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时代背景下民营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时间:2022-08-21 04:05:15

并购:时代背景下民营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摘要]随着国际间合作的加强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全球掀起了大范围的并购浪潮,大型、甚至超大型的跨国公司和企业集团不断涌现,并购成为公司资产重组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对民营企业参与并购的战略意义和可行性进行分析,认为并购是民企“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的重要战略选择。美国的三角并购具有其独特优势,民企可借鉴三角并购的经验教训,为我国《公司法》引入三角并购理论提供实践经验。

[关键词]民营企业;并购;三角并购

[中图分类号]D92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2-0146-02

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世界经济恢复性增长,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内经济进一步回升,市场信心增强,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若此时把黄金和货币都给了国企,易导致其产能继续扩张而进一步过剩,大量占用有限资源,挤压民企的生存空间,整体经济环境恶化。为适应国际形势变化和国内发展需求,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应激发民间力量,实现国企与民企的共赢,这是中国经济走出危机,走上良性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落实支持中小企业的财政政策,安排专项资金扶持中小企业,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行所得税优惠政策等。民企要在技术、市场、环境的变化中不断发展,就要抓住全球并购浪潮的机遇,鼓励符合国外市场需求的行业有序地向境外转移产能,深化境外资源互利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海外并购。通过企业并购来实现重组创新,对民营企业“走出去”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民营企业参与并购的战略意义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应先考察企业的自身价值,再判断与未来商机中的预期差距,最后做出弥补差距的战略决策。弥补差距通常有三个途径:一是自我发展,建立内在的核心能力;二是与有互补优势的企业形成战略联盟;三是兼并收购。现代市场环境下,通过自身积累扩张规模的周期长且速度慢。而通过并购可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

我国70%的民企都采用家族集权式管理模式,企业产权和治理结构不合理。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家族式管理以血缘为纽带,人和成分大于资合成分,外来人才难以进入企业的管理核心;在企业做大做强和企业规范化过程中,要经历复杂的经营管理模式创新和组织结构改革过程。这种非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制约了企业的持续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大多民企又效仿一些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在企业管理和文化建设上以成功企业为标杆,使这种通过模仿学习建立的管理模式和文化模式成为日常管理中的摆设。但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熟悉市场,以市场为导向把资本投入到市场需要的和边际生产率高的领域中。民营企业在投资、生产、销售、分配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环节又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竞争性。通过并购弥补企业的自身缺陷,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入人才,实现企业间资源、人才和市场的优势互补;同时发挥企业优势拓展海外市场,实现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互补,提高核心竞争力。并购是企业迅速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选择,在实践中为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可行性。

二、民营企业并购可行性的法经济学分析

公司并购即指一切涉及公司控制权转移与合并的行为,它包括资产收购、股权收购和公司合并等方式。企业通过并购实现协同效应。首先是管理协同。高效公司并购低效公司后,管理层效率提高到同一水平,总体效率得到提高。董事会作为公司内部权力制衡的重要环节,是连接股东与经理层的纽带,其效率关系到股东利益和公司发展前景,对外部接管机制也有重要影响。通过并购提升董事会的效率和独立董事的比例,制衡大股东和经理的权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同时民营企业大多以血缘为纽带,内部人员很难管理,外来人力资本在家族人员的垄断下难以进入核心管理层。通过并购可取代无效的管理者,提高管理层的效率,有效管理领域内的资产。其次是经营协同。两个产销相近的企业合并,可互相弥补不足,分享营销网络和研发成果,减少流转环节,节约交易成本,加强协作化生产,实现企业规模经济效应和利润最大。

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经营者与公司、股东的利益不相一致,甚至背道而驰,管理者不会总是维护委托人的最大利益,就产生了成本。美国法经济学家曼尼认为,如果因公司管理层无效率或问题使经营管理低效,公司就会被接管并面临被收购的威胁。而企业控制权的变动,使企业存量资源由低效配置者向高效配置者流动,业绩不好的企业被接管,经理层被替代。因此通过并购可有效的激励约束管理层,降低成本。

战略发展和调整理论认为,与内部扩张相比,外部并购使企业更快适应环境的变化,有效降低企业进入新领域和新市场的壁垒。所以民企参与并购具有可行性。而在《公司法》和政策法规框架内,采用何种模式参与并购就成为民营企业的关键战略选择。

三、民营企业并购的理想立法模式

我国《公司法》规定的公司合并形式单调,内容简单,仅基于公司法人人格的变化和自有资产调整进行,而非利用资本、证券市场及现代企业重组手段进行兼并和改组。2008年银监会出台《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总则第2条明确规定“并购可由并购方通过其专门设立的无其他业务活动的全资或控股子公司进行”,我国借鉴三角并购理论起到了推动作用。

美国公司法上三角并购是一种特殊的并购类型。指在并购交易中,并购公司用其全资(控股)子公司或设立一全资(控股)子公司,以并购公司的股票作为主对价兼并目标公司,而成为被收购企业的实际控制人。交易中由法律上具有独立人格的三方主体参与,即兼并公司(母公司)、子公司和目标公司,故称三角并购。兼并公司作为子公司的唯一股东,掌握着其重大行为的全部决定权,以持有的股份(出资额)为限对债务风险承担有限责任。子公司是法律上的交易人,直接与目标公司进行交易,并承担交易的法律后果。达成并购协议后,子公司将持有的兼并公司的股票作为对价转让给目标公司,目标公司将资产及负债转让给予公司。兼并公司通常不与目标公司直接发生法律上的关系,有效实现了法律层面上的风险隔离。

三角并购除了具有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充分利用稀缺资源,增加产品附加值和推动经济增长等一般并购的特点外,又有其独特优势。首先,三角并购可降低并购风险。并购中,由于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因素的影响,使兼并公司面临收购不能或反收购的危险。三角并购通过兼并公司控股的子公司完成并购任务,兼并公司作为股东仅承担法律上的有限责任,使并购中大部分的风险和责任由子公司承担。子公司仅为并购目标公司而存在,其除了拥有部分兼并公司投入的股票作为完成并购的对价外,很少拥有其他资产,即使面临风险,一般也不会对兼并公司和子公司造成很大损失。其次,有效降低并购成本。三角并购以兼并公司的股票为支付手段,避免兼并公司支付过多的现金进行并购活动,为公司运营节省了现金资金,有效降低并购的成本。第三,根据并购中的税收原理,若要约收购和兼并中涉及到用一个公司的股票换另一个公司的股票,那它就是一个免税交易;使用现金和负债,那就是一个应税交易(并非绝对)。因此民营企业应充分结合自身特点,在并购中借鉴各国三角并购的经验教训,降低并购的风险和成本,实现“走出去”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牛玉军,论我国民营企业的类型和特点[J],现代商贸工业,2007(12)

[2]吕惠明,民营企业的特点及管理创新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7(1 0),

[3]张韬,浅议国际并购浪潮中的――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商场现代化,2007(5)

[4]尹红婷,企业并购研究[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博士),2001(1)

[5]孙景新,蔡曦蕾,解析三角并购――以美国公司法为视角[J],金融法苑,2009(2)

[6](美)J,弗雷德・威斯通(著),李秉祥等(译),接管、重组与公司治理,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二版,第81页

上一篇:中国动漫产业的市场分析 下一篇:国外国民经济动员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