。

作者简介:,女,全国第二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黑龙江省中医大二院肾内科主任。孙妲男,女,博士,黑龙江省中医大二院肾内科副主任。张丽荣,女,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

上一篇: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