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2-08-20 08:58:18

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思考

摘要:由于我国的改革开放与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使然,我国也越来越多地参与了国际化事务,对英语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现阶段我国高职学校的公共英语课堂并没有能很好地达到培育人才的目的,这些情况一方面体现在教师本身对高职学生的英语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体现在学生方面并没有一个优秀的学习底蕴以及态度等。本文主要分析了高职公共英语现状以及对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字:高职;公共英语;教与学;思考

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地方需要较高的英语能力,而我国现阶段的英语课堂并不能培养出具备相应能力的人才。就以高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为例,他们在前两年都会有英语的公共课。但是由于在英语课堂上并没有足够能够吸引并且激发其学习动力的环境,故而导致其学习上的懈怠。而学生本身清楚英语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往往陷入一种自我矛盾的状况。

1.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现阶段,国家在培养人才上越来越重视,而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则更是受到重视。而高职教育本身的特点是“轻理论,重实践”。即相比较参加考试和考级等应试方面,更加注重学生对于自身掌握知识的实际应用以及对其日后就业的作用。但是就传统的英语教学课堂而言,由于以教师为主导,进行面对学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这样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忽视了英语这门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致使学生即使能够知道英语的语法、词汇等系统知识,也不能很好地进行运用,为自身的价值创造作出贡献。

1.1教与学的定位存在误区

不得不说,由于我国自古以来“尊师重道”的习俗使然,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成为了“权威”,而最初为国学课堂而服务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也生搬硬套地进入了其他几乎所有科目课堂。而在英语课堂中,由于重视语法句型等学习,基本都是教师进行填鸭式教育。而学生上课除了偶尔的回答问题,所做的事情几乎都是进行抄笔记和做题,多年如此而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缺乏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听不懂,不敢说,成为“聋哑英语”的牺牲品。

1.2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手段传统单一

一方面,教师在课堂设计上过于单调,并没有考虑到其他方式可能对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教师本身课时过于紧凑,致使自身无法安排出其他的时间与足够的精力来对课程进行不断优化以及对自身进行不断提高。

1.3缺少语言运用的具体环境,造成学习与运用相互脱节

在我国英语教材上收录的许多内容一方面比较空泛而无用,另一方面许多内容十几年如一日,在国外已经完全过时了,而国内的学生与教师还在兴致勃勃、孜孜不倦地进行研习。在这里举两个简单的例子:

比如:在一开始进行英语启蒙教育时,课文中主要以对话为主。而原本以实际应用为理念的对话中,却充斥着这样的句子:“I’m a boy/I’m a girl.”或者“This is an apple/This is a tree.”而用现在的眼光进行审视,我们会发现,在实际生活中,这种句子完全没有生命力。甚至让外国人看来,就是能一眼看出来的废话。

又比如:语言是一个随着社会发展,紧跟时代节奏与步伐的东西,因此,像现在的汉语流行语一样,许多英语的词汇与句子也随着时代的改变被远远甩在了后边。但是现在我国绝大部分的学生仍旧会使用“How do you do?”这样的老套句型,更加啼笑皆非的是几乎所有学生也不管自己到底怎么样,听到这句话的第一反应永远是“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这就跟一个操着一口白话文而自己还浑然不觉的老外一样可笑。

1.4生源过于复杂与教学目标存在差异

鉴于高职教育体系的特殊性,造成学生来源的复杂性。一方面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能考上本科大学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另一方面则是由中等职业学校、中等专科学校以及各种技术学校的毕业生。而其在同样进入高职学校之后所拥有的基础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状,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如何能尽可能全面地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实际基础与能力来进行全局教学就成为了一个困扰的难题。加之现阶段高职学校招生指标的逐渐增加,导致对学生所设立的门槛也跟着越来越低,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生源质量直线下滑。

2.公共英语教学的思考与对策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出“全局化”、“大众化”等趋势,随着受教育的人数越来越多,教学的质量就必须跟着降低。而高职学校的公共英语课堂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因此,各大高职学校的教师必须改变自身原本存在弊端的教学方式,同时加以不同的特色教学方式来提高原本的教学效果,使接受公共英语的学生一方面能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而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能够拥有足够的实际“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过硬能力,为其在以后步入社会能够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与筹码。

2.1改变教学观念

首先是教师方面,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理念中,教师是毫无疑问的“权威”,因此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而学生则主要是被“单方面灌输知识”的一方,而这样的教学观念十分不利于培养具备高素质与高能力的学生。教师应该逐渐地采用“交互性教学模式”来进行教育,即重视学生个体及团体的主导地位,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对学生的学习方向进行合理的引导。而对于学生所存在、发现或者提出的问题,教师要注意把握该问题可能给该名学生以及其他同学所带来的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善于从问题正面切入,并旁敲侧击,建立学生本身的正确学习观。

比如:在学习意思相近与相同的高级词汇“美丽”时,学生在低年级时只知道类似“beautiful”的常用词汇,而教师在讲述在形容“美丽、标致”等意思时还可以用“pulchritude”时,学生会问:“反正可以用beautiful来表达,为什么要这么麻烦来学习重复意义的单词?”这个时候教师的回答可能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今后词汇学习的态度,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白词汇量是阅读的前提,同时回答学生如果仅仅只会用一个beautiful,那就跟没听说过成语的中国文盲差不多。让学生通过幽默的回答来了解自身所学内容的价值所在。

