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法治文化建设 促进高校依法治理

时间:2022-08-20 09:59:17

加强法治文化建设 促进高校依法治理

【摘 要】随着我国高校法治进程的进一步向前推进,高校法治化目标在现阶段已初步确立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 法治文化 依法治理

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强国建设离不开同步的法治文化建设。

一、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意义分析

(一)是依法治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

加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使高校成员之间有一种最基本的团结、共识与合作。在高校人中形成“文化自觉”,人们努力维护法的至高无上的权威,亲近法、依靠法、运用法来维护自身权利和权益的保护,并且这种“文化自觉”会持续、健康、稳定的存在和发展,成为高校法治持久的的动力源泉和根本保障,从而有力的推动高校的法治进程。加之高校在文化建设中起着一定的辐射功能,也必将为法制国家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构建和谐校园、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一个社会要达到一定程度的整合必须使其社会成员就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取得一致,基本价值的一致是社会或一个领域得到整合的基础。高校法治文化建设是高校人寻求某种价值一致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的推行使各种矛盾、纠纷得到更为公正的解决,它强调法律至上、权力服从法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法律受干涉而引发的不公正或更多的社会冲突;它通过法治设置的公正的程序,有助于实现高校法治过程中的形式合理性,这种形式有助于纠纷的公正解决;它通过强化权利义务意识,有助于增强高校人对法治的认同感、依赖感、信任感。因此,高校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形成解决矛盾和冲突的机制,促使人们达成价值共识,从而最终实现和谐校园的构建。和谐校园建设能促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推动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的形成,促进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弘扬,也势必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基础。

二、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问题分析

高校法治文化具有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和高校校园文化双重身份, 它与其他类型的法治文化一样,由显性的制度文化和隐性的理念性文化组成。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法制建设也在不断完善,然而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法治文化建设依然有或多或少的问题存在。

(一)法制不健全,显性制度文化尚需完善

自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以来,依法治教工作受到高度重视,1980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是我国第一部教育法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依法治教的现代化发展时期。然而,从现行教育法律法规的覆盖面看,还有很多方面的立法需要进一步完善,甚至有些方面的立法几乎为零。

(二)民主自由缺失,法律环境尚需改善

民主自由是高校法治的基石和应有的一种精神,这是大学本身的逻辑所决定的,否则高校法治就少了土壤和气候环境。从大学所承担的任务和工作性质来看,民主自由更应当是大学不可或缺的品格。可以这样说,缺失民主精神的大学,很难想象其有能力承担传播文化知识、传承人类文明和探索宇宙未来的使命。

三、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途径分析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大学生占人口比例将逐步提高,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到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高校法治文化的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加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

(一)加强法律体系建设,制定完备的管理规章

我国现有教育方面的法律制度都过于原则、笼统,操作性不强,是与高校法治建设的要求不相符的,因此我们认为我国有必要在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上予以完善,对《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学位条例》等相关法律中不适应现阶段高校发展的内容进行及时修改,使其覆盖面更加广泛,以使得我们的高校法治建设真正的“有法可依”。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法治文化建设“软环境”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软环境建设的需要内容。大学生犯罪是一种法律现象,更是一种校园文化现象。校园文化是由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组成的有机整体,是高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形态,是预防大学生犯罪的“过滤器”“筛选器”“制动器”。可以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应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网络、报纸、橱窗等校园媒体广泛宣传,加强校园文化的规划和建设,以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的良好局面。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夯实法治文化建设基础

高校是传授知识、培养大学生正确法治理念的场所,要深入持久的抓好法治文化建设工作,关键还是在于教师。教师自身法治理念是否科学,自身是否缺乏法律信仰,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法律信仰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确立。要形成一支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定信仰、积极探索、有力传播和忠于实践的教师队伍,既做到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又做到对学生法律人格的塑造。

【参考文献】

[1]方克立. 中华文化与二十一世纪.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2][美]L·A·科塞. 社会冲突的功能. 华夏出版社,1989.

上一篇:谈中学校长如何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下一篇:对高职院校“平面构成”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