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文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时间:2022-08-21 06:26:19

挖掘文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摘 要】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要即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文本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

【关键词】思维能力;把握文本;紧扣文本

教材,顾名思义就是教学材料。现行语文教材都是在认真筛选、周密论证的基础上精心的,都是富有思想意义、艺术意义、体裁意义的典范文章。而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时期,如果我们抓住这一重要时机,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因素,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挥教材示范和导向作用,这里我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把握文本,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性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引导拓宽学生的视野,打开学生思维的通道,我们要学会善于结合文本进行适当的联系和拓宽,设计好教学过程让教材成为一个个最佳的资源生长点。语文教学要完成从课内走向课外,从已知到未知的延伸,形成开放的教学态势。课文的重c句子,是表现课文中心思想的,是联系上下文的纽带,是贯穿全文的“串珠线”,在篇章结构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课文中的段落之间,几个部分之间总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在教学中,我们始终注意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如老舍写的《草原》,它是以“景”和“情”融合一起的优美散文。在教这篇课文时,我们以课文结句为突破口,一是剖析结尾句,掌握草原景色的特点。句中的“天涯碧草”是对草原景色特点的高度概括和形象表现。我让学生思考:“天涯”境界从哪里体现?“碧草”景色又从何体现?二是剖析结尾句,探明语文主旨。句中的“蒙汉情深”为点题之语。为了理解,让学生考虑考虑:作者来到草原,对那里的特有的环境产生了什么感受?从哪里看出?经过逻辑的反推,进而从“迎客”“相见”“款待”和“联欢”这四个不可变动的逻辑顺序的感况中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进一步加深了对“蒙汉情深”这一课文主题的理解。这样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紧扣文本,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刻性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小学语文课堂不仅要让学生会解决问题,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所以质疑习惯就要从低年级着手培养,培养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广阔。如教学《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时,可以抓“小竹排画中游”的矛盾之处让学生质疑:小竹排怎么会在画中游?画怎么能游?小竹排会不会把画撑破吗?水不会把画浸湿吗?等等问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在文本中去细读、品读、悟读,学生在文本中自然而然会读懂了江南的景色是多么美的,此景就像一幅画。又如学习《小小的船》一文时,我引导学生抓住“我坐在小小的船里”的矛盾来思考问题:“小小的船”是指弯弯的月亮吗?那么小女孩是怎样坐到月亮上的?她坐在月亮上看到的是不是和我们看到的一样?月亮圆的时候她该怎么办,会掉下来吗?此时,学生们对小女孩坐在弯弯的月亮上看星空充满了兴趣与迷惑,这样的课堂能激起了学生对探究宇宙充满兴趣。让学生在问题的解答中学会怎样发现事物的矛盾、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挖掘文本,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性

“问题是思维的向导”,老师要根据教材加以拓宽、延伸、注意打通关节、汇聚总合,联类比较,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和吸引力的问题,课堂才能成为富有效益的五光十色的语言信息场,学生才能在密集的高强度的信息刺激下,培养创造性思维,积累足够的语文知识。教师要充分挖掘文本中的自主学习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通过教科书的工具功能,通过课堂教学的合作学习活动,准确表达自己思想、审美体验。

在教《月光曲》一文最后一节时,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贝多芬离开茅屋后,兄妹俩从陶醉中苏醒过来会说些什么?贝多芬回到客店记下即兴而作的《月光曲》后会想些什么?这一富有兴趣的提问,使整个教室活跃起来,同学们争先恐后举手。有的说:“皮鞋匠会惋惜地说‘我听得这样发痴,连贝多芬走了还不知道,哎,真可惜’。”有的说:“盲姑娘会要怪哥哥,好眼睛也看不住一个人,要是能留住他多弹一首曲子该多好呀。”还有的说:“贝多芬记完《月光曲》后,拿着记的曲谱纸会满意地说,我的即情之作多好啊!多亏那兄妹俩,今后我还要谱写曲子给穷人听,给那些“知音”听。”通过变序跳跃的提问,不仅激发了学生快速求知欲望,而且还有效地训练了他们创造思维的能力,使思维具有灵活性。

总之,教师应充分挖掘文本,立足文本学会质疑,从低年级起学会自已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应当学会用慧眼去捕捉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从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层面去看待和认识问题,逐渐将学生思维引入更深处,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和求异创新的能力。我们可以立足文本,挖掘教学点,多方引导,而后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真正有所得。

参考文献:

[1]艾智慧.浅议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新课程:小学》2015

[2]李立新.运用教材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考试周刊》2007

上一篇:浅析社会交换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下一篇: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情感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