2.2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说明教师作为自古以来知识的承载体以及传播体,除了要教学生相关的知识并且为学生解答疑惑以外,还有着引导学生学习及人生方向的义务。因此,一名优秀的教师通常除了富含激情的课堂、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回答学生提问的耐心即机智以及丰富的文化专业知识之外,更加要能够“授之以渔”,即将如何理解与思考的方式教给学生。

比如:在教授学生单一的词汇时,教师往往可以结合语法来帮助学生进行更加深刻地理解。同样以“beautiful”为例,当讲到这个单词时,教师可以先解释这个词词义“形容词:美丽的”的来源,是由“beauty(i)美女+ful(的,形容词后缀)”组成,而由两个部分各自展开:“美国迪士尼有一部经典动画叫《Beauty and the beast》,大家猜猜是什么?”然后将《美女与野兽》的答案公布,学生能对beast(野兽)这个词有一个相对较深刻的印象。另外,要让学生理解英语中常常出现的“ful”用于形容词后是“富含、饱含”的意思,而在汉语中,我们形容事物时用“XX的”,而在形容一个动作时则要写成“XX地”,在英语中我们叫它“副词”,然后引入副词形式“beautifully”。由于将英语本身枯燥无味的语法知识向我们自身熟悉的汉语知识靠拢,往往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词缀“ful”上下功夫,使学生通过学习词缀与词根的变化搭配规律来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改变教学模式

考虑到我国在教学模式上的不成熟,而传统进行的教学模式由于忽视了学生的个性与主体等关键因素,更是严重地影响了学生本身的学习劲头以及其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新形势下顺应潮流,在高职公共英语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活跃课堂气氛、优化教学质量。

2.3.1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与信心是最优秀的老师。因此,当学生对于一件事有足够的兴趣、而对自身是否能实现目标又具备了充足的信心,那么就能发挥出百分之一百二的学习激情。

比如:可以在每节课的课后给学生布置一点简单的任务,教师希望知道世界各国最具代表性美食的单词和相关介绍,让学生回去查询来帮助教师,下节课上课的前二十分钟由学生来给教师上课。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自身在查阅中学习并且挖掘到自身感兴趣的不同主题,另一方面让学生有种主人翁意识,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的重要性,自己学的东西也能派上用场,也提高其助人为乐的自我价值感。

2.3.2坚持互动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不应该拘泥于一种形式,而是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设备来对课堂进行“武装”。同时要善于抓住学生感兴趣的方面来对其进行扩充。教师在这个时候,不要一味地强调学生要考试考出好成绩或者以后在就业中英语又如何如何重要等——关于这些,学生自身的了解程度更加深入。而是可以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如播放英文电影,组织学习英语歌曲等。

比如:介绍欧美经典歌曲,来自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的主题曲《Shape of My Heart》时,先是让大家了解或者直接观看电影,再感受歌曲的情感;另外,可以进行相应扩展,如介绍歌手Sting是英国人,曾是Police乐队的成员,因此歌曲发音是典型的英式发音;歌词内容是以一局扑克牌为主,因此里面有关于“黑桃(spade)”、“红桃(heart)”、“方块(diamond)”和“梅花(club)”的词汇等。使学生在音乐中更好地进行记忆与分类。

2.3.3创设语言运用的环境和氛围

要想有效地提升对语言的掌握和应用能力,那么就要有一个语言环境来削弱学生在讲英语时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顾忌、惧怕等心理因素。而在课堂中,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程度来进行尽可能的英文教学,比如像每节课都会说的过渡语完全可以用英语,而让学生直接听到而不需要任何思考过程等。教师可以列举常见并且实用的口头禅等来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另外,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对学生进行语言环境的培养。

比如:考虑到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思想,投其所好,可以播放欧美国家的明星八卦或者国际局势等相关新闻来让学生真正将自身融入进英语环境中。

2.4对新生进行摸底考试

入学时,对新生进行的摸底考试是十分重要的,要注意的是应将试题按照难度分开,看学生实际能做到哪一步。另外,为了减轻学生心理负担以及出现差异心理,不应将成绩公布以及排名,所考试成绩仅由教师作为参考。

结语:

目前的大环境是国家的英语人才依旧紧缺,而仅仅靠少数高学历的人才是无法完全撑起整片天空的。因此,高职高专等学校在公共英语课堂上的教学质量就直接决定了我国在对外开放工作上的程度。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发现现在高职公共英语课堂中仍出现了许多问题,而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诸如交互式教学、发散式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来不断培养学生对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 赵万慧.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研究刍议[J].科技资讯.2010(17):102-103

[2] 刘黛琳,张剑宇.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思路[J].中国外语.2010(06):117-118

[3] 黄晓萍.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可行性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1(06):93-94

[4] 于轶.国内英语任务型教学法实践研究综述[J].中国电力教育.2010(22):75-76

[5] 朱琦,魏平.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02):62-63

上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点有效性初探 下一篇: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