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学生心理,开展有效语文教学

时间:2022-08-21 07:01:32

透析学生心理,开展有效语文教学

【摘要】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因此,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笔者认为,从中学生心理实际出发,有效融合语文教学,让学生感知语文的和谐是提高语文教学实效的关键。

【关键词】学生心理;和谐语文

学习缺乏自制力,理解力不强是大部分中学生的共性。他们虽然跨入中学的大门,但是依旧保留着小学时的学习习惯,把死记硬背当成是学好语文的“尚方宝剑”,因此常常会遭遇挫折。于是,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情绪低落,表现出颓唐的一面;也有一部分人情绪高昂,充满自信。不管呈现出怎样的心理状态,其实他们的内心深处都渴望成为能够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希望拥有更多自己探索、独立实践的机会。

新课标倡导生命课堂,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美国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一书中指出:“教育必须从学生心理学上探求儿童的能量、兴趣和习惯开始。”选入中学教材的文章大多数是文质兼美的,有着优美的文字、规范的结构、美丽的风景以及恰到好处的节奏等等,而这些都是为学生所欣赏的。因此,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加强与语文课堂的融合,是提高语文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点拨,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境界呢?笔者认为,透析学生心理是开展语文有效教学的关键。

一、和谐关系沟通心灵

1、民主的师生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即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不是教师独白的过程,完美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其和谐程度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着眼于每个学生所认识的内容,尊重学生,包括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是说,教师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相处、彼此尊重的关系。同时,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和谐的人际关系能使人产生活跃的思维,迸发燃烧的激情。教师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引导学生实现创新,让学生在自由的心理氛围中激发生命的活力。

2、合作的生生关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课堂教学同样离不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共同探究。学生之间极少有年龄上的差距,他们对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初中的学生有着强烈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极好表现自己,他们开始明白未来对他们来说不再那么遥不可及,于是杰出的人物会给他们激励的作用,会在现实中不断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而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是有着差异的,如果能在不断的容忍别人不同的意见,接纳他人观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那么,在此过程中,生生之间相互借鉴、启发,学习基础各异的同学都能从中受益,都会产生1+1>2的效果。

二、巧借文本内容滋润学生的心灵

“语文不仅是一种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新的课程标准是这样定义语文学科的性质的。由此可见,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它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它作用的对象是学生的精神和心灵。语文教育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享受的过程,旅途的过程中充满着欣赏美景的愉快,感受着收获的喜悦。学生对未知的世界充满着好奇,教师应该在语文课堂上创设和谐的情境,滋润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与大师们进行心灵的对话,实现思想的升华。

有人曾经这样说过:“并不是学习中的一切事情都是有趣的,其中一定不免有枯燥的东西,并且必须如此,你要训练学生不但去做感兴趣的事情,以完成自己的任务为快乐而去从事。”中学生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希望通过老师对文本的解读而有所收获,更希望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得新的认识。聪明的语文教师此刻会紧抓学生的心理,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悟,进而享受求知的快乐,产生学习的乐趣。

每一个游戏中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任务,且呈螺旋式上升的趋势;其蕴涵的知识和故事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玩游戏时步骤非常明显,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挑战学生的能力,同时,游戏的每一步都会给出适时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活力。一句话,学生之所以不厌其烦地锲而不舍地冒着所有能想到的危险去打游戏,是因为他们感觉在游戏中有所追求。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我们的文本内容也很优美,但有些内容与现在的学生有着年龄上的差距,作为教师,我们知道知识是蕴涵在文章的情节中的,意义隐藏得越深,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越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大涨,因此,我们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缩小学生与文本内容间的差距,让每一次设计的活动都带有渐进性和挑战性,以挑战的问题让学生的思考延续,调动起学生的探究好奇心理,让他们在探究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在这一点上,游戏中有些方式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三、多样活动充实心灵

侧重传授语文知识,轻视学生的实践活动是目前中学语文教学的普遍现象。因此常常能够感受到学生对语文的畏惧与厌倦。“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此,语文教学除了要注重课内文本知识的掌握,更要想方设法设计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比如演讲竞赛、趣味运动、读书交流、学会表演等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积极寻找课内课外知识的的共同点,教给学生灵活切合的方法,从而让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服务于语文学习。“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都渴望学生能够取得优异的学业,那么我们就必须了解学生掌握的有效知识、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其产生对新事物追求的欲望,让教学直观一些、感性一些,让学生在生动的情景中去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总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要想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探求语文有效教学的新理念,是任重而道远的。它要求我们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掌握课堂的节奏,有意识地观察学生,只有这样,才能逐步了解学生的心理,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真正提高课堂效率,从而造就一代新人,让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

参考书目

1、《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 漓江出版社 龚春燕等编著

2、《语文教育学引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阎立钦主编

上一篇:语文朗读技巧之我见 下一篇:初中物理情境教学创设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