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探讨

时间:2022-08-21 06:41:53

糖尿病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探讨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本科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50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采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探讨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别,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糖尿病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摘除手术

糖尿病是常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主要是由于胰岛细胞功能降低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而造成血糖异常升高, 引起一系列脂类、蛋白类代谢紊乱, 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 同时伴有多器官受累, 其中眼底病变是重要的特征性改变[1]。白内障是糖尿病眼底病变的主要疾病之一, 可分为真性糖尿病性白内障以和假性糖尿病性白内障, 有研究结果发现, 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与年纪无绝对相关, 多与血糖控制不理想导致眼部一系列变化有关,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 均无特殊临床表现, 均符合Ⅱ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男33例, 女17例, 年龄20~72岁, 平均63.5岁, 病程0.6~13年, 平均5.8年。将50名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设置为观察组, 再选取50名无糖尿病史白内障患者设置为对照组, 男35例, 女15例, 年龄22~69岁, 平均65.6岁, 病程0.8~11年, 平均5.4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严重程度等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进行有效沟通, 使其对手术过程有个基础的了解, 减轻心理负担, 然后给予观察组患者正规调整血糖治疗。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在手术开始前30 min给予苯巴比妥0.1 g肌内注射, 然后给予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在手术开始前5 min及使用开睑器后, 分别使用0.5%的爱尔卡因滴眼液滴眼2次, 1~2滴/次。用剪刀剪开眼结膜, 用烧灼的方法止血后, 在右上方巩膜处切开一长度约6 cm的反眉形切口, 将黏弹剂注入切口内, 用截囊针做开罐式截囊, 水分离并使核脱入前房, 将黏弹剂注入到核下, 然后把晶状体核用晶状体圈匙托出, 将皮质清除干净, 再将人工晶体植入, 无需缝合切口, 如有水密不良者, 可采用间断缝合1~2针。

手术结束后, 给予常规术后抗感染、降血糖及对症支持治疗。可在一天给予两组患者复方硫酸新霉素滴眼液滴眼, 3~5滴/次。如患者发生瞳孔后粘连, 给予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滴眼;如患者前房有渗出, 可给予典必殊滴眼液滴眼。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t表示, 治疗前后对比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2. 1 视力恢复情况 两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别, 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 2 术后并发症 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性白内障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 具体发病机制不清楚, 可能与血糖控制不理想导致晶状体内糖代谢紊乱有关, 其病情变化较快, 预后不理想, 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影响。因此, 积极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对患者的健康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

在手术前进行积极的调整血糖治疗, 为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提供了重要保障。现在临床上, 针对有糖尿病眼底病变的患者, 建议经过干预治疗后, 血糖水平不超过6.7 mmol/L, 如果患者病程较长, 且血糖水平不宜降低的患者, 应控制血糖水平不超过8.3 mmol/L[2]。在手术前通过治疗, 可以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对病情较轻且无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可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对病情较重伴有严重并发症, 或顽固性高血糖的患者, 给予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 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针对性的胰岛素, 或者联合降糖药物治疗。由于机体的应激反应, 手术后机体往往血糖升高, 且升高的程度与手术时间成正比, 手术时间越长, 机体损伤程度越重, 血糖水平升高越明显。

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 两组患者在进行糖尿病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 视力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 手术效果较好, 且两组患者疗效差异并不显著,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血糖的高低与手术效果的好坏并无明显关系。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发病率明显比非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高, 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有文献报道指出, 糖尿病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也有一定的手术风险, 主要考虑与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低, 且数量少, 在操作时容易被器械损伤, 同时用于散瞳的滴眼液及手术器械也对角膜内皮细胞有刺激作用, 因此为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手术时, 手术者应尽量减少手术器械进入前房的次数, 避免角膜内皮细胞发生失代偿反应[3]。

综上所述, 针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 术前给予积极降血糖治疗, 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采取相应预防及治疗措施, 可以起到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本次试验结果表示, 糖尿病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治疗效果好, 但术后并发症较多, 一般经过积极治疗都能得到控制,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杰波.糖尿病性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海南医学, 2010,21(17):316.

[2] 荣瑜.小切口小瞳孔下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安庆医学, 2011,31(2):4.

[3] 张奇.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宁夏医学杂志, 2011,33(6):915.

上一篇: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及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 下一篇: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急性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