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知识观下体育教学中隐性课程的开发

时间:2022-08-20 08:55:41

后现代知识观下体育教学中隐性课程的开发

一、前言

知识与教育密切相连,教育是知识传播和发展的重要途径,知识又是教育的内容与载体。知识观构成了教学活动的内在背景。由知识观引发的教育思想的价值冲突涉及诸多范畴,如科学与人文;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等等。历史上经历三次知识观的转型,而我们现在正处于由现代知识观向后现代知识观的转型。这是一种由绝对知识观向相对知识观、由普通知识观向境域知识观、由静态知识观向动态知识观、由精英知识观到大众知识观的转变。体育教学中的隐性课程正是体现了后现代知识观下的体育教育观。体育教学中隐性课程的开发对我国当前学校体育教学与课程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隐性课程相关概述

1.隐性课程的界定

关于隐性课程的界定见仁见智。本文依据逻辑学上属加种差的定义方法,按照隐性课程的存在空间、呈现方式及接受方式将隐性课程作以界定:隐性课程是课堂内外的各种教育影响因素在以间接、内隐的呈现方式下,受教育者无意识的经验。很有必要指出: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本质区别在于其呈现形式和接受形式,在课程的目标、功能及内容上虽有区别,但又有交叉。

2.隐性课程开发的界定

课程开发是课程领域中广泛使用的一个术语,我们对隐性课程开发作如下界定:依据一定的原理及要求对隐性课程内容进行发掘并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实施的过程。

三、体育隐性课程体现了后现代知识观的基本内涵

1.从绝对知识观到相对知识观――知识的主观性

知识具有主观性和相对性,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不同的人只能求得大体上的一致,个体之间的认识是有细微差别的。隐性课程的开发尊重人们学习知识的主观性,承认差别性,肯定相对性。

2.从普通知识观到境域知识观――知识的情境性

体育隐性课程研究正是基于教育环境和心理之间的关系及教育环境中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所组成的群体之间的心理影响。所以说,体育隐性课程体现了后现代知识观的主体性、主观性与境域特征。

3.从既定知识观到流动知识观――知识的创造性

体育教学中的隐性课程开发是伴随显性课程而进行的,在通过显性课程学习显性知识、扩展理性能力的同时,隐性课程对于发展学生的非理性能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非理性因素作为动力系统,又对于理性能力的发展起着动力、定向、维持、加固的作用。所以说,体育隐性课程较好的体现了后现代知识观对于教育的育人诉求。

4.从精英知识观到大众知识观――知识的多样性

法国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之一利奥塔认为:“科学只是知识的一种,每一种知识都应该是平等的。”后现代知识观不仅重视社会性的知识,也重视个人性的知识,不仅重视显性知识,也关注显性知识。体育教学中隐性课程的开发正是对传统体育教学单纯注重显性知识缺陷的弥补。体现了后现代知识观的知识多样性。

四、体育教学中隐性课程的开发

对体育教学是隐性课程的开发在于最大程度的发挥隐性课程功能。而隐性课程功能和发挥其功能的“基因”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而是相互交叉、共同作用。而我们要发挥隐性课程最大优化的功能首先要对发挥功能的各种“基因”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和控制。

1.体育教师

(1)体育教师的人格

人格包含着人的需要、动机、理想、信念、情感态度价值观、性格、气质等要素。体育教师的人格优化措施:①使体育教师重视人格作用,加强自身修养,不断丰富和完善科学文化知识,修身养性,塑造人格。②加强对体育教师的人格教育,特别是师德教育,通过教育,激发道德情感,磨炼道德意志。③强化管理与评价,要把人格素质列为对体育教师考评的重要内容,这种约束体育教师行为的无形力量,会促成体育教师特有的人格品质。

(2)体育教师的仪态

仪态是指人的仪表与体态。体育教师仪态蕴含着道德品行、文化修养、审美能力及身体素养等。教师的仪态因素应考虑如下几方面:①精神饱满。②举止稳重。③着装得体。④教态亲切。⑤健美的身体姿势。

(3)体育教师的领导方式

一般把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这三种领导方式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当前素质教育下,体育教学应提倡民主型的领导方式。民主型的领导方式对学生良好交往方式以及和谐课堂气氛的形成至关重要。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和主观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挥及挖掘。

(4)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

这里不讨论各级各类体育教师具体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只是提出几项完善的措施:通过自学、离职深造、脱产进修、在职培训、参加各种短训班,有计划地组织教学观摩、教学与训练经验交流会和各种科学论文报告会等形式和措施进行完善。

(5)体育教师的教学风格

目前学术界对教学风格的界定尚未统一,对其分类也各有标准,但教学风格对学生的个性、情感等都有影响。研究证明:认知方式不同的学生对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的认可与期望是不一致的。体育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风格,注意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2.体育课堂物质环境

体育课堂物质环境本文涉及到可控性程度不同的自然环境(如体育场地的面积、地面材料、体育器材的布置等)。本文从可行性角度出发对可控性较大的内容进行开发和控制:

(1)重视建设

体育教学行政管理者应重视体育教学环境建设,加大经费投入。

(2)强化布置

体育教师应综合考虑场地器材的布置(如趣味性与安全性、学生素质、教材难度等)。

(3)注重美化

体育教学环境应保持卫生、进行美化等。

3.体育课堂心理环境

体育课堂心理环境涉及的隐性课程内容很全面,它们相互交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1)课堂人际关系

这里包括师生关系和学生与学生的关系。创建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必要条件。①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教师应做到敬业爱生;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②建立良好生生关系,关键在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交往各个环节上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2)课堂心理环境

学生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较难把握,本文从教师角度提几点建议:①摆脱师道尊严的影响、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意识。这是良好课堂心理环境创建的基础。②增加体育教学的艺术性。如合理、幽默的(身体)语言等。

(3)提高教学能力

如果教师示范、语言、观察判断等能力很强会调动学生更有情感的投入学习,促进良好心理环境的形成。

4.体育教材

(1)开发教材隐

当前课程改革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育课程改革中地方和学校在考虑其他各因素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体育教材既是显性课程又是隐性课程。要开发一些有价值的体育教材,以发挥其隐。

(2)提高隐性课程实效

体育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各种体育教材的隐,提高体育教学中隐性课程的实施能力。

五、结语

本文研究的体育教学中隐性课程的功能其实是概念系统的功能研究,功能的发挥效力因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而异,因环境、教师、教材而异,也因学生个体而异。体育教学行政管理部门、理论研究者、实践工作者应该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对体育隐性课程进行合情合理的开发。

改革只有在思想理论和体制实践上都进行完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改革。我们对于体育教学中隐性课程的研究只是在思想理论上的尝试,在实践中的操作性研究涉及未深,但教师既作为体育教学中重要的隐性课程,又是隐性课程的具体实施者,其作用至关重要。新时代的体育教师应该在师德师能与民主创新意识上适应知识观转型下我国素质教育对当代教师的要求。

上一篇:新形式下高师物理培养非师范技能的研究与探索 下一篇:关键期假说与二语习得的最佳时期