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的人文教育论文

时间:2022-08-20 09:16:11

高职英语的人文教育论文

一、人文精神与高职教育的耦合性

毋庸置疑的是,高职生是终究要走向社会的人,内在决定了在培养过程中不可能忽视人文教育的栽培,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是对一个完整意义上人整体人格的培养。实际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外语教育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早在1925年,在清华大学成立的我国第一个大学体制真正意义上的外语二级学院便称为“西洋文学系”,并明确其“博雅之士”的培养目标。虽然高职教育与大学本科教育在培养方向和目标上略有不同,然不能忽略的是,“人文精神”的化育是任何一种教育的必然指向。[3]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是文化传播的媒介,假使在语言教学中忽视了“人文精神”这一文化内核的注入,必然导致学生的“文化失语”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失位”。事实上,融入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的英语教育一直贯穿于高校英语教育教学体系之中,我们应当延续这种传统,继续用人文精神来引导现代高职英语教学。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空场”

近年来,我国高职英语教学取得了较大的突破,表现为对“单向度灌输式”语言理论知识传授的弱化,对高职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培养的强化,为高职生进入社会、拓展职业道路奠定了基础。但由于过于强调实用主义原则,导致高职英语教学出现重工具化、实用化,轻人文、道德的弊端,违背了高职英语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

(一)过于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教育,导致人文教育“缺位”

高职英语教育培养专业化技能人才本无可厚非,然在职业化英语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却出现了“急功近利”的弊端,导致高职英语教学的内容因技能的分离而显得支离破碎。此外,由于教学模式未能尽显“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以学生为主体”等等创新理念,致使高职英语教学显得内化不足,忽略了高职生人的精神世界发展的关注和丰富。[4]此外,在高职院校中,出现了将“英语”和“人才”划上等号的弊病,除了要求非英语专业学生通过A、B级英语之外,还必须要求英语专业学生通过四级、六级甚至专业八级,高职院校在英语考试方面的倾重,致使高职英语的学习演变成“语言知识+实用模式”的单一考试模式,不仅是对教师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忽视,更是对“以学生为主体”教育理念的无视。[5]诚然,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在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应用型上下功夫在短期内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然而从教育的目标和人才的长远发展来审视,高职英语教育已然从根本上弱化了其教学的本质———人文精神的教育。正是高职英语教学人文教育的“缺位”,才助长了高职生人文精神的衰落,此消彼长的是高职生物欲化、功利化、工具化、粗俗化倾向日益加重。

(二)过于倾向目的语的文化教育,致使本土文化教育“失位”

英语作为全世界6万多种语言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将其作为官方或半官方语言的国家和地区就达到了80个,无论是国际交流、经济合作还是文化沟通,都将英语作为第一语言首选,非英语国家的大学生也必须要通过相应的托福、雅思等等考试方能获得欧美等国的留学机会,在此国际英语大环境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极为注重目的语的文化传播和教育。正是基于此,在高职生乃至普通本科学生中,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已实现对我国传统节日全方位“压制”的现象,大部分高职生对我国传统节日的来龙去脉缺少基本的认知。[6]166-167毋庸置疑,本土文化是涵养高职生人文精神的重要元素,但在高职英语教学过于倾向目的语的文化教育现实下,不仅导致高职英语教育缺少人文精神,更使本土文化教育“失位”。当然,高职类英语人才作为推进我国国际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文化沟通力量,认知和了解目的语文化是尤为必要的,但在当前我国文化国际传播机制不全、西方国家国民甚至对我国文化存在误解和偏见的前提下,假使不注重高职英语教育中的本土文化输入,势必会对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实现造成弱化,在外国人想要了解我国文化时,也难以起到宣传、“向导”的作用。

三、高职英语教学切入人文教育的实践模式

针对高职英语教育中存在的过于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教育、过于倾向目的语的文化教育,以及人文教育的“缺位”,必须回归高职教育的本质———人文精神教育,将人文教育切入到高职英语教学当中,以实现高职生“人文+技能”的全面发展。

(一)挖掘英语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对高职生进行人文精神培养

语言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每一种语言都涵盖着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必然包含了难以比拟的民族精神,呈现了该民族生生不息、荏苒千年的人文信息,也只有深谙英语语言背后的文化底蕴,才能确保高职生在应用英语的过程中做到准确、得体和灵活,以实现沟通的无障碍化。[6]170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学会挖掘英语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将西方以人为本,关注个体自由、价值和尊严的人文精神融入到教学当中来。[7]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将中国“关注人与群体、社会、自然和谐互动、协调发展,强调个人之于群体、社会、自然的责任和义务”的人文精神与之相融合,以规避过于注重目的语文化而忽视本土文化的弊端,通过对中西文化的分析、整理、提炼和整合,促进高职生有效吸收中西方人文精神中的优秀因子,以培植高职生更为健全的人文品格,培养更深厚的人文素养。

(二)优化教育教学模式,实现高职生体悟人文精神的文化自觉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高职英语教学必须充分认识高职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并在教育教学模式上做出相应优化,方能凸显人文教育内化的效能。推动高职英语教学的人文教育,必须避免传统过于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教育的“短板”,避免在教学中存在“单向度灌输”“机械化训练”“空洞化说教”的倾向,坚持“起于知识,启迪精神,渗透美育,行为互动,营造氛围,以悟导悟,以人为本,止于境界”的基本方针,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开展不拘一格、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凸显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参与度,强化师生之间的交互性,创设课堂教学的人文性,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让高职生自我感受、自我体验,并在教师所架设的教学模式中增长英语综合能力,发展自我人格。[8]对此,可以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课前布置一个与人文精神有关联的任务,将高职生分为若干组,便于以小组研究、完成的方法来实现高职生的人文精神注入;可以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在校内外开展人文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如英语导游见习、国际交易会见习等等),让学生与社会接触、强化人文修养;可以采取情境化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注入人文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熏陶和体悟中实现人格升华和人文精神的提升。

四、结语

总之,高职教育作为培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职业化人才的“摇篮”,必须要重视高职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这是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必然要求。对此,高职英语教学必须规避以往忽视人文教育的不足,并积极挖掘人文信息、架设人文环境、优化教学模式,为培养“人文+技能”的现代化高职人才奠定厚实的根基。

作者:李永莉 单位:郴州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特殊教育思想的三次变迁 下一篇:高职语文人文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